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河南省正泰博文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历史开学摸底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30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1高三上·河南开学考)15—16世纪的教育家普遍认为:人的潜能与创造力是潜藏于人的身上的,需要外部力量加以唤醒,而教育是让人从自然的状态中脱离出来的过程。这些认识表明,教育( )
A.脱胎于文艺复兴运动 B.推动了启蒙思想传播
C.成为人性探索的途径 D.已摆脱了宗教的束缚
2.(2021高一下·辽宁月考)15世纪,艺术家多纳泰罗创作了青铜雕像《大卫》。大卫原本是圣经中的英雄,却被多纳泰罗塑造成了一个可爱的牧童形象:他右手握剑,脚踩敌人头颅,体态几乎完全是古希腊风格,显得自然放松。然而他的表情却表现出复杂的心理状态:目光并未对准敌人的头颅,而是对准了自己的身体。这反映出( )
A.人们思想解放的必要性 B.复古减少了艺术创作的阻力
C.艺术家代表资产阶级利益 D.人们对自身价值的重新认识
3.(2021高三上·河南开学考)16世纪初,米开朗琪罗两次受教皇强迫为其设计陵墓。陵墓工程巨大,雕像颇多。艺术家把多年的抑郁、愤懑和屈辱,全部寄托在这座陵墓的各个雕像上面。下面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陵前雕塑之一——《被缚的奴隶》。这反映了( )
A.宗教压迫激发个性解放诉求
B.宗教改革促进民族主义思想的发展
C.教会资助推动人文主义发展
D.奴隶贸易给非洲人民带来沉重灾难
4.(2021高三上·河南开学考)中世纪晚期,十字军在宗教狂热的驱使下去拯救圣墓,当他们终于攻占了耶路撒冷之后,便试图打开圣墓,期望证明上帝在世间的存在,证明永恒而神圣的东西与有限的东西的结合。然而令他们大失所望的是,圣墓中空空如也。这一现象可用于说明( )
A.上帝“先定”的合理性 B.文艺复兴影响巨大
C.信仰不在身外在内心 D.启蒙运动势在必行
5.(2021高三上·河南开学考)读图
1535—1558年英国诺福克郡庄园财产分布对比图
据此推断( )
A.教皇与大众矛盾迅速激化 B.文艺复兴冲击了神权统治
C.自然科学弱化了宗教信仰 D.宗教改革强化了世俗权力
6.(2021高一下·松原期中)18世纪末,秘鲁教育家门多萨提出教育改革,主张将亚里士多德(指亚里士多德哲学)赶出课堂,要求将自然史、文学、冶金学、自然法等课程列入课堂内容,重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据此可知,该教育改革主张( )
A.体现了对自由民主的追求 B.以达尔文的进化论为指导
C.受到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 D.注重于对人权意识的培养
7.(2021高三上·河南开学考)下表为17、18世纪欧洲文化水平进步情况表
项目 时间 有阅读能力的人占法国总人口的比例(%) 法国妇女的识字率(%) 欧洲年均出版新书(单位:部) 普通人藏书量(单位:本)
17世纪中叶 29 14 约1000 1~20
18世纪中叶 47 27 约4000 20~100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 )
A.工业革命推动法国基础教育发展
B.文化教育进步有助于启蒙运动发展
C.欧洲社会注重妇女文化教育普及
D.出版业是欧洲文化进步的主要动力
8.(2021高三上·河南开学考)法国的启蒙先驱笛卡尔既是数学家、物理学家,又是哲学家;伏尔泰不仅对牛顿推崇备至,还亲自做了大量科学实验;康德也有大量自学科学方面的著述。由此可见启蒙运动( )
A.脱胎于近代的科学革命 B.运用了科学精神和方法
C.推动近代自然科学形成 D.摆脱了神学思想的束缚
9.(2021高三上·河南开学考)瓦·托尔尼乌斯在其所著《沙龙的兴衰》中指出,沙龙使女性力量渗透了整个政治过程。蓬皮杜夫人与欧洲每一桩政治变动都有牵连;德·唐辛夫人鼓励思想自由,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就是在她的影响下成名,出版后她又自掏腰包购买赞助。瓦·托尔尼乌斯旨在强调( )
A.女性在欧洲社会转型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B.沙龙是法国政治革命发源地
C.孟德斯鸠为未来社会提出基本的法治精神
D.妇女是欧洲启蒙运动的主角
10.(2020·廊坊模拟)洛克指出:人们在自然法的范围内,按照他们认为合适的办法,决定他们的行动和处理他们的财产和人身。而政府的主要作用甚至唯一作用,就是在个人财产受到侵害时执行法律的惩罚权力。这种惩罚权力的行使不能是随意的,而必须按照政治社会一致同意的规则,或按照他们授权的代表一致同意的规则来行使。这种观点 ( )
A.本质上属于无政府主义
B.反对对政府的权力进行监督与制衡
C.体现了社会契约思想
D.为反对中央集权制提供了思想武器
11.(2021高三上·河南开学考)15世纪末16世纪初,一些之前从未在欧洲出现过的海外产品,如烟草、可可、咖啡和茶叶等,开始进入欧洲市场,并很快就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过去欧洲人较少食用的稻米、白糖等,销售量也连年增长。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人类社会横向交流发生根本性变化
B.人类历史向整体性的世界历史跨越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并逐渐成熟
D.一体化下国际劳动分工格局的形成
12.(2021高三上·河南开学考)表 1600年运入欧洲的部分商品数据表
经好望角 经地中海
胡椒 100~200磅 300~400万磅
丁香、靛蓝、肉豆等 35~65万磅 70~100万磅
——据布罗代尔《菲利普二世的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传统商路受阻引发欧洲的商业危机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C.亚洲各国成为欧洲列强的原料产地
D.欧亚贸易格局处于转型之中
13.(2021高三上·河南开学考)1800年以前,(到美洲的)白人移民中只有不到1/3是自己筹措路费的,那些实际为移民付款的人感兴趣的是利用移民的劳动创造输出。而美洲商品输出的增多,在无形中又降低了其他地区的人迁往美洲的移民费用。据此可知,当时( )
A.殖民地的开发具有深刻的经济动因
B.商贸活动是殖民美洲最主要的方式
C.劳动力紧缺制约了美洲的经济发展
D.移民费用是殖民扩张的一大障碍
14.(2021·门头沟模拟)《剑桥欧洲经济史》记载,茶叶初进英格兰时,有时被奉为治病良方,有时又被贬为奢侈之物。1650年,茶叶价格根据质量不同为每磅6—10英镑,到1703年的时候降到了每磅16先令(1英镑=20先令)。在17世纪最后,英格兰每年进口茶叶20000磅,1703年达到100000磅。到18世纪末,茶叶消费达到全国人口平均每人每年2磅。上述变化主要是由于( )
A.贵族饮食结构发生变化 B.新航路开辟引发价格革命
C.英国殖民霸权逐步确立 D.英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
15.(2021高三上·河南开学考)非洲史学家卡尼认为,黑人奴隶在遭受奴役的同时,还将包括水稻播种、耕作以及碾米在内的整套农业知识体系从非洲传播至美洲,促进了17世纪美洲低地地区以水稻为基础的种植园体系的建立,改变了当地的农业生产体系。这一认识主要( )
A.控诉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罪恶
B.表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C.说明黑人对美洲文明作出了贡献
D.揭示了美洲种植园经济产生的根源
16.(2021高三上·河南开学考)1785—1832年间出现的北太平洋的动物皮毛市场是中美国之间的贸易市场,该贸易以中国市场为中心,以欧美商业资本为核心驱动力,并在资本扩张性竞争条件下对资源进行掠夺性开发,大约到了19世纪20年代初期,这种动物皮毛贸易逐渐衰退。据此可知该贸易( )
A.兴起时适应了垄断资本主义扩张的需要
B.活跃程度与中国民间皮毛需求量大有关
C.兴衰过程可能与皮毛资源过度开发有关
D.发展状况反映中国与世界贸易联系密切
17.(2021高三上·河南开学考)
企业名称 时间段(年) 资本额(英镑) 年均增长率(%)
Philips&Lee 1794 21697 11.2
1814 179991
M′Connel&Kennedy 1795 1770 29.8
1810 88375
N.Dugdale 1796 1000 16.7
1824 76229
Thomson,Chippindall 1813 32489 18.1
1826 284161
上表为英国工业革命时期部分棉纺织业企业的资本增长状况,可以说明当时英国( )
A.棉纺织企业剧增 B.盲目追求高额利润
C.重视扩大再生产 D.忽视生产技术革新
18.(2021·怀化模拟)1840年英国的丝棉织品由英船运到印度仅付关税3.5%,毛织品只付2%。而输往英国的印度棉织品则要付10%的关税,印度丝织和毛织品则要分别付20%和30%的关税……1814年印度向英国输出棉布品127万码,21年后缩减了四分之三以上。英国此举( )
A.促使自由贸易成为主流 B.迎合了工业资产阶级需求
C.阻碍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D.推动了印度的工业化进程
19.(2021高三上·河南开学考)表为德意志各地区适龄儿童小学入学率。
地区 普鲁士 莱茵 萨克森 波森
1816年 60% 80% 50% 20%
1848年 82%(1848年) 86% 94% 69%
据此推知,19世纪上半期德意志( )
A.国家统一加速了教育的发展
B.逐步实现了义务教育的全面普及化
C.各地区城市化进程普遍加速
D.工业革命为后发地区提供赶超契机
20.(2021高三上·河南开学考)18世纪初,英国上自贵族下至贫民,他们的衣衫、围裙、桌布、褥垫、窗帘等,几乎都是由印度的印花棉布制成,英国的棉纺织产品因缺乏竞争力而导致对外贸易失利。这一状况( )
A.刺激英国开展科技革命 B.促使英国倡导自由贸易
C.导致英国开始殖民扩张 D.削弱了英国贵族的势力
21.(2021高三上·河南开学考)有历史学家感慨:“为什么工业化浪潮不是在法国之后穿过地中海而席卷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呢?是地中海太宽阔了吗?果真如此,那么为什么又能横渡大西洋而在北美生根开花?”这主要说明( )
A.海洋国家比大陆国家更容易接受新事物
B.地缘是推动工业化进程的重要因素
C.工业化进程主要发生于欧洲与美洲地区
D.国情是影响工业化进程的重要因素
22.(2021高三上·河南开学考)下表是19世纪60年代和90年代英德美中四国制造业产量占世界总产量比例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对图中反映出的信息,评价正确的是( )
A.殖民扩张是各主要国家经济发展的动力
B.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的国家经济发展快
C.海外市场广阔的国家经济发展迅速
D.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
23.(2021高三上·河南开学考)“在西海岸,大批招募的劳工是与众不同的人种。他们从工资中节衣缩食,然后越洋寄回家中。他们住在城镇中充斥着肮脏、污秽的最拥挤最便宜的公寓,他们的饮食(主要是蔬菜)是最便宜的,无论多低工资他们都愿意接受。我们美国人民还是愿意让现有的他们留在这里,但前提是绝不允许再有他们新的劳工在此登陆。”(《内务委员会关于移民和入籍的报告》)这段材料表明( )
A.美国向西部扩张驱逐印第安人 B.制定排华法案限制中国人入境
C.欧洲移民推动美国工业化进程 D.三角贸易成为新旧大陆的纽带
24.(2021高三上·河南开学考)柯立芝时期,美国拥有500名工人以上的大企业比重,从1914年的31%上升到1929年的37.6%;在1928—1929年公司合并高潮中,被吞并的公司达2300个。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在技术优良的大农场排挤下,约500万个中小农场宣告破产。这些现象说明了美国( )
A.生产社会化趋势加强 B.自由放任政策破产
C.资本垄断化程度提高 D.经济危机全面爆发
25.(2021·三明模拟)美国人安东尼·M·阿里奥托编写的《西方科学史》一书,其第三部分目录如下。对此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第三部分 科学革命 第十二章 文艺复兴:“人们能够做他想做的一切事情……”第十三章 地球在旋转! 第十四章 从巫术到机械论 第十五章 大自然的语言:伽利略 第十六章 “如此令人惊叹的一致” 第十七章 怀疑派化学家 第十八章 乐观主义抑或园圃耕作?
