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甘肃省金昌市2022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2·金昌)河姆渡人的房屋主要是干栏式建筑,农作物主要是水稻;而半坡居民居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主要种植粟。造成这种差异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
A.地理环境 B.生活习惯 C.生产工具 D.文明程度
2.(2022·金昌)《礼记》载:“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这一“制度”指的是(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3.(2022·金昌)甘肃漳县百姓自古掘井熬盐,东汉章帝建初元年(公元76年)在盐川正式设置障县(漳县),盐产归陇西郡盐官管理。政府实行盐铁专营的根本目的是( )
A.加强中央集权 B.促进地方经济
C.充实边疆军费 D.打击地方经济
4.(2022·金昌)甘肃武威吐谷浑(鲜卑族的一支)墓葬群,既具有唐朝中原地区高等级贵族墓葬的基本特征,同时兼具吐谷浑文化、吐蕃文化、北方草原文化的特点。这反映出( )
A.中原文化强大的影响力 B.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格局
C.吐谷浑独特的文明特征 D.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5.(2022·金昌)“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故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或父死子握其兵而不肯代,或取舍由于士卒,往往自择将吏,号为留后’,以邀命于朝。”材料评述的是( )
A.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 B.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
C.东汉的外戚宦官专权 D.唐中后期的藩镇割据
6.(2022·金昌)商人之间在大额交易时,为了避免铸币搬运的麻烦,直接用随时可变成现钱的“交子”来支付货款的事例日渐增多。这反映出宋代( )
A.文化生活丰富 B.手工业的兴盛
C.商品经济繁荣 D.边界贸易兴旺
7.(2020·遵义)元朝建立后,在西藏地区设置掌管军民各项事务的机构是( )
A.西域都护 B.伊犁将军
C.北庭都元帅府 D.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8.(2022·金昌)《皇明祖训》中载:“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颜顽(抗衡),不敢相压。”该朝“罢示相”的目的是( )
A.精简官僚机构 B.扩大统治基础
C.加强思想控制 D.强化君主专制
9.(2022·金昌)1843年,中国茶叶的出口关税降低了约48%,南京棉布的出口关税降低了约75%;英国棉花、白洋布的进口关税则降低了约77%。导致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五口通商 B.闭关锁国 C.协定关税 D.战后赔款
10.(2022·金昌)下表为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经济成分变化表。该表说明( )
年份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个体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1952年 19.1% 1.59% 0.7% 71.8% 6.9%
1956年 32.2% 53.4% 7.3% 7.1% 0
A.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B.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C.“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D.改革开放全面推进
11.(2022·金昌)先进的思想始终引领着我们前进的步伐。党的十九大以来,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是( )
A.邓小平理论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科学发展观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2.(2022·金昌)下图所示法律颁布于公元前450年左右,它是一部成文法,它的颁布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这部法律是( )
A.《汉谟拉比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查士丁尼法典》 D.《罗马法大全》
13.(2022·金昌)日本著名学者上山春平说,今天的日本文化表面上有浓厚的“欧洲色彩”,剥去这一层,下一层是中国文化色彩很强的“农业社会”文化……这层中国文化色彩从制度上主要来源于一次模仿。这次“模仿”指的是( )
A.幕府统治 B.倒幕运动 C.大化改新 D.明治维新
14.(2022·金昌)十四、十五世纪,被教会禁止的双人舞蹈开始盛行,舞蹈活动是如此地普及与频繁,以至于教会不得不承认舞蹈的作用。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人文主义思潮的流行 B.民主自由思想的启蒙
C.欧洲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D.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
15.(2022·金昌)“蒸汽机的广泛利用,使英国到处都建立起大工厂。那些高耸入云的烟,喷出缕缕烟雾,庞大的厂房,发出隆隆的轰鸣,打破了原来中世纪田园生活的恬静—历史已跨进了一个新的时代。”这个“新的时代”是( )
A.钢铁时代 B.电气时代 C.蒸汽时代 D.信息时代
16.(2022·金昌)达尔文在其著作中提出进化论的观点,认为人类也是进化来的,不是上帝创造的,打破了千百年来“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这部著作是( )
A.《天方夜谭》 B.《神曲》
C.《物种起源》 D.《向日葵》
17.(2022·金昌)1921年3月27日,粮食人民委员部颁布了《关于在地方范围内以及国家与公民之间商品交换条例》,规定在地方范围内,农民完成农业税后的剩余产品可以在公民之间自由交换。这反映出当时苏俄( )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施新经济政策
C.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 D.进行工业化建设
18.(2022·金昌)“‘新政’以资产阶级民主范围内的国家干预,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人们对美国国家制度的信心……由于政府通过国会新的立法对美国社会经济生活实行前所未有的干预,从而大大扩大了联邦政府和总统的权力。”通过材料可知,罗斯福新政的主要特点是( )
A.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B.建立健全社会立法
C.恢复对国家制度的信心 D.扩大联邦政府权力
19.(2022·金昌)1942年元旦,26个国家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签字国保证用自己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反对德、意、日轴心国及其附庸。《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标志着( )
A.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 B.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C.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D.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
20.(2022·金昌)印尼总统佐科曾表示:“联合国不只是美国纽约的一座建筑,而是代表一个理想和所有国家的共同承诺……”这个共同承诺是( )
A.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 B.最终实现经济全球化
C.保证国际事务的公正 D.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21.(2022·金昌)维护民族独立、国家统一是人类历史发展永恒的追求与主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因此,我们,在大陆会议上集会的美利坚合众国代表,以各殖民地善良人民的名义并经他们授权,向全世界最崇高的正义呼吁,说明我们的严正意向,同时郑重宣布:这些联合的殖民地是而且有权成为自由和独立的国家,它们取消一切对英国王室效忠的义务,它们和大不列颠国家之间的一切政治关系从此全部断绝,而且必须断绝。
材料二:战争之后,美国成为了单一的、联合的、强大的国家,这奠定了美国在20世纪成为世界第一强国的基础。如果美国在19世纪60年代的时候,分裂成了两个或者更多的国家,或者北方没有赢得胜利,这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
——《大国崛起》
材料三:开万亡灵,饮恨江城……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捐躯洒血,浩气干云。尽扫狼烟,重振乾坤…永矢弗谖,祈愿和平。中华圆梦,民族复兴。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鼎铭文(节选)
材料四:二口一六年以来,台湾当局加紧进行“台独”分裂活动,致使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势头受到严重冲击。我们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坚决反对“台独”分裂行径,坚决反对外部势力干涉,牢牢把握两岸关系主导权和主动权。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1)材料一出自哪一法律文献?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法律文献发表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战争”对美国产生的深远影响。
(3)材料三中“兄弟同心,共御外悔”指的是什么?分别列举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上的一场战役,以彰显中国人民在抗战中“捐躯洒血,浩气干云”的气概。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九二共识”的核心精神并谈谈你对当今祖国统一问题的看法。
22.(2022·金昌)“回望来路,风雨如磐。中国共产党在重大历史关头,制定重大历史决议,拨正了航船前进方向。”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党领导举行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和其他许多地区起义,但由于敌我力量悬殊,这些起义大多数失败了。事实证明,在当时的客观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人不可能像俄国十月革命那样通过首先占领中心城市来取得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党迫切需要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从进攻大城市转为向农村进军,是中国革命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
材料二:一九三五年一月,中央政治局在长征途中举行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启了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新阶段。
