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溶液的形成(第1课时) 课件-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共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9.1溶液的形成(第1课时) 课件-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共1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0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8-19 21:33: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第一课时
探究活动一:溶液的形成
药品:蔗糖、食盐、碘、高锰酸钾、植物油、泥土、水
仪器:试管、药匙
步骤:
在1、2、3、4、5号试管中做五个小实验——将几粒蔗糖或食盐、 1粒碘、 极少量高锰酸钾、4-5滴植物油、少量泥土分别加入到2-3mL的水中,充分振荡、静置,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2-3mL的 水
试管号 加入水中 的物质 振荡后 静置后
1 蔗糖
食盐
2 碘
3 高锰酸钾
4 植物油
5 泥土
分层(油上浮)
分层(土下沉)
油不消失,形成浑浊、不透明液体
泥土不消失,形成浑浊、不透明液体
固体消失,形成无色、透明液体
固体消失,形成无色、透明液体
固体消失,形成紫色、透明液体
不分层
不分层
不分层
碘下沉
碘不消失
探究活动一:溶液的形成
一、悬浊液:
由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
二、乳浊液:
由小液滴分散在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均一
稳定
不均一不稳定
溶 液
浊 液
混合物
悬浊液和乳浊液
蔗糖溶液和食盐溶液是怎样形成的?
蔗糖分散到水中
食盐分散到水中
形成
蔗糖溶液
形成
食盐溶液
蔗糖分子扩散到水分子的间隔之中。
Na+和Cl- 扩散到水分子的间隔之中。
物质溶解的本质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运动到水分子之间。
一、溶液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就是溶液。
溶 质
溶 剂
均一
· ·
稳定
· ·
混合物
(4)溶液组成
被溶解的物质
⑵溶液的特征是:
⑶溶液是混合物。
各部分的性质、浓度等相同
长期放置不会分层
均一性:
稳定性:
溶质:
溶剂:
溶液的质量:
溶液的体积:
m溶液 = m质 + m剂
V液 = V质 + V剂
⑴定义
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说一说-关于溶液的认识
(1)溶液的特征是什么?
(2)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吗?
(3)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吗?
(4)将蔗糖溶液和NaCl溶液混合后还是溶液吗?溶质是什么?
(5)溶液里的溶质只能是一种物质吗?
(6)注意——三个不一定:
①溶液不一定无色
②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都是溶液
③溶液不一定是液体
一、溶液
一、溶液
加入水中的 物质 溶质 溶剂 溶液名称
蔗 糖
食 盐
高锰酸钾
蔗 糖



食 盐
高锰酸钾
蔗糖的水溶液或蔗糖溶液
食盐的水溶液或食盐溶液
高锰酸钾的水溶液或高锰酸钾溶液
(7)溶液的读法
说一说-关于溶液的认识
“质”的“剂”溶液
如碘的酒精溶液(简称碘酒)
“质”溶液(溶剂是水)
如氢氧化钠溶液、 酒精溶液 硫酸溶液
1、一瓶长期存放的茅台酒,若倒出第一杯酒其酒精度为54度,那么倒出第二杯酒的酒精度为( )            
A.大于54度 B.小于54度 C.等于54度 D.无法判断
2.当水分不蒸发,温度不改变时,KNO3溶液放置一年时间后,KNO3将( )
A.会沉降下来 B.不会分离出来
C.会浮上水面 D.不能确定
3、水是溶液吗?溶液一定是无色的吗?
一、溶液
练一练
一、溶液
想一想
下列溶液中溶质、溶剂是什么?
蔗糖溶液、H2O2溶液、NaOH溶液、盐水、CuSO4溶液、盐酸、酒精溶液、石灰水
溶质:CuSO4(固体)
溶剂:H2O
CuSO4溶液
溶质:HCl(气体)
溶剂:H2O
盐酸
溶质:酒精(液体)
溶剂:H2O
酒精溶液
溶质:Ca(OH)2(固体)
溶剂:H2O
石灰水
水是最常用的溶剂,那么只能水做溶剂吗?
3.不同溶质在同种溶剂中,溶解能力也不同。
2.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能力不同;
结论:
1.水是一种最常见的溶剂,汽油等也是常用的溶剂;
探究活动二:碘和高锰酸钾溶解性的比较
探究活动三:酒精能溶于水吗?
在探究实验一中,盛有高锰酸钾溶液(用高锰酸钾是为了显色,利于观察)3号的试管中,向其中缓缓加入约2mL的酒精。
溶剂 溶质 振荡前现象 振荡后现象 静置后现象 结论
水 乙醇
试管里的液体出现了分层现象
试管里的液体溶为一体,颜色均匀,不分层
酒精能溶于水
稳定,不分层
一、溶液
溶质、溶剂的判断方法
①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作溶质或溶剂。空气、合金等都可以看做是溶液
②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是溶质,
液体是溶剂
③两种液体互溶时,少的溶质多的溶剂,两者
一样多都可。溶液中有水,无论水多水少,
水都是溶剂
④若加入溶质没有完全溶解,那么溶质是实际溶解的那部分,未溶解的不是该溶液的溶质
思考:二氧化碳溶于水的溶质什么?
⑤如果物质在溶解时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新物质,那么形成的溶液中溶质是反应后生成物。
如:CaO投入H2O中
CaO + H2O = Ca(OH)2 溶质是Ca(OH)2
足量Zn溶于稀H2SO4,
Zn + H2SO4 = H2↑ + ZnSO4 溶质是ZnSO4
⑥溶液是透明的,但不一定无色,如CuSO4溶液是蓝色的。
一、溶液
溶质、溶剂的判断方法
一、溶液
练一练
溶 液 溶 质 溶 剂
盐酸
医用酒精
硝酸钾溶液
硫酸铜溶液
稀硫酸
碘 酒
石灰水
氢氧化钙 Ca(OH)2
H2O
硫酸铜 CuSO4
硝酸钾 KNO3
酒精 C2H5OH
碘 I2
硫酸 H2SO4
酒精C2H5OH
H2O
H2O
H2O
H2O
指出下列常见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氯化氢HCl
H2O
二、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物质溶于水时通常发生两个过程:
①溶质微粒向水中扩散——吸收热量(Q吸)
②溶质微粒与水分子作用形成水合分子(或水合
离子)——放出热量(Q放)
Q吸 >Q放 溶液温度降低 如:硝酸铵
Q吸 <Q放 溶液温度升高 如:浓硫酸、氢氧化钠
Q吸 =Q放 溶液温度基本不变 如:氯化钠等
在溶解过程中发生了两种变化:一种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这一过程吸收热量;另一种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这一过程放出热量。
溶质不同,这两种过程吸收或放出热量不同,从而使溶液的温度发生不同的变化。
NaCl NH4NO3 NaOH
溶解前后温度的变化 不变 降低 升高
分析原因 扩散过程吸热=水合过程放热 扩散过程吸热>水合过程放热 扩散过程吸热<水合过程放热
一种或几种
物质
另一种物质
分散到
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形成
溶 液
溶剂
被溶解的物质
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
溶质
固体 液体 气体
水 是 最 常 用 的 溶剂
一、溶液的形成
课堂小结
一种或几种
物质
另一种物质
以小液滴形式分散到
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
形成
乳浊液
二、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溶质在溶解的过程中,有的放出热量,有的吸收热量。
扩散过程吸热,水合过程放热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