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1.人类探月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勘察、获取地球上蕴藏量很小而月球上却极为丰富的核聚变燃料“”,以解决地球能源危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中含有3个质子,没有中子
B.原子与原子含有相同的中子数
C.原子与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数
D.与互为同位素
2.锂在核工业中应用广泛,如和可作核反应堆最佳热载体,和用作高温堆减速剂。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和互为同位素 B.和化学性质相同
C.和中质子总数相同 D.和属于同种核素
3.考古工作者利用对文物进行年代的测定。下列关于的叙述正确的是
A.质量数为14 B.中子数为14
C.核外电子数为14 D.质子数为14
4.2020年11月,我国发射的“嫦娥五号”飞船成功着陆月球,据科学家推测,月球的土壤吸附着数百万吨的,在地球上复元素主要以的形式存在,下列有关和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同一种核素 B.比少一个质子
C.与互为同素异形体 D.和互为同位素
5.M2+有2个电子层,则M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A.第二周期0族 B.第二周期第VIII族
C.第二周期第IA族 D.第三周期第IIA族
6.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钨储藏国。某种钨的核素为,下列关于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中子数为181 B.原子序数为74
C.核外电子数为107 D.元素W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81
7.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位于第四周期
B.主族元素都是短周期元素
C.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一定在同一族
D.元素周期表有7个周期
8.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g H218O与2.0 gD2O中含有的中子数均为NA
B.100 mL 18. 4 mol/L的浓硫酸与足量铜加热充分反应后生成SO2的数目为0.92NA
C.标准状况下,22.4 LCCl4中含有的分子数为NA
D.17 gOH-中含有的电子数为9NA
9.已知X、Y、Z、W、R五种元素,X是原子序数最小的元素;Y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总数的2倍;Z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其次外层电子数多4个;W元素原子K层和M层电子总数等于其L层电子数;R元素原子最外层有1个电子,其阳离子与W的阴离子核外电子总数相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常温下为液态 B.R的氧化物不与酸反应
C.Y的一种单质可导电 D.R与W形成的简单离子半径:R10.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知识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周期表的第一列都是碱金属元素
B.共有18个族,IIIB族含元素种类最多
C.在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交界处寻找半导体材料
D.某元素原子最外电子层上只有两个电子,该元素一定是IIA族元素
11.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含有的中子数为
B.15.6g中阴离子总数为
C.标准状况下,22.4L中所含分子数为
D.1L0.1 mol L 1的溶液中所含电子数为
12.(核磁共振)、可用于测定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空间结构,这项研究曾获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下面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与有相同的中子数 B.与互为同素异形体
C.转化成是化学变化 D.与互为同位素
13.据科学家预测,月球的土壤中吸附着数百万吨的He,每百吨He核聚变所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目前人类一年消耗的能量。在地球上,氦元素主要以He的形式存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e和He是同一种元素
B.He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所以He具有较强的金属性
C.1mol He形成的气体分子中含有的质子数为4NA
D.核聚变是化学变化
14.“神舟十三号”的燃料是氢化锂三兄弟:LiH、LiD、LiT。其中Li的质量数为7,下列关于这三种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等物质的量的三种物质质子数之比为1∶2∶3
B.等物质的量的三种物质中子数之比为1∶1∶1
C.等物质的量的三种物质摩尔质量之比为8∶9∶10
D.三种物质的化学性质不相同
15.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46gNO2和N2O4的混合物中含有氧原子的数目为2NA
B.9gD2O含有的质子数为5NA
C.1 mol/LNa2SO4溶液中含有2 mol Na+
D.标准状况下,22.4L氖气与22.4L氢气所含原子数均为2 NA
16.在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还原剂的还原性强于还原产物。已知反应:O3+2I-+H2O=O2+I2+2OH-,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O3和O2是同素异形体
B.此反应中H2O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
C.氧化性:I2>O2
D.反应生成1个I2时转移2个电子
17.氚3H具有放射性,半衰期为12.43年。工业上利用反应堆产生的中子轰击6Li化合物的靶材生产氚。重水(D2O,熔点3.8℃、沸点101.4℃)是H2O的一种同位素异构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氢气共有6种同位素异构体,它们的熔点、沸点互不相同