材料三: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实现党和国家工作中心战略转移,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材料四: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不懈奋斗、不断进取,成功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中国从四分五裂、一盘散沙到高度统一、民族团结,从积贫积弱、一穷二白到全面小康、繁荣富强,从被动挨打、饱受欺凌到独立自主、坚定自信,仅用几十年时间就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
—一上述材料均选自《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党开辟的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及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的历史决策。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
23.(2022·金昌)人类社会是在矛盾冲突中不断向前发展的。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如果全球化把欧洲人迈入大洋当作开始的话,那么走在前列的首先是伊比利亚半岛国家。他们以高效的行政机器组织远航,怀揣着传播宗教和寻找黄金的期盼,揭开了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大碰撞。
——摘编自[英]巴勒克拉夫《处于变动中的历史学》
材料二:进入19世纪以来,随着西方工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列强为了本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急于开辟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攫取高额利润,当时非洲、美洲大部分国家已经沦为他们的殖民地、半殖民地,中国这个地大物博、尚未受到世界殖民浪潮全面冲击的东方大市场,成为他们的重要侵略目标。
—一据郭卫民《资本主义列强挑起的四次大规模侵华战争》
材料三: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对外发表电视讲话,决定在顿巴斯地区发起特别军事行动,并呼吁乌克兰军队放下武器。普京在讲话中还表示,30年来俄罗斯一直试图就北约不东扩达成协议,但却受到欺骗、施压和讹诈,北约的战车正在朝着俄罗斯边境移动。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
材料四:当今的世界格局仍处于一个过渡期,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权力的转移和扩散。权力从传统强国欧美向新兴大国转移,并扩散至其他地区力量中心,世界格局有进入“碎片化”时代的征兆。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2011年《国际形势黄皮书》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人“迈入大洋”所产生的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西方国家大规模侵华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应对“北约”威胁苏联所组建的政治军事组织名称及其对国际关系格局的影响,并指出导致北约东扩的历史背景。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过渡期”国际格局演变的趋势及出现的新“力量中心”。
三、问答题(共15分)
24.(2022·金昌)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是世界上伟大的民族。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中华民族历来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指出在中国古代的诸子百家中主张“人们应该顺应自然”的思想学派、创始人及其及著作。
(2)屠呦呦说:“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通过继承发扬,一定会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从而造福人类。”请你写出我国古代一位著名的医学家及其著作或贡献。
(3)马克思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请任选其中一项发明,说明其对欧洲社会进步的作用。
(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华文明的认识。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A.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人和半坡人居住的房屋和农作物完全不同,這是由于两地所处的地理环境完全不同,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潮湿多雨,适合水稻生长,居住干栏式房屋能干燥通风;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干燥少雨,适合粟的生长,居住半地穴房屋冬季保暖性好,故选项A符合题意;
B.生活习惯,不符合题意;
C.生产工具,不符合题意;
D.文明程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根据题干信息,看出两地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理解出现差异的原因回答。
2.【答案】B
【知识点】西周的分封制
【解析】【分析】B.根据题干信息,能够看出,这里显示的有天子、诸侯、大夫等等级,结合课本基础知识可知,西周建立后,实行分封制,天子吧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诸侯之下是各级贵族大夫,故选项B符合题意;
A.禅让制,不符合题意;
C.郡县制,不符合题意;
D.行省制,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根据题干信息,读懂题干含义,再结合课本基础知识进行分析回答。
3.【答案】A
【知识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A.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西汉汉武帝开始,政府实行盐铁专营,这样做的目的是加强对全国的经济管理,根本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促进地方经济, 不符合题意;
C. 充实边疆军费 ,不符合题意;
D. 打击地方经济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根据题干信息,结合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回答,注意是根本目的,要细心分析理解回答。
4.【答案】B
【知识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
【解析】【分析】B.根据题干信息“ 既具有唐朝中原地区高等级贵族墓葬的基本特征,同时兼具吐谷浑文化、吐蕃文化、北方草原文化的特点 ”,可以看出,这些文明非常多样,这反映出 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格局 ,故选项B符合题意;
A. 中原文化强大的影响力 ,不符合题意;
C. 吐谷浑独特的文明特征 ,不符合题意;
D. 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5.【答案】D
【知识点】安史之乱
【解析】【分析】D.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里显示的方镇就是藩镇,他们往往各自为政,不听从中央,而且拥有很大的独立性,这就是唐朝安史之乱后形成的藩镇割据,故选项D符合题意;
A. 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 ,不符合题意;
B. 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 ,不符合题意;
C. 东汉的外戚宦官专权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根据材料信息,读懂材料含义,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分析识记回答, 注意看懂题干含义是解题的关键。
6.【答案】C
【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C.根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宋朝时期,商业繁荣,经济发达,原有的铜钱和铁钱太笨重,为此便利的纸币出现了,它的出现,反映出宋代商品经济的繁荣,故选项C符合题意;
A. 文化生活丰富 ,不符合题意;
B. 手工业的兴盛 ,不符合题意;
D. 边界贸易兴旺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根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7.【答案】D
【知识点】元朝的疆域及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的疆域空前辽阔,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忽必烈实行行省制度;宣慰使司都元帅府是元朝西藏地区设置的地方官署名,承行中书省或宣政院之命掌管军民各项事务。
A项西域都护是西汉政府设置管辖西域地区的机构,不符合题意;
B项伊犁将军是清朝设置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的,不符合题意;
C项北庭都元帅府是元朝时设立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的机构,不符合题意;
D项宣慰使司都元帅府是元朝建立后,在西藏地区设置掌管军民各项事务的机构,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元朝管理西藏的地方机构及学生的识记能力。识记元朝巩固统一的措施。知道元朝时设置宣慰使司都元帅府掌管西藏地区军民各项事务的机构。
8.【答案】D
【知识点】朱元璋强化皇权
【解析】【分析】D.根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这里显示的是明朝废除丞相,下设一些机构来处理各种事物,这样权利被收到皇帝手中,由此可知, 该朝“罢示相”的目的 强化君主专制 ,故选项D符合题意;
A. 精简官僚机构 ,不符合题意;
B. 扩大统治基础 ,不符合题意;
C. 加强思想控制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根据题干信息,理解题干信息的含义,这是文言文,需要学生读懂其含义,在进行分析理解回答。
9.【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C.根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从1843年开始,我国的出口关税和进口关税都有了大幅降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由于1842年签订的《南京条约》中规定,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即协定关税,故选项C符合题意;
A.五口通商,不符合题意;
B.闭关锁国,不符合题意;
D.战后赔款,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根据题干信息,看出变化,再结合其中的时间,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回答。
10.【答案】B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B.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1956年和1952年相比,国营经济和合作社经济大幅提高,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大幅下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由于我国从1953年开始,实行三大改造,把私有制经济转变为公有制经济,故选项B符合题意;
