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与虚空----凝固的音乐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普通高中教科书《美术鉴赏》第四单元中
的主题一:实体与虚空——凝固的音乐。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
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七个方
面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
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本主题是建筑艺术欣赏的开篇,从建
筑材料、经营空间、序列组群、雕梁画栋四个方面系统的介绍了中外
传统建筑的基本特征。这是开启学生对建筑艺术认知的重要一步,为
加深并巩固学生对建筑艺术的认识与了解,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因
此,本节课在整个单元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还要善于分析学情,了解学生。高中生的
优点:具备一定的分析的能力,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缺
点:大部分学生不会鉴赏艺术作品,也不太理解,缺乏鉴赏能力。
三、教学目标:
在了解教材和学情的基础上,为了更好的进行课堂教学,结合新
课标的要求,以及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结构,再结合本单元的实际情况,
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图像识读:
学会欣赏中外不同时期的经典建筑艺术作品,通过中西方古建筑
的比较,加强知识性的认知。
2.美术表现:
引领学生发现、欣赏建筑之美,在此基础上选取不同的美术语言
表现所见所想所感的视觉形象。
3.审美判断:
引导学生认识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特征与发展。能够从不同角度分
析评价建筑艺术的美,探索建筑背后所蕴藏的文化内涵。
4.创意实践:
结合本节课对建筑的认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课后自行设计建
1
筑的模型,提高学生美术表现和创意实践的能力。
5.文化理解:
激发学生对建筑艺术研究的热情,理解中外建筑艺术的审美与社
会文化的价值,培养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增强对民族传统建筑的
文化保护,发展创新的意识和文化自信。
四、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重难点定位于:
重 点:掌握建筑的用材、布局、序列、组群、装饰等基本概念以
及建筑艺术的特性,从而懂得如何以理性的眼光去鉴赏建筑艺术。
难点:建筑不仅具有艺术审美的规律而且蕴含社会文化价值。
五、教学方法:
为了达成我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主要采用:比
较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视觉、触
觉、听觉上全方位地进行感知和体验建筑艺术。
六、教学过程:
有了好的教法和学法,如何把它贯穿到教学中呢?接下来我要着
重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的核心。本节课我将从下三
个环节进行教学。
环节一:导入新课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
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
学生牢牢的吸引住。”所以本课的导入环节,我设计了小游戏:通过
课件展示金字塔和苏州园林两张建筑图片并播放两段乐曲,提出问
题:听完乐曲之后请同学们说一说哪段乐曲的旋律与图片中的建筑更
相匹配?把乐曲与建筑结合,激发学生的兴趣,能让学生了解不同的
建筑也有着不同的韵律与节奏。从而引入本课的下一环节。
环节二:讲授新知
这一环节遵循引导—发现教学模式,经历提出问题—探究问题—
解决问题的过程,并根据教学内容将此环节设计成如下四部分:
第一部分:中外建筑用材有何不同
为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性,激发发散思维,在有限的课题背影下
2
给与学生无限的可能。课件出示:中国经典建筑的图片,同时引导学
生说出寿县本地有名的建筑并提出问题:这些建筑在用材上有什么共
同点? 通过识图,学生回答:以木制结构居多。继续追问:同为土、
木制结构,为什们在造型上千差万别呢?(环境不同,功能不同),
从而引出中国传统建筑三种的建造方式:抬梁式,穿斗式,井干式。
这个知识点学生比较陌生,我通过讲授法和播放视频,让学生了解相
关知识。并引出问题:连接屋顶和墙面的结构叫什么?(斗拱)播放
