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福田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新生入学测试
语文试题
一、积累运用(40分)
1.(4分)zhì:
手可热
两军对
孤注一
闲情逸
hé:
泽而渔
东狮吼
chóu
壮志难
一 莫展
2.(3分)正确选用结构助词“的、地、得”,填入句中横线里。
秋天,梧桐树 叶儿黄了。一阵风吹来,悠悠 飘舞在空中,如金色 蝴蝶。菊花却开 那么热闹,有红的、紫的、黄、的、白的……一串红也不示弱,热烈 怒放着,红 那么妖艳,那么可爱。
3.(7分)按要求在句子中填上合适的词语。
(1)这两个人总是一起做坏事,真是 呀!(与“动物”有关的成语)
(2)是他让我做成了这个艺术品,又是他打碎了这个艺术品,真是 , 呀。(写出有关历史人物的成语)
(3) 考试不难, 方法和规范很重要, 我们要认真审题,注意分点,让自己和知识变成得分。(填关联词)
4.(6分)找出下列成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再接再厉
受益菲浅
既往不究
谈笑风声
妇儒皆知
破斧沉舟
5.(2分)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喂,”小李喊道:“你快过来!”
B.这好比古人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C.“你怎么能不去?”李宏气得脸都发紫了。
D.我们应牢记这么一条真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6.(2分)某书法家因不满意路人随地小便,写了张字条贴在路旁墙上:“不可随处小便。”一位仰慕他书法的人撕了去,准备贴在房中,可是又觉得不雅。后来,他还是将字贴到了书房中。原来,他巧妙地将字的顺序做了一下调整,成了“ ”。
7.(4分)
戏为六绝句 (唐)杜甫
杨王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shěn)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这首诗里涉及到了初唐四杰,他是: 、 、 、 。
8.(3分)玉石店里的墙上挂着一幅画,画上写着这样一段文字:“第一颗石头,炼成了苍穹;第二颗石头,化育了石猴;第三颗石头,造就了一座红楼……”画上的这段文字,其中三处隐含着我国古代著名的神话。
第一处: ;第二处: ;第三处
9.(6分)古诗词填空。
(1)马上相逢无纸笔, 。
(2) ,千树万树梨花开。
(3)何当共剪西窗烛, 。
(4) ,自在娇莺恰恰啼。
(5)《村居》中描写儿童生活的诗句是: , 。
(6)《题西林壁》中说明道理的诗句是: , 。
10.(3分)根据下面提供的情境回答问题。
有人上公交车不排队,往前挤。别人批评他:“不要挤嘛,讲一点儿社会公德。”他嬉皮笑脸地回答:“我这是发扬雷锋的钉子精神,一要有钻劲,二要有挤劲。”
如果你是公交车上的乘客,请用简明、得体的语言反驳其错误言论。
二、阅读与理解(共30分)
11.(14分)阅读文言文《王戎识李》,然后按要求答题。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1)解释加点字:
①尝与诸小儿游
②人问之,答曰
(2)翻译下列句子:
A.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B.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3)王戎根据什么推断李子是苦的?
(4)从“信然”一词看,其他孩子对王戎所讲的理由原来抱有怎样的态度?
(5)“王戎识李”带给你的启示是什么?