A.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不符合题意;
C.“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不符合题意;
D.改革开放全面推进,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即表格内容,看出发生的变化,再结合其中的时间,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回答。
11.【答案】D
【知识点】中共十九大
【解析】【分析】D.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故选项D符合题意;
A.邓小平理论,不符合题意;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符合题意;
C.科学发展观,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准确记忆。
12.【答案】B
【知识点】罗马城邦
【解析】【分析】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了成文法,因这部法刻在十二块青铜板上,所以被称为《十二铜表法》, 它的颁布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 , 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 ,故选项B符合题意;
A.《汉谟拉比法典》,不符合题意;
C.《查士丁尼法典》,不符合题意;
D.《罗马法大全》,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准确记忆回答。
13.【答案】C
【知识点】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C.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7世纪中期,日本仿照中国隋唐时期的各种制度,实行了改革,全面向中国学习,这就是大化改新,大化改新是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国家,故选项C符合题意;
A.幕府统治,不符合题意;
B.倒幕运动,不符合题意;
D.明治维新,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这样简单有效。
14.【答案】A
【知识点】文艺复兴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十四世纪开始,从意大利兴起了文艺复兴运动,它以人文主义思想为核心,强调人的作用和追求享受现实生活,反对教会的思想控制,影响越来越大,开始改变教会的一些规定,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民主自由思想的启蒙 ,不符合题意;
C. 欧洲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不符合题意;
D. 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出现象,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理解发生变化的原因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15.【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C.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蒸汽机被广泛应用,代替了之前的手工劳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故选项C符合题意;
A.钢铁时代,不符合题意;
B.电气时代,不符合题意;
D.信息时代,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找出关键词“蒸汽机”,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准确记忆回答。
16.【答案】C
【知识点】近代世界的科学思想家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C.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一书,在这部著作中提出进化论的观点,认为人类也是进化来的,不是上帝创造的,打破了千百年来“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故选项C符合题意;
A.《天方夜谭》,不符合题意;
B.《神曲》,不符合题意;
D.《向日葵》,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找出关键词“达尔文”等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准确记忆回答。
17.【答案】B
【知识点】苏维埃政府的新经济政策
【解析】【分析】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国内战争结束,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于是苏俄实行了新经济政策,允许农民自由交换等,故选项B符合题意;
A. 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不符合题意;
C. 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 ,不符合题意;
D. 进行工业化建设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注意题干中的时间等信息。
18.【答案】A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 ‘新政’以资产阶级民主范围内的国家干预 ”“ 由于政府通过国会新的立法对美国社会经济生活实行前所未有的干预 ”,可以看出, 罗斯福新政的主要特点是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建立健全社会立法 ,不符合题意;
C. 恢复对国家制度的信心 ,不符合题意;
D. 扩大联邦政府权力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19.【答案】A
【知识点】《联合国宣言》与二战的转折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2年元旦,26个国家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签字国保证用自己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反对德、意、日轴心国及其附庸。《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标志着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 ,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不符合题意;
C. 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不符合题意;
D. 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准确记忆。
20.【答案】D
【知识点】联合国与“安理会”
【解析】【分析】D.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联合国的共同承诺即联合国宗旨,就是 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故选项D符合题意;
A. 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 ,不符合史实;
B. 最终实现经济全球化 ,不符合题意;
C. 保证国际事务的公正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理解题干含义,再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
21.【答案】(1)文献:《独立宣言》;意义: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或:标志着美国的诞生)
(2)影响:使美国成为了单一的、联合的、强大的国家,奠定了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的基础(或:经过这场战争,美国维护了祖国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3)“兄弟同心,共御外侮”: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战役:正面战场: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敌后战场:百团大战。
(4)核心精神: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看法: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责任,要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坚决反对“台独”分裂行径,坚决反对外部势力干涉,维护国家统一。
【知识点】正面战场的抗战;敌后战场的抗战;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独立宣言》;林肯与美国南北战争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出自《独立宣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独立宣言》的发表, 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或是标志着美国的诞生;
(2)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次战争是美国内战,经过美国内战,使美国成为了单一的、联合的、强大的国家,奠定了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的基础(或:经过这场战争,美国维护了祖国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3)依据材料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材料三中“兄弟同心,共御外悔”指的是 第二次国共合作 ,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正面战场: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敌后战场:百团大战等;
(4)依据材料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九二共识”的核心精神是 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谈看法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 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责任,要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坚决反对“台独”分裂行径,坚决反对外部势力干涉,维护国家统一;
故答案为:(1)文献:《独立宣言》;意义: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或:标志着美国的诞生)
(2)影响:使美国成为了单一的、联合的、强大的国家,奠定了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的基础(或:经过这场战争,美国维护了祖国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3)“兄弟同心,共御外侮”: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战役:正面战场: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敌后战场:百团大战。
(4)核心精神: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看法: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责任,要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坚决反对“台独”分裂行径,坚决反对外部势力干涉,维护国家统一。
