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严重的水土流失 水土保持
知识点 1 严重的水土流失
第Ⅰ组 地面坡度越 水土流失越严重
第Ⅱ组 地表植被越 水土流失越严重
第Ⅲ组 降水强度越 水土流失越严重
第Ⅳ组 沙土水土流失严重 黏土水土流失较轻
读图,完成1~3题。
1.黄土高原的人们爱唱秦腔,歌声高亢,往往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原因是这里 ( )
A.沙丘起伏 B.沟壑纵横 C.丘陵广布 D.雪山连绵
2.关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
①土质疏松 ②植被少 ③地形平坦 ④夏季降水集中 ⑤过垦过牧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⑤
3.下列关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叙述错误的是 ( )
A.水土流失导致土壤肥力下降
B.水土流失使河流含沙量剧增
C.水土流失可以冲积出新的土地
D.水土流失导致旱涝灾害频繁发生
知识点 2 水土保持
在黄土高原不同的位置处,填写不同的治理措施。
读图,完成4~6题。
4.为了改善生态环境,下列针对黄土高原的治理措施不合理的是 ( )
A.退耕还林、还草 B.修建堤坝和小型水库
C.陡坡开垦梯田 D.植树种草,合理放牧
5.要实现黄土高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关键是 ( )
A.提高粮食产量 B.大力发展经济
C.实施南水北调 D.加强生态建设
6.读“黄土高原地区丘陵利用状况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判断,造成该地区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是 。
(2)从图中可知水土流失带来的危害有 、 、 。
(3)为防止水土流失,图中所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另一项重要的生物措施是 。
(长沙中考)近代以来,黄土高原因掠夺式林地采伐和开荒种地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延安市近20年来积极开展生态环境整治工作,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苹果等特色产业,林草植被覆盖率达87.8%。读图,回答1~2题。
1.根据图文信息,延安20年前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
A.土地石漠化 B.土地沙漠化
C.水土流失严重 D.洪涝灾害频繁
2.近20年来,经过“绿色革命”,如今的延安山绿水清,天蓝民富。延安生态环境整治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 )
①退耕还林还草 ②大力发展放牧业
③扩大耕地面积 ④调整产业结构
A.②③ B.③④ C.①② D.①④
3.如下图所示,在黄土高原缓坡上修筑反坡梯田的主要目的是 ( )
A.防止滑坡 B.利于耕作
C.保持水土 D.修筑窑洞
4.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
A.传统生活方式落后 B.乱垦滥伐,破坏地表植被
C.黄土结构疏松,裂隙多 D.降水集中,夏季多暴雨
5.水土流失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造成的,右图是探究影响水土流失因素的模拟实验之一(实验中都使用黏土),图中实验模拟的是哪个因素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 )
A.地表土质 B.植被疏密 C.坡度陡缓 D.降水强度
6.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观察图甲,描述黄土高原的地表景观特征: 。
(2)观察图乙,分析黄土高原地表景观的形成的自然原因: 。
(3)观察图丙,将采取的措施与对应地貌类型用直线连起来。
建挡土坝、护坡坝 缓坡地
种植苹果 陡坡地
修建梯田,种植牧草 坡脚地
(4)延安大力发展以苹果为主的特色农业,与山东相比,这里种植苹果的有利自然条件有 。
①气候湿热 ②降水丰沛
③晴天多,光照较充足 ④昼夜温差较大
7.水稻喜高温、需水量大,单位面积产量高。为提高粮食产量,有人建议在延安农村大规模修建梯田种植水稻,专家表示反对。
请你说明反对的理由。
答案
第2课时 严重的水土流失 水土保持
【基础双练】
1.B
2.C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其自然原因是这里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加上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这里属于高原地形,地形并不平坦;过垦过牧是人为原因。
3.C
4.C 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的主要措施是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如在陡坡地种草、灌木和山杏,在缓坡地修筑梯田,种山杏和优质牧草。
5.D
6.(1)毁林垦草
(2)耕地减少 村舍迁移 水库淤积
(3)修建梯田 植树种草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黄土高原地区出现了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其人为原因是毁林垦草,导致地表裸露。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水土流失带来的危害有耕地减少、村舍迁移、水库淤积。第(3)题,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采取的主要措施是植树种草,修建梯田,退耕还林、还草等。
【能力双测】
1.C 2.D 第1题,20年前,黄土高原因掠夺性林地采伐和开荒种地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严重,使黄土高原成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第2题,退耕还林还草、调整产业结构可以有效治理水土流失;大力发展放牧业、扩大耕地面积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不利于水土保持。
3.C 在黄土高原缓坡上修筑反坡梯田,可有效防止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
4.B 本题主要考查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人为原因是乱垦滥伐,破坏地表植被。C项“黄土结构疏松,裂隙多”和D项“降水集中,夏季多暴雨”都属于自然原因。
5.C
6.(1)沟壑纵横
(2)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
(3)
(4)③④
7.水稻喜高温、需水量大,而延安年降水量较少,且降水集中在夏季,大面积种植水稻会加剧水资源供应紧张状况。第三节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第1课时 文明的摇篮 风吹来的黄土