一段有关古建筑模型的抗震试验视频,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斗拱这种
结构的牢固性,然后我又拿出斗拱教具,让学生亲自动手去拼一拼,
通过触觉进一步感受中国斗拱的神奇。通过这样的体验激发,培养学
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唤起积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态度,增强
文化自信的意识教育。
过 渡 语:斗拱是中国建筑的特有元素,那么西方著名建筑有哪些
呢?他们是如何建造房屋的呢?课件出示西方建筑,提出问题:
1.中外建筑用不同点是什么 (石头)
2.中外建筑相同点是什么?(柱子)
根据以上对中外建筑的剖析,师生得出结论:东方建筑是土木的
诗篇,西方建筑是石头的史诗。引出思考与探究:为什么中国传统建
筑主要以木材为主,而西方多用石材?(设计意图:抛出问题。不要
学生回答,将问题保留,带着疑问进入思考探究。)
讨论并填写表格:
材质
石块
木头
玻璃
重量
软硬度
加工难易
适用领域
引导学生讨论,总结原因:地域不同,文化不同等等。(设计意图:
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又与其他学科的知识相融合,通过研究建筑材料,
启发学生对于中西方文化的理解。)
第二部分:中西建筑如何经营空间
过 渡 语:我们了解了中西方建筑在材质上的区别,那么西方建筑
3
是如何进行经营空间的呢?从而引入第二部分:中西建筑如何经营空
间。
这一环节主要从苏州博物馆和朗香教堂两个案例入手,通过两个
建筑的对比进行经典解读和鉴赏学习,在教学中我抓住两点,一方面:
让“让光线参与设计”这一理念,在两个建筑上都有充分的体现,就
此对两个建筑在采光和内部结构进行分析。另一方面两个建筑在外观
上的不同,对学生进行识图和知识迁移。从而让学生思考与探究:对
比苏州博物馆新馆与朗香教堂的外观设计与内部空间的不同特点,分
析哪些因素导致这些差异?引导得出结论:中国建筑习惯把外部空间
视为建筑整体的一部分,通过建筑与外部的空间的渗透、交流,将建
筑与自然融为一体,从而得出结论:西方建筑重视结构造型,突出强
调建筑的整体造型美,外部空间一般作为布景使用。
第三部分:传统建筑序列与组群特征
我们了解了中西方在建筑材质和内外空间上的区别,那么我们中
国传统建筑又是如何整体规划的呢?从而引出第三部分:传统建筑序
列与组群特征。
这一部分涉及到中国传统文化的解读,着力于中国传统建筑的序
列与组群,强调中国建筑的和谐之美,在教学中。重点介绍以建筑群
为代表性的北方的故宫和南方福建土楼,引导学生学习欣赏,自主探
讨分析传统社会礼仪制度、农耕文化对中国建筑群组构成的影响。以
此为思路导向:通过播放音乐,让学生猜想我将要介绍的建筑(故宫)。
再次把音乐与建筑相结合,让学生感受不同建筑有着不同韵律与节
奏。然后,让学生跟着影视剧《大鱼海棠》的视角,引出福建土楼的
经典解读,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福建土楼和故宫在建筑特征上有
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对于这一问题的探究,仅仅观看传统建筑
群的图片,不容易直观地让学生感知其中序列与族群的特征。这一环
节我设计了让学生自己动手试着在纸上用简单的线条画出这些建筑
群落的平面结构图,通过简单的绘画设计,能够更加直观地感知特征,
同时将学生的作品在班级内展示,并阐述自己的想法,引导得出结论:
中国传统建筑群落特征是序列与组群。其中故宫是院落式,福建土楼
是围合式建筑。
4
导出思考与探究:为什么中国的建筑要采取这样一种空间布局方
式?其背后的原因是什么?(设计意图: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
建筑的建造风格以及其历史文化) 师生共同总结出:中国传统建筑,
体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身份与阶级之分和人与人之间的文化交流,建
筑之“群”构成了中国建筑的灵魂。
第四部分:为什么说雕梁与画栋也是中国建筑之美的精髓所在。
这一部分主要从建筑的装饰看待建筑与绘画、雕塑的关系。在教
学中通过让学生识图,让学生说出跟建筑相关的四个字的成语或者俗
语,从而引出“雕梁画栋”也是中国建筑的精髓所在。由于课堂时间
有限,这部分内容留给学生课下去探究。
环节三:小结作业
这一环节采用师生共同总结的方式,回顾本课重要的知识点,加
深学生印象,促进学生反思。同时结合本课学生对建筑艺术了解和认
识安排两个课后实践,让学生选择其一去完成。
七、板书设计
在板书设计方面,我原则是:比较注重直观地、系统地设计板书,
既能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又能方便学生理解和掌握。所以我的板书
尽量做到简洁、鲜明、条理、重点突出。
主题一、实体与虚空----凝固的音乐
材质
中外建筑
内外空间
序列与组群
传统建筑
雕梁画栋
以上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希望各位评委老师给与批评指正。谢
谢聆听!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