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初二地理下册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湘教版初二地理下册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仁爱科普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3-09-15 15:09:48

文档简介

第十三节 海上花园——澳门
授课人: 张永珍 
学习目标:
1、结合地图简述澳门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组成。
2、了解澳门的经济支柱及发展变化特征。
学习重点难点:
1、香港和澳门都是中国的领土。
2、通过地图或资料对比,分析澳门面积扩大的原因。
3、“自由贸易港”在中国地理中是首次出现的名词概念,也是本节一个难点。
预习检测:
1、澳门特别行政区不包括下列哪个地区()
A、凼仔岛B、路环岛C、大屿山岛D澳门半岛
2、大三巴牌坊是澳门的象征,它位于()
A澳门半岛B、凼仔岛C、路环岛D、横琴岛
3、下列各项,不属于澳门经济支柱的是()
金融业B、旅游业C、博彩业D、建筑业
提炼问题:
澳门是我国面积最――,人口最――的省级行政区;
澳门位置:位于――海之滨,珠江口――侧、北连――市;
澳门范围:包括――半岛、――岛、――岛三个部分;
主要经济支柱有:――、――、工业、建筑业;
因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有“海上花园”之称,象征是―――――。
合作探究:
澳门的旅游业为什么很发达
澳门国际地位衰落的原因。
拓展提升:
澳门陆地面积不断扩大的原因。
澳门旅游人数的变化特点。
总结收获:
请同学们说一说这一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
导出预习:
预习第十四节 广西,并写出预习提纲。第二章 第十四节 锦绣壮乡---广西壮族自治区
授课人: 张永珍 
学习目标:
了解广西的地形特点。
了解广西的地理位置。
理解广西的气候类型和特点。
了解广西的河流分布及特点。
了解广西的主要城市及职能。
学习重点难点:
1、广西的气候类型和特点。
2.广西的河流分布及特点。
预习检测:
河流:河流众多-----资源丰富.----是区内最大的河流.其支流桂江的上游称-------,与湘江之间有----相通,是沟通-----流域和------流域的重要通道.
地形:中部-----宽广,地势平坦,主要有------平原,浔江平原和-----盆地等,是-----和-----的主要产区.
城市:首府-------,最大的工业基地和铁路枢纽是--------.
提炼问题:
1.广西的地形特点。
2.广西的地理位置。
3.广西的气候类型和特点。
4.广西的河流分布及特点。
5.广西的主要城市及职能。
合作探究:
广西的主要城市及职能有哪些
广西的河流分布有什么特点
拓展提升:
课本第65页第二题.
说一说喀斯特地貌的由来及特点.
总结收获:
请同学们说一说这一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
导出预习:
预习第十五节 海南,并写出预习提纲。第二章第十节祖国宝岛——台湾
授课人: 张永珍
教学目标:
了解台湾省经济发展的特点以及主要经济部门和产品状况
了解台湾省主要城市的城市职能
3、了解台湾省自古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1.台湾省经济发展的特点以及主要经济部门
2.台湾省主要城市及其职能
3.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
导学流程:
检测预习,师生提炼,归纳确定主问题:
说一说台湾省经济发展速度和水平
说出台湾的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对外贸易和旅游业的特点
3.台湾省主要的城市有哪些?请说出他们主要的城市职能
4.读课本2—32图
说一说水稻、甘蔗、香蕉、菠萝、茶叶等农作物的分布特点
找出台湾省主要的城市,看一看台湾省的城市集中分布在什么地区。你能说出其中的原因吗?
5.列举台湾的美称,并说出其原因
6.请你从地理、政治、历史等角度,说明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并以此驳斥“台独论”“两国论”“一边一国论”等企图分裂中国领土的言论。
自主学习:
1.说一说台湾省经济发展速度和水平
2.说出台湾的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对外贸易和旅游业的特点
3.台湾省主要的城市有哪些?请说出他们主要的城市职能
4.读课本2—32图
说一说水稻、甘蔗、香蕉、菠萝、茶叶等农作物的分布特点
找出台湾省主要的城市,看一看台湾省的城市集中分布在什么地区。你能说出其中的原因吗?
合作探究:
从地理、政治、历史等角度,说明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并以此驳斥“台独论”“两国论”“一边一国论”等企图分裂中国领土的言论。
拓展提升:
网上搜集资料,了解福建籍的侨乡有哪些?著名的华侨及他们对祖国建设做出的贡献。
总结收获:
本节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台湾自然环境的介绍,了解其丰富的资源,经济发展特征,地理位置特征,从而让学生明白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布置预习:
预习第十一节岭南热土---广东省,写出预习提纲。第一章
第一节农业
授课人: 张世生
一、学习目标:
1.知道农业的概念,理解我国农业的地区差异与原因。
2.理解我国农业发展方向与因地制宜安排农业生产。
3.理解我国农业部门布局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地图说出小麦水稻的主要分布区
说出主要经济作物的分布和四大牧区
难点:分析出口农产品基地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的原因
三、教学模式:问题导学
四、教具:地图册
五、导学流程:
【检测预习、师生提炼、归纳确定主问题】
1、 什么是农业?
2、 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集中产区有哪些?
3、 我国的主要经济作物基地有哪些?
4、 我国的四大牧区是什么?
5、我国是历史上最早种植____、_____的国家,也是最早_______,还是世界上最早栽培_____树的国家。
6、我国哪些农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7、我国农业的发展成就表现在哪些方面?
