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同步练习:第八章 西北地区 本章总结提升(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同步练习:第八章 西北地区 本章总结提升(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1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8-19 22:25: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章总结提升
1.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
(1)位置:西北地区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的第    级阶梯,大体位于①    以西、长城和②    —阿尔金山以北。
(2)范围:包括    、    的大部分和宁夏、甘肃北部等的部分地区。
(3)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东部主要是
高原,西部    和    相间分布。
(4)气候:由于地处内陆,距海    ,加上山脉阻隔,形成了      气候,主要自然特征为    。
(5)河流:本区河流的补给水源主要是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绝大部分是    (填“内流”或“外流”)河。
(6)景观:降水由A→B→C逐渐    ,植被也呈现出     —     —     的变化。
(7)农业:以    业为主,    农业主要分布在有河水、地下水等水源的地区。由于夏季气温   ,光照    ,昼夜温差    ,西北地区的农产品品质优良,尤以瓜果和长绒棉闻名。
2.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
(1)位置:塔里木盆地位于我国    南部,    山脉和    山脉之间,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
(2)自然环境:塔里木盆地四周被山脉包围,距海遥远,气候    ,戈壁、沙漠广布;在塔里木盆地中心的      沙漠,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
(3)绿洲:在盆地边缘的山麓地带和河流沿岸,形成了许多绿洲,它们的水源主要来自山地降水和    。人口、城市和交通线集中分布在    上。
(4)塔里木盆地的能源矿产:    资源。
(5)西气东输工程的意义:
①对西部地区:天然气资源得到大规模的开发,带动当地    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②对东部地区:缓解我国东部地区的    供应紧张局面,优化了东部地区的能源结构,使东部地区的    得到了改善。
 (保定中考)甘肃祁连山区的农民每年夏季种植胡萝卜、娃娃菜、荷兰豆等喜温凉的“高原夏菜”,这些“高原夏菜”被大量运到2000千米以外的杭州、上海等地。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①地属于 (  )
A.湿润地区 B.半湿润地区
C.干旱地区 D.半干旱地区
2.与杭州、上海相比,祁连山区种植“高原夏菜”的优势条件是 (  )
A.夏季温凉 B.地势低平
C.热量充足 D.降水充沛
  (广东中考)河西走廊是我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被称为种子繁育“黄金走廊”。每年玉米收获后,戈壁滩成为天然晾晒场,晾晒使玉米种子在短时间内快速脱水干燥。读“河西走廊示意图”,完成3~4题。
3.该地成为种子繁育“黄金走廊”的有利条件是(  )
A.海拔较高、气温较低
B.气候干燥、光照充足
C.经济发达、科技先进
D.交通便利、离市场近
4.该地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水源是 (  )
A.祁连山脉的冰雪融水
B.内蒙古高原的地下水
C.大气降水
D.引黄河水
 
 (淄博中考)读甲、乙两区域地图,完成5~7题。
5.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乙两区域河流流向均由四周流向中部
B.甲区域河流水源补给以冰雪融水为主,乙区域河流水源补给以大气降水为主
C.两区域河流水量季节变化小
D.两区域河流水能资源都丰富
6.甲、乙两区域的交通线都呈环状分布在四周,主要影响因素分别是 (  )
A.气候、水源 B.地形、矿产
C.水源、地形 D.矿产、城镇
7.关于甲、乙两区域环境特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区域人口密度小,乙区域人口密度大
B.甲区域位于半干旱区,乙区域位于湿润区
C.甲区域天然气资源丰富,乙区域森林资源丰富
D.甲区域发展了绿洲农业,乙区域发展了水田农业
8.(河南中考改编)下图为西北地区局部示意图及沿途部分景观图。阅读图文资料,完善旅行见闻。
(1)兰新线连接了    (省)和新疆。火车过兰州后,地表变得干旱荒凉,这里降水少的主要原因是    。
(2)兰州至玉门段沿途多见草方格沙障(景观A),其功能是 。
(3)在玉门,常可看到景观B,其利用的清洁能源是     。
(4)新疆河流多为    (填“内流河”或“外流河”),铁路多位于盆地的    (填“内部”或“边缘”)。
答案
本章总结提升(四)
【本章梳理】
1.(1)二 大兴安岭 昆仑山
(2)新疆 内蒙古 (3)内蒙古 高山 盆地
(4)较远 温带大陆性 干旱 (5)内流
(6)减少 草原 荒漠草原 荒漠
(7)畜牧 灌溉 高 强 大
2.(1)新疆 天山 昆仑 (2)干旱 塔克拉玛干
(3)冰雪融水 绿洲 (4)油气
(5)①经济 ②能源 环境
【中考链接】
1.D 2.A
3.B  河西走廊是我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该地成为种子繁育“黄金走廊”的有利条件是降水少、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4.A  由图示信息可知,河西走廊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水源是祁连山脉的冰雪融水。
5.B  本题考查河流相关知识。据图可知甲是塔里木盆地,乙是海南岛。海南岛的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四周,塔里木盆地的河流由四周流向中部。塔里木盆地位于非季风区,降水少,河流水源补给以冰雪融水为主,水量季节变化大。海南岛位于季风区,降水多,河流水源补给以大气降水为主,河流水量季节变化大。塔里木盆地的河流水量较小,冬季甚至断流,故水能资源不丰富。
6.C  本题考查地形对交通的影响。海南岛沿海地区地形平坦,中部是山地,故交通线呈环状分布。塔里木盆地的绿洲分布在盆地的边缘,绿洲水源充足,人口、城市集中,故交通线呈环状分布。
7.B  塔里木盆地地处内陆,周围高山环抱,降水稀少,属于干旱区。海南岛位于南方地区,属于湿润区。
8.(1)甘肃 深居内陆,距海远,受山脉阻挡,湿润气流难以到达
(2)防风固沙,保护道路,防治荒漠化
(3)风能 (4)内流河 边缘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1)读图可知,兰新线东起甘肃省兰州市,西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拉山口市。由于新疆深居内陆,距海远,另外受山脉阻挡,湿润气流难以到达,气候干旱。(2)在铁路沿线设置草方格沙障的目的是防风固沙,防止荒漠化对铁路的影响。(3)由图可知,B是风能发电机,说明该地区风能资源丰富。(4)新疆境内气候干旱,降水少,沙漠面积广,河流多为内流河。人口与城市主要分布在盆地边缘的绿洲上,铁路也分布在盆地的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