A.肯定了近代科学革命对思想解放的积极引领
B.忽视了思想解放对近代自然科学的反作用力
C.认识到了科学革命与思想解放内在的交互性
D.全面解释了人类文明发展多层面之间的关系
26.(2021高三上·河南开学考)英国著名科学史家丹皮尔指出,“在牛顿的时代,光不再是弥漫四周、纯粹、无色的神秘物质,不再是上帝的住所,而成了一个物理现象,它的规律可用反光镜和透镜来研究,它的颜色可用三棱镜来分析……宗教信仰的寄身之所由心转移到头脑中,神秘主义被数学所驱逐”。其旨在强调经典力学促进了( )
A.科学发展进入到微观时代 B.人类意识从超验转到现世主义
C.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形成 D.人类认识从信仰走向理性主义
27.(2021高二上·河南开学考)19世纪后期,恩斯特·海克尔把达尔文进化论引入德国,并进行了最热情的欢迎和宣传。他认为人类的历史必须根据人的生物本性来重新考察,人类社会是由竞争法则所控制的,民族是必须为生存而斗争的生命体。海克尔的这一理论( )
A.发展和完善了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B.从根本上改变了欧洲人的价值观念
C.为一战的军国主义思想提供了依据
D.揭示了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本质属性
28.(2021高三上·河南开学考)下列是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后出现的相关作品。这些作品表明讲化论( )
《人类是某种蠕虫的演变产物》 《天演论》严复译
A.导致了社会思想混乱 B.遭到了思想界普遍抵制
C.引起了思想界广泛关注 D.颠覆了封建神学的基础
29.(2021高三上·河南开学考)表2 世界历史上有关进化论的部分信息
时间 人物 主要内容
公元前4世纪 亚里士多德 自然界由无生物进展到动物是一个积微渐进的过程,在无生物之后首先是植物类……从这类事物变为动物的过程是连续的……
16世纪末 李时珍 按水、火、土、石、草、木、谷、菜、虫、鱼、商、兽、人等顺序罗列物种。
19世纪前期 拉马克 物种是可变的,在自然界的生物中存在着由简单到复杂的一系列等级;环境的变化会引起生物的变化,生物会由此改进其适应。
19世纪中期 达尔文 物种是可变的,生物是进化的;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动力。
表2说明生物进化论( )
A.是古希腊学者首先提出 B.由中外科学家共同创立
C.经历一个渐进发展过程 D.在科学实验中得到完善
30.(2021高三上·河南开学考)1765年瓦特发明了分离式凝汽器,这是蒸汽机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进展。他于1769年取得了关于分离式凝汽器的专利。1782年,瓦特又实现了两项更为著名的改进,并取得了专利。后来他又与博尔顿合作进行蒸汽机的改进工作,最终研制成功双作用的回旋杆蒸汽机及其凝汽器和离心式调速器。这一过程说明( )
A.瓦特能够利用自然科学的成果为工业革命服务
B.技术专利和知识产权推动瓦特发明的进一步改进
C.蒸汽机的改进过程体现了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
D.蒸汽机的发明和改进与经济发展的需要密切相关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40分)
31.(2021高三上·河南开学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世纪最后十年以来是美国巨大飞跃的时代。每个人的收入都在增加,尽管增加的幅度差距很大。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更重要的是中产阶级的发展和繁荣。秘书、会计、中层经理的工资增长了三分之一。工人收入也有所增加,尽管基数较低且增速很慢。钢铁工人的工资仍然增长较快,但是在有大量女工、非裔工人的行业,工资增幅很小,南方几乎所有的工业也是如此。可是,这些行业的某些工人家庭,由于女性和儿童外出工作以弥补丈夫和父亲收入的不足,家庭收入有所提高。当时几乎所有人都受到崛起的新兴消费文化的影响。
——摘编自(美)艾伦·布林克利《美国史》
材料二:在美国,向整个社会传播消费主义观念的过程从19世纪末期美国经济开始腾飞时就已开始,并且随着美国经济的迅速膨胀而日益加快。20世纪初,美国就已展现出现代大众消费社会的特征,到了20年代以后,大众消费主义在美国社会居于支配地位。赚钱就是为了享受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基本信条。尤其是在柯立芝担任美国总统的时代,大众消费主义在社会上居于支配地位。
——摘编自王晓德《美国现代大众消费社会的形成及其全球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在19世纪末以来出现巨大飞跃的原因,并指出其存在的社会问题。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20世纪以来大众消费主义的影响。
32.(2021高三上·河南开学考)思想启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法国启蒙思想家梅叶大声疾呼:“世上穷人们受各种迷信及偶像崇拜欺骗的时间已经够久了,富人和强者掠夺和压迫穷人的时间也已经够长了。”马布利认为:“自然界并没有创造国王、统治者、庶民和奴隶,人生下来是完全平等的。”
——摘编自《法国启蒙运动与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比较》
材料二:新文化运动的发生,从思想领域而言,可以称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发生,其对民主与科学的张扬,对封建礼教的批判,通过新的表达方式普及到社会和民间,使国人又接受了一次思想的洗礼,启蒙了他们的民主精神,增进了他们的科学意识,推动了他们的思想解放。
——摘自汪朝光《中国近代通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法国启蒙思想家的主要观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思想发展的视角分析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并指出其产生的“思想启蒙”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启蒙运动与中国新文化运动在内容、作用方面的相似之处。
33.(2021高三上·河南开学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目录摘录
第一编 1500年以前诸孤立地区的世界 第二编新兴西方的世界,1500—1763年 第六章;西欧的扩张:伊比利亚阶段,1500—1600年 第七章;西欧的扩张:荷兰、法国、英国阶段,1600—1763年 第三编 西方据优势地位时的世界,1763—1914年 (一)优势的基础 第十章;科学革命 第十一章;工业革命 第十二章;政治革命 一、政治革命的格局 二、英国革命 三、启蒙运动 四、美国革命 五、法国革命 ……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西方优势地位的确立”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文艺复兴
【解析】【分析】15—16世纪的人文主义者认为教育可以使人从自然状态中唤醒并发现自己的潜能和创造力,因此教育是对人性探索的重要途径,故选C项;
教育的产生远远早于文艺复兴,排除A项;
启蒙思想产生于17—18世纪,排除B项;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并未摆脱宗教的束缚,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文艺复兴,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时间,解读分析材料的主旨,结合文艺复兴的内容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2.【答案】D
【知识点】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 根据材料可知,15世纪,艺术家多纳泰罗将圣经中的英雄大卫塑造成了一个可爱的牧童形象,且体态几乎完全是古希腊风格,目光并未对准敌人的头颅,而是对准了自己的身体。结合所学可知,当时处于文艺复兴时期,材料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即借助古希腊艺术重新认识人自身的价值,故D项符合题意;
A项虽然雕像仍取材于《圣经》,但只是利用这一情节表达人发现了自身的美和力量,已经表达了人的思想解放的意涵,故A项不符合题意;
B项复古形式并非材料主旨,故B项不符合题意;
C项材料只是强调作品的时代精神内核,不能得出作者代表资产阶级利益,故C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考查文艺复兴,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信息,结合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内涵分析。
3.【答案】A
【知识点】宗教改革
【解析】【分析】由材料“把多年的抑郁、愤懑和屈辱,全部寄托在这座陵墓的各个雕像上面”可知米开朗琪罗借雕塑表达自己对教会压迫的不满,表达了人性的诉求,故选A项;
材料强调的是文艺复兴,而非宗教改革,排除B项;
材料强调的是教皇的强迫而非教会的资助,排除C项;
材料信息不能推断出黑奴贸易,且不能得出对非洲的影响,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了文艺复兴,解答本题根据材料“把多年的抑郁、愤懑和屈辱,全部寄托在这座陵墓的各个雕像上面”结合文艺复兴背景进行分析,考查了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
4.【答案】C
【知识点】基督教会
【解析】【分析】材料反映的是基督教世界既夺回了圣地,又失去了圣地,这也反映了信仰不在身外而在内心,即上帝并不在你之外,上帝就在你的内心之中,故选C项;
加尔文把“依靠信仰才能得救”解释成先定论,即永生与永罚,成功与失败,甚至贫富荣辱,都是上帝先定的,人的意志无法改变,排除A项;
十字军东征的时间是1096年—1291年,而文艺复兴是14世纪到16世纪的一场反映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欧洲思想文化运动,时间不符,排除B项;
启蒙运动于17—18世纪发生,其背景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封建专制主义及教权主义阻碍社会进步等,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宗教改革,解题的关键信息是“期望证明上帝在世间的存在,证明永恒而神圣的东西与有限的东西的结合。然而令他们大失所望的是,圣墓中空空如也”。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5.【答案】D
【知识点】宗教改革
【解析】【分析】材料反映教会的财产比重下降,国王、地方巨头、士绅财产比重上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世纪英国宗教改革,打击了教会势力,教会的财产分配到世俗,扩大了世俗力量,故选D项;
材料只反映了英国一个郡的财产分配,其不一定和罗马教皇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
文艺复兴以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提倡资产阶级文化,并不能影响教会财产,排除B项;
自然科学确实冲击宗教信仰,但对宗教教会财产并无直接影响,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宗教改革,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图示时间,分析图示信息,结合英国宗教改革的影响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6.【答案】C
【知识点】启蒙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主张将亚里士多德(指亚里士多德哲学)赶出课堂,要求将自然史、文学、冶金学、自然法等课程列入课堂内容,重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可以看出门多萨的教育主张强调理性和科学的重要性,而理性和科学是启蒙运动的内容,因此材料中的教育主张受到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故C项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自由民主,故A项错误;
材料没有涉及进化论,故B项错误;
材料没有强调人权意识,故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启蒙运动的影响,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重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反映了启蒙运动理性主义的影响。
7.【答案】B
【知识点】启蒙运动
【解析】【分析】据上表,可知17—18世纪法国有阅读能力的人所占比例和妇女的识字率都明显提高,说明文化教育有较大发展,同时欧洲出版新书和普通人藏书量都有较大增长,这有利于启蒙运动传播新思想,故选B项;
工业革命开始时间为18世纪60年代,排除A项;
18世纪妇女文化教育还没有普及,排除C项;
出版业有助于推动文化进步,但不是主要动力,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解答本题需正确解读题干所给表格数据的变化趋势,并正确掌握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历史影响。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
8.【答案】B
【知识点】启蒙运动
【解析】【分析】据材料“伏尔泰不仅对牛顿推崇备至,还亲自做了大量科学实验;康德也有大量自学科学方面的著述”可知,启蒙运动中的启蒙思想家对科学推崇备至,并且亲自进行科学实验和科学著述,体现了运用科学精神和方法,故选B项;
根据所学,近代科学革命使教会的很多说教不攻自破,为启蒙运动发生创造了条件,但选项“脱胎于”一词不准确,排除A项;
根据所学,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标志近代自然科学形成,选项表述与题干逻辑关系颠倒,排除C项;
材料强调的是启蒙运动运用了科学精神和方法,无法体现摆脱了神学思想的束缚,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启蒙运动,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进行作答。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9.【答案】A
【知识点】启蒙运动
【解析】【分析】由材料“沙龙使女性力量渗透了整个政治过程。蓬皮杜夫人与欧洲每一桩政治变动都有牵连;德·唐辛夫人鼓励思想自由,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就是在她的影响下成名,出版后她又自掏腰包购买赞助”可知女性的智慧、从容、敏锐和独立在政治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了欧洲社会的转型,故选A项;