【自主学习】
1、我国是历史上最早种植____、_____的国家,也是最早_______,还是世界上最早栽培_____树的国家。
2、我国哪些农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3、我国农业的发展成就表现在哪些方面?
4、比较南方和北方的农作物
粮食作物 油料作物 糖料作物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5、我国经济作物主要有哪些?经济作物有什么特点?
6、种植面积最广的油料作物是____,最大产区是_______流域。
花生的主要产区____ _____。
7、甘蔗性喜湿热,主要分布在_____及_______盆地。_____________自治区为最大产区。甜菜性喜温凉,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新疆北部。
8、茶主要分布在 、 、 等省
9、我国主要的农产品出口基地有 。
10、什么是旅游农业?外向型农业?珠江三角洲和江汉平原哪一个更适宜于发展外向型农业?
11、我国的四大牧区是哪几个?四大牧区的代表畜种有哪些?
【合作探究】
1、课本P4活动1、2、3、4、5题
2、课本P7活动题
【拓展提升】
1、就珠江三角洲和江汉平原来说,哪一个地区更适宜发展外向型农业?为什么?
提示:珠江三角洲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基地。临海,交通便利。
2、南方有一家制糖厂,设想在附近开辟一个甜菜生产基地,以满足原料的需求。这种想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3、(2008.江西)下面四幅图是我国冬小麦、油菜、水稻和甜菜的集中产区分布,图序与排序一致的是( )
A甲油菜 乙冬小麦 丙水稻 丁甜菜 B甲水稻 乙甜菜 丙油菜 丁冬小麦
C甲甜菜 乙冬小麦 丙水稻 丁油菜 D甲冬小麦 乙水稻 丙甜菜 丁油菜
4、(2008.四川)位于秦岭—淮河以南,又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商品粮基地是( )
A三江平原 B成都平原 C珠江三角洲 D鄱阳湖平原
5、(2008.荆门)下列四个地区中,农业生产部门以畜牧业为主的是( )
A华北平原 B内蒙古平原 C东南丘陵 D长江中下游平原
6、(08.云南)读下图,该图反映了2001年美国和中国依靠科技转化而来的产值占农业新增总产值的百分比。下面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美国主要依靠非科技投入增加农业产值
B中国主要依靠科技投入增加农业产值
C美国依靠科技投入增加农业产值占农业新增总产值的60%
D中国依靠科技投入增加的农业产值占农业新增总产值的70%
【总结收获】
请同学们说一说这一节课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
【布置预习】
第二节 工业,提出本节课的主要问题,在下一节课中我们一块解决。
PAGE
3第一章:中国的主要产业
第四节:交通运输业
授课人:张世生
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交通运输业的作用,掌握几种主要运输方式的特点,学会按客运、货运的性质和需要选择适宜的运输方式。
(2)通过了解交通运输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理解我国大力加强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必要性。
(3)了解中国铁路建设的成就,记住主要的南北铁路干线和东西铁路干线,以及主要铁路枢纽。
(4)了解我国内河航运及主要航道、近海航线、远洋航线、重要的海港。
(5)了解我国航空运输的成就,记住我国主要的国际航空港。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交通图和统计图表的能力,并运用地图说出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大致分布格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巨大成就,使学生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交通运输业的作用,掌握几种主要运输方式的特点,学会按客运、货运的性质和需要选择适宜的运输方式。
2.了解中国铁路建设的成就,记住主要的南北铁路干线和东西铁路干线,以及主要铁路枢纽。
难点:
1.了解我国内河航运及主要航道、近海航线、远洋航线、重要的海港。
2.了解中国铁路建设的成就,记住主要的南北铁路干线和东西铁路干线,以及主要铁路枢纽。
三、教学模式:问题导学
四、教具:地图册
五、导学流程:
【检测预习、师生提炼、归纳确定主问题:】
1.交通运输业的定义、性质和作用?
2.公路运输的特点是什么?
3.查找重要的铁路枢纽北京、郑州、徐州、株洲、兰州、成都等,它们各位于哪些铁路干线的交汇处?
4.铁路运输的特点
5.列举南北向铁路干线和东北向铁路干线
6.发展海洋运输的有利条件
7.海洋运输航线划分及航运中心
8.内河运输和管道运输的优点与缺点
9.说明航空运输的优点与地位
10.列举我国重要的国际航空港
【自主学习】
1.交通运输业的定义、性质和作用?
2.公路运输的特点是什么?
3.查找重要的铁路枢纽北京、郑州、徐州、株洲、兰州、成都等,它们各位于哪些铁路干线的交汇处?
4.铁路运输的特点
5.列举南北向铁路干线和东北向铁路干线
6.发展海洋运输的有利条件
【合作探究】
1.读图 24页图1—30,
(1)查找南北铁路干线
(2)查找东西铁路干线
(3) 查找重要的铁路枢纽北京、郑州、徐州、株洲、兰州、成都等,它们各位于哪些铁路干线的交汇处?
2.读图 28页,图1—33,我国拥有最多航线的三个航空港是哪三个?
【拓展提升】
从地形与气候的角度,说一说我国发展交通运输业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有人说:“要致富,先修路”,“火车一响,黄金万两”。这些话说明了什么道理?
火车的“提速”与“夕发朝至”,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哪些方便
如果从家乡出发,到洛阳和吐鲁番两地,选择什么合适的交通方式?