【点评】(1)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第二问是考查概括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理解识记,之后再概括回答;
(2)本题考查概括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理解,之后再进行概括回答;
(3)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回答;第二问是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
(4)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对课本所学知识的理解识记回答;第二问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22.【答案】(1)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或:“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2)遵义会议在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3)决策: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历史决策。
(4)能够说明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正确,言之成理,即可酌情得分。
【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遵义会议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党开辟的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是: 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党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2)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遵义会议在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3)依据材料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历史决策;
(4)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能够说明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正确,言之成理,即可酌情得分;
故答案为:(1)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或:“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2)遵义会议在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3)决策: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历史决策。
(4)能够说明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正确,言之成理,即可酌情得分。
【点评】本题的前三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对课本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最后一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23.【答案】(1)影响: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世界开始连接为一个整体。
(2)原因:西方工业革命的相继完成;资本主义列强要求获得更多的市场和原料(或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中国地大物博,市场广阔且尚未开发。
(3)组织:华沙条约组织(华约);
影响:标志着两极格局形成;
背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4)趋势:多极化趋势;新“力量中心”:欧盟、第三世界国家、中国、日本等。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北约”与“华约”的对峙;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洲人迈入大洋指的是欧洲人开辟了新航路, 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世界开始连接为一个整体;
(2)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世纪西方国家大规模侵华的原因有:西方工业革命的相继完成;资本主义列强要求获得更多的市场和原料(或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中国地大物博,市场广阔且尚未开发;
(3)依据材料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为应对“北约” 威胁,苏联所组建的政治军事组织是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组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华沙条约组织的组建, 标志着两极格局形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导致北约东扩的历史背景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4)依据材料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过渡期” 国际格局演变的趋势是:多极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出现的新力量中心包括: 欧盟、第三世界国家,中国、日本等;
故答案为:(1)影响: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世界开始连接为一个整体。
(2)原因:西方工业革命的相继完成;资本主义列强要求获得更多的市场和原料(或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中国地大物博,市场广阔且尚未开发。
(3)组织:华沙条约组织(华约);
影响:标志着两极格局形成;
背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4)趋势:多极化趋势;新“力量中心”:欧盟、第三世界国家、中国、日本等。
【点评】(1)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出这是新航路开辟,再结合所学知识理解识记其影响回答;
(2)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细心读材料,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语句,再结合所学知识,两者相结合进行分析回答;
(3)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准确记忆回答;第二问是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回答;
(4)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理解回答。
24.【答案】(1)学派: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著作:《道德经》。
(2)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或李时珍、《本草纲目》
(3)火药的发明,改变了人类的作战方式,帮助欧洲资产阶级摧毁了封建堡垒,加速了欧洲的历史进程。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为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开辟新航路提供了技术保障。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极大地推动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交流进步,也为欧洲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创造了条件。
(4)认识赋分要点: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人类作出了卓越贡献;要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知识点】中国古代医学成就;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及影响;老子的主张
【解析】【分析】(1)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在中国古代的诸子百家中主张“ 人们应该顺应自然 ”的是道家学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他的著作是《道德经》;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及著作有张仲景及《伤寒杂病论》或者是李时珍及《本草纲目》
(3)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火药的发明,改变了人类的作战方式,帮助欧洲资产阶级摧毁了封建堡垒,加速了欧洲的历史进程。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为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开辟新航路提供了技术保障。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极大地推动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交流进步,也为欧洲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创造了条件;
(4)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 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 为人类作出了卓越贡献 ; 要坚定文化自信 , 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
故答案为:(1)学派: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著作:《道德经》。
(2)张仲景及《伤寒杂病论》或者是李时珍及《本草纲目》
(3)火药的发明,改变了人类的作战方式,帮助欧洲资产阶级摧毁了封建堡垒,加速了欧洲的历史进程。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为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开辟新航路提供了技术保障。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极大地推动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交流进步,也为欧洲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创造了条件;
(4)认识赋分要点: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人类作出了卓越贡献;要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点评】(1)(2)属于同一类型,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准确记忆;
(3)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所学知识的理解识记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理解识记;