B.重水分子间存在氢键和范德华力,且分子间作用力大于H2O分子
C.工业生产氚的过程不属于化学变化
D.核废水中的氚衰变完全需要接近25年,对环境有长期危害
18.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8gD2O和18gH2O中含有的质子数均为10NA
B.由CO2和O2组成的混合物中共有NA个分子,其中的氧原子数为2NA
C.1molN2与3molH2充分反应生成的NH3分子数为2NA
D.1mol碳正离子()所含的电子数为6NA
19.在明代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中,有关于火法炼锌的工艺记载:“每炉甘石十斤,装载入一泥罐内,……然后逐层用煤炭饼垫盛,其底铺薪,发火煅红,罐中炉甘石熔化成团。冷定毁罐取出。……即倭铅也。……。以其似铅而性猛,故名之日‘倭’云。”(注:炉甘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泥罐”为密闭容器,有保温隔热效果,有利于达到反应所需高温
B.“煤炭饼”既作燃料又作还原剂,该金属的冶炼方法属于热还原法
C.在“冷定”过程中,为防止金属被空气氧化,应将泥罐封口
D.古人把锌称为“倭铅”是因为锌和铅的化学性质相同
20.溴、碘均为卤族元素,下列关于溴、碘说法错误的是。
A.将分别通入NaBr溶液和NaI溶液中,可以得到溴单质和碘单质
B.溴单质和碘单质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均大于它们在水中的溶解度
C.碘酒可以使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D.通常将固体添加到食盐中来制作碘盐
21.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浓硝酸与铜反应得到NO2、N2O4共23g,则铜失去的电子数为0.5NA
B.向含有FeI2的溶液中通入适量氯气,当有1molFe2+被氧化时,该反应转移电子数目为3NA
C.将标准状况下2.24LSO2通入水中完全溶解,溶液中H2SO3分子数小于0.1NA
D.标准状况下8.96L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3.5的H2与D2含有中子数为0.6NA
22.关于下列氧化还原反应说法正确的是
A.对于11PH3+24CuSO4+12H2O=3H3PO4+24H2SO4+8Cu3P↓反应中每24molCuSO4氧化11molPH3
B.在淀粉和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溶液。[已知:、分别与卤素单质、卤素离子性质相似],溶液仍为蓝色,证明氧化性:
C.K2H3IO6+9HI=2KI+4I2+6H2O,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7:1
D.,产生22.4L(标准状况)时,反应中转移
23.某元素的一种同位素X的原子质量数为A,含N个中子,它与1H原子组成HmX分子。在ag HmX中所含质子的物质的量是
A. (A—N) mol B. mol
C.(A—N+m) mol D.(A—N+m) mol
24.产生同素异形现象的原因
(1)组成分子的____个数和____不同。如氧气(O2)和臭氧(O3)。
(2)晶体中原子的____不同。如金刚石和石墨。
25.玻尔的轨道原子结构模型
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指出:原子核外,电子在一系列______上运动,每个轨道都具有一个确定的_____;核外电子在这些_______上运动时,既不放出能量,也不吸收能量。
26.实验探究——加碘盐中碘元素的检验
(1)加碘盐中碘元素的存在形式:______。
(2)检验原理
在酸性条件下,与I-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生成的单质碘用淀粉溶液检验,现象是_______。
(3)用试纸和生活中的常见物质检验加碘盐中碘元素存在的方案:
①将食盐用水溶解,加入适量_________;
②蘸取少量溶液,滴在_________试纸上。
实验现象及结论:试纸_______,证明有碘元素存在。
27.有下列粒子:、、、、、、、、、、、、,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其中,含有_______种元素,属于氢元素的核素有_______种。
(2)氢的同位素、、与氧的同位素、、相互结合为水,可得水分子的种数为_______,可得_______种不同的相对分子质量。
(3)0.1mol中共含_______mol中子,含_______个电子。
(4)一个A原子的质量为a克,一个氧原子的质量为b克,现以氧原子质量的为标准,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
28.元素周期表在科技生产中的应用
(1)在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交界处寻找_______材料(如硅、锗、硒等)。
(2)在过渡元素(副族和Ⅷ族)中寻找_______;在过渡元素中寻找_______、_______的合金材料。
(3)研究元素周期表_______的元素,合成新农药。
(4)位于第六周期ⅥB的钨是熔点最高的金属,位于第四周期ⅣB的钛,密度小、耐高温、耐腐蚀,适应于制造_______、_______等。
29.C、N、Na、H、U、K、H、U中共有______种元素,____ 种核素,____和___互为同位素。
30.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离子R2—的原子核内有n个中子。R原子的质量数为m,则W克离子R2—含有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
(2)一定量的液态化合物XY2,在一定量的O2中恰好完全燃烧,反应方程式为:XY2(液)+3O2(气)=XO2(气)+2YO2(气)。冷却后,在标准状况下测得生成物的体积是672mL,密度是2.56g·L-1,则:
①反应前O2在标况下的体积是___。
②化合物XY2的摩尔质量是___。
③若XY2分子中X、Y两元素的质量之比为3∶16,则X元素是___。(写元素符号)
(3)30g重水(D2O)中所含中子数与___g水(H2O)所含的中子数相等。
31.根据信息回答以下与金属元素相关的问题。
I .镁、钙和锶(Sr)都属于碱土金属,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1)钙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___。锶比钙的金属性更强,它们的单质都能和水反应放出氢气,则锶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颗粒状的单质锶与稀硫酸反应,反应现象不如钠和水反应那么剧烈,原因是__________。
