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总结提升
1.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
(1)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
主要自然特征 ,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
气候 高原山地气候
地形 雪峰连绵、冰川广布,主要地形区有青藏高原、 盆地
河流 是 、黄河、澜沧江、 江等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植被 高山草甸
(2)青藏地区的农业
牧场类型 牧区
优良畜种 牦牛、藏绵羊、藏山羊
农业特点 农业
灌溉水源
主要农业区 谷地、湟水谷地
主要农作物 、小麦
2.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1)位置:三江源地区位于A 省南部,“三江”指的是① 、② 、③ 。该地地形以山地为主,山脉绵延,地势高耸。
(2)水源:雪山和冰川的融水是江河的最初水源,再加上 和 的天然调蓄作用,使得此地区源源不断地向下游地区输水。
(3)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
自然原因 全球气候
人为原因 、乱采滥挖等
(4)采取的措施:建立 自然保护区,全面禁猎、禁采砂金, ,实施天然林和天然牧场保护工程等措施。
3.中国在世界中
(1)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
①我国重要工农业产品的产量跃居世界前列;我国成为世界 大货物出口国;我国成功完成了无人和载人航天飞行,跻身于世界先进航天国家之列。
②目前,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2)发展中面临的挑战
①人地关系不够和谐。我国人口、资源、 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可持续发展的压力越来越大。
②区域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为东、中、西部发展极不平衡;沿海与 以及
之间经济发展差距较大。
③海洋权益面临严峻挑战。
(3)做负责任的大国
我国坚定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信念,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无锡中考)规划中的川藏铁路将连接成都和拉萨,全长1639千米,建成后从成都到拉萨只需13个小时。读图回答1~2题。
1.从成都到拉萨,沿着川藏铁路沿途依次可以看到 ( )
A.水田农业、林业、河谷农业
B.灌溉农业、高寒牧业、旱作农业
C.旱作农业、渔业、水田农业
D.河谷农业、林业、旱作农业
2.与修建青藏铁路相比,川藏铁路 ( )
A.平均海拔更高
B.沿线地势起伏小
C.修建大型桥梁隧道更多
D.沿途遍地沙漠戈壁
(福建中考)某旅行团沿世界著名高海拔公路——新藏线219国道旅行。图示意219国道路线。读图完成3~5题。
3.公路在麻扎穿越的山脉是 ( )
A.昆仑山脉 B.冈底斯山脉
C.祁连山脉 D.喜马拉雅山脉
4.沿途可以观赏到的自然景观是 ( )
A.黑土广布 B.沟壑纵横 C.水田连片 D.雪峰高耸
5.行程中可品尝到的当地特有美食有 ( )
①牦牛干 ②粽子 ③青稞酒 ④海蛎煎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宁夏中考)小明去西藏旅行,发现当地人们根据气温高低选择不同的藏袍穿法。下图示意“藏袍的不同穿法”。据图文材料,完成6~7题。
6.藏袍在一天中的不同穿法,反映出当地的自然环境特点是 ( )
A.高温多雨 B.寒冷干燥
C.昼夜温差大 D.大风天气多
7.下列关于青藏地区农业生产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农业以种植业为主
B.种植业多分布在河谷地区
C.农作物主要有水稻和玉米
D.畜种主要有滩羊和三河马
8.(绍兴中考)下图是东起成都,西至拉萨的“川藏铁路沿线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①a处所在平原被誉为“天府之国”
②b处所在地区有独特的“雪城文化”
③该铁路跨越我国地势的第二、三级阶梯
④流经该铁路沿线区域的河流均呈东西流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北京中考)下图中阴影区域为我国脱贫攻坚的重点工作区。随着扶贫工作的深入,该区域贫困人口大幅下降。读图,完成9~11题。
9.该区域 ( )
A.地处中高纬度地区 B.属于我国西北地区
C.包含了青海省全境 D.是少数民族聚居区
10.该区域东南部山区完成从“穷山沟”到“致富村”的转变,主要措施有 ( )
