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与虚空——感知中国传统建筑韵律美
课题
欣赏·实践
1课时
课型
年级
课时
高一年级
授课教师
学科
领域
政治、设计、音乐、历史、文学
问题情境:
建筑作为一门单独的艺术门类,应该如何去欣赏它?又该如何理解在中国传
统文化的影响下,传统建筑以何种方式展现它的和谐美?学生从中获得怎样美的
升华?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民美术出版社新教材普通高中《美术鉴赏》第四单元第一课
《实体与虚空——凝固的音乐》,本主题教学重点是提炼出原课本中关于中国传统
建筑的部分,结合后面的园林建筑、徽派建筑、诗意栖居、设计实践四节课内容,
建构《中国传统建筑》大单元,从传统出发,以文化引领,从装饰之美、虚实之美、
序列之美、韵律之美四个方面,从案例引路、作品解读到综合比较分析,创设问
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最后达成对建筑美的理解。
学情分析:
该课面对的是高一的学生,思维活跃,对新兴事物饱含好奇,普遍有基础音
乐知识的储备,能够进行跨学科理解的互动,学生有一定团队沟通协同能力,个
人也有较强的表现欲望。经过义务教育的美术教学积累,学生们已经具备一定的
美术鉴赏能力,而且能熟练运用所学鉴赏方式进行课前准备工作和课堂探究分析,
具备实践分析的能力。
基本问题:
如何从装饰处理、空间虚实等角度感受建筑的美,从跨学科多角度来感知中
国传统建筑的美?
小问题:
1、如何由色彩、材质感知中国传统建筑的装饰美?
2、建筑空间的虚实关系如何理解?
3、传统中国建筑如何布局?
4、如何从音乐的视角感知中国传统建筑的旋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范例的赏析、小组思考探究、实践体验等活动,认识
艺术与建筑的关系,初步了解不同艺术语言对建筑设计的表述;(图像识读、美
术表现、审美判断)
2、过程与方法:能在理解艺术视角认知建筑的基础上,积极与同伴合作探究,
运用已有的知识积累,用辩证的思维进行相关研究性学美术表现、习;通过与音
乐互动体验,感知中国传统建筑的韵律之美;(审美判断、创意实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感知、体验、研究、交流的过程中,初步认识中国
传统建筑。(审美判断、文化理解)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空间虚实的构成,深刻体会中国传统建
筑中蕴含的音乐律动。
2、教学难点:建筑不仅具有艺术审美规律,而且蕴含社会文化价值。
三、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思考、讨论与
回答。
切 换 角
度 启 发 学 生
多思维角度,
引 导 学 生 运
用 已 有 的 知
识 , 展 开 讨
论、分析,主
动认知,给学
生 探 索 有 限
课 题 背 景 下
无 限 的 可 能
机会。
1、创设问题情境,播放
学校车棚图片,引发对建筑概
念的讨论。
情境
导入
2、问题串启发学生进一
步思考:如何去感知建筑的
美?哪种类型的建筑符合你
对美的认知?引发对建筑的
关注讨论。
3、播放故宫建筑视频
引导学生从身边建筑引
申到对中国传统建筑最著名
的代表-故宫建筑的探究,引
发学生对中国传统建筑之美
的思考。
2、进入创设意境
欣赏故宫建筑。
4、导入课题
感知中国传统建筑韵律美
(一)细赏建筑装饰之美
创 设 探
究情境,引
导学生分组
进行探究活
动,提高学
生图像识读
与对比分析
能力。
1、跟随教师云游
讲授
设置问题探究导引:故宫
为何被称之为最美宫殿?
太和殿,并思考探究。
2、分组分享探究
成果。
1、探究活动一:探游太
(参考导学案和课本,
分别从屋顶、藻井、地
台、蟾柱分四个组分析
建筑的纹样、色彩,感
知故宫之美并完成学
习任务单。)
通 过 对
和殿,感知中国古建之美。
故宫建筑的
识读,从细
微处触发对
建筑装饰美
的感受,建
立 审 美 联
系。
(一)
细赏故
宫----
装饰之
美
教师化身导游,带领学生利用
全景故宫网站,在线云游太和
殿,引导学生完成自主学习。
2、教师总结:错彩镂金、
3
、思考教师提问
并回答:装饰美表达的
背后向我们传达的是
美轮美奂构成了故宫的形色
寓美。
3、教师引导:艳丽的色 至高无上的皇权。
彩、精美的装饰背后透露着什
么?
追问中国传统建筑的功能性
如何体现?引导学生积极分
析讨论。
(二)近赏建筑空间的虚与实
1、进入问题情境
(1)思考建筑的
(1)教师提问:对建筑 功能性如何体现。
1、问题情境创设:
先 抛 出
理论概念,
然后启发引
导学生根据
教室空间与
范例建筑空
间,感知建
筑空间的虚
实,分析其
美术表现的
手法,内化
为课堂自主
探 究 式 学
习。
讲授
的功能性来说,什么是最需要
被考虑的?