(2)锶在一定条件下分别与N2、H2发生反应,生成Y、Z两种锶的化合物,Y、Z与水反应均可放出气体。0.0lmolY溶于l00mL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氯化物混合溶液,则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 Z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II. KMnO4常用作氧化剂、防腐剂、消毒剂、漂白剂和水处理剂等。
(3)工业上,通常以软锰矿(主要成分是MnO2)与KOH的混合物在铁坩埚(熔融池)中混合均匀,小火加热至熔融,即可得到绿色的K2MnO4,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此过程不用瓷坩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高锰酸钾在酸性介质中还原产物为Mn2+,废液中c(Mn2+)浓度较大时会污染水体。实验室可以用过二硫酸铵[(NH4)2S2O8]溶液检验废水中Mn2+,实验现象是溶液变紫红色(还原产物为),写出检验Mn2+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32.(1)原子序数大于4的主族元素A和B的离子Am+和Bn-它们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
①A和B周期数之差为________
②A和B的质子数之差为___________(用m、n表示)
③B和A的族序数之差为_______________(用含m、n的代数式表示)
(2)A、B两元素,A的原子序数为x,A和B所在周期包含元素种类数目分别为m和n。
如果A和B同在ⅠA族,当B在A的上一周期时,B的原子序数为______________;
当B在A的下一周期时,B的原子序数为______________;
如果A和B同在ⅦA族,当B在A的上一周期时,B的原子序数为______________;
当B在A的下一周期时,B的原子序数为______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1.人类探月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勘察、获取地球上蕴藏量很小而月球上却极为丰富的核聚变燃料“”,以解决地球能源危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中含有3个质子,没有中子
B.原子与原子含有相同的中子数
C.原子与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数
D.与互为同位素
【答案】D
【详解】A.3He 的质子数为2,质量数为3,故中子数为1,A错误;
B.3He 的中子数为1,1H的质量数为1,质子数为1,无中子,B错误;
C.因原子的电子数等于质子数,故3He 电子数为2,3H的电子数为1,C错误;
D.3He 、4He 的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二者互为同位素,D正确;
故答案选D。
2.锂在核工业中应用广泛,如和可作核反应堆最佳热载体,和用作高温堆减速剂。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和互为同位素 B.和化学性质相同
C.和中质子总数相同 D.和属于同种核素
【答案】D
【详解】A.Li和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互为同位素,A正确;
B.和都是由锂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同种物质,化学性质相同,B正确;
C.和都是由锂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两者中质子数相同,C正确;
D.和互为同位素,为不同的核素,D错误;
故合理选项为D。
3.考古工作者利用对文物进行年代的测定。下列关于的叙述正确的是
A.质量数为14 B.中子数为14
C.核外电子数为14 D.质子数为14
【答案】A
【详解】A.的质量数为14,故A正确;
B.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14-6=8,故B错误;
C.原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故的核外电子数为6,故C错误;
D.的质子数为6,故D错误;
故选A。
4.2020年11月,我国发射的“嫦娥五号”飞船成功着陆月球,据科学家推测,月球的土壤吸附着数百万吨的,在地球上复元素主要以的形式存在,下列有关和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同一种核素 B.比少一个质子
C.与互为同素异形体 D.和互为同位素
【答案】D
【详解】A. 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是同种元素的不同核素,A错误;
B. 比的质子均为2,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比的中子数少1,B错误;
C.同种元素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与为两种核素、氦由单原子直接构成,但对应的气体均为氦气、不互为同素异形体,C错误;
D. 和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是同种元素的不同核素,互称为同位素,D正确;
答案选D。
5.M2+有2个电子层,则M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A.第二周期0族 B.第二周期第VIII族
C.第二周期第IA族 D.第三周期第IIA族
【答案】D
【详解】M2+离子有2个电子层,核外电子分别为2、8,则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2,应位于周期表第三周期IIA族,故答案选D。
6.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钨储藏国。某种钨的核素为,下列关于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中子数为181 B.原子序数为74
C.核外电子数为107 D.元素W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81
【答案】B
【详解】A.质量数为181,中子数为181-74=107,A错误;
B.原子序数为74,B正确;
C.核外电子数与原子序数相同,为74,C错误;