12.(16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天孔雀邀请鹤做客。它们一起吃饭,并热烈地交谈着。后来却为究竟谁的天赋更高而争论起来。
孔雀说:“你看看我这五彩缤纷的羽毛,闪烁着多么艳丽的光彩。你再看看我的尾巴!”孔雀开起屏来,将它们俩都遮住了。它说:“现在,你总看到我的艳丽多姿了吧!要是你瞧瞧自己那灰色白而单调的外表,你就不得不承认,我远远超过你了。”
鹤回答说:“我不想为我们的羽毛是否美丽而争论。确实,你的羽毛是比我漂亮多了。但是,这美丽的羽毛并不能使你高飞;你只能老挨着地面,那这美丽又有什么用呢?尽管我的羽毛呈灰色,它却能载着我高高飞翔,直至九天云霄。在那儿,我将心旷神怡地俯视大地,看着你在地面上如何趾高气扬,神气活现。”
(1)这篇短文的体裁是
A.童话
B.寓言
C.神话
D.民间故事
(2)孔雀显耀自己的依据是 ;而孔雀瞧不起鹤的依据是
(3)鹤对美与丑的理解是
A.美丽的外表没有什么用处
B.仅有美丽的外表没有什么用处
C.丑陋的外表是有用处的
D.美丽的外表反而会使人骄傲
(4)下面最能表现孔雀性格的一个词是
A.华而不实
B.矫揉造作
C.骄傲自满
D.愚昧无知
(5)作者借孔雀来讽刺 ,借鹤来赞扬
(6)本文虽然短小,但道理深刻。请从写法上分析短文的妙处。
三、写作与表达(30分)
13.(30分)题目:李芳也来参加毕业考试了,同学们都感到意外,她能这样做真不容易啊!……
要求:(1)根据提供的材料自拟文题,抓住“感到意外”“这样做真不容易”展开合理想象;(2)要写成记叙文,要把事情的起因、经过写具体。
深圳市福田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新生入学测试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积累运用(40分)
1.(4分)zhì:
炙 手可热
两军对 峙
孤注一 掷
闲情逸 致
hé:
涸 泽而渔
河 东狮吼
chóu
壮志难 酬
一 筹 莫展
【分析】本题考查汉字字形的把握。注音题要结合平时课文中所学词语来解答字音、字形,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来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写汉字题要注意形近字、同音字辨析。
【解答】答案:
炙;峙;掷;致;
涸;河;
酬;筹
【点评】解有关汉字的考题时,一要注意正确识记和理解常用汉字的音形义,二要注意区分同音字和多音多义字。
2.(3分)正确选用结构助词“的、地、得”,填入句中横线里。
秋天,梧桐树 的 叶儿黄了。一阵风吹来,悠悠 地 飘舞在空中,如金色 的 蝴蝶。菊花却开 得 那么热闹,有红的、紫的、黄、的、白的……一串红也不示弱,热烈 地 怒放着,红 得 那么妖艳,那么可爱。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根据句意正确运用词语的能力。易错点是句意理解不到位,词语理解不正确。
【解答】答案:
的;地;的;得;地;得
【点评】正确使用词语的基础是能够根据语境辨析词语的意义。汉语词语有许多是多义的,但是到了具体语境中,每个词就只能有一个确定的意义。
3.(7分)按要求在句子中填上合适的词语。
(1)这两个人总是一起做坏事,真是 狼狈为奸 呀!(与“动物”有关的成语)
(2)是他让我做成了这个艺术品,又是他打碎了这个艺术品,真是 成也萧何 , 败也萧何 呀。(写出有关历史人物的成语)
(3) 虽然 考试不难, 但是 方法和规范很重要, 所以 我们要认真审题,注意分点,让自己和知识变成得分。(填关联词)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关联词语的能力。解答此题,我们平时要积累大量的成语和关联词语,根据题干要求,作答即可。
【解答】(1)本题考查根据句子写成语。狼狈为奸:形容两个人总是一起做坏事。
(2)本题考查根据句子写成语。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比喻好坏都是来自于一个人。
(3)本题考查关联词语的辨析能力。“考试不难”和“方法和规范很重要”,前后构成转折关系,故填“虽然”“但是”,和后文构成因果关系,应填“所以”。
【点评】解答这道题,要有比较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这要求我们要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4.(6分)找出下列成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再接再厉 砺—厉
受益菲浅 菲—匪
既往不究 究—咎
谈笑风声 声—生
妇儒皆知 儒—孺
破斧沉舟 斧—釜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辨识能力。所选词语均属于生活中常用的而又极易出错的词语,有的是同音错别字,有的是形近错别字。解答此题,要注意平时正确练写,尤其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与书写。
【解答】“再接再砺”的“砺”应为“厉”
“受益菲浅”的“菲”应为“匪”
“既往不究”的“究”应为“咎”
“谈笑风声”的“声”应为“生”
“妇儒皆知”的“儒”应为“孺”
“破斧沉舟”的“斧”应为“釜”
答案:砺—厉 菲—匪 究—咎 声—生 儒—孺 斧—釜
【点评】解答此题,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对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同音字和形近字;同时还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区别字的用法。
5.(2分)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喂,”小李喊道:“你快过来!”