材料主旨不是沙龙,排除B项;
材料强调的是女性而非孟德斯鸠,排除C项;
“妇女是启蒙运动的主角”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启蒙运动。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材料的主旨,从中可以看出材料强调的是女性在欧洲社会转型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10.【答案】C
【知识点】启蒙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这种惩罚权力的行使不能是随意的,而必须按照政治社会一致同意的规则,或按照他们授权的代表一致同意的规则来行使”可知卢梭认为政府在实施权力时必须遵照规则的规定,由此可知体现了社会契约的思想,而不是无政府主义,故选C,排除A;
卢梭主张对政府权力进行监督和制衡,排除B;
材料内容没有体现卢梭反对中央集权,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以 洛克 的言论 为背景材料,考查了人文主义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体现了对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学科素养的考查。
11.【答案】A
【知识点】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解析】【分析】据材料“一些之前从未在欧洲出现过的海外产品……销售量也连年增长”可知,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几大主要文明区域连接起来,人类社会的横向交流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故选A项;
“人类历史向整体性的世界历史跨越”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排除B项;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并逐渐成熟于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排除C项;
一体化下国际劳动分工格局的形成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考生可结合材料“过去欧洲人较少食用的稻米、白糖等,销售量也连年增长”进行分析。既考查了考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也考查了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12.【答案】D
【知识点】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解析】【分析】据“1600年运入欧洲的部分商品数据表”可知,经好望角(新航路)运到欧洲的香料,快要接近经地中海的香料,这表明欧亚贸易格局正处于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之中,故选D项;
材料表明传统商路仍在发挥重要作用,没有受阻,排除A项;
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
材料没有表明香料来自哪儿,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对题干表格信息的正确解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旨在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13.【答案】A
【知识点】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
【解析】【分析】初期移民美洲的费用很高,很多人承受不起,随着美洲商品输出的增多,大量商品从美洲运往欧洲、美洲,回程的途中为了降低成本不至于空载,就可以带更多的人来到美洲,这样一来移民的费用就降低了,所以资本家的介入,加速了劳动力向美洲的流动,这又进一步促进了美洲的开发,故选A项;
商贸活动是促进移民的方式,而移民活动是殖民美洲主要的方式,排除B项;
商品输出有利于移民,并非劳动力紧缺制约了美洲的经济发展,排除C项;
1800年之前,移民费用是殖民扩张的一大障碍,随着美洲商品输出的增多,移民费用就降低了,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殖民扩张的后果和历史影响、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考生可结合材料“那些实际为移民付款的人感兴趣的是利用移民的劳动创造输出。而美洲商品输出的增多,在无形中又降低了其他地区的人迁往美洲的移民费用”进行分析。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题的能力。
14.【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 A项茶叶消费大幅度增加与贵族饮食结构变化并无关系,故A项不符合题意;
B项价格革命是16-17世纪由于美洲廉价金银流入欧洲而引起的欧洲金银贬值,物价上涨。而材料中茶叶价格在不断下降,故B项不符合题意;
C项结合所学知识18世纪英国成为了日不落帝国,在世界范围内掠夺原料抢占市场,故材料中的变化主要是英国霸权逐步确立,故C项符合题意;
D项结合所学知识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是在19世纪中叶,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相符,故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解题的关键信息是“1650年,茶叶价格根据质量不同为每磅6-10英镑,到1703年的时候降到了每磅16先令(1英镑=20先令)。在17世纪最后,英格兰每年进口茶叶20000磅,1703年达到100000磅。到18世纪末,茶叶消费达到全国人口平均每人每年2磅”。
15.【答案】C
【知识点】欧洲早期的殖民扩张
【解析】【分析】据材料“黑人奴隶……将……整套农业知识体系……传播至美洲”可知黑人促进了美洲农业经济的发展,对美洲文明作出了贡献,故选C项;
贩卖黑奴体现了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罪恶,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
第一工业革命标志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排除B项;
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是美洲种植园经济产生的根源,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跨地域转移,考生可结合材料“黑人奴隶在遭受奴役的同时,还将包括水稻播种、耕作以及碾米在内的整套农业知识体系从非洲传播至美洲,促进了17世纪美洲低地地区以水稻为基础的种植园体系的建立,改变了当地的农业生产体系”进行分析。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16.【答案】C
【知识点】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解析】【分析】据“在资本扩张性竞争条件下对资源进行掠夺性开发”可知该贸易衰退的原因可能是对动物皮毛资源进行了过度的开发,故选C项;
垄断资本主义出现形成于19世纪末,排除A项;
该市场的核心驱动力是欧美的商业资本,所以不能说是中国民间皮毛需求量大,排除B项;
皮毛市场只能说明中国与世界贸易有联系,但不能说联系密切,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要求学生结合近代西方列强殖民扩张对中国的影响来分析,解答本题要搞清楚现在西方列强殖民扩张的特征和影响,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材料的能力。
17.【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据上表,可知棉纺织业企业的资本均在显著增长,结合工业革命时期资本家们节俭和重视资本积累的相关知识,说明企业在获得利润后将其转化为扩大再生产的资本,促使企业不断发展,故选C项;
材料中只能呈现出这几家企业资本的动态增长,无法体现整个棉纺织业企业数量的发展状况,排除A项;
材料说的是资本家扩大生产,并不是简单的追求利润,排除B项;
工业革命时期,全社会均注重生产技术不断革新,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英国工业革命,解题的关键是抓住表格时间,结合分析表格中的数据,联系英国工业革命时期棉纺织业企业发展概况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18.【答案】B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A.材料反映的是英国的贸易保护政策。故A错误。
B.1840年是英国工业革命期间,英国对由英船运到印度英国的丝绵织品征收较低的关税,对输往英国的印度棉织品则征收很高的关税,英国的目的在于保护本国的市场、扩大海外市场,满足了工业资产阶级需求。故B正确。
C.此项夸大了英国此举的影响,且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故C错误。
D.材料中英国的做法不利于印度工业化发展。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学生结合工业革命的影响分析题干信息即可。
19.【答案】D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据材料信息可知,此时处于工业革命时期,从四个地区入学率相差的百分比比较来看,波森地区虽然1816年入学率较低,但增幅比其他地区大,也反映了工业革命为后发地区提供赶超契机,故选D项;
德意志帝国1871年统一,排除A项;
材料中各地区虽然入学率有所增加,但并未实现全面普及,排除B项;
材料表明的是德意志的地区适龄儿童小学入学率,与城市化进程无关,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德意志各地区适龄儿童小学入学率”。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0.【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英国所用的棉纺品大量来自印度,而英国产品却没有竞争力,这使英国不得不通过技术革新提升竞争力,从而刺激英国开展科技革命,故选A项;
这一状况促使英国实行贸易保护,而倡导自由贸易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排除B项;
早在16世纪英国就已经开始殖民扩张,排除C项;
全社会使用印度的印花棉布,并不会带来英国社会等级的变革,从而不能削弱英国贵族的势力,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考生可结合材料“英国上自贵族下至贫民,他们的衣衫、围裙、桌布、褥垫、窗帘等,几乎都是由印度的印花棉布制成,英国的棉纺织产品因缺乏竞争力而导致对外贸易失利”进行分析。既考查了考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也考查了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21.【答案】D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题干中的历史学家认为工业化浪潮是否扩展到一个国家,不是因为地理因素,而是其具体国情,故选D项;
突尼斯、阿尔及利亚与北美都属于沿海国家,但是两个地区只有北美开始了工业化,所以与是否海洋国家这种地理因素无关,排除A项;
题干明确指出不是地理因素导致工业化浪潮的扩展,排除B项;
题干主要说明的是工业化发生的条件,而不是强调发生的地区,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了工业革命,解答本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 “为什么工业化浪潮不是在法国之后穿过地中海而席卷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呢?是地中海太宽阔了吗?果真如此,那么为什么又能横渡大西洋而在北美生根开花?”进行分析,考查了考生正确分析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22.【答案】B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据表格,可知美国和德国是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结合所学知识,美国和德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发展最为迅速的国家,故选B项;
这一时期,各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是技术创新而不是殖民扩张,排除A项;
当时海外市场最为广阔的是英国,排除C项;
表格中,中国不属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解答本题要求学生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来分析。解答本题要搞清楚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主要致病率国家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材料的能力。
23.【答案】B
【知识点】两次鸦片战争
【解析】【分析】据材料“在西海岸,大批招募的劳工是与众不同的人种……他们从工资中节衣缩食,然后越洋寄回家中”分析是与美国西海岸越洋相对的中国移民,据材料“绝不允许再有他们新的劳工在此登陆”可知排斥华工,故选B项;
印第安人是美洲本地人与材料“越洋寄回家中”不符,排除A项;
据材料“劳工是与众不同的人种”可知不是欧洲移民 ,排除C项;
据材料“不允许再有他们新的劳工在此登陆”可知美国是反对移民不是支持贸易,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美国霸权主义,解题的关键是“我们美国人民还是愿意让现有的他们留在这里,但前提是绝不允许再有他们新的劳工在此登陆”。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4.【答案】C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大企业扩张,吞并小企业,大企业发展,大农场排挤小农场,反映了垄断资本主义的特征,垄断化程度的提高,故选C项;
生产社会化是指有组织的规模化生产,与材料反映的垄断生产不同,排除A项;
1929年到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表明自由放任政策的破产,材料反映的是垄断生产组织,排除B项;1929年经济危机全面爆发,农业受到毁灭性的打击,材料的内容反映的是垄断生产,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信息,结合垄断组织的特点和原因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25.【答案】C