D.元素W的质量数为181,质量数与相对原子质量意义不同,D错误;
故选B。
7.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位于第四周期
B.主族元素都是短周期元素
C.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一定在同一族
D.元素周期表有7个周期
【答案】D
【详解】A.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位于第三周期,故A错误;
B.主族元素由短周期元素和长周期元素组成,故B错误;
C.氦和镁最外层电子数都是2,但不在同一族,故C错误;
D.元素周期表7个横行,即有7个周期,故D正确;
故选:D。
8.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g H218O与2.0 gD2O中含有的中子数均为NA
B.100 mL 18. 4 mol/L的浓硫酸与足量铜加热充分反应后生成SO2的数目为0.92NA
C.标准状况下,22.4 LCCl4中含有的分子数为NA
D.17 gOH-中含有的电子数为9NA
【答案】A
【详解】A. H218O与D2O的摩尔质量均为20g/mol,所以2.0g H218O与2.0 gD2O的物质的量均为0.1mol, H218O所含中子数:18-8=10,D2O所含中子数:(2-1)×2+8=10,故2.0g H218O与2.0 gD2O中含有的中子数均为NA,A正确;
B.若浓硫酸完全反应,生成0.92NA,但当浓硫酸变成稀硫酸时,反应不再进行,B错误;
C.标准状况下CCl4为液体,无法计算其物质的量,C错误;
D.OH-含有10个电子,17 gOH-为1mol,含有的电子数为10NA,D错误。
故答案选A。
9.已知X、Y、Z、W、R五种元素,X是原子序数最小的元素;Y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总数的2倍;Z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其次外层电子数多4个;W元素原子K层和M层电子总数等于其L层电子数;R元素原子最外层有1个电子,其阳离子与W的阴离子核外电子总数相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常温下为液态 B.R的氧化物不与酸反应
C.Y的一种单质可导电 D.R与W形成的简单离子半径:R【答案】B
【分析】X是原子序数最小的元素,则X为H;Y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总数的2倍,Y只能有两层电子层,最外层有4个电子,则Y为C;Z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其次外层电子数多4个,Z只能为两层电子层,最外层有6个电子,Z为O;W元素原子K层和M层电子总数等于其L层电子数,即W总共有16个电子,则W为S;R元素原子最外层有1个电子,其阳离子与W的阴离子核外电子总数相同,即R元素的阳离子有18个电子,R元素有19个电子,则R为K;综上所述,X、Y、Z、W、R分别为H、C、O、S、K。
【详解】A.为H2O,其常温下为液态,A正确;
B.R为K,K的氧化物能与酸反应,B错误;
C.Y为C,C单质石墨可导电,C正确;
D.R与W形成的简单离子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R的核电荷数大于W,则R与W形成的简单离子半径:R故答案为B。
10.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知识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周期表的第一列都是碱金属元素
B.共有18个族,IIIB族含元素种类最多
C.在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交界处寻找半导体材料
D.某元素原子最外电子层上只有两个电子,该元素一定是IIA族元素
【答案】C
【详解】A.元素周期表中第一列的氢元素不是碱金属元素,A错误;
B.元素周期表有7个主族,7个副族,1个0族和一个Ⅷ族,共16个族,B错误;
C.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交界处的元素具有金属性、非金属性,可用作半导体材料,C正确;
D.He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2,但是其为零族元素,D错误;
故答案选C。
11.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含有的中子数为
B.15.6g中阴离子总数为
C.标准状况下,22.4L中所含分子数为
D.1L0.1 mol L 1的溶液中所含电子数为
【答案】D
【详解】A.物质的量为,含有的中子数为,故A错误;
B.过氧化钠阴离子为,15.6g物质的量为0.2mol,含有的阴离子总数为,故B错误;
C.标准状况下,HF是非气态,22.4L物质的量大于1mol,因此所含分子数大于,故C错误;
D.1L 0.1 mol L 1的溶液中NaCl物质的量为0.1mol, 含有的电子数为,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D。
12.(核磁共振)、可用于测定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空间结构,这项研究曾获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下面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与有相同的中子数 B.与互为同素异形体
C.转化成是化学变化 D.与互为同位素
【答案】D
【详解】A.的中子数7与的中子数8,A错误;
B.为同位素,同素异形体是指同一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B错误;
C.转化成是物理变化,C错误;
D.同位素是指同一种元素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不同的中子数,与互为同位素,D正确;
故答案为D。
13.据科学家预测,月球的土壤中吸附着数百万吨的He,每百吨He核聚变所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目前人类一年消耗的能量。在地球上,氦元素主要以He的形式存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e和He是同一种元素
B.He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所以He具有较强的金属性
C.1mol He形成的气体分子中含有的质子数为4NA
D.核聚变是化学变化
【答案】A
【详解】A.和的质子数相同,是同一种元素,故A正确;