(4)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甘肃省金昌市2022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2·金昌)河姆渡人的房屋主要是干栏式建筑,农作物主要是水稻;而半坡居民居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主要种植粟。造成这种差异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
A.地理环境 B.生活习惯 C.生产工具 D.文明程度
【答案】A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A.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人和半坡人居住的房屋和农作物完全不同,這是由于两地所处的地理环境完全不同,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潮湿多雨,适合水稻生长,居住干栏式房屋能干燥通风;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干燥少雨,适合粟的生长,居住半地穴房屋冬季保暖性好,故选项A符合题意;
B.生活习惯,不符合题意;
C.生产工具,不符合题意;
D.文明程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根据题干信息,看出两地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理解出现差异的原因回答。
2.(2022·金昌)《礼记》载:“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这一“制度”指的是(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答案】B
【知识点】西周的分封制
【解析】【分析】B.根据题干信息,能够看出,这里显示的有天子、诸侯、大夫等等级,结合课本基础知识可知,西周建立后,实行分封制,天子吧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诸侯之下是各级贵族大夫,故选项B符合题意;
A.禅让制,不符合题意;
C.郡县制,不符合题意;
D.行省制,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根据题干信息,读懂题干含义,再结合课本基础知识进行分析回答。
3.(2022·金昌)甘肃漳县百姓自古掘井熬盐,东汉章帝建初元年(公元76年)在盐川正式设置障县(漳县),盐产归陇西郡盐官管理。政府实行盐铁专营的根本目的是( )
A.加强中央集权 B.促进地方经济
C.充实边疆军费 D.打击地方经济
【答案】A
【知识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A.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西汉汉武帝开始,政府实行盐铁专营,这样做的目的是加强对全国的经济管理,根本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促进地方经济, 不符合题意;
C. 充实边疆军费 ,不符合题意;
D. 打击地方经济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根据题干信息,结合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回答,注意是根本目的,要细心分析理解回答。
4.(2022·金昌)甘肃武威吐谷浑(鲜卑族的一支)墓葬群,既具有唐朝中原地区高等级贵族墓葬的基本特征,同时兼具吐谷浑文化、吐蕃文化、北方草原文化的特点。这反映出( )
A.中原文化强大的影响力 B.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格局
C.吐谷浑独特的文明特征 D.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答案】B
【知识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
【解析】【分析】B.根据题干信息“ 既具有唐朝中原地区高等级贵族墓葬的基本特征,同时兼具吐谷浑文化、吐蕃文化、北方草原文化的特点 ”,可以看出,这些文明非常多样,这反映出 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格局 ,故选项B符合题意;
A. 中原文化强大的影响力 ,不符合题意;
C. 吐谷浑独特的文明特征 ,不符合题意;
D. 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5.(2022·金昌)“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故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或父死子握其兵而不肯代,或取舍由于士卒,往往自择将吏,号为留后’,以邀命于朝。”材料评述的是( )
A.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 B.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
C.东汉的外戚宦官专权 D.唐中后期的藩镇割据
【答案】D
【知识点】安史之乱
【解析】【分析】D.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里显示的方镇就是藩镇,他们往往各自为政,不听从中央,而且拥有很大的独立性,这就是唐朝安史之乱后形成的藩镇割据,故选项D符合题意;
A. 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 ,不符合题意;
B. 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 ,不符合题意;
C. 东汉的外戚宦官专权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根据材料信息,读懂材料含义,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分析识记回答, 注意看懂题干含义是解题的关键。
6.(2022·金昌)商人之间在大额交易时,为了避免铸币搬运的麻烦,直接用随时可变成现钱的“交子”来支付货款的事例日渐增多。这反映出宋代( )
A.文化生活丰富 B.手工业的兴盛
C.商品经济繁荣 D.边界贸易兴旺
【答案】C
【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C.根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宋朝时期,商业繁荣,经济发达,原有的铜钱和铁钱太笨重,为此便利的纸币出现了,它的出现,反映出宋代商品经济的繁荣,故选项C符合题意;
A. 文化生活丰富 ,不符合题意;
B. 手工业的兴盛 ,不符合题意;
D. 边界贸易兴旺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根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7.(2020·遵义)元朝建立后,在西藏地区设置掌管军民各项事务的机构是( )
A.西域都护 B.伊犁将军
C.北庭都元帅府 D.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答案】D
【知识点】元朝的疆域及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的疆域空前辽阔,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忽必烈实行行省制度;宣慰使司都元帅府是元朝西藏地区设置的地方官署名,承行中书省或宣政院之命掌管军民各项事务。
A项西域都护是西汉政府设置管辖西域地区的机构,不符合题意;
B项伊犁将军是清朝设置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的,不符合题意;
C项北庭都元帅府是元朝时设立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的机构,不符合题意;
D项宣慰使司都元帅府是元朝建立后,在西藏地区设置掌管军民各项事务的机构,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元朝管理西藏的地方机构及学生的识记能力。识记元朝巩固统一的措施。知道元朝时设置宣慰使司都元帅府掌管西藏地区军民各项事务的机构。
8.(2022·金昌)《皇明祖训》中载:“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颜顽(抗衡),不敢相压。”该朝“罢示相”的目的是( )
A.精简官僚机构 B.扩大统治基础
C.加强思想控制 D.强化君主专制
【答案】D
【知识点】朱元璋强化皇权
【解析】【分析】D.根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这里显示的是明朝废除丞相,下设一些机构来处理各种事物,这样权利被收到皇帝手中,由此可知, 该朝“罢示相”的目的 强化君主专制 ,故选项D符合题意;
A. 精简官僚机构 ,不符合题意;
B. 扩大统治基础 ,不符合题意;
C. 加强思想控制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根据题干信息,理解题干信息的含义,这是文言文,需要学生读懂其含义,在进行分析理解回答。
9.(2022·金昌)1843年,中国茶叶的出口关税降低了约48%,南京棉布的出口关税降低了约75%;英国棉花、白洋布的进口关税则降低了约77%。导致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五口通商 B.闭关锁国 C.协定关税 D.战后赔款
【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C.根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从1843年开始,我国的出口关税和进口关税都有了大幅降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由于1842年签订的《南京条约》中规定,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即协定关税,故选项C符合题意;
A.五口通商,不符合题意;
B.闭关锁国,不符合题意;
D.战后赔款,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根据题干信息,看出变化,再结合其中的时间,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回答。
10.(2022·金昌)下表为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经济成分变化表。该表说明( )
年份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个体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1952年 19.1% 1.59% 0.7% 71.8% 6.9%
1956年 32.2% 53.4% 7.3% 7.1% 0
A.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B.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C.“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D.改革开放全面推进
【答案】B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B.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1956年和1952年相比,国营经济和合作社经济大幅提高,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大幅下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由于我国从1953年开始,实行三大改造,把私有制经济转变为公有制经济,故选项B符合题意;
A.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不符合题意;
C.“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不符合题意;
D.改革开放全面推进,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即表格内容,看出发生的变化,再结合其中的时间,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回答。