5.交通运输业是使客、贸实现 的物质生产部门。我国交通运输业是经济发展中一个罗为突出的 环节,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把交通运输业作为经济建设的 。
6.公路运输是我国 的主要方式。在我国西部地区,目前已经修建了四条进藏公路: 、 、 、和 。
7.为便于山西省的煤炭外运专门修建的 铁路被称为“神州第一线”。
8.我国沿海航线一般以福建 为界,分为 沿海航线和 沿海航线。它们分别以大连和 、香港和 为中心。
9.管道运输是适合于运输 和 等物资的一种交通运输方式。目前,我国已建成长达 多千米的“ ”管道。
10.航空运输具有其它运输方式不可比拟的优点: 、 、 。
【总结收获】
交通运输方式包括公路、铁路、海运、空运和管道运输,各运输方式的特点及运输范围要牢记。在具体的判断中要会运用具体的运输方式,这是本节课的难点。
【布置预习】
预习第二章 第一节 祖国心脏---北京市,提出本节课的主要问题,在下一节课中我们一块解决。第二章 沿海万里行
辽海重地--辽宁省
授课人: 张永珍
【教学目标】
1、结合地图,了解辽宁省的自然地理位置。
2、了解辽宁省是一个以工业为主的省级行政区,辽中南是我国的主要工业基地之一,并能在地图上找出其主要的工业中心。
3、了解辽中南工业发展的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
【教学重点、难点】
1、辽中南工业发展的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
2、辽中南是我国的主要工业基地之一
【教学方法】
问题导学
【教学流程】
【检测预习、师生提炼、归纳确定主问题】
1、找出辽中南地区的主要工业中心。
2、我国 18 000千米的海岸线(自北部的鸭绿江口到南部的北仑河口)上,最北的临海省级行政区是什么
3、阅读“辽宁省城市和交通、矿产资源分布” 图,找出辽宁省有哪些主要矿产,找出铁矿、煤矿和石油等重要能源或矿产地名称。
4、阅读“大连:东北海上门户”,思考:(1)大连港为什么终年不冻?(2)大连与内蒙古东部地区通过哪些铁路干线连通?
5、阅读教材P38正文,总结:辽宁省是典型的工业大省,辽中南工业基地是全国四大工业基地之一。阅读“大连:东北海上门户”,思考:(1)大连港为什么终年不冻?(2)大连与内蒙古东部地区通过哪些铁路干线连通?
6、阅读教材P38正文,总结:辽宁省是典型的工业大省,辽中南工业基地是全国四大工业基地之一。
【自主学习】
1、找出辽中南地区的主要工业中心。
2、我国 18 000千米的海岸线(自北部的鸭绿江口到南部的北仑河口)上,最北的临海省级行政区是什么
3、阅读“辽宁省城市和交通、矿产资源分布” 图,找出辽宁省有哪些主要矿产,找出铁矿、煤矿和石油等重要能源或矿产地名称。
【合作探究】
1、阅读“大连:东北海上门户”,思考:(1)大连港为什么终年不冻?(2)大连与内蒙古东部地区通过哪些铁路干线连通?
2、阅读教材P38正文,总结:辽宁省是典型的工业大省,辽中南工业基地是全国四大工业基地之一。
3、通过让学生讨论,完成教材P.39的活动题3。(提示:辽中南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有:(1)工业基础好,开发早;(2)丰富的矿产资源;(3)丰富的能源资源(4)发达的水陆交通;(5)优良的海港。)
【拓展提升】
1、从你的家坐火车去大连,怎么走?沿途经过哪些铁路干线?
2、辽宁省有“钢都”之称的城市是( )
A、鞍山市 B、沈阳市 C、大连市 D、丹东市
3、下列铁路干线不经过辽宁省的是( )
A、沈大线 B、哈大线 C、沈丹线 D、京沪线
【总结收获】
请同学们写一写这节课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
【布置预习】
预习第五节齐鲁大地---山东省,并写出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第二章第六节 “富绕水乡”-----江苏省
授课人: 张永珍
教学目标
运用地图,说明江苏省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势特征
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苏北、苏中、苏南的产业结构特点
了解太湖流域的旅游资源和水污染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1、根据资料,运用分析、对比的方法归纳苏北与苏南的经济差异。
2、理解太湖流域的环境问题。
教具: 江苏省地图、太湖地区图、太湖水污染图片
教学方法:
问题导学
导学流程:
检测预习、师生提炼、归纳确定主问题:
江苏省简称-,行政中心-;
江苏省位于我国东部,-河流穿过其南部,注入-;
苏南地区,指的是江苏省境内-以南的部分;
太湖是我国第几大淡水湖,是国内著名的风景旅游区,我国第一、第二大淡水湖分别是谁?
江苏省的主要地形类型为――,江苏省的主要气候类型为――?
从干湿地区看,江苏位于――区;从温度带看,江苏位于――带;
位于江苏省的湖泊有哪些?
8、我国地势最低平的省份是-。
自主学习:
苏南是指哪一部分?
太湖是我国第几大淡水湖,是国内著名的风景旅游区,我国第一、第二大淡水湖分别是谁?
江苏省的主要地形类型为――,江苏省的主要气候类型为――?
从干湿地区看,江苏位于――区;从温度带看,江苏位于――带;
合作探究
有人称江苏为“水乡泽国”,请你谈谈其中原因;
2、如何学看经济地图?
拓展提升
1、面积位于我国前三位的淡水湖分别是谁?
2、列举当地水资源利用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3、说说如何看经济地图?