B.因He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层,2电子为相对稳定结构,既不容易得到电子,也不容易失去电子,所以不具有较强的金属性,故B错误;
C.He为单原子分子,1mol形成的气体分子中含有的质子数为2NA,故C错误;
D.核聚变是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选:A。
14.“神舟十三号”的燃料是氢化锂三兄弟:LiH、LiD、LiT。其中Li的质量数为7,下列关于这三种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等物质的量的三种物质质子数之比为1∶2∶3
B.等物质的量的三种物质中子数之比为1∶1∶1
C.等物质的量的三种物质摩尔质量之比为8∶9∶10
D.三种物质的化学性质不相同
【答案】C
【详解】A.H、D、T质子数都是1,所以LiH、LiD、LiT等物质的量的三种物质质子数之比为1∶1∶1,故A错误;
B.Li 的中子数为7-3=4,H、D、T中子数分别是0、1、2,等物质的量的三种物质中子数之比为4∶5∶6,故B错误;
C.LiH、LiD、LiT的摩尔质量分别为8mol/L、9mol/L、10mol/L,等物质的量的三种物质摩尔质量之比为8∶9∶10,故C正确;
D.三种物质中H-、D-、T-电子排布相同,所以化学性质相同,故D错误;
选C。
15.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46gNO2和N2O4的混合物中含有氧原子的数目为2NA
B.9gD2O含有的质子数为5NA
C.1 mol/LNa2SO4溶液中含有2 mol Na+
D.标准状况下,22.4L氖气与22.4L氢气所含原子数均为2 NA
【答案】A
【详解】A.NO2和N2O4的最简式是NO2,46gNO2和N2O4的混合物折算为NO2的物质的量为1mol,则混合物中含有氧原子的数目为2NA,A项正确;
B.9gD2O的物质的量=,则含有的质子数为4.5NA,B项错误;
C.溶液体积未知,无法计算钠离子个数,C项错误;
D.标准状况下,22.4L氖气与22.4L氢气物质的量均为1mol,氖气是单原子分子,氢气是双原子分子,则含有原子数分别为NA、2NA,D项错误;
答案选A。
16.在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还原剂的还原性强于还原产物。已知反应:O3+2I-+H2O=O2+I2+2OH-,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O3和O2是同素异形体
B.此反应中H2O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
C.氧化性:I2>O2
D.反应生成1个I2时转移2个电子
【答案】C
【详解】A.O3和O2是O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两者互为同素异形体,A项正确;
B.该反应中H2O中O、H元素的化合价均未发生变化,H2O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B项正确;
C.该反应中I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升至0价,I-是还原剂、I2是氧化产物,O3中部分O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得到还原产物OH-,根据“在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则氧化性O3>I2,但O2既不是氧化产物也不是还原产物,所以无法判断I2和O2的氧化性大小关系,C项错误;
D.根据I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可知,反应生成1个I2时转移2个电子,D项正确;
答案选C。
17.氚3H具有放射性,半衰期为12.43年。工业上利用反应堆产生的中子轰击6Li化合物的靶材生产氚。重水(D2O,熔点3.8℃、沸点101.4℃)是H2O的一种同位素异构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氢气共有6种同位素异构体,它们的熔点、沸点互不相同
B.重水分子间存在氢键和范德华力,且分子间作用力大于H2O分子
C.工业生产氚的过程不属于化学变化
D.核废水中的氚衰变完全需要接近25年,对环境有长期危害
【答案】D
【详解】A.氢气共有D2 、H2、 T2、 HD、 DT、 HT 6种同位素异构体,它们的熔点、沸点互不相同,A正确;
B. D-O键是强极性键,则重水分子间存在氢键和范德华力,由重水的熔点3.8℃、沸点101.4℃大于H2O的可知,重水分子间作用力大于H2O分子,B正确;
C.工业上利用反应堆产生的中子轰击6Li化合物的靶材生产氚,原子核发生了变化,则工业生产氚的过程不属于化学变化,C正确;
D.氚3H具有放射性,半衰期为12.43年,则接近25年核废水中的氚有约四分之三发生了衰变,D不正确;
答案选D。
18.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8gD2O和18gH2O中含有的质子数均为10NA
B.由CO2和O2组成的混合物中共有NA个分子,其中的氧原子数为2NA
C.1molN2与3molH2充分反应生成的NH3分子数为2NA
D.1mol碳正离子()所含的电子数为6NA
【答案】B
【详解】A.18gD2O的物质的量为=0.9mol,故含有的质子数为9NA,故A错误;
B.CO2和O2组成的混合物中共有NA个分子,则该混合物为1mol,即1mol该混合物中含有氧原子物质的量为2mol,故B正确;
C.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反应不能进行到底,因此NH3的物质的量小于2mol,故C错误;
D.1mol所含电子物质的量为1mol×(6+3-1)=8mol,故D错误。
故选B。
19.在明代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中,有关于火法炼锌的工艺记载:“每炉甘石十斤,装载入一泥罐内,……然后逐层用煤炭饼垫盛,其底铺薪,发火煅红,罐中炉甘石熔化成团。冷定毁罐取出。……即倭铅也。……。以其似铅而性猛,故名之日‘倭’云。”(注:炉甘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泥罐”为密闭容器,有保温隔热效果,有利于达到反应所需高温
B.“煤炭饼”既作燃料又作还原剂,该金属的冶炼方法属于热还原法
C.在“冷定”过程中,为防止金属被空气氧化,应将泥罐封口
D.古人把锌称为“倭铅”是因为锌和铅的化学性质相同
【答案】D
【详解】A.“泥罐”为密闭容器,有保温隔热效果,给“泥罐”加热,有利于达到反应所需高温,为反应提供足够的反应温度,A正确;
B.“煤炭饼”既作燃料又作还原剂,燃料燃烧产生高温,为金属冶炼提供足够的温度,在高温下C与金属化合物发生反应产生金属单质及CO2,故该金属的冶炼方法属于热还原法,B正确;