【知识点】文艺复兴;近代科学的兴起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文艺复兴:“人们能够做他想做的一切事情……” ,它使人从天主教神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从而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而自然科学的发展又进一步打破了神学观,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并促进了启蒙运动的兴起,可见科学革命与思想解放相互促进,C正确;
A说法片面,排除;
B的”反作用力“错误,排除;
材料反映的是科学革命与思想解放的关系,并没有全面解释人类文明发展多层面之间的关系 ,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核近代自然科学、思想解放运动,解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的精准解读。
26.【答案】D
【知识点】启蒙运动
【解析】【分析】据材料中“宗教信仰的寄身之所由心转移到头脑中,神秘主义被数学所驱逐”体现经典力学有利于破除人们对宗教的迷信,故选D项;
量子论标志着科学发展进入到微观时代,排除A项;
文艺复兴使人类意识从超验转向现世主义,排除B项;
历史唯物主义思想是19世纪中期马克思提出的,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近现代物理学的重大进展,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它的规律可用反光镜和透镜来研究,它的颜色可用三棱镜来分析”“神秘主义被数学所驱逐”。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
27.【答案】C
【知识点】生物进化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背景
【解析】【分析】据材料“人类社会是由竞争法则所控制的,民族是必须为生存而斗争的生命体”,可知海克尔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宣扬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为一战的军国主义思想提供了依据,故选C项;
海克尔的这一理论不是生物学理论,排除A项;
“根本上”说法绝对,排除B项;
海克尔只是将进化论思想引入人类社会,并没有揭示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本质属性,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进化论,解答本题根据“人类社会是由竞争法则所控制的,民族是必须为生存而斗争的生命体”进行分析,考查了考生正确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
28.【答案】C
【知识点】生物进化论
【解析】【分析】《物种起源》发表后相关作品的出现,反映了思想界对达尔文进化论的争论与应用,说明这一思想引起了社会思想界的广泛关注,故选C项;
“导致了社会思想混乱”是对材料的片面理解,排除A项;
“遭到了普遍抵制”与史实不符,如严复翻译的《天演论》,排除B项;
进化论颠覆了封建神学创世说,而非颠覆了封建神学的基础,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近现代生物学的重大突破。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后出现的……”。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
29.【答案】C
【知识点】生物进化论
【解析】【分析】由材料可知从亚里士多德到达尔文,都有关于物种进化的思想认识,进化论思想是一个渐进发展的过程,故选C项;
生物进化论是由达尔文提出的,排除A项;
“共同创立”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
进化论思想的提出经过观察和研究,并非在科学实验中得出,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近现代生物学的重大突破。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时间”“人物”两栏的内容。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
30.【答案】B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专利保护制度的设立,推动了机器及技术的革新发明进程, B项符合题意;
材料并未体现瓦特改良蒸汽机研发借鉴了自然科学的理论成果(与材料主旨联系不密切),排除A项;
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更重要的是,材料未体现科学与技术的密切结合,瓦特专职研发,未出现一线技工,排除C项;
题干并未强调经济发展对技术发明的推动作用,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根据蒸汽机发明、改进历程进行分析即可,考查了考生正确分析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31.【答案】(1)原因:南北战争废除了黑奴制,扫清了美国发展的一大障碍;科技的进步,促进了美国经济快速发展;现代化的管理模式,提高了企业生产效率;对外侵略扩张也推动了美国经济发展。问题:行业收入差异大,阶层分化明显;经济发展地域差异大;存在性别歧视和种族歧视;雇佣童工现象严重。
(2)消费文化影响了整个社会阶层;拜金现象严重,“金钱万能”影响了人们的活动;勤劳致富的价值观受到冲击;超前消费刺激了经济的虚假繁荣,埋下了危机的隐患;享乐主义对美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知识点】美国独立战争与《独立宣言》
【解析】【分析】(1)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南北战争、第二次工业革命、对外侵略扩张等方面分析美国在19世纪末以来出现巨大飞跃的原因。第二小问社会问题,据材料一“秘书、会计、中层经理的工资增长了三分之一。工人收入也有所增加,尽管基数较低且增速很慢……”可得,行业收入差异大,阶层分化明显;据材料一“但是在有大量女工、非裔工人的行业,工资增幅很小,南方几乎所有的工业也是如此”可得,存在性别歧视和种族歧视;经济发展地域差异大;据材料一“可是,这些行业的某些工人家庭,由于女性和儿童外出工作以弥补丈夫和父亲收入的不足,家庭收入有所提高”可得,雇佣童工现象严重。
(2)据材料一“当时几乎所有人都受到崛起的新兴消费文化的影响”可得,消费文化影响了整个社会阶层;据材料二“到了20年代以后,大众消费主义在美国社会居于支配地位。赚钱就是为了享受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基本信条”并结合所学可知,拜金现象严重,“金钱万能”影响了人们的活动,勤劳致富的价值观受到冲击;据材料二“尤其是在柯立芝担任美国总统的时代,大众消费主义在社会上居于支配地位”并结合所学可知,超前消费刺激了经济的虚假繁荣,埋下了危机的隐患;享乐主义对美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故答案为:
(1) 原因:南北战争废除了黑奴制,扫清了美国发展的一大障碍;科技的进步,促进了美国经济快速发展;现代化的管理模式,提高了企业生产效率;对外侵略扩张也推动了美国经济发展。问题:行业收入差异大,阶层分化明显;经济发展地域差异大;存在性别歧视和种族歧视;雇佣童工现象严重。
(2) 消费文化影响了整个社会阶层;拜金现象严重,“金钱万能”影响了人们的活动;勤劳致富的价值观受到冲击;超前消费刺激了经济的虚假繁荣,埋下了危机的隐患;享乐主义对美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美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第一小问要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对美国产生的影响来分析;第二小问要结合20世纪美国社会生活习俗变化的表现和影响来分析。解答本题要搞清楚第二次工业革命对美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学生要有较强的结合所学知识综合理解材料的能力。
32.【答案】(1)主要观点:反对封建专制和宗教特权;倡导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
(2)原因:辛亥革命没有完成思想领域反封建斗争(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民主共和观念得到传播)。
作用:动摇儒家正统地位;弘扬了民主和科学;促进了思想解放。
(3)相似之处:内容:反对封建专制,提倡民主与科学;
作用:促进思想解放,推动社会进步。
【知识点】启蒙运动
【解析】【分析】(1)据材料一“自然界并没有创造国王、统治者、庶民”“受各种迷信及偶像崇拜欺骗”得出反对封建专制和宗教特权;据材料一“人生下来是完全平等的”结合所学得出,倡导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
(2)第一小问原因,据材料二“对封建礼教的批判”结合所学得出,辛亥革命没有完成思想领域反封建斗争。第二小问作用,据材料二“对民主与科学的张扬,对封建礼教的批判”得出动摇儒家正统地位;弘扬了民主和科学;据材料二“推动了他们的思想解放”得出促进了思想解放。
(3)据材料一“自然界并没有创造国王、统治者、庶民”材料二“对民主与科学的张扬,对封建礼教的批判”得出内容:反对封建专制,提倡民主与科学,据材料导语“思想启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材料二“推动了他们的思想解放” 结合所学得出作用:促进思想解放,推动社会进步。
故答案为:(1) 主要观点:反对封建专制和宗教特权;倡导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
(2) 原因:辛亥革命没有完成思想领域反封建斗争(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民主共和观念得到传播)。作用:动摇儒家正统地位;弘扬了民主和科学;促进了思想解放。
(3) 相似之处:内容:反对封建专制,提倡民主与科学;作用:促进思想解放,推动社会进步。
【点评】本题考查中西方的思想文化。(1)本小问,依据材料一分析概括;(2)第一小问,注意限定信息“思想发展的视角”,结合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分析。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二相关信息,结合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分析;(3)本小问,依据材料,结合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作用分析。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3.【答案】示例1
论题:西方“优势地位”是随着世界市场的形成而逐步确立的
阐述: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人和殖民者在欧、亚、非、美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他们通过贸易和掠夺,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西欧开始崛起。
1718世纪,西欧国家展开了激烈的贸易竞争和殖民地争夺,攫取了大量财富,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扩展和西欧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在此历史背景下,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而后在欧美各国出现。凭借工业革命产生的巨大生产力,资产阶级建立了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欧美资产阶级凭借强大的实力,推动了世界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建立起以欧美工业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综上,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也是西方对世界统治地位的确立过程。
示例2
论题:三大革命推动了西方“优势地位”的确立
阐述:16—19世纪,欧洲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的突破性成就为欧洲近代的发展提供了思想武器和科学理论支持,引发了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两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增强了欧洲的力量,为其“优势地位”的确立提供了必要性(对原料、市场的需求等)和可能性(坚船利炮、交通通讯等);
欧洲各主要国家代议制民主制度的确立为政府的正确、合理决策奠定了基础,进而使得欧洲在称霸世界的过程中少走弯路。
综上,三大革命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快速发展,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
示例3
论题:西方“优势地位”是其自身发展领先于世界的结果
(阐述:西方开辟新航路、拓展世界市场,科学革命、政治革命、工业革命等都领先于世界)
示例4
论题:西方“优势地位”是对其他民族和地区侵略掠夺的结果
(阐述:西方殖民扩张不断扩大,亚非拉很多地区沦为其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此题涉及考查知识点较多,涉及西方资本主义发展历程中经济、政治和文化方面的史实。重点抓住关键词“优势地位”,可以从优势地位确立的历程、确立的原因或者是影响等作为论点,再运用材料中相关史实和所学知识即可。
故答案为:
示例1
论题:西方“优势地位”是随着世界市场的形成而逐步确立的
阐述: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人和殖民者在欧、亚、非、美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他们通过贸易和掠夺,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西欧开始崛起。
1718世纪,西欧国家展开了激烈的贸易竞争和殖民地争夺,攫取了大量财富,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扩展和西欧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在此历史背景下,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而后在欧美各国出现。凭借工业革命产生的巨大生产力,资产阶级建立了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欧美资产阶级凭借强大的实力,推动了世界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建立起以欧美工业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综上,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也是西方对世界统治地位的确立过程。