4、江苏省位于我国------部,长江穿过其------部注入东海.是我国地势最为-----的省份,-------广袤,河网密布,土地肥沃.
5、苏南地区指的是省境长江以-------的部分.这里是我国------企业的摇篮.
6、太湖是我国第------大淡水湖,具有----灌溉-----水产养殖等方面的功能.流域内人口密度------,经济发达,------密集,城市化水平居全国前列.
7、“村村点火,户户冒烟”说明苏南经济的主要特色是----------.
总结收获
请同学们把学习本节课的体会写一写。
布置预习
预习 第七节 东方明珠---上海市,提出本节课的主要问题,在下一节课中我们一块解决。第二章 第十五节 天涯海角---海南省
授课人: 张永珍 
学习目标:
了解海南的地形特点。
了解海南的地理位置。
理解海南的气候类型和特点。
了解海南的河流分布及特点。
学习重点难点:
1、海南的气候类型和特点。
2.海南的河流分布及特点。
预习检测:
我国最年轻的省份是---------.
海南省的主体是---------.
我国第二大岛是---------.
海南省的盐场是---------.
海南省的省会是---------.
下列河流属于海南省的是:( )
A.西江 B.万泉河 C.钱塘江 D.辽河
提炼问题:
1.海南的地形特点。
2.海南的地理位置。
3.海南的气候类型和特点。
4.海南的河流分布及特点。
合作探究:
1. 海南省的旅游业为什么较发达
2. 海南的地形有什么特点
拓展提升:
海南省重要的热带作物有哪些
海南省的地形有什么特点
总结收获:
请同学们说一说这一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
导出预习:
预习第三章 第一节 吉林,并写出预习提纲。第二章 第八节 “钱塘江畔”——浙江省
授课人: 张永珍
教学目标
(一)运用地图,了解浙江省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及曲折的海岸线和星罗棋布的岛屿。
(二)运用地图,了解浙江省的工业、沿海开放城市。
(三)认识浙江省丰富的旅游资源,熟悉各主要旅游景点分布。
(四)了解浙江省作为一个朝气蓬勃的沿海省份,在改革开放中取得的经济成就。
教学重点难点:
(一)通过对钱塘江观潮最佳地点的选择,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独立思考、分析、判断的能力。
(二)增强学生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逐步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导学流程:
检测预习,师生提炼,归纳确定主问题:
1.读“中国政区”图,说出浙江省大致的地理位置。(浙江位于我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东濒东海,南接福建,西与江西、安徽相连,北与上海、江苏为邻。)
2.看 “浙江地形”图,说出浙江地形特点。(浙江北部为水网密布的平原,西部、南部为山地,东临东海。)
3.浙江省海岸线有何突出特点?
4.浙江省岛屿数量多吗?(浙江省海岸线曲折,岛屿数量众多,有2100多个,是全国岛屿最多的省区。)
5.完成教材P.46活动题1,比较两省地形特点。
6.看“浙江政区”挂图(或对照《地图册》),找出主要的城市:杭州、宁波、温州及舟山群岛。东海、钱塘江、浙赣线等。
7.你认为舟山渔场附近海洋环境恶化,捕鱼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海洋污染;不合理的海洋开发破坏海洋生物栖息环境;滥杀滥捕等原因。)
自主学习:
1.读“中国政区”图,说出浙江省大致的地理位置。(浙江位于我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东濒东海,南接福建,西与江西、安徽相连,北与上海、江苏为邻。)
2.看 “浙江地形”图,说出浙江地形特点。(浙江北部为水网密布的平原,西部、南部为山地,东临东海。)
3.浙江省海岸线有何突出特点?
4.浙江省岛屿数量多吗?(浙江省海岸线曲折,岛屿数量众多,有2100多个,是全国岛屿最多的省区。)
5.完成教材P.46活动题1,比较两省地形特点。
6.结合“浙江政区”图、“旅游交通”图等,请学生指出各旅游景点位置,并说出从家乡到达各名胜景点的交通路线。
合作探究:
1.结合教材P.47图2—23和图2—24,运用所学的知识,说说观赏钱塘江潮的最佳地点是在哪里?为什么?(浙江海宁盐官是钱塘江北岸一处著名水乡,由于这里可看到钱塘江的“碰头潮”、“一线潮”、“回头潮”三种奇特景观,气势非常雄伟,被誉为“观潮胜地”。自1994年以来,海宁每年举办盛大的“国际钱江观潮节”。原因是在这里江面迅速缩小,使潮水来不及均匀上升,就只好后浪推前浪,前浪跑不快,后浪追上来,层层相叠,因而景象壮观。)
2.讨论:你认为浙江经济发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浙江有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旅游资源。发达的水陆交通加上改革开放政策对沿海经济的促进作用,使其经济飞速发展,全省综合经济实力位于全国前列。)
3.你认为舟山渔场附近海洋环境恶化,捕鱼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海洋污染;不合理的海洋开发破坏海洋生物栖息环境;滥杀滥捕等原因。)
拓展提升:
1.写一篇小论文,你认为在保护海洋环境方面应采取哪些措施?(200字以内,题目自拟。)
2.在班上举办一次“浙江名胜”图片展。
3.著名唐朝诗人刘禹锡(公元772~842年)的七绝:
八月涛声吼地来,
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人海门去,
卷起沙堆作雪堆。
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一个地方的哪一种自然景观?