C.在“冷定”过程中,将泥罐封口可以使其缓慢降温,避免在高温下金属与空气接触而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变为氧化物,C正确;
D.古人把锌称为“倭铅”是因为锌和铅的外观相似,化学性质也相似,但相对来说Zn更活泼一些,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D。
20.溴、碘均为卤族元素,下列关于溴、碘说法错误的是。
A.将分别通入NaBr溶液和NaI溶液中,可以得到溴单质和碘单质
B.溴单质和碘单质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均大于它们在水中的溶解度
C.碘酒可以使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D.通常将固体添加到食盐中来制作碘盐
【答案】A
【详解】A.将分别通入NaBr溶液和NaI溶液中,直接与水反应,无法得到溴单质和碘单质,A项错误;
B.溴单质和碘单质是非极性分子,易溶于非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四氯化碳是非极性溶剂,水是极性溶剂,根据相似相溶原理可以知道,溴单质和碘单质在水溶液中溶解度很小,但在四氯化碳中溶解度很大,B项正确;
C.碘酒中含碘单质,遇淀粉变蓝,则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C项正确;
D.食盐中添加碘酸钾()加工碘盐可以补充碘,D项正确;
答案选A。
21.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浓硝酸与铜反应得到NO2、N2O4共23g,则铜失去的电子数为0.5NA
B.向含有FeI2的溶液中通入适量氯气,当有1molFe2+被氧化时,该反应转移电子数目为3NA
C.将标准状况下2.24LSO2通入水中完全溶解,溶液中H2SO3分子数小于0.1NA
D.标准状况下8.96L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3.5的H2与D2含有中子数为0.6NA
【答案】B
【详解】A.N2O4可以看成是(NO2)2,则可以将这23g混合气体看作是只有NO2,物质的量为=0.5mol,则反应中转移电子的数目0.5NA,即铜失去的电子数为0.5NA,A正确;
B.I-的还原性大于Fe2+,向含有FeI2的溶液中通入适量氯气,Cl2先氧化I-,再氧化Fe2+,若溶液中含有1mol FeI2,当有1mol Fe2+被氧化时,该反应转移电子数目为3NA,但题中未告知FeI2的物质的量,即无法得知在Fe2+被氧化之前,参加反应的I-的物质的量,故该溶液中,当有1mol Fe2+被氧化时,该反应转移电子数目不一定是3NA,B错误;
C.标准状况下,2.24L SO2的物质的量为0.1mol,将0.1mol SO2通入水中完全溶解,SO2和H2O反应生成H2SO3的反应是可逆反应,且H2SO3在水中部分电离,故溶液中H2SO3分子数小于0.1NA,C正确;
D.标准状况下,8.96L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为0.4mol,设H2的物质的量为x mol,D2的物质的量为y mol,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3.5,则有,解得x=0.1,y=0.3,即该气体中含有0.1mol H2和0.3mol D2,H2分子不含中子,1个D2分子含有2个中子,故该气体含有的中子数为0.6NA,D正确;
故选B。
22.关于下列氧化还原反应说法正确的是
A.对于11PH3+24CuSO4+12H2O=3H3PO4+24H2SO4+8Cu3P↓反应中每24molCuSO4氧化11molPH3
B.在淀粉和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溶液。[已知:、分别与卤素单质、卤素离子性质相似],溶液仍为蓝色,证明氧化性:
C.K2H3IO6+9HI=2KI+4I2+6H2O,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7:1
D.,产生22.4L(标准状况)时,反应中转移
【答案】C
【详解】A. 对于11PH3+24CuSO4+12H2O=3H3PO4+24H2SO4+8Cu3P↓,反应中每11PH3中有3PH3中的P元素从-3价升高到+5价、铜元素从+2价降低到+1价,则按得失电子数守恒、反应中每24molCuSO4氧化3molPH3,A错误;
B. 在淀粉和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溶液,若溶液过量后溶液仍为蓝色,证明与没有反应,氧化性:,但若溶液少量,则溶液中必定同时存在淀粉和、必定显蓝色难以说明与是否反应, B错误;
C. K2H3IO6+9HI=2KI+4I2+6H2O,反应中每9HI中有7HI中的I元素从-1价升高到0价为还原剂、K2H3IO6中I元素从+7价降低到0价为氧化剂,则按得失电子数守恒,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7:1, C正确;
D. ,反应中I元素从0价升高到+5价、11KClO3中6KClO3中Cl元素从+5价降低到0价转变为3Cl2,11KClO3中5KClO3中Cl元素从+5价降低到-1价转变为5KCl,则按得失电子数守恒,得关系式:,则产生22.4L(标准状况)时,反应中转移,D错误;
答案选C。
23.某元素的一种同位素X的原子质量数为A,含N个中子,它与1H原子组成HmX分子。在ag HmX中所含质子的物质的量是
A. (A—N) mol B. mol
C.(A—N+m) mol D.(A—N+m) mol
【答案】C
【详解】由同位素X的原子质量数为A,含N个中子可知,同位素X的质子数为(A—N),HmX分子的摩尔质量为(A+M)g/mol,含有的质子数为(A—N+m),则ag HmX中所含质子的物质的量为×(A—N+m)=(A—N+m) mol,故选C。
24.产生同素异形现象的原因
(1)组成分子的____个数和____不同。如氧气(O2)和臭氧(O3)。
(2)晶体中原子的____不同。如金刚石和石墨。
【答案】(1) 原子 成键方式
(2)排列方式
25.玻尔的轨道原子结构模型
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指出:原子核外,电子在一系列______上运动,每个轨道都具有一个确定的_____;核外电子在这些_______上运动时,既不放出能量,也不吸收能量。
【答案】 稳定的轨道 能量值 稳定的轨道
26.实验探究——加碘盐中碘元素的检验
(1)加碘盐中碘元素的存在形式:______。
(2)检验原理
在酸性条件下,与I-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生成的单质碘用淀粉溶液检验,现象是_______。
(3)用试纸和生活中的常见物质检验加碘盐中碘元素存在的方案:
①将食盐用水溶解,加入适量_________;
②蘸取少量溶液,滴在_________试纸上。