11.(2022·金昌)先进的思想始终引领着我们前进的步伐。党的十九大以来,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是( )
A.邓小平理论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科学发展观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答案】D
【知识点】中共十九大
【解析】【分析】D.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故选项D符合题意;
A.邓小平理论,不符合题意;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符合题意;
C.科学发展观,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准确记忆。
12.(2022·金昌)下图所示法律颁布于公元前450年左右,它是一部成文法,它的颁布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这部法律是( )
A.《汉谟拉比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查士丁尼法典》 D.《罗马法大全》
【答案】B
【知识点】罗马城邦
【解析】【分析】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了成文法,因这部法刻在十二块青铜板上,所以被称为《十二铜表法》, 它的颁布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 , 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 ,故选项B符合题意;
A.《汉谟拉比法典》,不符合题意;
C.《查士丁尼法典》,不符合题意;
D.《罗马法大全》,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准确记忆回答。
13.(2022·金昌)日本著名学者上山春平说,今天的日本文化表面上有浓厚的“欧洲色彩”,剥去这一层,下一层是中国文化色彩很强的“农业社会”文化……这层中国文化色彩从制度上主要来源于一次模仿。这次“模仿”指的是( )
A.幕府统治 B.倒幕运动 C.大化改新 D.明治维新
【答案】C
【知识点】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C.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7世纪中期,日本仿照中国隋唐时期的各种制度,实行了改革,全面向中国学习,这就是大化改新,大化改新是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国家,故选项C符合题意;
A.幕府统治,不符合题意;
B.倒幕运动,不符合题意;
D.明治维新,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这样简单有效。
14.(2022·金昌)十四、十五世纪,被教会禁止的双人舞蹈开始盛行,舞蹈活动是如此地普及与频繁,以至于教会不得不承认舞蹈的作用。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人文主义思潮的流行 B.民主自由思想的启蒙
C.欧洲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D.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
【答案】A
【知识点】文艺复兴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十四世纪开始,从意大利兴起了文艺复兴运动,它以人文主义思想为核心,强调人的作用和追求享受现实生活,反对教会的思想控制,影响越来越大,开始改变教会的一些规定,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民主自由思想的启蒙 ,不符合题意;
C. 欧洲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不符合题意;
D. 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出现象,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理解发生变化的原因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15.(2022·金昌)“蒸汽机的广泛利用,使英国到处都建立起大工厂。那些高耸入云的烟,喷出缕缕烟雾,庞大的厂房,发出隆隆的轰鸣,打破了原来中世纪田园生活的恬静—历史已跨进了一个新的时代。”这个“新的时代”是( )
A.钢铁时代 B.电气时代 C.蒸汽时代 D.信息时代
【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C.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蒸汽机被广泛应用,代替了之前的手工劳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故选项C符合题意;
A.钢铁时代,不符合题意;
B.电气时代,不符合题意;
D.信息时代,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找出关键词“蒸汽机”,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准确记忆回答。
16.(2022·金昌)达尔文在其著作中提出进化论的观点,认为人类也是进化来的,不是上帝创造的,打破了千百年来“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这部著作是( )
A.《天方夜谭》 B.《神曲》
C.《物种起源》 D.《向日葵》
【答案】C
【知识点】近代世界的科学思想家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C.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一书,在这部著作中提出进化论的观点,认为人类也是进化来的,不是上帝创造的,打破了千百年来“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故选项C符合题意;
A.《天方夜谭》,不符合题意;
B.《神曲》,不符合题意;
D.《向日葵》,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找出关键词“达尔文”等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准确记忆回答。
17.(2022·金昌)1921年3月27日,粮食人民委员部颁布了《关于在地方范围内以及国家与公民之间商品交换条例》,规定在地方范围内,农民完成农业税后的剩余产品可以在公民之间自由交换。这反映出当时苏俄( )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施新经济政策
C.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 D.进行工业化建设
【答案】B
【知识点】苏维埃政府的新经济政策
【解析】【分析】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国内战争结束,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于是苏俄实行了新经济政策,允许农民自由交换等,故选项B符合题意;
A. 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不符合题意;
C. 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 ,不符合题意;
D. 进行工业化建设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注意题干中的时间等信息。
18.(2022·金昌)“‘新政’以资产阶级民主范围内的国家干预,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人们对美国国家制度的信心……由于政府通过国会新的立法对美国社会经济生活实行前所未有的干预,从而大大扩大了联邦政府和总统的权力。”通过材料可知,罗斯福新政的主要特点是( )
A.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B.建立健全社会立法
C.恢复对国家制度的信心 D.扩大联邦政府权力
【答案】A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 ‘新政’以资产阶级民主范围内的国家干预 ”“ 由于政府通过国会新的立法对美国社会经济生活实行前所未有的干预 ”,可以看出, 罗斯福新政的主要特点是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建立健全社会立法 ,不符合题意;
C. 恢复对国家制度的信心 ,不符合题意;
D. 扩大联邦政府权力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19.(2022·金昌)1942年元旦,26个国家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签字国保证用自己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反对德、意、日轴心国及其附庸。《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标志着( )
A.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 B.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C.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D.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
【答案】A
【知识点】《联合国宣言》与二战的转折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2年元旦,26个国家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签字国保证用自己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反对德、意、日轴心国及其附庸。《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标志着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 ,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不符合题意;
C. 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不符合题意;
D. 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准确记忆。
20.(2022·金昌)印尼总统佐科曾表示:“联合国不只是美国纽约的一座建筑,而是代表一个理想和所有国家的共同承诺……”这个共同承诺是( )
A.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 B.最终实现经济全球化
C.保证国际事务的公正 D.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答案】D
【知识点】联合国与“安理会”
【解析】【分析】D.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联合国的共同承诺即联合国宗旨,就是 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故选项D符合题意;
A. 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 ,不符合史实;
B. 最终实现经济全球化 ,不符合题意;
C. 保证国际事务的公正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理解题干含义,再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21.(2022·金昌)维护民族独立、国家统一是人类历史发展永恒的追求与主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因此,我们,在大陆会议上集会的美利坚合众国代表,以各殖民地善良人民的名义并经他们授权,向全世界最崇高的正义呼吁,说明我们的严正意向,同时郑重宣布:这些联合的殖民地是而且有权成为自由和独立的国家,它们取消一切对英国王室效忠的义务,它们和大不列颠国家之间的一切政治关系从此全部断绝,而且必须断绝。
