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扁鹊治病》说课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一、说教材
本文取材于战国时名医扁鹊的传说故事。主要写扁鹊几次指出蔡桓公病在何处,劝他赶快治疗,蔡桓公坚信自己没有病,致使延误了病情,小病酿成了大病,病入膏肓,无药可医。这篇寓言故事耐人寻味,有着多元的寓意,从蔡桓公的身上,我们分析出:刚愎自用、太过固执就没有好的结果;还可以读出应该防微杜渐,把“毛病”扼杀在萌芽状态。否则,它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严重。
二、说学情
四年级的学生在小学低段已经通过《大禹治水》等课文借助关键句讲故事,在三年级也通过阅读教学掌握寻找关键词和具体复述的相关技能,同时四年级的孩子比三年级更具有表现的欲望,自我主观性更为强烈,因此该课教师更应将课文交给学生,相信他们学习积累与表述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
(1)会读会写“蔡、睬、烫、剂”等字。理解并积累“敷烫、几剂汤药”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想法。
(3)学习课文,明白做事要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语句,体会人物内心的想法,感受 名医扁鹊神奇的艺术和高尚的医德。
教学重点:
懂得不要讳疾忌医,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的道理.
五、说教学法
说教法
1、根据教材的特点和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本课的教学中,采用“自主学习,自能阅读”的教学方法。即引导学生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使学生在读中领悟故事所要阐明的道理,并在阅读实践中逐步掌握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从而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2、创设愉悦和谐的.情感氛围,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性,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提倡个性化解读文本。以成功达成目标。
说学法
1、让学生品读重点句,感悟人物特征,体味人物心理想法,感受人物态度变化。
2、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寓意。
六、说教学过程
(一)悄然入情趣导入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为了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目的,我将借助多媒体课件认识并积累赞颂名医的词语多个,引出故事的主人公扁鹊,使学生对学习名医故事产生一定的兴趣。
(二)自读自悟识人物
扁鹊三次请求给蔡桓候看病,每次的态度都十分诚恳,可蔡桓候的态度却极为恶劣,依次从:不信、不睬到不悦。让学生进行不同人物的对比,突出蔡桓公的性格。将教学重点在放在最后一次扁鹊偶遇到蔡桓公这一板块。明白扁鹊转身就跑原因是:“皮肤病用热水敷烫就能够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用扎针的方法可以医治;即使发展到肠胃里,服几剂汤药也还能治好;一旦深入骨髓,只能等死,医生再也无能为力了。”在这段话的反复朗读中认识扁鹊与蔡桓侯:
1、扁鹊是一个医术高明、医德高尚的人。
2、蔡桓侯是一个固执己见、不听劝告的人。
(三)交流讨论悟道理
本环节我设计了两道合作探究问题:
1、扁鹊几次见蔡桓候?蔡桓候的病情怎样?态度怎样?
2、小组合作表演“一见”蔡桓侯,“二见”蔡桓侯等演一演文字背后的故事。(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当然我预设到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
扁鹊是有名神医,蔡桓公怎么会不相信他?
明知蔡桓公不相信,扁鹊为什么还一而再再而三地去说?
扁鹊为什么几天前就跑到秦国去了?
但我相信在小组交流讨论后孩子们必定又会明白:要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的道理,达标检测题“如果能够跨越时空,你想对蔡桓侯说什么?”的设计更能让学生在说话表达中明白小故事中的大道理。
七、说板书设计
良好的板书是一门教学艺术,为了使教学内容更形象精炼的展现给学生,强化知识,促进思维。因此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扁鹊治病
治病
扁鹊蔡桓公
不听劝告
医德高尚
固执己见
医术高明
讳疾忌医
八、说教学反思
阅读探究能力是语文阅读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问题。学生围绕表格,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例如∶明知蔡桓公不相信,扁鹊为什么还一而再再而三地去说 扁鹊是有名神医,蔡桓公怎么会不相信他 探究是一种富有创意的发现过程,有一定的难度。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我们通过文本中划、反复读扁鹊的话和蔡桓公的话来深入感悟人物的鲜明个性。语文是集工具性、人文性和综合性为一体。语文的工具性要求我们要扎实地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
课始,学生进行组词的训练,对本课的重点字词有了深入地感知。学生通过填空来深入理解人物的形象,通过学生的多样填空让学生多元地解读了飞卫和纪昌,既给扁鹊、蔡桓公的人物形象的理解提供了范例,更是对扁鹊、蔡桓公人物形象的解读设置了悬念。课中对“站了一会儿”、“理睬”等词句的理解,更是对人物形象地深入解读。对于寓言故事中的道理是学习寓言故事的重难点。对于《扁鹊治病》中的寓意的理解,我主要通过“这些表示病程时间和病情情况的词,你体会到了什么 ”来体会防微杜渐;通过抓住描写蔡桓公态度的句子进行反复地朗读来体会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对于寓意的深入理解更离不开人物形象地理解。让学生评价扁鹊、蔡桓公这两个人物形象,不仅解决了课始的悬念,更是深入地解读了扁鹊、蔡桓公这两个人物形象。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