实验现象及结论:试纸_______,证明有碘元素存在。
【答案】(1)
(2) 淀粉溶液变蓝
(3) 白醋 KI-淀粉 变蓝
27.有下列粒子:、、、、、、、、、、、、,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其中,含有_______种元素,属于氢元素的核素有_______种。
(2)氢的同位素、、与氧的同位素、、相互结合为水,可得水分子的种数为_______,可得_______种不同的相对分子质量。
(3)0.1mol中共含_______mol中子,含_______个电子。
(4)一个A原子的质量为a克,一个氧原子的质量为b克,现以氧原子质量的为标准,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
【答案】(1) 7 3
(2) 18 7
(3) 2.1 2.2
(4)
【解析】(1)
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质子数不同,元素的种类就不同,有H、U、N、K、Ca、Cl、C共7种元素,氢元素的核素有3种1H、2H、3H,故答案为:7;3;
(2)
由氧的同位素有16O、17O、18O,氢的同位素有11H、12H、13H,在1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若水分子中的氢原子相同,则16O可分别与11H、12H、13H构成水,即存在三种水;17O可分别与11H、12H、13H构成水,即存在三种水;18O可分别与11H、12H、13H构成水,即存在三种水;若水分子中的氢原子不同,则16O可分别与11H12H、12H13H、11H13H构成水,即存在三种水;17O可分别与11H12H、12H13H、11H13H构成水,即存在三种水;18O可分别与11H12H、12H13H、11H13H构成水,即存在三种水;所以共形成3×6=18种水,因1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则16O与2个1H、16O与2个2H、16O与2个3H、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8、20、22;
17O与2个1H、17O与2个2H、17O与2个3H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9、21、23;
18O与2个1H、18O与2个2H、18O与2个3H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20、22、24;
16O与1H和2H、17O与1H和2H、18O与1H和2H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9、20、21;
16O与1H和3H、17O与1H和3H、18O与1H和3H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20、21、22;
16O与2H和3H、17O与2H和3H、18O与2H和3H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21、22、23;
所以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水分子种数为18、19、20、21、22、23、24,共7种,
故答案为:18;7;
(3)
0.1mol 中共含中子物质的量=0.1mol×(14-7)×3=2.1mol,所含电子数=0.1mol×(7×3+1)×NA=2.2NA,故答案为:2.1;2.2NA;
(4)
一个A原子的质量为a克,一个氧原子的质量为b克,现以氧原子质量的为标准,氧原子相对原子质量为16,则AO2的相对分子质量=,故答案为:。
28.元素周期表在科技生产中的应用
(1)在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交界处寻找_______材料(如硅、锗、硒等)。
(2)在过渡元素(副族和Ⅷ族)中寻找_______;在过渡元素中寻找_______、_______的合金材料。
(3)研究元素周期表_______的元素,合成新农药。
(4)位于第六周期ⅥB的钨是熔点最高的金属,位于第四周期ⅣB的钛,密度小、耐高温、耐腐蚀,适应于制造_______、_______等。
【答案】(1)半导体
(2) 优良的催化剂 耐高温 耐腐蚀
(3)右上角
(4) 火箭发动机壳体 人造卫星壳体
29.C、N、Na、H、U、K、H、U中共有______种元素,____ 种核素,____和___互为同位素。
【答案】 6 8 H、H U、U
【详解】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核素是指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C、N、Na、H、U、K、H、U中有C、N、Na、H、U、K共6种元素,8种核素;H、H是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H、H互为同位素;U、U是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U、U互为同位素。
30.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离子R2—的原子核内有n个中子。R原子的质量数为m,则W克离子R2—含有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
(2)一定量的液态化合物XY2,在一定量的O2中恰好完全燃烧,反应方程式为:XY2(液)+3O2(气)=XO2(气)+2YO2(气)。冷却后,在标准状况下测得生成物的体积是672mL,密度是2.56g·L-1,则:
①反应前O2在标况下的体积是___。
②化合物XY2的摩尔质量是___。
③若XY2分子中X、Y两元素的质量之比为3∶16,则X元素是___。(写元素符号)
(3)30g重水(D2O)中所含中子数与___g水(H2O)所含的中子数相等。
【答案】(1)mol
(2) 672mL 76g/mol C
(3)33.75
【分析】(1)
由题意可知, R2—离子含有的电子数为m—n+2,则W克R2—离子含有电子的物质的量为×(m—n+2)=mol,故答案为:mol;
(2)
①由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为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反应物氧气的体积等于反应生成物的体积,在标准状况下测得生成物的体积是672mL,则标准状况下氧气的体积为672mL,故答案为:672mL;
②标准状况下,672mL氧气的物质的量为=0.03mol,由方程式可知,XY2的物质的量为0.03mol×=0.01mol,由在标准状况下测得生成物的体积是672mL,则标准状况下氧气的体积为672mL可知,反应后所得气体质量为2.56g/L×0.672L=1.72g,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XY2的质量为1.72g—0.03mol×32g/mol=0.76g,则XY2的摩尔质量为=76g/mol,故答案为:76g/mol;