示例2
论题:三大革命推动了西方“优势地位”的确立
阐述:16—19世纪,欧洲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的突破性成就为欧洲近代的发展提供了思想武器和科学理论支持,引发了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两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增强了欧洲的力量,为其“优势地位”的确立提供了必要性(对原料、市场的需求等)和可能性(坚船利炮、交通通讯等);
欧洲各主要国家代议制民主制度的确立为政府的正确、合理决策奠定了基础,进而使得欧洲在称霸世界的过程中少走弯路。
综上,三大革命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快速发展,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
示例3
论题:西方“优势地位”是其自身发展领先于世界的结果
(阐述:西方开辟新航路、拓展世界市场,科学革命、政治革命、工业革命等都领先于世界)
示例4
论题:西方“优势地位”是对其他民族和地区侵略掠夺的结果
(阐述:西方殖民扩张不断扩大,亚非拉很多地区沦为其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近代西方的社会特征,解答本题要求学生结合新航路开辟以来,西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发展的过程特点来分析。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河南省正泰博文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历史开学摸底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30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1高三上·河南开学考)15—16世纪的教育家普遍认为:人的潜能与创造力是潜藏于人的身上的,需要外部力量加以唤醒,而教育是让人从自然的状态中脱离出来的过程。这些认识表明,教育( )
A.脱胎于文艺复兴运动 B.推动了启蒙思想传播
C.成为人性探索的途径 D.已摆脱了宗教的束缚
【答案】C
【知识点】文艺复兴
【解析】【分析】15—16世纪的人文主义者认为教育可以使人从自然状态中唤醒并发现自己的潜能和创造力,因此教育是对人性探索的重要途径,故选C项;
教育的产生远远早于文艺复兴,排除A项;
启蒙思想产生于17—18世纪,排除B项;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并未摆脱宗教的束缚,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文艺复兴,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时间,解读分析材料的主旨,结合文艺复兴的内容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2.(2021高一下·辽宁月考)15世纪,艺术家多纳泰罗创作了青铜雕像《大卫》。大卫原本是圣经中的英雄,却被多纳泰罗塑造成了一个可爱的牧童形象:他右手握剑,脚踩敌人头颅,体态几乎完全是古希腊风格,显得自然放松。然而他的表情却表现出复杂的心理状态:目光并未对准敌人的头颅,而是对准了自己的身体。这反映出( )
A.人们思想解放的必要性 B.复古减少了艺术创作的阻力
C.艺术家代表资产阶级利益 D.人们对自身价值的重新认识
【答案】D
【知识点】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 根据材料可知,15世纪,艺术家多纳泰罗将圣经中的英雄大卫塑造成了一个可爱的牧童形象,且体态几乎完全是古希腊风格,目光并未对准敌人的头颅,而是对准了自己的身体。结合所学可知,当时处于文艺复兴时期,材料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即借助古希腊艺术重新认识人自身的价值,故D项符合题意;
A项虽然雕像仍取材于《圣经》,但只是利用这一情节表达人发现了自身的美和力量,已经表达了人的思想解放的意涵,故A项不符合题意;
B项复古形式并非材料主旨,故B项不符合题意;
C项材料只是强调作品的时代精神内核,不能得出作者代表资产阶级利益,故C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考查文艺复兴,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信息,结合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内涵分析。
3.(2021高三上·河南开学考)16世纪初,米开朗琪罗两次受教皇强迫为其设计陵墓。陵墓工程巨大,雕像颇多。艺术家把多年的抑郁、愤懑和屈辱,全部寄托在这座陵墓的各个雕像上面。下面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陵前雕塑之一——《被缚的奴隶》。这反映了( )
A.宗教压迫激发个性解放诉求
B.宗教改革促进民族主义思想的发展
C.教会资助推动人文主义发展
D.奴隶贸易给非洲人民带来沉重灾难
【答案】A
【知识点】宗教改革
【解析】【分析】由材料“把多年的抑郁、愤懑和屈辱,全部寄托在这座陵墓的各个雕像上面”可知米开朗琪罗借雕塑表达自己对教会压迫的不满,表达了人性的诉求,故选A项;
材料强调的是文艺复兴,而非宗教改革,排除B项;
材料强调的是教皇的强迫而非教会的资助,排除C项;
材料信息不能推断出黑奴贸易,且不能得出对非洲的影响,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了文艺复兴,解答本题根据材料“把多年的抑郁、愤懑和屈辱,全部寄托在这座陵墓的各个雕像上面”结合文艺复兴背景进行分析,考查了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
4.(2021高三上·河南开学考)中世纪晚期,十字军在宗教狂热的驱使下去拯救圣墓,当他们终于攻占了耶路撒冷之后,便试图打开圣墓,期望证明上帝在世间的存在,证明永恒而神圣的东西与有限的东西的结合。然而令他们大失所望的是,圣墓中空空如也。这一现象可用于说明( )
A.上帝“先定”的合理性 B.文艺复兴影响巨大
C.信仰不在身外在内心 D.启蒙运动势在必行
【答案】C
【知识点】基督教会
【解析】【分析】材料反映的是基督教世界既夺回了圣地,又失去了圣地,这也反映了信仰不在身外而在内心,即上帝并不在你之外,上帝就在你的内心之中,故选C项;
加尔文把“依靠信仰才能得救”解释成先定论,即永生与永罚,成功与失败,甚至贫富荣辱,都是上帝先定的,人的意志无法改变,排除A项;
十字军东征的时间是1096年—1291年,而文艺复兴是14世纪到16世纪的一场反映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欧洲思想文化运动,时间不符,排除B项;
启蒙运动于17—18世纪发生,其背景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封建专制主义及教权主义阻碍社会进步等,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宗教改革,解题的关键信息是“期望证明上帝在世间的存在,证明永恒而神圣的东西与有限的东西的结合。然而令他们大失所望的是,圣墓中空空如也”。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5.(2021高三上·河南开学考)读图
1535—1558年英国诺福克郡庄园财产分布对比图
据此推断( )
A.教皇与大众矛盾迅速激化 B.文艺复兴冲击了神权统治
C.自然科学弱化了宗教信仰 D.宗教改革强化了世俗权力
【答案】D
【知识点】宗教改革
【解析】【分析】材料反映教会的财产比重下降,国王、地方巨头、士绅财产比重上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世纪英国宗教改革,打击了教会势力,教会的财产分配到世俗,扩大了世俗力量,故选D项;
材料只反映了英国一个郡的财产分配,其不一定和罗马教皇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
文艺复兴以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提倡资产阶级文化,并不能影响教会财产,排除B项;
自然科学确实冲击宗教信仰,但对宗教教会财产并无直接影响,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宗教改革,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图示时间,分析图示信息,结合英国宗教改革的影响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6.(2021高一下·松原期中)18世纪末,秘鲁教育家门多萨提出教育改革,主张将亚里士多德(指亚里士多德哲学)赶出课堂,要求将自然史、文学、冶金学、自然法等课程列入课堂内容,重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据此可知,该教育改革主张( )
A.体现了对自由民主的追求 B.以达尔文的进化论为指导
C.受到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 D.注重于对人权意识的培养
【答案】C
【知识点】启蒙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主张将亚里士多德(指亚里士多德哲学)赶出课堂,要求将自然史、文学、冶金学、自然法等课程列入课堂内容,重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可以看出门多萨的教育主张强调理性和科学的重要性,而理性和科学是启蒙运动的内容,因此材料中的教育主张受到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故C项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自由民主,故A项错误;
材料没有涉及进化论,故B项错误;
材料没有强调人权意识,故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启蒙运动的影响,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重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反映了启蒙运动理性主义的影响。
7.(2021高三上·河南开学考)下表为17、18世纪欧洲文化水平进步情况表
项目 时间 有阅读能力的人占法国总人口的比例(%) 法国妇女的识字率(%) 欧洲年均出版新书(单位:部) 普通人藏书量(单位:本)
17世纪中叶 29 14 约1000 1~20
18世纪中叶 47 27 约4000 20~100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 )
A.工业革命推动法国基础教育发展
B.文化教育进步有助于启蒙运动发展
C.欧洲社会注重妇女文化教育普及
D.出版业是欧洲文化进步的主要动力
【答案】B
【知识点】启蒙运动
【解析】【分析】据上表,可知17—18世纪法国有阅读能力的人所占比例和妇女的识字率都明显提高,说明文化教育有较大发展,同时欧洲出版新书和普通人藏书量都有较大增长,这有利于启蒙运动传播新思想,故选B项;
工业革命开始时间为18世纪60年代,排除A项;
18世纪妇女文化教育还没有普及,排除C项;
出版业有助于推动文化进步,但不是主要动力,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解答本题需正确解读题干所给表格数据的变化趋势,并正确掌握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历史影响。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
8.(2021高三上·河南开学考)法国的启蒙先驱笛卡尔既是数学家、物理学家,又是哲学家;伏尔泰不仅对牛顿推崇备至,还亲自做了大量科学实验;康德也有大量自学科学方面的著述。由此可见启蒙运动( )
A.脱胎于近代的科学革命 B.运用了科学精神和方法
C.推动近代自然科学形成 D.摆脱了神学思想的束缚
【答案】B
【知识点】启蒙运动
【解析】【分析】据材料“伏尔泰不仅对牛顿推崇备至,还亲自做了大量科学实验;康德也有大量自学科学方面的著述”可知,启蒙运动中的启蒙思想家对科学推崇备至,并且亲自进行科学实验和科学著述,体现了运用科学精神和方法,故选B项;
根据所学,近代科学革命使教会的很多说教不攻自破,为启蒙运动发生创造了条件,但选项“脱胎于”一词不准确,排除A项;
根据所学,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标志近代自然科学形成,选项表述与题干逻辑关系颠倒,排除C项;
材料强调的是启蒙运动运用了科学精神和方法,无法体现摆脱了神学思想的束缚,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启蒙运动,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进行作答。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9.(2021高三上·河南开学考)瓦·托尔尼乌斯在其所著《沙龙的兴衰》中指出,沙龙使女性力量渗透了整个政治过程。蓬皮杜夫人与欧洲每一桩政治变动都有牵连;德·唐辛夫人鼓励思想自由,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就是在她的影响下成名,出版后她又自掏腰包购买赞助。瓦·托尔尼乌斯旨在强调( )
A.女性在欧洲社会转型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B.沙龙是法国政治革命发源地
C.孟德斯鸠为未来社会提出基本的法治精神
D.妇女是欧洲启蒙运动的主角
【答案】A
【知识点】启蒙运动
【解析】【分析】由材料“沙龙使女性力量渗透了整个政治过程。蓬皮杜夫人与欧洲每一桩政治变动都有牵连;德·唐辛夫人鼓励思想自由,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就是在她的影响下成名,出版后她又自掏腰包购买赞助”可知女性的智慧、从容、敏锐和独立在政治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了欧洲社会的转型,故选A项;
材料主旨不是沙龙,排除B项;
材料强调的是女性而非孟德斯鸠,排除C项;
“妇女是启蒙运动的主角”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启蒙运动。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材料的主旨,从中可以看出材料强调的是女性在欧洲社会转型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10.(2020·廊坊模拟)洛克指出:人们在自然法的范围内,按照他们认为合适的办法,决定他们的行动和处理他们的财产和人身。而政府的主要作用甚至唯一作用,就是在个人财产受到侵害时执行法律的惩罚权力。这种惩罚权力的行使不能是随意的,而必须按照政治社会一致同意的规则,或按照他们授权的代表一致同意的规则来行使。这种观点 ( )
A.本质上属于无政府主义
B.反对对政府的权力进行监督与制衡
C.体现了社会契约思想
D.为反对中央集权制提供了思想武器
【答案】C
【知识点】启蒙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这种惩罚权力的行使不能是随意的,而必须按照政治社会一致同意的规则,或按照他们授权的代表一致同意的规则来行使”可知卢梭认为政府在实施权力时必须遵照规则的规定,由此可知体现了社会契约的思想,而不是无政府主义,故选C,排除A;