在你熟悉的唐宋诗词中,找出描述江苏、浙江的风景旅游点的著名诗句,在课堂上朗诵。
总结收获:
请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
布置预习:
预习第九节东南侨乡---福建省,写出预习提纲。第二章第十一节“岭南热土”——广东省
授课人:张永珍
教学目标:
(一)结合地图,使学生了解广东省的自然地理位置、气候。地形及珠江水系。
(二)了解广东省以加工制造业和第三产业为主的经济,分析其发达的原因。
(三)了解珠江三角洲发达的农业,分析其农业发展的主要条件。
(四)了解广州、深圳、珠海、汕头、湛江等日新月异发展的沿海城市,学会分析其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
(五)通过对广东省经济发展速度快的原因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广东省以加工制造业和第三产业为主的经济
教学难点:分析经济发达的原因
教学方法:问题导学
教具及设备:多媒体课件
导学流程:
检测预习,师生提炼,归纳确定主问题:
1.结合地图得出:广东省四至点。
2.地形与河流关系特征。
3.分析广东省气候有何特征?
4.思考并回答教材P.54(上)活动题1。
5.指出珠江三角洲位置。
6.完成教材P.55活动题2,请学生思考、总结珠江三角洲农业发达的有利条件。
7.讨论珠江三角洲的主要产品有哪些?
自主学习:
1.结合地图得出:广东省四至点.
2.地形与河流关系特征(境内山地、平原、丘陵交错,地势北高南低。因而,河流大都自北向南流。珠江是本省主要河流,由西江、北江和东江汇集而成,是中国第三大河。)
3.分析广东省气候有何特征?(广东省地处低纬,临广阔海洋,北回归线横跨其中部,因此,海陆位置对广东省气候有非常明显影响,;属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以冬季较温暖,夏季高温多雨为主要特征。)
4.思考并回答教材P.54(上)活动题1。
5.指出珠江三角洲位置。
6.完成教材P.55活动题2,请学生思考、总结珠江三角洲农业发达的有利条件。(光热充足;降水充沛;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地处沿海、易出口;位处工业区和沿海城市、国内市场大。)
合作探究:
1.讨论:你认为广东经济发展有哪些有利条件?
提示:(1)地理区位优势明显,海陆兼备,交通发达,是祖国南大门,对外贸易重要口岸;
(2)靠近东南亚、香港、台湾地区,对外开放力度大,积极引进外资和技术;
(3)利用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4)丰富的旅游资源。
2.思考:结合地图,从地理位置的角度出发,说一说深圳、珠海两市设立经济特区的有利条件。(深圳、珠海,地处南部沿海。深圳在珠江口东岸与香港一河之隔,珠海在珠江口西岸与澳门陆地相连,都有着良好的地理区位。二者均是联系内地与香港、澳门及海外的重要进出口岸,是对外开放的前沿窗口。)
拓展提升:
1.搜集资料,了解广东省有哪些旅游资源?
2.你是怎样理解下面这段文章的?请同学们在班会上发表自己的见解。
深圳是中国对外贸易的“窗口”与改革的“试验地”。
总结收获:
请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
布置预习:
预习第十一节岭南热土---广东省,写出预习提纲。第二章 第九节 “东南侨乡”——福建省
授课人: 张永珍
教学目标:
(一)运用地图,了解福建省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和气候特征。
(二)了解其丰富的森林资源、水产资源和丰富的旅游资源。
(三)了解福建省作为侨乡的优势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四)了解福建省各主要沿海城市的分布,并总结出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培养学生对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进行分析、归纳和综合的能力。
(五)培养学生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自己学习的体会、看法或成果,并与别人进行交流、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一)运用地图,了解福建省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和气候特征。
(二)了解其丰富的森林资源、水产资源和丰富的旅游资源。
导学流程:
检测预习,师生提炼,归纳确定主问题:
1.福建省位于我国大陆的什么方向?
2.与福建省相邻的省有哪些?福建省与我国哪个省隔海相望?
3.福建省的地形特征是什么?
4.福建省的主要气候类型是什么?
(福建省位于我国东南沿海,与台湾省隔海相望,陆地上分别与我国的浙江、江西、广东为邻。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5.福建省的旅外侨胞和华裔大约有多少?(1000多万。)
6.广大侨胞和华裔是如何促进本省社会经济发展的?
7.福建发展旅游业的其他有利条件。
8.运用地图,要学生找出武夷山的位置,教师简要介绍武夷山风景区
9.了解武夷山地理位置,熟悉从北京到武夷山各主要交通路线。
自主学习:
1.福建省位于我国大陆的什么方向?
2.与福建省相邻的省有哪些?福建省与我国哪个省隔海相望?
3.福建省的地形特征是什么?
4.福建省的主要气候类型是什么?
5.福建省的旅外侨胞和华裔大约有多少?(1000多万。)
6.广大侨胞和华裔是如何促进本省社会经济发展的?
7.福建发展旅游业的其他有利条件。
合作探究:
1.福建发展旅游业的其他有利条件。
2.运用地图,找出武夷山的位置,简要介绍武夷山风景区。
拓展提升:
网上搜集资料,了解福建籍的侨乡有哪些?著名的华侨及他们对祖国建设做出的贡献。
总结收获:
请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
布置预习:
预习第十节祖国宝岛---台湾省,写出预习提纲。第二章:沿海万里行
第二节“华北门户”——天津市
第三节“燕赵沃野”——河北省
授课人:张永珍
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利用地图了解天津市和河北省的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了解天津港是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多功能国际贸易大港
3、运用地图,了解海河水系的牲及海河水患治理措施
4、了解天津作为我国重要的工商业城市其发展的有利条件
5、了解河北省作为我国农业大省在发展过程中的优势和问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析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唐山大地震的历史,认识美丽壮观的新唐山,对学生进行“艰苦奋斗、爱我家园、建设家园”的情感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天津市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河北发展农业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河北省发展农业的策略和意义
难点:河北省发展农业的策略和意义
三、教学模式:问题导学
四、教具:地图册
五、导学流程:
【检测预习、师生提炼、归纳确定主问题】
天津的地理位置及特点?