③设X的摩尔质量为a g/mol,由XY2分子中X、Y两元素的质量之比为3∶16可得:=,解得a=12,则X的摩尔质量为12a g/mol、Y的摩尔质量为32a g/mol,X为C元素、Y为S元素,故答案为:C;
(3)
重水和水含有的中子数分别为10和8,由ag水与30g重水的中子数相等可得:×10=×8,解得a=33.75,故答案为:33.75。
31.根据信息回答以下与金属元素相关的问题。
I .镁、钙和锶(Sr)都属于碱土金属,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1)钙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___。锶比钙的金属性更强,它们的单质都能和水反应放出氢气,则锶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颗粒状的单质锶与稀硫酸反应,反应现象不如钠和水反应那么剧烈,原因是__________。
(2)锶在一定条件下分别与N2、H2发生反应,生成Y、Z两种锶的化合物,Y、Z与水反应均可放出气体。0.0lmolY溶于l00mL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氯化物混合溶液,则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 Z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II. KMnO4常用作氧化剂、防腐剂、消毒剂、漂白剂和水处理剂等。
(3)工业上,通常以软锰矿(主要成分是MnO2)与KOH的混合物在铁坩埚(熔融池)中混合均匀,小火加热至熔融,即可得到绿色的K2MnO4,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此过程不用瓷坩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高锰酸钾在酸性介质中还原产物为Mn2+,废液中c(Mn2+)浓度较大时会污染水体。实验室可以用过二硫酸铵[(NH4)2S2O8]溶液检验废水中Mn2+,实验现象是溶液变紫红色(还原产物为),写出检验Mn2+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第四周期,第IIA族 Sr+2H2O = Sr(OH)2↓+H2↑ 产生的微溶物SrSO4覆盖在Sr的表面,阻碍反应进一步进行 0.8mol/L 2MnO2+4KOH +O22K2MnO4+2H2O 加热时陶瓷要与 KOH 反应
【详解】I.(1)钙的原子序数为20,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四周期、第IIA族;锶比钙的金属性更强,它们的单质都能和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并放出氢气,则锶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r+2H2O = Sr(OH)2↓+H2↑;因SrSO4微溶于水,会覆盖在Sr的表面,阻碍反应进一步进行故颗粒状的单质锶与稀硫酸反应,反应现象不如钠和水反应那么剧烈;
(2)锶在一定条件下分别与N2生成氮化锶,化合物中N为-3价,Sr为+2价,化学式为Sr3N2,氮化锶与水反应生成NH3,与稀盐酸反应生成SrCl2和NH4Cl,反应方程式为Sr3N2+8HCl=3SrCl2+2NH4Cl,则0.0lmolSr3N2溶于l00mL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消耗HCl为0.08mol,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8mol/L;与H2发生反应生成氢化锶,H为-1价,Sr为+2,则氢化锶的化学式为SrH2,为离子型化合物,其电子式为;
II.KmnO4常用作氧化剂、防腐剂、消毒剂、漂白剂和水处理剂等。
(3)MnO2与KOH的混合物在铁坩埚(熔融池)中混合均匀,并加热至熔融,即可得到绿色的K2MnO4,Mn元素化合价从+4价氧化为+6价,空气的氧气作氧化剂,根据电子守恒和原子守恒,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nO2+4KOH +O22K2MnO4+2H2O;因陶瓷中含有SiO2,能与 KOH 反应,故此过程不用瓷坩埚,应选择铁坩埚;
(4)在酸性介质中,往MnSO4溶液里滴加(NH4)2S2O8(连二硫酸铵)溶液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氧化产物为,根据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及原子守恒,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2.(1)原子序数大于4的主族元素A和B的离子Am+和Bn-它们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
①A和B周期数之差为________
②A和B的质子数之差为___________(用m、n表示)
③B和A的族序数之差为_______________(用含m、n的代数式表示)
(2)A、B两元素,A的原子序数为x,A和B所在周期包含元素种类数目分别为m和n。
如果A和B同在ⅠA族,当B在A的上一周期时,B的原子序数为______________;
当B在A的下一周期时,B的原子序数为______________;
如果A和B同在ⅦA族,当B在A的上一周期时,B的原子序数为______________;
当B在A的下一周期时,B的原子序数为______________。
【答案】 1 m+n x-n x+m x-m x+n
【详解】(1)①Am+和Bn-它们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故A原子比B原子多一个电子层,故二者的周期数之差为1;
②由核电荷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ZA-m=ZB+n,则ZA-ZB=m+n;
③B的族序数为8-n,A的族序数为m,B和A的族序数之差为8-n-m。
(2)①A、B同在ⅠA族,当B在A的上一周期时,B和A的原子序数之差恰好为B所在周期的元素种类数,则B的原子序数为x-n;当B在A的下一周期时,A和B的原子序数之差恰好为A所在周期的元素种类数,则B的原子序数为x+m;
②A、B同在ⅦA族时,A、B原子序数之差恰好为相邻两周期下一周期的元素种类数,与A、B同在ⅠA族相反,如果A和B同在ⅦA族,当B在A的上一周期时,B的原子序数为x-m,当B在A的下一周期时,B的原子序数为 x+n。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