知识点 1 文明的摇篮
1.在图中填出太行山脉、秦岭、长城和乌鞘岭。
2.在图中填注陕西省、山西省、甘肃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
读图,完成1~2题。
1.关于黄土高原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黄河下游,西至太行山脉 B.北连东北平原
C.位于大兴安岭以西 D.位于秦岭以北
2.下列传统文化不属于黄土高原的是 ( )
A.陕北腰鼓 B.信天游 C.京剧 D.秦腔
知识点 2 风吹来的黄土
在图中字母处填出黄土地貌的名称。
读图,完成3~4题。
3.关于黄土高原的黄土来源,已经得到广泛认同的是 ( )
A.火山灰的堆积 B.“风成说”
C.“水成说” D.人工搬运而来
4.关于黄土高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黄土高原是世界上喀斯特地形分布最广泛的地区
B.黄土高原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泛的地区
C.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资源最多的地区之一
D.黄土高原地形破碎,有许多山间小盆地
“在漫长的二三百万年间,这片广袤的土地已经被水流剥蚀得沟壑纵横、支离破碎、四分五裂……”这是小说《平凡的世界》里对某地的描述。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略图、延安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完成1~3题。
1.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的“这片广袤的土地” ( )
A.主要分布在晋、秦、宁、陇
B.1月平均气温高于0 ℃
C.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秦岭以南
D.河流众多,短小而湍急
2.造成小说中“这片广袤的土地已经被水流剥蚀得沟壑纵横、支离破碎、四分五裂”的主要原因是 ( )
①土质疏松 ②夏季多暴雨 ③河流结冰 ④植被稀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小说中的主人公及当地很多居民多戴白羊肚头巾,可能与当地自然环境有关的是 ( )
A.冬季寒冷、风沙大 B.夏季多雨、气温低
C.地形类型复杂多样 D.河流多而且水量大
4.有关黄土高原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地表平坦开阔、海拔较高 B.生态环境脆弱,但经人类破坏后容易恢复
C.黄土墚地区地形平坦,有利于农业生产 D.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集中在夏季,多暴雨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沉积区,生态环境脆弱。读“黄土高原图”,完成5~6题。
5.图中序号代表的地理事物与其特征对应,正确的是 ( )
A.①——秦岭——长江、黄河的分水岭
B.②——太行山脉——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
C.③——贺兰山——黄土高原西部边界
D.④——长城——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6.关于黄土高原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独特的地貌类型有塬、墚、峁、川等
B.黄土高原是流水沉积形成的
C.水稻和小麦是当地的主要粮食作物
D.信天游、锅庄舞是当地的传统文化
7.读“黄土高原图”,回答下列问题。
(1)黄土高原东起A ,此山是黄土高原和 平原的分界线。西至B ,南连C ,北抵D ,跨越 、 、 、 等省区。
(2)黄土土质 ,易受到 侵蚀,使得黄土高原地表破碎,沟壑纵横。
(3)黄土高原的形成过程,经过科学的论证,人们普遍接受了“ 说”,认为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是从中亚、蒙古高原等地的荒漠和戈壁中吹过来的,由于后来严重的 ,呈现出 、 、 、 黄土川等多种黄土地貌景观。
8.窑洞是黄土高原特有的传统民居。
当地传统民居——窑洞,为什么多坐北朝南,依山挖掘
答案
第三节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第1课时 文明的摇篮 风吹来的黄土
【基础双练】
1.D 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脉,西至乌鞘岭,南抵秦岭,北连内蒙古高原(大致以长城为界)。
2.C
3.B 本题主要考查黄土高原的成因。黄土高原是由于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黄土高原自西北向东南,由于风力逐渐减弱,黄土颗粒越来越细,这些是黄土高原“风成说”的有力证据。
4.B 黄土高原的主要特征是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是世界上面积最广的黄土分布区。
【能力双测】
1.A 由材料可知,《平凡的世界》描述的地区是千沟万壑、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主要分布在晋、秦、宁、陇;1月平均气温低于0 ℃;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秦岭以北;秦岭以南河流众多,多大江大河。
2.D 小说中描述的“广袤的土地已经被水流剥蚀得沟壑纵横、支离破碎、四分五裂”,造成这种状况主要是由于该地区土质疏松、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加上植被破坏严重;与河流结冰无关。
3.A 当地许多居民喜欢戴白羊肚头巾,反映了当地气候特点是冬季寒冷、风沙大。
4.D 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经人类破坏后很难恢复;黄土墚被沟谷切割分离,不利于农业生产;黄土高原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集中在夏季,多暴雨。
5.A 图中①——秦岭——长江、黄河的分水岭;②——太行山脉——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③——乌鞘岭——黄土高原西部边界;④——长城——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的分界线。
6.A 由于长期的流水侵蚀,黄土高原呈现出如今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形成了独特的塬、墚、峁、川等地貌类型;“风成说”观点被多数学者所接受,是黄土高原形成的主流学术观点;当地居民的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和杂粮;信天游是黄土高原当地的传统文化,锅庄舞是青藏地区藏族的传统文化。
7.(1)太行山脉 华北 乌鞘岭 秦岭 长城 山西省 陕西省 甘肃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2)疏松 流水
(3)风成 水土流失 黄土塬 黄土墚 黄土峁
8.窑洞多坐北朝南,便于采光和取暖。窑洞多依山挖掘,建在山坡,不占或少占良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