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说话》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音社北京课改版音乐一年级(上册)第六课《动物说话》。
【教材分析】
《赛船》是一首德国民歌,四二拍,大调式。歌曲旋律仅仅使用了五个音,小跳与级进紧密结合,流畅的节奏贯穿始终,乐句间的变化重复增强了内在的联系,结束句的再现使得歌曲完整统一,首尾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人们赛船时努力争第一的热切愿望。
【课型】
唱歌课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聆听、表演描写小动物的歌曲,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喜欢小动物的情感,懂得人与动物应和睦相处;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模唱、律动的方法参与演唱、体验歌曲,感受音乐氛围,在歌声与表演中体现小动物的特点;
3、知识与技能:通过各种音乐活动,为学生积累大量描写动物的音乐素材,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参与,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用轻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准确过门接唱。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钢琴、打击乐器、头饰等。
【教学过程】
一、节奏导入
1、学生随着《动物说话》的伴奏音乐稳定地踏步走进教室,进行律动。
2、设计律动练习。
设计意图:提前练习过门音乐处的律动,知道在每一次过门之前有几拍,训练稳定拍。
3、随歌曲伴奏音乐进行全班律动。
二、学唱歌曲
1、引出小动物的叫声,请同学们猜一猜是哪一种小动物;(叽叽叽,是小鸡的叫声)
2、出示歌曲中有小鸡叫声的节奏型:XX X;
3、引导同学们带着节奏读歌词;
4、请同学们观察小鸡的叫声在音乐中是用哪些音来表现的,识读小鸡叫声处的乐谱。第一次:mi-sol-mi;第二次:re-mi-re;
5、思考两次叫声的高低关系:第一次高,第二次低(为记忆旋律做准备)
6、请同学聆听钢琴的音高,轻轻模唱音准;
7、轻声加入歌词;
8、师生接龙唱歌曲的前半部分;
师:小鸡说话
生:叽叽叽(音高高)
师:小鸡说话
生:叽叽叽(音高低)
9、反复接龙过后,将老师的部分也交给学生演唱;
10、跟随钢琴演唱歌曲的前半部分,加入之前练习的律动,熟悉小过门的旋律,在过门的地方以“X X XX X”的节奏型拍手,歌词的部分用脚轻轻踏出稳定拍;
11、学习歌曲的后半部分,播放歌曲范唱,请学生观察小过门是否出现,出现的位置,以及老师做了什么动作(晃头);
12、请同学们跟随老师一起做;
13、用听唱法学习歌曲后半段的演唱;
14、跟随钢琴轻声、慢速完整演唱歌曲;
15、唱熟后换上第二段的歌词。
三、唱好歌曲
1、纠正音准(尤其是音程间的音准)、气息、乐句的换气等;
2、有表情、有感情地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
3、跟随歌曲伴奏录音用原速演唱歌曲;
4、为歌曲的演唱加入动作;
5、创编新的歌词;
6、组织男女生对唱、分角色演唱。
四、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学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