材料二:战争之后,美国成为了单一的、联合的、强大的国家,这奠定了美国在20世纪成为世界第一强国的基础。如果美国在19世纪60年代的时候,分裂成了两个或者更多的国家,或者北方没有赢得胜利,这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
——《大国崛起》
材料三:开万亡灵,饮恨江城……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捐躯洒血,浩气干云。尽扫狼烟,重振乾坤…永矢弗谖,祈愿和平。中华圆梦,民族复兴。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鼎铭文(节选)
材料四:二口一六年以来,台湾当局加紧进行“台独”分裂活动,致使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势头受到严重冲击。我们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坚决反对“台独”分裂行径,坚决反对外部势力干涉,牢牢把握两岸关系主导权和主动权。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1)材料一出自哪一法律文献?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法律文献发表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战争”对美国产生的深远影响。
(3)材料三中“兄弟同心,共御外悔”指的是什么?分别列举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上的一场战役,以彰显中国人民在抗战中“捐躯洒血,浩气干云”的气概。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九二共识”的核心精神并谈谈你对当今祖国统一问题的看法。
【答案】(1)文献:《独立宣言》;意义: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或:标志着美国的诞生)
(2)影响:使美国成为了单一的、联合的、强大的国家,奠定了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的基础(或:经过这场战争,美国维护了祖国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3)“兄弟同心,共御外侮”: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战役:正面战场: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敌后战场:百团大战。
(4)核心精神: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看法: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责任,要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坚决反对“台独”分裂行径,坚决反对外部势力干涉,维护国家统一。
【知识点】正面战场的抗战;敌后战场的抗战;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独立宣言》;林肯与美国南北战争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出自《独立宣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独立宣言》的发表, 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或是标志着美国的诞生;
(2)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次战争是美国内战,经过美国内战,使美国成为了单一的、联合的、强大的国家,奠定了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的基础(或:经过这场战争,美国维护了祖国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3)依据材料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材料三中“兄弟同心,共御外悔”指的是 第二次国共合作 ,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正面战场: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敌后战场:百团大战等;
(4)依据材料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九二共识”的核心精神是 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谈看法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 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责任,要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坚决反对“台独”分裂行径,坚决反对外部势力干涉,维护国家统一;
故答案为:(1)文献:《独立宣言》;意义: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或:标志着美国的诞生)
(2)影响:使美国成为了单一的、联合的、强大的国家,奠定了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的基础(或:经过这场战争,美国维护了祖国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3)“兄弟同心,共御外侮”: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战役:正面战场: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敌后战场:百团大战。
(4)核心精神: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看法: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责任,要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坚决反对“台独”分裂行径,坚决反对外部势力干涉,维护国家统一。
【点评】(1)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第二问是考查概括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理解识记,之后再概括回答;
(2)本题考查概括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理解,之后再进行概括回答;
(3)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回答;第二问是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
(4)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对课本所学知识的理解识记回答;第二问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22.(2022·金昌)“回望来路,风雨如磐。中国共产党在重大历史关头,制定重大历史决议,拨正了航船前进方向。”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党领导举行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和其他许多地区起义,但由于敌我力量悬殊,这些起义大多数失败了。事实证明,在当时的客观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人不可能像俄国十月革命那样通过首先占领中心城市来取得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党迫切需要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从进攻大城市转为向农村进军,是中国革命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
材料二:一九三五年一月,中央政治局在长征途中举行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启了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新阶段。
材料三: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实现党和国家工作中心战略转移,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材料四: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不懈奋斗、不断进取,成功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中国从四分五裂、一盘散沙到高度统一、民族团结,从积贫积弱、一穷二白到全面小康、繁荣富强,从被动挨打、饱受欺凌到独立自主、坚定自信,仅用几十年时间就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
—一上述材料均选自《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党开辟的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及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的历史决策。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
【答案】(1)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或:“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2)遵义会议在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3)决策: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历史决策。
(4)能够说明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正确,言之成理,即可酌情得分。
【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遵义会议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党开辟的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是: 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党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2)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遵义会议在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3)依据材料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历史决策;
(4)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能够说明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正确,言之成理,即可酌情得分;
故答案为:(1)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或:“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2)遵义会议在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3)决策: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历史决策。
(4)能够说明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正确,言之成理,即可酌情得分。