天津港的组成和职能
天津市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传统的工业部门和新兴的工业部门
河北省的地理位置及重要性
河北省名称的由来
河北发展农业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河北省发展农业的策略和意义
【自主学习】
1、天津市位于北京市__________的,是首都的门户。天津市临河临海,是我国北方重要的_______和________
2、在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期,天津就发展成为以________和________工业为经济支柱的工商业城市。
3、河北省怀抱________,________两市
4、河北省的中南部属于__________。华北平原_________。是我国_______,_______的重要产区。但华北平原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是华北平原农业生产不稳定的要要原因
5、河北省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发展了反季节蔬菜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新型农业。
【合作探究】
1、人们常说天津是“河海码头”,这里所说的“河”指的什么?“海”指什么?
2、在天津市地形图上,拣出渤海、海河、京杭运河以及经过天津市的铁路干线。
3、在天津市地形图上拣出大港油田、长芦盐场。想一想,天津的化学工业为什么在该市工业中占据重要要位?
【拓展提升】
结合河北省的地形特点和学过的气候知识,讨论:河北省,京津地区发展农业的优势和问题在哪里?
【总结收获】
本节课的重点天津市的工业、农业发展的条件。河北省,华北平原的农业生产条件
学生先总结,教师后总结
【布置预习】
第四节辽海重地---辽宁省,提出本节课的主要问题。第二章:沿海万里行
第一节:“祖国心脏”-北京
授课人: 张永珍
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北京市的自然环境特征、历史文化和城市职能。
(2)了解北京市目前存在的环境问题及采取的保护措施。
(3)通过北京的景观图片和资料的介绍,熟悉北京的旅游景点。
2、能力目标:
能在中国行政地图上填注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节有关内容,加强热爱祖国,热爱首都的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北京市的城市职能
难点:
1.北京市的城市职能与地理位置、地形特点及交通状况的因果关系。
2.北京市的环境问题。
三、教学模式:问题导学
四、教具:地图册
五、导学流程:
【检测预习、师生提炼、归纳确定主问题:】
北京的地理位置
北京的地形特征,主要河流
3.北京的和气候类型和特点
4.北京的科学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和文化场所
5.北京的世界文化遗产
6.北京的环境问题
【自主学习】
1、 位置:首都北京位于________山、________山和__________平原结合部。
2、 地势:北京市西部和北部为山地,东南部是___________平原,所以地势_____高______低。
3、 北京与________省和_________市相邻。
4、 气候:北京的气候特征是:春季___________,夏季____________,秋季___________,冬季____________。冬夏______(长、短),春秋______(长、短)。
5、 _________是党中央国务院所在地,______________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所在地。国家最重要的新闻机构有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
6、 高等院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化体育场所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北京具有_______万年人类生活史,_________年的建城史,_________年的建都史。
8、 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世界上现存最大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是_________。
【合作探究】
1.读图2-1 完成P30活动
2.完成P33 活动
3.根据河流走向,你能够说出北京的地势特点吗?
4.北京作为全国政治中心,其地理位置有什么优势?
【拓展提升】
1、离北京最近的港口是( )
A. 秦皇岛港 B. 大连港 C. 天津港 D. 青岛港
2、与北京相邻的省级行政单位有( )
A. 内蒙古 B. 山西 C. 辽宁 D. 天津
3、根据河流的流向判定北京市地势的特点是( )
A.西北高、东南低 B.东北高、西南低 C. 西高东低 D. 北高南低
4、北京市旅游资源丰富,下列选项中已被列入世界人类遗产清单的是( )
A. 周口店古人类遗产 B.天安门广场 C. 圆明园 D. 密云水库
5、从干湿地区的划分看,北京位于( )
A.干旱地区 B.湿润地区 C. 半干旱地区 D. 半湿润地区
6、北京市的年降水季节分配特点是( )
A.集中于夏季 B.全年多雨 C.集中于冬季 D.全年少雨
7、李华同学很想暑假去北京,以实现如下几个心愿,你觉得她不能实现的是( )
A.参观清华、北大校园 B.参观兵马俑 C.乘坐地铁去天安门 D.看看国家图书馆
8、有关北京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位于我国西北地区
B. 位于燕山、太行山和华北平原的结合部
C. 东部濒临渤海
D. 位于太行山、燕山和东北平原的结合部
9、北京是全国高等学校最集中的地区,有众多体育场馆、博物馆以及许多国家级文艺团体,说明北京是全国的( )
A. 政治中心 B. 文化中心 C. 经济中心 D.交通中心
10、北京的气候类型为( )
A.温带大陆性气候 B. 温带海洋性气候 C. 亚热带季风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
11、北京市在实施城市道路改扩建工程时,遇到这样一个棘手的问题:在改扩道路上有一幢名人故居,如果按规划路线修路,则必须拆掉名人故居,否则,道路这需要改线,这样做,又有损于城市道路系统的总体布局。对些,你有何见解?