B.这好比古人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C.“你怎么能不去?”李宏气得脸都发紫了。
D.我们应牢记这么一条真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分析】本题考查标点符号使用正误的辨析。平时学习中,我们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解答】A.有误,“小李喊道”是直接引用人物语言的中间交代说话者,“道”后面的冒号应改为逗号;
B.有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非独立引用,“有神”后面的句号应移到引号的外面;
C.正确;
D.有误,“我们应牢记这么一条真理”是对后面内容的总起,“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是对“这么一条真理”的具体解说,引号应删去。
故选:C。
【点评】解答此题,注意熟记分号、冒号、引号、括号、叹号、问号的用法,重点注意句子中分层时逗号、顿号、分号的综合运用,以及引号和冒号的综合应用。
6.(2分)某书法家因不满意路人随地小便,写了张字条贴在路旁墙上:“不可随处小便。”一位仰慕他书法的人撕了去,准备贴在房中,可是又觉得不雅。后来,他还是将字贴到了书房中。原来,他巧妙地将字的顺序做了一下调整,成了“ 小处不可随便 ”。
【分析】本题考查语言的运用。在解此题时,我们首先要认真读题目,然后根据相应的语境来进行判断,根据语句“不可随处小便”可知,将其调换位置,就可改变句子的意思,如“小处不可随便”,既能表示书房的主人很谦虚,其含义也与“书房”这个场景很相适宜。
【解答】答案:
小处不可随便
【点评】综合读写就是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平时学习中要注意多积累,多练习。
7.(4分)
戏为六绝句 (唐)杜甫
杨王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shěn)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这首诗里涉及到了初唐四杰,他是: 杨炯 、 王勃 、 卢照邻 、 骆宾王 。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解答】答案:
杨炯、王勃、卢照邻、骆宾王。
【点评】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
8.(3分)玉石店里的墙上挂着一幅画,画上写着这样一段文字:“第一颗石头,炼成了苍穹;第二颗石头,化育了石猴;第三颗石头,造就了一座红楼……”画上的这段文字,其中三处隐含着我国古代著名的神话。
第一处: 女娲补天 ;第二处: 《西游记》 ;第三处 《红楼梦》
【分析】本题考查文化常识。广义的文化常识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天文、历法、地理、官职、科举礼仪、称谓、名号等,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作答即可。
【解答】答案:
女娲补天;《西游记》;《红楼梦》
【点评】解答这道题,要有比较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这要求我们要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9.(6分)古诗词填空。
(1)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
(2)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3)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
(4)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5)《村居》中描写儿童生活的诗句是: 儿童散学归来早 , 忙趁东风放纸鸢 。
(6)《题西林壁》中说明道理的诗句是: 不识庐山真面目 , 只缘身在此山中 。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解答】答案:
(1)凭君传语报平安(注意“报”的书写)
(2)忽如一夜春风来
(3)却话巴山夜雨时
(4)留连戏蝶时时舞(注意“蝶”的书写)
(5)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6)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10.(3分)根据下面提供的情境回答问题。
有人上公交车不排队,往前挤。别人批评他:“不要挤嘛,讲一点儿社会公德。”他嬉皮笑脸地回答:“我这是发扬雷锋的钉子精神,一要有钻劲,二要有挤劲。”
如果你是公交车上的乘客,请用简明、得体的语言反驳其错误言论。
【分析】这是一道典型的辩论反驳型口语交际题目,注意说话时要有尺度,要有理有据。挤的是时间,钻的是技术
【解答】注意反驳要有针对性,找到其语言的偷梁换柱的地方,也就是雷锋的钉子精神,是挤的是时间,钻的是技术,是积极向上的精神,而不是损人利己的精神。
答案:示例①:雷锋挤的是时间,钻的是技术;而你挤的是车子,钻的是空子!示例②:请你把挤劲、钻劲用在学习和工作上,不要用它来损人利己!
【点评】这是一道典型的劝告类口语交际题,解答此题要注意在准确了解事情前因后果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吐露心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文明得体。
二、阅读与理解(共30分)
11.(14分)阅读文言文《王戎识李》,然后按要求答题。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1)解释加点字:
①尝与诸小儿游 曾经;诸多,许多
②人问之,答曰 代词,指王戎
(2)翻译下列句子:
A.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B.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3)王戎根据什么推断李子是苦的?
(4)从“信然”一词看,其他孩子对王戎所讲的理由原来抱有怎样的态度?
(5)“王戎识李”带给你的启示是什么?