①守山护山,发展生态旅游
②靠山吃山,加大陡坡开荒
③保持水土,留住绿水青山
④升级电网,完善基础设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该区域四条旅游线特色为 ( )
A.①—越峻岭跨深谷,乐山悦水观大佛
B.②—攀珠峰望冰川,携氧克艰破极限
C.③—登阶梯渡大江,重走茶路游古城
D.④—走大漠迎风沙,千年敦煌探宝窟
(临沂中考)近些年来,由于自然原因和人类活动加剧,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据图“三江源地区河流、山脉分布图”和图“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知识结构图”,完成12~13题。
12.下列河流不发源于三江源地区的是 ( )
A.澜沧江 B.雅鲁藏布江 C.黄河 D.长江
13.根据图,③处应填入的内容为 ( )
A.水土流失、草地沙化 B.冰川消退
C.过度放牧 D.全球气候变暖
14.(丰南中考)2020年3月26日,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以“云会议”的形式在北京时间晚8时许,召开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题为《携手抗疫 共克时艰》的重要讲话。G20特别峰会的召开,说明 ( )
①各国疫情蔓延程度不同,需“各自为政”“以邻为壑”
②疫情无国界,各国应加强全球合作,团结协作,应对挑战
③等全面消除疫情影响后,各国间再迅速恢复经贸往来
④各国需共享抗击疫情研究成果,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5.(金华中考)穿越高原雪山、谋划区域发展。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1)写出青藏铁路沿线经过的我国最大的湖泊A和山脉B的名称。
(2)请分别指出制约我国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农业生产发展的自然因素。这两个地区在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方面有何相同点。
(3)指出青藏地区主要的特色旅游资源。概括青藏地区发展特色旅游业对该地区文化建设产生的积极影响。
16.(威海中考)景观差异析“高低”,五月耕种春来迟。我国东北与西部地区在开发、振兴、脱贫政策的支持下,经济快速发展。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20年5月27日11时,珠穆朗玛峰高程测量登山队登顶成功。
材料二 截至2020年6月5日,全国夏收进度过半,已收获冬小麦1.7亿亩;6月3日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仁布县农民迎来了当地的春耕春播;黑龙江省全省力争在5月23日前完成春耕水稻插秧。
(1)图示两区域在农业生产类型上的差异主要表现为 ;
西藏、黑龙江两省区春耕生产开始都比较晚,请分析两省春耕开始晚的原因: 。
两省种植业生产共同的不利自然条件是 。
(2)从哈尔滨到拉萨旅游,游客下飞机后出现头晕、恶心等反应,随身携带的食品包装袋也胀裂了,主要原因是 。
(3)给珠峰重测“身高”,是因为其海拔在不断变化,变化的原因是 。
A.所在地区板块运动活跃
B.大陆在快速漂移中
C.北坡、南坡登顶导致测量结果不同
D.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碰撞挤压
(4)说出三江源地区和三江平原湿地共同的生态环境效益。
(5)举例说明西藏利用当地资源可以发展的工业部门: 。
答案
本章总结提升(五)
【本章梳理】
1.(1)高寒 柴达木 长江 雅鲁藏布
(2)高寒 河谷 河水 雅鲁藏布江 青稞
2.(1)青海 澜沧江 长江 黄河
(2)湖泊 沼泽
(3)变暖 过度放牧
(4)三江源 休牧育草
3.(1)①第一 (2)①环境 ②内地 城乡
【中考链接】
1.A 成都属于水田农业,拉萨属于河谷农业,横断山区为林业。因此,从成都到拉萨,沿着川藏铁路沿途依次可以看到水田农业、林业、河谷农业。
2.C 川藏铁路从成都由东向西直插横断山脉,一路横穿大渡河、雅砻江、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等,大型桥梁隧道更多。
3.A 读图可知,公路在麻扎穿越的山脉是昆仑山脉,该山脉是青藏高原与塔里木盆地的分界线,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一级阶梯的分界线上。
4.D 新藏线219国道主要位于我国的青藏高原,沿途可以观赏到的自然景观主要是雪峰高耸。
5.A 读图可知,新藏线219国道经过图中西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的主要牲畜是牦牛,特有粮食作物是青稞,特有美食有牦牛干、青稞酒、糌粑等。