卢梭主张对政府权力进行监督和制衡,排除B;
材料内容没有体现卢梭反对中央集权,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以 洛克 的言论 为背景材料,考查了人文主义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体现了对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学科素养的考查。
11.(2021高三上·河南开学考)15世纪末16世纪初,一些之前从未在欧洲出现过的海外产品,如烟草、可可、咖啡和茶叶等,开始进入欧洲市场,并很快就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过去欧洲人较少食用的稻米、白糖等,销售量也连年增长。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人类社会横向交流发生根本性变化
B.人类历史向整体性的世界历史跨越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并逐渐成熟
D.一体化下国际劳动分工格局的形成
【答案】A
【知识点】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解析】【分析】据材料“一些之前从未在欧洲出现过的海外产品……销售量也连年增长”可知,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几大主要文明区域连接起来,人类社会的横向交流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故选A项;
“人类历史向整体性的世界历史跨越”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排除B项;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并逐渐成熟于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排除C项;
一体化下国际劳动分工格局的形成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考生可结合材料“过去欧洲人较少食用的稻米、白糖等,销售量也连年增长”进行分析。既考查了考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也考查了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12.(2021高三上·河南开学考)表 1600年运入欧洲的部分商品数据表
经好望角 经地中海
胡椒 100~200磅 300~400万磅
丁香、靛蓝、肉豆等 35~65万磅 70~100万磅
——据布罗代尔《菲利普二世的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传统商路受阻引发欧洲的商业危机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C.亚洲各国成为欧洲列强的原料产地
D.欧亚贸易格局处于转型之中
【答案】D
【知识点】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解析】【分析】据“1600年运入欧洲的部分商品数据表”可知,经好望角(新航路)运到欧洲的香料,快要接近经地中海的香料,这表明欧亚贸易格局正处于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之中,故选D项;
材料表明传统商路仍在发挥重要作用,没有受阻,排除A项;
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
材料没有表明香料来自哪儿,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对题干表格信息的正确解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旨在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13.(2021高三上·河南开学考)1800年以前,(到美洲的)白人移民中只有不到1/3是自己筹措路费的,那些实际为移民付款的人感兴趣的是利用移民的劳动创造输出。而美洲商品输出的增多,在无形中又降低了其他地区的人迁往美洲的移民费用。据此可知,当时( )
A.殖民地的开发具有深刻的经济动因
B.商贸活动是殖民美洲最主要的方式
C.劳动力紧缺制约了美洲的经济发展
D.移民费用是殖民扩张的一大障碍
【答案】A
【知识点】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
【解析】【分析】初期移民美洲的费用很高,很多人承受不起,随着美洲商品输出的增多,大量商品从美洲运往欧洲、美洲,回程的途中为了降低成本不至于空载,就可以带更多的人来到美洲,这样一来移民的费用就降低了,所以资本家的介入,加速了劳动力向美洲的流动,这又进一步促进了美洲的开发,故选A项;
商贸活动是促进移民的方式,而移民活动是殖民美洲主要的方式,排除B项;
商品输出有利于移民,并非劳动力紧缺制约了美洲的经济发展,排除C项;
1800年之前,移民费用是殖民扩张的一大障碍,随着美洲商品输出的增多,移民费用就降低了,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殖民扩张的后果和历史影响、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考生可结合材料“那些实际为移民付款的人感兴趣的是利用移民的劳动创造输出。而美洲商品输出的增多,在无形中又降低了其他地区的人迁往美洲的移民费用”进行分析。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题的能力。
14.(2021·门头沟模拟)《剑桥欧洲经济史》记载,茶叶初进英格兰时,有时被奉为治病良方,有时又被贬为奢侈之物。1650年,茶叶价格根据质量不同为每磅6—10英镑,到1703年的时候降到了每磅16先令(1英镑=20先令)。在17世纪最后,英格兰每年进口茶叶20000磅,1703年达到100000磅。到18世纪末,茶叶消费达到全国人口平均每人每年2磅。上述变化主要是由于( )
A.贵族饮食结构发生变化 B.新航路开辟引发价格革命
C.英国殖民霸权逐步确立 D.英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
【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 A项茶叶消费大幅度增加与贵族饮食结构变化并无关系,故A项不符合题意;
B项价格革命是16-17世纪由于美洲廉价金银流入欧洲而引起的欧洲金银贬值,物价上涨。而材料中茶叶价格在不断下降,故B项不符合题意;
C项结合所学知识18世纪英国成为了日不落帝国,在世界范围内掠夺原料抢占市场,故材料中的变化主要是英国霸权逐步确立,故C项符合题意;
D项结合所学知识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是在19世纪中叶,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相符,故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解题的关键信息是“1650年,茶叶价格根据质量不同为每磅6-10英镑,到1703年的时候降到了每磅16先令(1英镑=20先令)。在17世纪最后,英格兰每年进口茶叶20000磅,1703年达到100000磅。到18世纪末,茶叶消费达到全国人口平均每人每年2磅”。
15.(2021高三上·河南开学考)非洲史学家卡尼认为,黑人奴隶在遭受奴役的同时,还将包括水稻播种、耕作以及碾米在内的整套农业知识体系从非洲传播至美洲,促进了17世纪美洲低地地区以水稻为基础的种植园体系的建立,改变了当地的农业生产体系。这一认识主要( )
A.控诉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罪恶
B.表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C.说明黑人对美洲文明作出了贡献
D.揭示了美洲种植园经济产生的根源
【答案】C
【知识点】欧洲早期的殖民扩张
【解析】【分析】据材料“黑人奴隶……将……整套农业知识体系……传播至美洲”可知黑人促进了美洲农业经济的发展,对美洲文明作出了贡献,故选C项;
贩卖黑奴体现了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罪恶,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
第一工业革命标志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排除B项;
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是美洲种植园经济产生的根源,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跨地域转移,考生可结合材料“黑人奴隶在遭受奴役的同时,还将包括水稻播种、耕作以及碾米在内的整套农业知识体系从非洲传播至美洲,促进了17世纪美洲低地地区以水稻为基础的种植园体系的建立,改变了当地的农业生产体系”进行分析。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16.(2021高三上·河南开学考)1785—1832年间出现的北太平洋的动物皮毛市场是中美国之间的贸易市场,该贸易以中国市场为中心,以欧美商业资本为核心驱动力,并在资本扩张性竞争条件下对资源进行掠夺性开发,大约到了19世纪20年代初期,这种动物皮毛贸易逐渐衰退。据此可知该贸易( )
A.兴起时适应了垄断资本主义扩张的需要
B.活跃程度与中国民间皮毛需求量大有关
C.兴衰过程可能与皮毛资源过度开发有关
D.发展状况反映中国与世界贸易联系密切
【答案】C
【知识点】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解析】【分析】据“在资本扩张性竞争条件下对资源进行掠夺性开发”可知该贸易衰退的原因可能是对动物皮毛资源进行了过度的开发,故选C项;
垄断资本主义出现形成于19世纪末,排除A项;
该市场的核心驱动力是欧美的商业资本,所以不能说是中国民间皮毛需求量大,排除B项;
皮毛市场只能说明中国与世界贸易有联系,但不能说联系密切,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要求学生结合近代西方列强殖民扩张对中国的影响来分析,解答本题要搞清楚现在西方列强殖民扩张的特征和影响,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材料的能力。
17.(2021高三上·河南开学考)
企业名称 时间段(年) 资本额(英镑) 年均增长率(%)
Philips&Lee 1794 21697 11.2
1814 179991
M′Connel&Kennedy 1795 1770 29.8
1810 88375
N.Dugdale 1796 1000 16.7
1824 76229
Thomson,Chippindall 1813 32489 18.1
1826 284161
上表为英国工业革命时期部分棉纺织业企业的资本增长状况,可以说明当时英国( )
A.棉纺织企业剧增 B.盲目追求高额利润
C.重视扩大再生产 D.忽视生产技术革新
【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据上表,可知棉纺织业企业的资本均在显著增长,结合工业革命时期资本家们节俭和重视资本积累的相关知识,说明企业在获得利润后将其转化为扩大再生产的资本,促使企业不断发展,故选C项;
材料中只能呈现出这几家企业资本的动态增长,无法体现整个棉纺织业企业数量的发展状况,排除A项;
材料说的是资本家扩大生产,并不是简单的追求利润,排除B项;
工业革命时期,全社会均注重生产技术不断革新,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英国工业革命,解题的关键是抓住表格时间,结合分析表格中的数据,联系英国工业革命时期棉纺织业企业发展概况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18.(2021·怀化模拟)1840年英国的丝棉织品由英船运到印度仅付关税3.5%,毛织品只付2%。而输往英国的印度棉织品则要付10%的关税,印度丝织和毛织品则要分别付20%和30%的关税……1814年印度向英国输出棉布品127万码,21年后缩减了四分之三以上。英国此举( )
A.促使自由贸易成为主流 B.迎合了工业资产阶级需求
C.阻碍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D.推动了印度的工业化进程
【答案】B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A.材料反映的是英国的贸易保护政策。故A错误。
B.1840年是英国工业革命期间,英国对由英船运到印度英国的丝绵织品征收较低的关税,对输往英国的印度棉织品则征收很高的关税,英国的目的在于保护本国的市场、扩大海外市场,满足了工业资产阶级需求。故B正确。
C.此项夸大了英国此举的影响,且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故C错误。
D.材料中英国的做法不利于印度工业化发展。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学生结合工业革命的影响分析题干信息即可。
19.(2021高三上·河南开学考)表为德意志各地区适龄儿童小学入学率。
地区 普鲁士 莱茵 萨克森 波森
1816年 60% 80% 50% 20%
1848年 82%(1848年) 86% 94% 69%
据此推知,19世纪上半期德意志( )
A.国家统一加速了教育的发展
B.逐步实现了义务教育的全面普及化
C.各地区城市化进程普遍加速
D.工业革命为后发地区提供赶超契机
【答案】D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据材料信息可知,此时处于工业革命时期,从四个地区入学率相差的百分比比较来看,波森地区虽然1816年入学率较低,但增幅比其他地区大,也反映了工业革命为后发地区提供赶超契机,故选D项;
德意志帝国1871年统一,排除A项;
材料中各地区虽然入学率有所增加,但并未实现全面普及,排除B项;
材料表明的是德意志的地区适龄儿童小学入学率,与城市化进程无关,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德意志各地区适龄儿童小学入学率”。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021高三上·河南开学考)18世纪初,英国上自贵族下至贫民,他们的衣衫、围裙、桌布、褥垫、窗帘等,几乎都是由印度的印花棉布制成,英国的棉纺织产品因缺乏竞争力而导致对外贸易失利。这一状况( )
A.刺激英国开展科技革命 B.促使英国倡导自由贸易
C.导致英国开始殖民扩张 D.削弱了英国贵族的势力
【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英国所用的棉纺品大量来自印度,而英国产品却没有竞争力,这使英国不得不通过技术革新提升竞争力,从而刺激英国开展科技革命,故选A项;
这一状况促使英国实行贸易保护,而倡导自由贸易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排除B项;
早在16世纪英国就已经开始殖民扩张,排除C项;
