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战国七雄
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
战国七雄
1.七国形成:
(1)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晋——赵、魏、韩
(2)公元前386年:田氏代齐
2.目的:拓展疆域
3.特点:规模很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
4.著名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5.战争结果:魏国、齐国、赵国、秦国先后崛起,秦国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对东方六国构成威胁。
立木为信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
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
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商鞅变法
1.背景
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
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
为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经济
政治
军事
2.时间:公元前356年
3.人物:秦孝公、商鞅
根本原因
直接目的
商鞅变法
确立县制,
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商鞅变法
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商鞅变法
改革户籍制度(连坐法)
商鞅变法
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NO
商鞅变法
废除井田制,
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NO
商鞅变法
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商鞅变法
统一度量衡
衡
度
量
商鞅变法
奖励军功,
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商鞅变法
类别 内容 作用
政治 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中央
集权
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经济 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经济
富国
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统一度量衡
军事 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军事
强兵
影响:
1.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2.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想一想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qíng)劓(yì)其傅。
——《战国策·秦策一》
从上述材料中可以看出,商鞅是怎样推行改革的?
不畏强权,敢于同守旧势力斗争;
公平无私,严格执法。
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都江堰
水利原理
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1.时间:公元前256年
2.主持修筑:李冰
3.构成:由渠首和灌溉网两大系统构成。
渠首分为鱼嘴、宝瓶口和飞沙堰三个主体工程。
4.功能: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
5.影响: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2200多年来,它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充分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智慧。
李冰石像
2.右图是学习战国七雄时,小明同学制作的各国位置示意图,其中齐国的位置应是( )
1.右图所示反映的是《三家分晋》,其主角是( )
A.韩、赵、齐 B.齐、楚、秦
C.齐、楚、燕 D.韩、赵、魏
D
练一练
A
3.右图所示是上海博物馆珍藏的“镇馆之宝” 商鞅铜方量,该文物是商鞅变法中推行哪一措施的历史见证( )
A.奖励耕织
B.严明法度
C.统一度量衡
D.确立县制
练一练
C
4.下表内容是某著名水利工程的相关说明。这项水利工程是( )
A.都江堰 B.灵渠 C.永济渠 D.江南河
练一练
A
部位 主要作用
鱼嘴 将岷江分为内、外二江,外江主要用于排洪,内江主要用于引水灌溉
飞沙堰 当内江水量超过宝瓶口上限时,多余水量从飞沙堰自行溢出,排入岷江,起到泄洪减灾作用;排出内江水中挟带的沙石,确保内江通畅
宝瓶口 是控制内江进水的咽喉。内江水流入宝瓶口后,经过不断分闸调节,形成灌溉成都平原的自流灌溉渠系
谢谢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