【总结收获】
在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中,政治地位最重要的就是北京市,我们要了解北京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知道北京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科研、教育中心。同时也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国际大都市。
地理环境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地形、地势制约着河流的流向
【布置预习】
第二节 华北门户---天津,提出本节课的主要问题,在下一节课中我们一块解决。第二章第五节 “齐鲁大地”------山东省
授课人: 张永珍
教学目标:
了解山东省的交通运输方式有哪些?哪种交通运输最突出?
找出京户线京广线在山东主要穿过的城市。
找出青岛、烟台、日照三个海港城市。
4、了解山东省齐鲁大地名称的由来。
5、找出山东省的海岸线长度,山东省的海洋产品,山东省出口量和产量居首位的海产品。
教学重点难点:
1、山东省的海盐盐场,位置。
2、山东省的交通运输方式
教具:多媒体
教学方法:
问题导学法
导学流程:
检测预习、师生提炼、归纳确定主问题:
1、山东有山有海有圣人指的是什么?
2、为游览泰山,孔府,孔庙,孔林,梁山,大明湖以济南为起点,设计旅游路线。
3、山东省的海岸线长度,山东省的海洋产品,山东省出口量和产量居首位的海产品?
4、济南泉水来源?为恢复泉水喷涌济南市采取了哪些措施?
5、京户线京广线在山东主要穿过的城市。
自主学习:
1、山东省的海洋渔业基地?
2、山东省的海盐盐场,位置。
3、济南泉水来源?为恢复泉水喷涌济南市采取了哪些措施?
合作探究
1、山东省的交通运输方式有哪些?哪种交通运输最突出?
2、山东有山有海有圣人指的是什么?
拓展提升
京沪线经过山东的—————————
山东省简称——原因——————
山东的海洋水产——————————
山东的海洋渔业基地————
青岛临——海。京沪线经过山东的—————————
山东省简称——原因——————
山东的海洋水产——————————
京沪线经过山东的—————————
山东省简称——原因——————
以济南市为起点,设计一条最佳旅游交通路线,到达全国的每一个旅游景
总结收获
请同学们说一说学习本节课的体会
布置预习
预习 第六节 富饶水乡----江苏省,提出本节课的主要问题,在下一节课中我们一块解决。第二章 第七节 “东方明珠”——上海市
授课人: 张永珍
学习目标:
(一)了解上海优越的地理位置、地形和发达的交通条件。
(二)搜集资料,运用地图分析上海成为功能齐全的国际化大都市的原因。
(三)了解上海的城市职能。
(四)认识改革开放以来上海浦东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学习重点难点:
(一)上海市的地理位置;上海市的地形特点;
(二)上海市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和主要工业部门,上海市的城市职能,开发浦东的原因和意义。
导学流程:
检测预习,师生提炼,归纳确定主问题:
1、读“中国政区”图,说出上海的地理位置。
2、读“中国地形”图,分析说出上海市地形特点。
3、对地理位置、地形特点这两部分进行分析,说出上海市交通发达的原因。
4、上海市的交通运输方式有哪些?沪宁高速公路中的“宁”指的是哪个城市?完成教材P44活动题l、2、3。
5、填表比较北京和上海
地理位置 地形特点 气候类型 城市职能
北京
上海
6、说出上海的城市职能。
7、说出上海有哪些工业部门,其中,哪些是传统工业部门?哪些是新兴工业部门?
自主学习:
1、读“中国政区”图,说出上海的地理位置。
2、读“中国地形”图,分析说出上海市地形特点。
3、对地理位置、地形特点这两部分进行分析,说出上海市交通发达的原因。
4、上海市的交通运输方式有哪些?沪宁高速公路中的“宁”指的是哪个城市?完成教材P44活动题l、2、3。
合作探究:
1、阅读教材P.44“浦东和浦西”的阅读材料和教材P.45页正文,并结合课本P.45的图2一21,说说浦东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了解我国的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
2、小组讨论上海成功取得世博会举办权,对上海乃至全国经济发展有何意义?
拓展提升:
1.网上学习:请同学们上网查一查上海有哪些著名的旅游景点?
2、上海是我国的教育、文化、科技中心之一。搜集资料,了解上海有哪些著名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
总结收获:
请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
布置预习:
预习第八节钱塘江畔---浙江省,写出预习提纲。第一章:中国的主要产业
第一节:高技术产业
授课人:张世生
一、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高技术产业的主要特点。
2、通过举例让学生掌握高技术产业在工农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3、了解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
4、掌握我国高技术产业在地域上的分布特点及未来变化趋势。
能力目标: 学会看图,能过地图提高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爱国主义教育。
2、了解建国以来中国工业增长速度较快,门类较齐全,布局日趋合理。认识新中国工业发展的巨大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高技术产业的特点 高技术产业的分布
难点:高技术产业的特点 高技术产业的分布
三、教学模式:问题式导学法
四、教具:地图册
五、导学流程:
【检测预习、师生提炼、归纳确定主问题:】
高技术产业的含义和特点
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
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特点
我国主要的高技术产业带
我国高技术产业四大密集区
【自主学习】
1、从产业结构上看,中国高技术发展格局呈现________趁势,新产业门类不断涌现。
2、说说我们身边的高技术产品有哪些?它们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产生了什么影响?
3、从地区分布上看,中国已初步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各具特色的高技术产业带。
4、到2010年,我国将形成高新技术的四大密集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
1、高技术产业布局或分布具有什么特点?
2、高技术产业区分布特点?