全社会使用印度的印花棉布,并不会带来英国社会等级的变革,从而不能削弱英国贵族的势力,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考生可结合材料“英国上自贵族下至贫民,他们的衣衫、围裙、桌布、褥垫、窗帘等,几乎都是由印度的印花棉布制成,英国的棉纺织产品因缺乏竞争力而导致对外贸易失利”进行分析。既考查了考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也考查了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21.(2021高三上·河南开学考)有历史学家感慨:“为什么工业化浪潮不是在法国之后穿过地中海而席卷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呢?是地中海太宽阔了吗?果真如此,那么为什么又能横渡大西洋而在北美生根开花?”这主要说明( )
A.海洋国家比大陆国家更容易接受新事物
B.地缘是推动工业化进程的重要因素
C.工业化进程主要发生于欧洲与美洲地区
D.国情是影响工业化进程的重要因素
【答案】D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题干中的历史学家认为工业化浪潮是否扩展到一个国家,不是因为地理因素,而是其具体国情,故选D项;
突尼斯、阿尔及利亚与北美都属于沿海国家,但是两个地区只有北美开始了工业化,所以与是否海洋国家这种地理因素无关,排除A项;
题干明确指出不是地理因素导致工业化浪潮的扩展,排除B项;
题干主要说明的是工业化发生的条件,而不是强调发生的地区,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了工业革命,解答本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 “为什么工业化浪潮不是在法国之后穿过地中海而席卷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呢?是地中海太宽阔了吗?果真如此,那么为什么又能横渡大西洋而在北美生根开花?”进行分析,考查了考生正确分析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22.(2021高三上·河南开学考)下表是19世纪60年代和90年代英德美中四国制造业产量占世界总产量比例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对图中反映出的信息,评价正确的是( )
A.殖民扩张是各主要国家经济发展的动力
B.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的国家经济发展快
C.海外市场广阔的国家经济发展迅速
D.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
【答案】B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据表格,可知美国和德国是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结合所学知识,美国和德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发展最为迅速的国家,故选B项;
这一时期,各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是技术创新而不是殖民扩张,排除A项;
当时海外市场最为广阔的是英国,排除C项;
表格中,中国不属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解答本题要求学生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来分析。解答本题要搞清楚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主要致病率国家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材料的能力。
23.(2021高三上·河南开学考)“在西海岸,大批招募的劳工是与众不同的人种。他们从工资中节衣缩食,然后越洋寄回家中。他们住在城镇中充斥着肮脏、污秽的最拥挤最便宜的公寓,他们的饮食(主要是蔬菜)是最便宜的,无论多低工资他们都愿意接受。我们美国人民还是愿意让现有的他们留在这里,但前提是绝不允许再有他们新的劳工在此登陆。”(《内务委员会关于移民和入籍的报告》)这段材料表明( )
A.美国向西部扩张驱逐印第安人 B.制定排华法案限制中国人入境
C.欧洲移民推动美国工业化进程 D.三角贸易成为新旧大陆的纽带
【答案】B
【知识点】两次鸦片战争
【解析】【分析】据材料“在西海岸,大批招募的劳工是与众不同的人种……他们从工资中节衣缩食,然后越洋寄回家中”分析是与美国西海岸越洋相对的中国移民,据材料“绝不允许再有他们新的劳工在此登陆”可知排斥华工,故选B项;
印第安人是美洲本地人与材料“越洋寄回家中”不符,排除A项;
据材料“劳工是与众不同的人种”可知不是欧洲移民 ,排除C项;
据材料“不允许再有他们新的劳工在此登陆”可知美国是反对移民不是支持贸易,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美国霸权主义,解题的关键是“我们美国人民还是愿意让现有的他们留在这里,但前提是绝不允许再有他们新的劳工在此登陆”。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4.(2021高三上·河南开学考)柯立芝时期,美国拥有500名工人以上的大企业比重,从1914年的31%上升到1929年的37.6%;在1928—1929年公司合并高潮中,被吞并的公司达2300个。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在技术优良的大农场排挤下,约500万个中小农场宣告破产。这些现象说明了美国( )
A.生产社会化趋势加强 B.自由放任政策破产
C.资本垄断化程度提高 D.经济危机全面爆发
【答案】C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大企业扩张,吞并小企业,大企业发展,大农场排挤小农场,反映了垄断资本主义的特征,垄断化程度的提高,故选C项;
生产社会化是指有组织的规模化生产,与材料反映的垄断生产不同,排除A项;
1929年到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表明自由放任政策的破产,材料反映的是垄断生产组织,排除B项;1929年经济危机全面爆发,农业受到毁灭性的打击,材料的内容反映的是垄断生产,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信息,结合垄断组织的特点和原因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25.(2021·三明模拟)美国人安东尼·M·阿里奥托编写的《西方科学史》一书,其第三部分目录如下。对此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第三部分 科学革命 第十二章 文艺复兴:“人们能够做他想做的一切事情……”第十三章 地球在旋转! 第十四章 从巫术到机械论 第十五章 大自然的语言:伽利略 第十六章 “如此令人惊叹的一致” 第十七章 怀疑派化学家 第十八章 乐观主义抑或园圃耕作?
A.肯定了近代科学革命对思想解放的积极引领
B.忽视了思想解放对近代自然科学的反作用力
C.认识到了科学革命与思想解放内在的交互性
D.全面解释了人类文明发展多层面之间的关系
【答案】C
【知识点】文艺复兴;近代科学的兴起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文艺复兴:“人们能够做他想做的一切事情……” ,它使人从天主教神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从而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而自然科学的发展又进一步打破了神学观,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并促进了启蒙运动的兴起,可见科学革命与思想解放相互促进,C正确;
A说法片面,排除;
B的”反作用力“错误,排除;
材料反映的是科学革命与思想解放的关系,并没有全面解释人类文明发展多层面之间的关系 ,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核近代自然科学、思想解放运动,解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的精准解读。
26.(2021高三上·河南开学考)英国著名科学史家丹皮尔指出,“在牛顿的时代,光不再是弥漫四周、纯粹、无色的神秘物质,不再是上帝的住所,而成了一个物理现象,它的规律可用反光镜和透镜来研究,它的颜色可用三棱镜来分析……宗教信仰的寄身之所由心转移到头脑中,神秘主义被数学所驱逐”。其旨在强调经典力学促进了( )
A.科学发展进入到微观时代 B.人类意识从超验转到现世主义
C.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形成 D.人类认识从信仰走向理性主义
【答案】D
【知识点】启蒙运动
【解析】【分析】据材料中“宗教信仰的寄身之所由心转移到头脑中,神秘主义被数学所驱逐”体现经典力学有利于破除人们对宗教的迷信,故选D项;
量子论标志着科学发展进入到微观时代,排除A项;
文艺复兴使人类意识从超验转向现世主义,排除B项;
历史唯物主义思想是19世纪中期马克思提出的,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近现代物理学的重大进展,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它的规律可用反光镜和透镜来研究,它的颜色可用三棱镜来分析”“神秘主义被数学所驱逐”。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
27.(2021高二上·河南开学考)19世纪后期,恩斯特·海克尔把达尔文进化论引入德国,并进行了最热情的欢迎和宣传。他认为人类的历史必须根据人的生物本性来重新考察,人类社会是由竞争法则所控制的,民族是必须为生存而斗争的生命体。海克尔的这一理论( )
A.发展和完善了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B.从根本上改变了欧洲人的价值观念
C.为一战的军国主义思想提供了依据
D.揭示了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本质属性
【答案】C
【知识点】生物进化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背景
【解析】【分析】据材料“人类社会是由竞争法则所控制的,民族是必须为生存而斗争的生命体”,可知海克尔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宣扬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为一战的军国主义思想提供了依据,故选C项;
海克尔的这一理论不是生物学理论,排除A项;
“根本上”说法绝对,排除B项;
海克尔只是将进化论思想引入人类社会,并没有揭示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本质属性,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进化论,解答本题根据“人类社会是由竞争法则所控制的,民族是必须为生存而斗争的生命体”进行分析,考查了考生正确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
28.(2021高三上·河南开学考)下列是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后出现的相关作品。这些作品表明讲化论( )
《人类是某种蠕虫的演变产物》 《天演论》严复译
A.导致了社会思想混乱 B.遭到了思想界普遍抵制
C.引起了思想界广泛关注 D.颠覆了封建神学的基础
【答案】C
【知识点】生物进化论
【解析】【分析】《物种起源》发表后相关作品的出现,反映了思想界对达尔文进化论的争论与应用,说明这一思想引起了社会思想界的广泛关注,故选C项;
“导致了社会思想混乱”是对材料的片面理解,排除A项;
“遭到了普遍抵制”与史实不符,如严复翻译的《天演论》,排除B项;
进化论颠覆了封建神学创世说,而非颠覆了封建神学的基础,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近现代生物学的重大突破。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后出现的……”。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
29.(2021高三上·河南开学考)表2 世界历史上有关进化论的部分信息
时间 人物 主要内容
公元前4世纪 亚里士多德 自然界由无生物进展到动物是一个积微渐进的过程,在无生物之后首先是植物类……从这类事物变为动物的过程是连续的……
16世纪末 李时珍 按水、火、土、石、草、木、谷、菜、虫、鱼、商、兽、人等顺序罗列物种。
19世纪前期 拉马克 物种是可变的,在自然界的生物中存在着由简单到复杂的一系列等级;环境的变化会引起生物的变化,生物会由此改进其适应。
19世纪中期 达尔文 物种是可变的,生物是进化的;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动力。
表2说明生物进化论( )
A.是古希腊学者首先提出 B.由中外科学家共同创立
C.经历一个渐进发展过程 D.在科学实验中得到完善
【答案】C
【知识点】生物进化论
【解析】【分析】由材料可知从亚里士多德到达尔文,都有关于物种进化的思想认识,进化论思想是一个渐进发展的过程,故选C项;
生物进化论是由达尔文提出的,排除A项;
“共同创立”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
进化论思想的提出经过观察和研究,并非在科学实验中得出,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近现代生物学的重大突破。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时间”“人物”两栏的内容。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
30.(2021高三上·河南开学考)1765年瓦特发明了分离式凝汽器,这是蒸汽机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进展。他于1769年取得了关于分离式凝汽器的专利。1782年,瓦特又实现了两项更为著名的改进,并取得了专利。后来他又与博尔顿合作进行蒸汽机的改进工作,最终研制成功双作用的回旋杆蒸汽机及其凝汽器和离心式调速器。这一过程说明( )
A.瓦特能够利用自然科学的成果为工业革命服务
B.技术专利和知识产权推动瓦特发明的进一步改进
C.蒸汽机的改进过程体现了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
D.蒸汽机的发明和改进与经济发展的需要密切相关
【答案】B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专利保护制度的设立,推动了机器及技术的革新发明进程, B项符合题意;
材料并未体现瓦特改良蒸汽机研发借鉴了自然科学的理论成果(与材料主旨联系不密切),排除A项;
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更重要的是,材料未体现科学与技术的密切结合,瓦特专职研发,未出现一线技工,排除C项;
题干并未强调经济发展对技术发明的推动作用,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根据蒸汽机发明、改进历程进行分析即可,考查了考生正确分析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40分)
31.(2021高三上·河南开学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世纪最后十年以来是美国巨大飞跃的时代。每个人的收入都在增加,尽管增加的幅度差距很大。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更重要的是中产阶级的发展和繁荣。秘书、会计、中层经理的工资增长了三分之一。工人收入也有所增加,尽管基数较低且增速很慢。钢铁工人的工资仍然增长较快,但是在有大量女工、非裔工人的行业,工资增幅很小,南方几乎所有的工业也是如此。可是,这些行业的某些工人家庭,由于女性和儿童外出工作以弥补丈夫和父亲收入的不足,家庭收入有所提高。当时几乎所有人都受到崛起的新兴消费文化的影响。