【分析】参考译文: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玩耍。他们看见路边李树上果实累累,压得树枝都弯下去了,许多孩子都争先恐后地奔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李树在路边竟然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摘来一尝,的确如此。
【解答】(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的意思。答题时先要弄清句子的意思,再根据句意来分析推断词义。
①句意为: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玩耍。尝:曾经;诸:诸多,许多。
②句意为: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之:代词,代指王戎。
(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答题时先要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然后初步翻译,再根据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调整,做到文从字顺。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A.重点词:竞,争;走,跑;唯,只有。句意为:许多孩子都争先恐后地奔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
B.重点词:而,却;必,必定。句意为:李树在路边竟然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
(3)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王戎推断李子是苦的在文中有明确的交代,找出来作答即可。即为:树在道旁而多子。
(4)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信然”的意思是:的确是这样。说明现在相信是这样,而原来持不相信的态度。
(5)本题考查阅读启示。由文章可知,主旨大意和中心思想为在生活中要善于思考、善于观察,不要随波逐流,有时大家都做的事情未必是正确的事情,要有辨别能力。围绕此进行作答,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
(1)①曾经;诸多,许多;②代词,代指王戎。
(2)A.许多孩子都争先恐后地奔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
B.李树在路边竟然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
(3)李树在路边竟然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
(4)原来抱有不相信的态度。
(5)告诉我们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能根据有关观察进行推理判断,不犯不必要的错误,少走弯路。
【点评】文言文翻译“六字诀”
1.留。即保留原文中的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职称、器具名称等,可照录不翻译;
2.直。即将文言中的单音节词直接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现代汉语的双音节或多音节词;
3.补。即将文言文中省略的词语、句子成分,在译文中适当地补充出来;
4.删。即删去不译的词。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判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等,在现代汉语中没有词能替代,便可删去;
5.调。即对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句式的特殊句式,翻译时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完全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6.换。即对古今意义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翻译时都要换成现在通俗的词语,使译文通达明快。
12.(16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天孔雀邀请鹤做客。它们一起吃饭,并热烈地交谈着。后来却为究竟谁的天赋更高而争论起来。
孔雀说:“你看看我这五彩缤纷的羽毛,闪烁着多么艳丽的光彩。你再看看我的尾巴!”孔雀开起屏来,将它们俩都遮住了。它说:“现在,你总看到我的艳丽多姿了吧!要是你瞧瞧自己那灰色白而单调的外表,你就不得不承认,我远远超过你了。”
鹤回答说:“我不想为我们的羽毛是否美丽而争论。确实,你的羽毛是比我漂亮多了。但是,这美丽的羽毛并不能使你高飞;你只能老挨着地面,那这美丽又有什么用呢?尽管我的羽毛呈灰色,它却能载着我高高飞翔,直至九天云霄。在那儿,我将心旷神怡地俯视大地,看着你在地面上如何趾高气扬,神气活现。”
(1)这篇短文的体裁是 B
A.童话
B.寓言
C.神话
D.民间故事
(2)孔雀显耀自己的依据是 自己有漂亮的彩色羽毛 ;而孔雀瞧不起鹤的依据是 鹤只有灰色单调的羽毛。
(3)鹤对美与丑的理解是 B
A.美丽的外表没有什么用处
B.仅有美丽的外表没有什么用处
C.丑陋的外表是有用处的
D.美丽的外表反而会使人骄傲
(4)下面最能表现孔雀性格的一个词是 A
A.华而不实
B.矫揉造作
C.骄傲自满
D.愚昧无知
(5)作者借孔雀来讽刺 那些华而不实、徒有虚名的人 ,借鹤来赞扬 那些讲究实际、不求浮夸的人。
(6)本文虽然短小,但道理深刻。请从写法上分析短文的妙处。