【拓展提升】
1、电子工业应该布局在什么样的地区?
2、高技术制造业的第一大生产部门是什么?
3.目前,在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产业是:( )
A.钢铁工业B.石油工业C.高技术产业D.轻纺工业
4、下列部门,属于高技术制造业的是:( )
A.机械制造业 B.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
C.电动玩具制造业 D.服装制造业
5、移动电话用户数居世界首位的国家是:( )
A.美国B.俄罗斯C.日本D.中国
6、高技术服务业的主要服务业务是:( )
A.广告业务B.电信业务C.咨询业务D.培训业务
7、下列物品属于高技术产品的是:( )
A.普通电视机B.电风扇C.计算机软件D.半导体收录机
【总结收获】
学生先做小结,教师再总结:技术产业是最具活力的产业,到2010年,我国将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四大密集区,即以北京中关村科技园为中心的环渤海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以上海为中心的沿长江高技区;以深圳为中心的东南沿海高技区;以西安——杨凌为中心的沿欧亚大陆桥高新区。学生只要掌握北京——上海——深圳——西安四大中心以帮助记忆。
布置预习
预习 第四节 交通运输业,提出本节课的主要问题,在下一节课中我们一块解决。第一章:中国的主要产业
第二节:工业
授课人:张世生
一、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2、了解新中国工业在增长速度、部门结构、以及工业布局方面的巨大变化,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3、了解基础工业的概念,并掌握重要基础工业――能源工业、钢铁工业、机械工业、纺织工业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
能力目标:
1、学会运用示意图、统计图以及其他图表资料来分析和总结我国工业的发展状况及其分布情况。
2、能够通过阅读有关地图,比较新中国成立前后主要工业中心的变化,说明我国工业分布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爱国主义教育。
2、了解建国以来中国工业增长速度较快,门类较齐全,布局日趋合理。认识新中国工业发展的巨大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有关地图说明建国以来我国工业布局的变化。
难点:能够通过阅读有关地图,比较新中国成立前后主要工业中心的变化,说明我国工业分布的变化。
三、教学模式:问题式导学法
四、教具:地图册
五、导学流程:
【检测预习、师生提炼、归纳确定主问题】
1、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举例说明
2、 我国的煤炭、石油、水力是我国的三大能源
3、 我国的大型钢铁工业分布在哪里?
4、 机械工业部门包括哪些?中心城市有哪些?
5、 纺织工业中心有哪几个?
【自主学习】
1、 发展工业的条件有哪些?
(提示:根据地区的自然资源条件、人口和劳动力的状况、市场因素以及现有经济基础等来发展工业。)
2、 我国的三大能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省是我国煤炭产量最多的省。
3、 我国北方电力工业以_______形式为主,南方电力工业以_______形式为主,原因是北方多_______,南方多_______。
4、 我国大型钢铁工业基地,在东部沿海有______,_______和上海,长江沿岸有_____,____,_____,_____等,在黄河流域有_____,______等。
5、 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区已建成全国性的大型机械工业基地。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地是我国主要的棉纺织工业基地。
【合作探究】
1、课本P17活动1。谈一谈我国棉纺织工业基地的分布特点。
2、你知道哪些地方的丝绸产品闻名全国吗?
【拓展提升】
1、 我国的第一大能源是:( )
A. 石油B.天然气C.煤炭D.太阳能
2、 我国石油工业的“新宠”是:( )
A. 大庆油田B.新疆油田C.玉门油田D.胜利油田
3、 下列大型钢铁基地,位于长江沿岸的是:( )
A. 鞍山B.包头C.太原D.攀枝花
4、 下列地区属于全国性的大型机械工业基地的是:( )
A. 北京——天津B.鞍山——本溪
B. C.郑州——开封D.太原——大同
5、 下列纺织工业中心,位于河北省的是:( )
A. 青岛B.武汉C.石家庄D.郑州
6、 练习册P8 5小题
7、根据你的所见所闻,谈谈你对开发“小煤窑”的看法?
【教材总结】
学生先做小结,教师再总结。
1、 我国的工业包括能源工业,钢铁、机械、纺织工业
2、 我国的三大能源是:煤炭、石油、水力
3、 我国的钢铁工业基地
4、 我国的机械工业基地
5、 我国的棉纺织工业基地
【布置预习】
预习第三节高技术产业,提出本节课的主要问题,在下一节课中我们一块解决。第二章 第十二节 繁华都会-----香港
授课人: 张永珍 
学习目标:
找出香港的位置和范围。
了解香港的气候特点。
学习重点难点:
1、香港是中国的领土。
2、香港的自然环境。
3、“自由贸易港”在中国地理中是首次出现的名词概念,也是本节一个难点。
预习检测:
1、位置:香港地处--------海之滨,珠江口--------侧,北与广东省--------市相连.
2、组成:由------岛 九龙和--------三部分及附近岛屿组成.
3、地形:多-----------,平原仅占香港土地总面积的1/6.
4、发达的交通运输:水运----------------,空运---------------,铁路----------------.
提炼问题:
香港的面积、人口;
位置
范围
主要经济支柱有哪些
5.地形、地势特征。
6.交通运输方式有哪些
7.旅游、信息和教育概况
合作探究:
香港的旅游业为什么很发达
香港的气候类型和特点是什么
拓展提升:
香港的经济结构有什么特点
香港的气候类型和特点是什么
总结收获:
请同学们说一说这一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
导出预习:
预习第十三节 澳门,并写出预习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