——摘编自(美)艾伦·布林克利《美国史》
材料二:在美国,向整个社会传播消费主义观念的过程从19世纪末期美国经济开始腾飞时就已开始,并且随着美国经济的迅速膨胀而日益加快。20世纪初,美国就已展现出现代大众消费社会的特征,到了20年代以后,大众消费主义在美国社会居于支配地位。赚钱就是为了享受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基本信条。尤其是在柯立芝担任美国总统的时代,大众消费主义在社会上居于支配地位。
——摘编自王晓德《美国现代大众消费社会的形成及其全球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在19世纪末以来出现巨大飞跃的原因,并指出其存在的社会问题。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20世纪以来大众消费主义的影响。
【答案】(1)原因:南北战争废除了黑奴制,扫清了美国发展的一大障碍;科技的进步,促进了美国经济快速发展;现代化的管理模式,提高了企业生产效率;对外侵略扩张也推动了美国经济发展。问题:行业收入差异大,阶层分化明显;经济发展地域差异大;存在性别歧视和种族歧视;雇佣童工现象严重。
(2)消费文化影响了整个社会阶层;拜金现象严重,“金钱万能”影响了人们的活动;勤劳致富的价值观受到冲击;超前消费刺激了经济的虚假繁荣,埋下了危机的隐患;享乐主义对美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知识点】美国独立战争与《独立宣言》
【解析】【分析】(1)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南北战争、第二次工业革命、对外侵略扩张等方面分析美国在19世纪末以来出现巨大飞跃的原因。第二小问社会问题,据材料一“秘书、会计、中层经理的工资增长了三分之一。工人收入也有所增加,尽管基数较低且增速很慢……”可得,行业收入差异大,阶层分化明显;据材料一“但是在有大量女工、非裔工人的行业,工资增幅很小,南方几乎所有的工业也是如此”可得,存在性别歧视和种族歧视;经济发展地域差异大;据材料一“可是,这些行业的某些工人家庭,由于女性和儿童外出工作以弥补丈夫和父亲收入的不足,家庭收入有所提高”可得,雇佣童工现象严重。
(2)据材料一“当时几乎所有人都受到崛起的新兴消费文化的影响”可得,消费文化影响了整个社会阶层;据材料二“到了20年代以后,大众消费主义在美国社会居于支配地位。赚钱就是为了享受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基本信条”并结合所学可知,拜金现象严重,“金钱万能”影响了人们的活动,勤劳致富的价值观受到冲击;据材料二“尤其是在柯立芝担任美国总统的时代,大众消费主义在社会上居于支配地位”并结合所学可知,超前消费刺激了经济的虚假繁荣,埋下了危机的隐患;享乐主义对美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故答案为:
(1) 原因:南北战争废除了黑奴制,扫清了美国发展的一大障碍;科技的进步,促进了美国经济快速发展;现代化的管理模式,提高了企业生产效率;对外侵略扩张也推动了美国经济发展。问题:行业收入差异大,阶层分化明显;经济发展地域差异大;存在性别歧视和种族歧视;雇佣童工现象严重。
(2) 消费文化影响了整个社会阶层;拜金现象严重,“金钱万能”影响了人们的活动;勤劳致富的价值观受到冲击;超前消费刺激了经济的虚假繁荣,埋下了危机的隐患;享乐主义对美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美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第一小问要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对美国产生的影响来分析;第二小问要结合20世纪美国社会生活习俗变化的表现和影响来分析。解答本题要搞清楚第二次工业革命对美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学生要有较强的结合所学知识综合理解材料的能力。
32.(2021高三上·河南开学考)思想启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法国启蒙思想家梅叶大声疾呼:“世上穷人们受各种迷信及偶像崇拜欺骗的时间已经够久了,富人和强者掠夺和压迫穷人的时间也已经够长了。”马布利认为:“自然界并没有创造国王、统治者、庶民和奴隶,人生下来是完全平等的。”
——摘编自《法国启蒙运动与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比较》
材料二:新文化运动的发生,从思想领域而言,可以称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发生,其对民主与科学的张扬,对封建礼教的批判,通过新的表达方式普及到社会和民间,使国人又接受了一次思想的洗礼,启蒙了他们的民主精神,增进了他们的科学意识,推动了他们的思想解放。
——摘自汪朝光《中国近代通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法国启蒙思想家的主要观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思想发展的视角分析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并指出其产生的“思想启蒙”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启蒙运动与中国新文化运动在内容、作用方面的相似之处。
【答案】(1)主要观点:反对封建专制和宗教特权;倡导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
(2)原因:辛亥革命没有完成思想领域反封建斗争(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民主共和观念得到传播)。
作用:动摇儒家正统地位;弘扬了民主和科学;促进了思想解放。
(3)相似之处:内容:反对封建专制,提倡民主与科学;
作用:促进思想解放,推动社会进步。
【知识点】启蒙运动
【解析】【分析】(1)据材料一“自然界并没有创造国王、统治者、庶民”“受各种迷信及偶像崇拜欺骗”得出反对封建专制和宗教特权;据材料一“人生下来是完全平等的”结合所学得出,倡导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
(2)第一小问原因,据材料二“对封建礼教的批判”结合所学得出,辛亥革命没有完成思想领域反封建斗争。第二小问作用,据材料二“对民主与科学的张扬,对封建礼教的批判”得出动摇儒家正统地位;弘扬了民主和科学;据材料二“推动了他们的思想解放”得出促进了思想解放。
(3)据材料一“自然界并没有创造国王、统治者、庶民”材料二“对民主与科学的张扬,对封建礼教的批判”得出内容:反对封建专制,提倡民主与科学,据材料导语“思想启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材料二“推动了他们的思想解放” 结合所学得出作用:促进思想解放,推动社会进步。
故答案为:(1) 主要观点:反对封建专制和宗教特权;倡导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
(2) 原因:辛亥革命没有完成思想领域反封建斗争(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民主共和观念得到传播)。作用:动摇儒家正统地位;弘扬了民主和科学;促进了思想解放。
(3) 相似之处:内容:反对封建专制,提倡民主与科学;作用:促进思想解放,推动社会进步。
【点评】本题考查中西方的思想文化。(1)本小问,依据材料一分析概括;(2)第一小问,注意限定信息“思想发展的视角”,结合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分析。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二相关信息,结合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分析;(3)本小问,依据材料,结合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作用分析。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3.(2021高三上·河南开学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目录摘录
第一编 1500年以前诸孤立地区的世界 第二编新兴西方的世界,1500—1763年 第六章;西欧的扩张:伊比利亚阶段,1500—1600年 第七章;西欧的扩张:荷兰、法国、英国阶段,1600—1763年 第三编 西方据优势地位时的世界,1763—1914年 (一)优势的基础 第十章;科学革命 第十一章;工业革命 第十二章;政治革命 一、政治革命的格局 二、英国革命 三、启蒙运动 四、美国革命 五、法国革命 ……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西方优势地位的确立”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答案】示例1
论题:西方“优势地位”是随着世界市场的形成而逐步确立的
阐述: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人和殖民者在欧、亚、非、美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他们通过贸易和掠夺,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西欧开始崛起。
1718世纪,西欧国家展开了激烈的贸易竞争和殖民地争夺,攫取了大量财富,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扩展和西欧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在此历史背景下,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而后在欧美各国出现。凭借工业革命产生的巨大生产力,资产阶级建立了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欧美资产阶级凭借强大的实力,推动了世界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建立起以欧美工业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综上,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也是西方对世界统治地位的确立过程。
示例2
论题:三大革命推动了西方“优势地位”的确立
阐述:16—19世纪,欧洲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的突破性成就为欧洲近代的发展提供了思想武器和科学理论支持,引发了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两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增强了欧洲的力量,为其“优势地位”的确立提供了必要性(对原料、市场的需求等)和可能性(坚船利炮、交通通讯等);
欧洲各主要国家代议制民主制度的确立为政府的正确、合理决策奠定了基础,进而使得欧洲在称霸世界的过程中少走弯路。
综上,三大革命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快速发展,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
示例3
论题:西方“优势地位”是其自身发展领先于世界的结果
(阐述:西方开辟新航路、拓展世界市场,科学革命、政治革命、工业革命等都领先于世界)
示例4
论题:西方“优势地位”是对其他民族和地区侵略掠夺的结果
(阐述:西方殖民扩张不断扩大,亚非拉很多地区沦为其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此题涉及考查知识点较多,涉及西方资本主义发展历程中经济、政治和文化方面的史实。重点抓住关键词“优势地位”,可以从优势地位确立的历程、确立的原因或者是影响等作为论点,再运用材料中相关史实和所学知识即可。
故答案为:
示例1
论题:西方“优势地位”是随着世界市场的形成而逐步确立的
阐述: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人和殖民者在欧、亚、非、美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他们通过贸易和掠夺,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西欧开始崛起。
1718世纪,西欧国家展开了激烈的贸易竞争和殖民地争夺,攫取了大量财富,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扩展和西欧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在此历史背景下,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而后在欧美各国出现。凭借工业革命产生的巨大生产力,资产阶级建立了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欧美资产阶级凭借强大的实力,推动了世界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建立起以欧美工业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综上,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也是西方对世界统治地位的确立过程。
示例2
论题:三大革命推动了西方“优势地位”的确立
阐述:16—19世纪,欧洲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的突破性成就为欧洲近代的发展提供了思想武器和科学理论支持,引发了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两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增强了欧洲的力量,为其“优势地位”的确立提供了必要性(对原料、市场的需求等)和可能性(坚船利炮、交通通讯等);
欧洲各主要国家代议制民主制度的确立为政府的正确、合理决策奠定了基础,进而使得欧洲在称霸世界的过程中少走弯路。
综上,三大革命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快速发展,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
示例3
论题:西方“优势地位”是其自身发展领先于世界的结果
(阐述:西方开辟新航路、拓展世界市场,科学革命、政治革命、工业革命等都领先于世界)
示例4
论题:西方“优势地位”是对其他民族和地区侵略掠夺的结果
(阐述:西方殖民扩张不断扩大,亚非拉很多地区沦为其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近代西方的社会特征,解答本题要求学生结合新航路开辟以来,西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发展的过程特点来分析。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