【分析】短文主要写了孔雀显耀自己五彩缤纷的羽毛而瞧不起灰色羽毛的鹤,而鹤却认为仅有美丽的外表没有什么用处,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不要轻易的嘲笑别人,也不要拿自己的优点去比别人的缺点的道理。
【解答】(1)本题考查文章体裁的分析。结合原文的内容,文章中将动物赋予人的语言、动作,用它们的行为反映人类世界。所以文章体裁是寓言。
故选:B。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根据原文内容“孔雀说:‘你看看我这五彩缤纷的羽毛,闪烁着多么艳丽的光彩。你再看看我的尾巴’”,可以得出孔雀显耀自己的依据是自己有漂亮的彩色羽毛。根据原文内容“现在,你总看到我的艳丽多姿了吧!要是你瞧瞧自己那灰色白而单调的外表,你就不得不承认,我远远超过你了”,可以得出而孔雀瞧不起鹤的依据是鹤只有灰色单调的羽毛。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从鹤的答句中可以得出,再美丽的羽毛也不能让孔雀高飞,而美丽的外表并不能给人带来什么好处。
故选:B。
(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分析。
A.成语的含义与孔雀的状况正合拍,孔雀徒有华丽的外表,却没有实在的本事;
B.矫揉造作:比喻故意做作,不自然;
C.骄傲自满:意思是看不起别人,满足于自己已有的成绩;
D.愚昧无知:意思是形容又愚笨又没有知识。
故选:A。
(5)本题考查原文主旨和内容的分析理解。结合原文的内容“但是,这美丽的羽毛并不能使你高飞;你只能老挨着地面,那这美丽又有什么用呢?尽管我的羽毛呈灰色,它却能载着我高高飞翔,直至九天云霄。在那儿,我将心旷神怡地俯视大地,看着你在地面,上如何趾高气扬,神气活现”,可以得出作者借孔雀来讽刺那些华而不实、徒有虚名的人,借鹤来赞扬那些讲究实际、不求浮华的人。
(6)本题考查文章写法分析。本文是一篇语言,文中将动物赋予人的语言、动作,用它们的行为反映人类世界。全文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孔雀和鹤人格化,写了孔雀显耀自己五彩缤纷的羽毛而瞧不起灰色羽毛的鹤,而鹤却认为仅有美丽的外表没有什么用处,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不要轻易的嘲笑别人,也不要拿自己的优点去比别人的缺点的道理。结构清晰,意蕴深刻。
答案:
(1)B
(2)自己有漂亮的彩色羽毛;鹤只有灰色单调的羽毛
(3)B
(4)A
(5)那些华而不实、徒有虚名的人;那些讲究实际、不求浮夸的人。
(6)短文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孔雀和鹤人格化,主要通过通过语言描写展开故事情节,结构清晰,意蕴深刻。
【点评】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概括中心思想。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搞清楚全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只有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才能正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三、写作与表达(30分)
13.(30分)题目:李芳也来参加毕业考试了,同学们都感到意外,她能这样做真不容易啊!……
要求:(1)根据提供的材料自拟文题,抓住“感到意外”“这样做真不容易”展开合理想象;(2)要写成记叙文,要把事情的起因、经过写具体。
【分析】这是一篇材料作文。材料给出的情境是“李芳也来参加毕业考试了,同学们都感到意外,她能这样做真不容易啊!……”要求抓住“感到意外”“这样做真不容易”展开合理想象,写一篇记叙文。结合情境我们进一步联想,李芳来参加毕业考试不是很正常吗?为什么同学们都感到意外?其中考试之前肯定是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件事情影响了李芳的学习生活,中间她做了哪些努力,克服了怎样的困难,来参加最后的毕业考试。由此同学们才会发出感叹:她能这样做真不容易啊!围绕情景进行合理的想象和联想,联系记叙文的六要素,把事情的起因、经过写具体。
【解答】
不屈不挠的李芳
李芳也来参加毕业考试了,同学们都感到意外,她能这样做真不容易啊!
李芳是一名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有一次放学过马路时,一辆大货车向她冲过来,“砰”的一声,李芳从此就需要轮椅陪伴她度过这漫长的人生了。
出院后,李芳完全变了一个人似的,再也看不到成天挂在她脸上那甜丝丝的笑容了。她整天把自己关在一个黑暗的小房子里,一个人静静地坐着。这件事传到学校里,同学们和老师都纷纷前来探望她。老师地她说:“李芳,我对你的遭遇也深感同情,但是我们总要经历坎坷的人生啊,不能因此而跌倒。我们要学会自己爬起来,继续走完以后的路。”听了老师的这番话后,李芳恍然大悟,她从此也开朗了许多。以后她每天自学知识,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圈起来,等老师来跟她补习时就问老师。
不知不觉,转眼间,毕业考试就到了,同学们都在纷纷议论着李芳会不会来考试。有的说:“我猜李芳一定不会来了,她都没上学,怎么可能会来考试呢?”也有的说:“李芳一定会来考试的,她是个聪明好学的学生,绝对不会错过这个机会的。”在同学们喧哗地谈论中,出现了一个坐在轮椅上的女孩,她的脸上又再次挂起了那甜丝丝的笑容。她就是李芳。
同学们见到李芳,都感到非常惊讶,一窝蜂地涌了上去围着她。有的问她的身体情况,有的跟她讲这段时间学校发生的事情……李芳感到无比的宽慰。
考试结束了,李芳以自己努力,最后终于考出了一个好成绩。
【点评】文章围绕题目所给的情境,写了同学李芳在小学毕业前夕遭遇车祸,而后不屈不挠,终于克服困难坚强“站立”起来的故事。文章想象合理,中心突出,故事情节具体完整,是一篇符合要求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