【点评】本题的前三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对课本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最后一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23.(2022·金昌)人类社会是在矛盾冲突中不断向前发展的。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如果全球化把欧洲人迈入大洋当作开始的话,那么走在前列的首先是伊比利亚半岛国家。他们以高效的行政机器组织远航,怀揣着传播宗教和寻找黄金的期盼,揭开了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大碰撞。
——摘编自[英]巴勒克拉夫《处于变动中的历史学》
材料二:进入19世纪以来,随着西方工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列强为了本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急于开辟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攫取高额利润,当时非洲、美洲大部分国家已经沦为他们的殖民地、半殖民地,中国这个地大物博、尚未受到世界殖民浪潮全面冲击的东方大市场,成为他们的重要侵略目标。
—一据郭卫民《资本主义列强挑起的四次大规模侵华战争》
材料三: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对外发表电视讲话,决定在顿巴斯地区发起特别军事行动,并呼吁乌克兰军队放下武器。普京在讲话中还表示,30年来俄罗斯一直试图就北约不东扩达成协议,但却受到欺骗、施压和讹诈,北约的战车正在朝着俄罗斯边境移动。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
材料四:当今的世界格局仍处于一个过渡期,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权力的转移和扩散。权力从传统强国欧美向新兴大国转移,并扩散至其他地区力量中心,世界格局有进入“碎片化”时代的征兆。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2011年《国际形势黄皮书》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人“迈入大洋”所产生的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西方国家大规模侵华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应对“北约”威胁苏联所组建的政治军事组织名称及其对国际关系格局的影响,并指出导致北约东扩的历史背景。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过渡期”国际格局演变的趋势及出现的新“力量中心”。
【答案】(1)影响: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世界开始连接为一个整体。
(2)原因:西方工业革命的相继完成;资本主义列强要求获得更多的市场和原料(或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中国地大物博,市场广阔且尚未开发。
(3)组织:华沙条约组织(华约);
影响:标志着两极格局形成;
背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4)趋势:多极化趋势;新“力量中心”:欧盟、第三世界国家、中国、日本等。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北约”与“华约”的对峙;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洲人迈入大洋指的是欧洲人开辟了新航路, 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世界开始连接为一个整体;
(2)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世纪西方国家大规模侵华的原因有:西方工业革命的相继完成;资本主义列强要求获得更多的市场和原料(或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中国地大物博,市场广阔且尚未开发;
(3)依据材料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为应对“北约” 威胁,苏联所组建的政治军事组织是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组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华沙条约组织的组建, 标志着两极格局形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导致北约东扩的历史背景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4)依据材料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过渡期” 国际格局演变的趋势是:多极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出现的新力量中心包括: 欧盟、第三世界国家,中国、日本等;
故答案为:(1)影响: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世界开始连接为一个整体。
(2)原因:西方工业革命的相继完成;资本主义列强要求获得更多的市场和原料(或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中国地大物博,市场广阔且尚未开发。
(3)组织:华沙条约组织(华约);
影响:标志着两极格局形成;
背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4)趋势:多极化趋势;新“力量中心”:欧盟、第三世界国家、中国、日本等。
【点评】(1)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出这是新航路开辟,再结合所学知识理解识记其影响回答;
(2)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细心读材料,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语句,再结合所学知识,两者相结合进行分析回答;
(3)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准确记忆回答;第二问是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回答;
(4)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理解回答。
三、问答题(共15分)
24.(2022·金昌)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是世界上伟大的民族。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中华民族历来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指出在中国古代的诸子百家中主张“人们应该顺应自然”的思想学派、创始人及其及著作。
(2)屠呦呦说:“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通过继承发扬,一定会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从而造福人类。”请你写出我国古代一位著名的医学家及其著作或贡献。
(3)马克思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请任选其中一项发明,说明其对欧洲社会进步的作用。
(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华文明的认识。
【答案】(1)学派: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著作:《道德经》。
(2)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或李时珍、《本草纲目》
(3)火药的发明,改变了人类的作战方式,帮助欧洲资产阶级摧毁了封建堡垒,加速了欧洲的历史进程。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为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开辟新航路提供了技术保障。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极大地推动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交流进步,也为欧洲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创造了条件。
(4)认识赋分要点: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人类作出了卓越贡献;要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知识点】中国古代医学成就;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及影响;老子的主张
【解析】【分析】(1)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在中国古代的诸子百家中主张“ 人们应该顺应自然 ”的是道家学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他的著作是《道德经》;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及著作有张仲景及《伤寒杂病论》或者是李时珍及《本草纲目》
(3)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火药的发明,改变了人类的作战方式,帮助欧洲资产阶级摧毁了封建堡垒,加速了欧洲的历史进程。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为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开辟新航路提供了技术保障。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极大地推动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交流进步,也为欧洲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创造了条件;
(4)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 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 为人类作出了卓越贡献 ; 要坚定文化自信 , 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
故答案为:(1)学派: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著作:《道德经》。
(2)张仲景及《伤寒杂病论》或者是李时珍及《本草纲目》
(3)火药的发明,改变了人类的作战方式,帮助欧洲资产阶级摧毁了封建堡垒,加速了欧洲的历史进程。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为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开辟新航路提供了技术保障。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极大地推动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交流进步,也为欧洲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创造了条件;
(4)认识赋分要点: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人类作出了卓越贡献;要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点评】(1)(2)属于同一类型,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准确记忆;
(3)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所学知识的理解识记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理解识记;
(4)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