(2)讨论思考老
子的表述,体会无是功
(二)
(2)引入“老子”对空 能空间。
间的表述:“凿户牖以为室,
近赏故 当其无,有室之用。”阐述凿
门窗筑成房屋,在它空无处,
宫---- 有房屋的用途,引发学生思考
空间的虚实处理并结合教室
(3)观看视频,
体会如何利用门窗的
变化营造虚实关系。
空间分析,教室空间各部分何
空间虚
为实、何为虚。
(3)播放短片分析片中
实
建筑空间的如何处理虚实变
化。
(4)教师总结:建筑形
2、探究活动
(1)观察太和殿
象虚与实的手法使空间产生 内外空间图片。
节奏直接影响到建筑的美。
设置问题探究导引:太和
殿虚实空间又是如何营造的
呢?
(2)利用导学手
册和学生平板电脑,自
2、探究活动二:以太和 主探究,分组分享探究
殿为案例分析探究,分析太和 成果,从看见的是什么
殿的内外空间虚实处理。
和为什么这样营造两
(1)教师活动:带领学 个视角,从文化视角理
生进入太和殿内外空间,由太 解建筑空间的虚实处
和殿到故宫,引领学生感受内 理。
外。
(2)教师提问:建筑室
内外空间的交融这体现了我
们中国人怎样的审美观和思
想?
(3)思考回答:
天人合一。
(三)远赏建筑的布局
1、思考,体会由
建筑的序列组合对建
1、问题情境创设:
大 胆 设
疑,引发学生
思考,进一步
进 行 图 像 识
读,分析设计
讲 授
(三)
假如给太和殿由现有位 筑的影响。
置单独搬到别处,会有何感
受?教师展示制作太和殿搬
迁、变化环境的图片,引导学
2、利用掌上故宫
远赏故
生思考。
APP,进行在线欣赏, 意图,了解建
筑 背 后 蕴 含
宫----
设置问题探究导引:故宫 分组讨论、回答,思考
的政治、文化
因素,加强文
化理解。
建筑布 如何在虚实相映的院落空间 中国传统建筑的布局
中成为最壮观宫殿建筑群?
方式。
局
2、探究活动三:鸟瞰故
宫,感知故宫的空间布局。
(1)教师活动:引导学
3、思考回答故宫
生化身小导游,继续云游,从 布局方式背后透露出
外部空间看故宫,感知故宫空 礼制思想。
间布局。
(2)教师提问:故宫的
布局方式背后透露着什么思
想?
(四)建筑与音乐
1、观赏视频、体会建
与 其 他
1、播放视频,跟随音乐大 筑错落布局方式的形
学科进行连
式语言。
接,教师通
2、思考探讨对建筑是 过范例,直
凝固的音乐理解。
讲授
师再次走进故宫。
2、问题情境创设:
观解释建筑
造型的韵律
和节奏,学
3、体会音乐可视
化与图像可听化的思
维转变。
生要学会运
用比较分析
的批判性思
维方法,理
解建筑艺术
与音乐艺术
的统一性。
深入理解建
筑与音乐的
共通性,通
过实践、思
维、想象综
合 探 索 运
用。
(四)
时空对
(1)教师提问:黑格尔
4、根据谱曲,打
话----
说:“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 击出曲式节奏,对应
筑是凝固的音乐。”这就不免 品析塔身建筑的节奏
让我们困惑,建筑怎么会是 美。
音乐呢?如果是音乐,它的
建筑与
音乐
节奏和韵律又在哪里?建筑
与音乐有哪些相似?
(2)播放范例视频
5、观看太和殿正
引导学生思考,转换时间、
空间的思维认知。
面的构造图,
3、课堂实践活动
教师活动:展示梁思成
先生盛赞天宁寺塔为“富有
音乐的旋律”后为之谱的曲, 尝试以四分音符用鼓
并请学生通过鼓点敲击出曲 敲击律动节奏,对比
中的节奏。
和天宁寺塔身建筑的
旋律,品味两种不同
类型建筑造型产生的
不同节奏变化。
4、探究活动四:请你给
太和殿打节奏。
6、在音乐中徜徉,
(1)教师活动:对比故
聆听感知中国传统建
筑的律动。
宫太和殿的建筑平面示意图,
对应品析宫殿建筑的节奏美。
(2)教师提问:故宫的
三大殿及中轴线建筑的布局
有何节奏变化?(展示图片)
(3)教师活动:播放故
宫记忆音乐,引导学生想象、
感知故宫建筑的节奏变化。
5、总结,再次点出课题,
完善标题:实体与虚空——
感知中国传统建筑韵律美。
通过对建筑局部装饰外形与色彩的表现,建筑空间虚实相应的处
小结
理,建筑布局主次有序的设计,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在皇权礼制的背景
下,完成了空间与时间的对话。
课后探究:
课 后 拓 完成旅行中的古建筑学习任务单,分析所见古建筑在建筑群组和装饰上
有哪些特点?
展
教师提问:这是故宫吗?(展示图片)
学生互动:讨论回答。
教师提出课后思考:中国传统建筑所体现的与自然相融的典范之作又是
何处呢?(引出本单元下一课时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