6.C 7.B 第6题,我国藏族主要生活在青藏高原地区,藏袍是藏民的日常衣着,藏袍具有肥大、长袖、宽腰、右襟的特点,在白天气温高时,藏民将藏袍的袖子褪去系在腰间,夜晚气温低时,宽腰肥大的藏袍可以当被盖,保温防寒,所以藏袍在一天中的不同穿法,反映出当地自然环境昼夜温差大的特点。第7题,青藏地区海拔高,草原广布,农业以畜牧业为主,主要畜种是牦牛(滩羊是我国宁夏牧区的优良畜种,三河马是我国内蒙古牧区的优良畜种),种植业多分布在河谷地区,如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等,农作物主要有青稞、小麦、豌豆等。
8.A
9.D 10.C 11.C 本题组主要考查我国西北、西南等地区的地理特征。第9题,由图可知,该区域地处中低纬度地区(纬度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该区域包括我国青藏地区的大部分及西北地区的一小部分等;该区域包括了青海省的绝大部分(如青海省的西宁不在该区域);该区域是我国藏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区。第10题,由图可知,该区域的东南部山区主要是指我国横断山区,我国横断山区完成从“穷山沟”到“致富村”的转变,主要措施有守山护山,发展生态旅游;保持水土,留住绿水青山;升级电网,完善基础设施等。靠山吃山,加大陡坡开荒会破坏环境,加剧贫困。第11题,读图可知,图中①旅游路线没有经过四川省,看不到乐山大佛,路线②能看到乐山大佛;②旅游路线没有经过珠穆朗玛峰,不能攀珠峰望冰川,路线④可以攀珠峰望冰川;③旅游路线主要经过了我国横断山区、青藏高原东南部,能够登阶梯渡大江,重走茶路游古城;旅游路线④没有经过甘肃敦煌,看不到敦煌莫高窟,路线①能看到敦煌莫高窟。
12.B 本题主要考查三江源地区的河流。据图可知长江、黄河和澜沧江发源于三江源地区。雅鲁藏布江发源于西藏的喜马拉雅山脉的北部。
13.C 本题主要考查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根据图中信息可知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自然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冰川消退,湖泊湿地萎缩。人为原因是过度放牧、乱采滥挖导致草场退化,水土流失、草地沙化严重;盗猎野生动物使野生动物锐减。
14.D 本题主要考查国际合作的意义。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世界各国只有加强合作,共谋发展,才能实现互利共赢。G20特别峰会的召开,说明疫情无国界,各国应加强全球合作,团结协作,应对挑战;各国需共享抗击疫情研究成果,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5.(1)A:青海湖 B:唐古拉山脉
(2)青藏地区:热量;西北地区:水分。
相同点: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
(3)特色旅游资源:原始的高原雪域风光;独特的藏族文化。
积极影响: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16.(1)青藏地区以畜牧业为主,东北地区以种植业为主 西藏自治区海拔高,气温低;黑龙江省纬度高,气温低 热量不足(气温低)
(2)拉萨海拔高,空气稀薄,导致缺氧,气压低(只要答出“海拔高、空气稀薄”即可)
(3)A
(4)涵养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只要答出“涵养水源”即可)
(5)光伏产业(太阳能发电)、水力(地热、风力)发电、乳产品加工、毛纺工业、食品加工业等(答出一点即可)
本题主要考查青藏地区与东北地区的相关知识。(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藏自治区以畜牧业为主,东北地区以种植业为主;两省区的春耕都比较晚,西藏地区由于海拔高、气温低,东北地区是由于纬度高导致气温低;两地区发展农业的不利条件都是热量不足。(2)到拉萨旅游时会出现头晕、恶心等缺氧症状,这是由于拉萨海拔高、空气稀薄,导致缺氧。(3)珠峰的海拔在不断升高是由于该地区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碰撞挤压处,板块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灾害。(4)三江源地区与三江平原的生态环境效益都有涵养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作用。(5)西藏地区海拔高、太阳能资源丰富,可以发展光伏产业,同时该地区以畜牧业为主,可以发展毛纺织工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