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东营市晨阳学校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开学测试试卷
一、选择题
1.(2021七上·东营开学考)当你看到“及第”“进士”“状元”“连中三元”这些词语时,你会想到以下哪种制度( )
A.分封制 B.中央集权制 C.科举制 D.三省六部制
2.(2021七上·东营开学考)秉持“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理念,并成就“贞观之治”盛世局面的皇帝是( )
A.隋文帝 B.唐玄宗 C.唐太宗 D.宋太祖
3.(2021七上·东营开学考)下列生产工具中,发明于唐朝的是(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①③
4.(2019八上·苏州开学考)吐蕃是我国藏族的祖先。唐朝时,唐蕃关系友好,历经了1200多年的唐蕃会盟碑至今依然屹立在拉萨大昭寺门前。以下人物中,为唐蕃和睦作出重要贡献的是( )
A.鉴真 B.玄奘 C.文成公主 D.元昊
5.(2017七下·永定期中)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五个政权(即“五代”),按先后顺序排列这五个政权正确的是( )
A.后梁、后汉、后唐、后周、后晋
B.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C.后晋、后梁、后周、后汉、后唐
D.后周、后汉、后晋、后唐、后梁
6.(2021七上·东营开学考)宋朝宰相赵普建议宋太祖削弱藩镇的权力,说:“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宋太祖为“制其钱谷”而设置的官职是
A.通判 B.转运使 C.市舶使 D.节度使
7.(2017七下·永定期中)下列各项中,哪一项不是宋辽、宋夏之间“议和”的共同点( )
A.宋王朝都要交纳大量岁币 B.结束了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
C.导致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 D.客观上有利于双方的和平相处
8.(2021七上·东营开学考)宋朝时期,军费开支巨大达到财政支出的七八成,军队人数最多时达到120多万,但在与辽、西夏等的争战中常常处于下风,这主要是因为( )
A.宋实行重文轻武政策 B.辽、西夏等实力强大
C.宋朝的军事补给不力 D.宋朝的经济实力不济
9.(2021七上·东营开学考)明朝人文徵明在《满江红》词中感慨岳飞的遭遇:“千载休谈南渡错,当时自怕中原复。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岳飞抗金胜利后达成澶渊之盟
②宋高宗怕自身统治受到威胁
③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
④岳飞的遭遇受到后世的广泛同情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0.(2019·苏州)宋代城市商业繁荣,在“通晓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这一生活景象最能表明( )
A.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 B.市已遍布城内各处
C.文娱场所多由官府经营 D.坊与市已没有区别
11.(2021七上·东营开学考)从唐末五代,经两宋至元朝,先后诞生了四个强大的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金和元。其中,完成全国的统一,结束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的少数民族是( )
A.契丹族 B.女真族 C.回族 D.蒙古族
12.(2021七上·东营开学考)元朝政府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对边疆地区加强管辖。下列机构与所管辖地区的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
A.澎湖巡检司——台湾 B.北庭都元帅府——西域
C.宣政院——西藏 D.宣慰使司都元帅府——新疆
13.(2019·常德)了解历史时序,初步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与下图中①对应的朝代是( )
A.南宋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14.(2021七上·东营开学考)宋元时期的大都市里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 )
A.瓦子 B.交子 C.会子 D.票号
15.(2021七上·东营开学考)在我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上,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是不同时代独特的文学艺术成就。请按照这些文学形式出现的先后顺序将下列代表人物像进行排序( )
A.①②③④ B.④①③② C.③④①② D.②①③④
16.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曾说:“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考任何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以下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
①造纸术的发明
②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③指南针的使用
④火药广泛应用于战争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7.(2021七上·东营开学考)历史影视作品是历史史实的艺术加工,但必须尊重历史史实,下列情节与历史史实不相符合的是( )
A.曹操用纸写下了《观沧海》名篇
B.唐朝时人们乘坐装有指南针的海船航海
C.岳飞在抗金战争中广泛使用火器
D.清朝时人们能购买到使用活字印刷的小说
18.(2019·眉山)《明太祖实录》: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朱元璋立下这条“祖训”的主要目的是( )
A.提高效率 B.造福子孙 C.加强皇权 D.限制大臣
19.(2021七上·东营开学考)清朝学者徐大樁在《道情》中写道:“读书人,最不济,背时文,烂如泥。国家本为求才计,谁知道作了欺人技。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播头摆尾,便道是圣门高第。……就教他骗的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该学者抨击的是( )
A.八股取士 B.厂卫特务结构的设置
C.军机处的设立 D.文字狱与文化专制
20.(2021七上·东营开学考)“万人一心兮泰山可撼,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号令明兮赏罚信,赴水火兮敢迟留?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戚少保年谱耆编》)由此可见戚继光抗倭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
A.军纪严明 B.皇帝支持
C.军事装备先进 D.戚继光淡泊名利
21.(2021七上·东营开学考)英国科学家李约瑟博士称它是“十七世纪早期的重要工业技术著作”。日本学者薮内清也认为它足可与十八世纪法国启蒙学者狄德罗主编的《百科全书》匹敌。它是( )
A.《伤寒杂病论》 B.《水经注》
C.《齐民要术》 D.《天工开物》
22.(2019八上·普宁期中)1838年,道光皇帝派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钦差大臣软硬兼施,追使外国上缴鸦片237万斤,并于1839年6月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大快人心。这位钦差大臣是( )
A.林则徐 B.邓世昌 C.左宗棠 D.关天培
23.(2017八上·安岳月考)下表是清朝爱国将领在战争中壮烈捐躯的情况,从表中你能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
时间 地点 人物 官职
1841年2月 广州虎门 关天培 水师提督
1841年10月 浙江定海 葛云飞 总兵
1841年10月 浙江镇海 裕谦(蒙古族) 钦差大臣、两江总督
1841年6月 上海吴淞 陈化成 江南提督
A.鸦片战争中国军队奋起抵抗
B.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军队奋起抵抗
C.清政府求和签订不平等条约
D.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24.(2019·福建)《南京条约》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这说明( )
A.中国丧失了关税自主权 B.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C.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
25.(2019·泰安)“这把火腾空燃烧的时候。一个拥有黄河和长江滚滚波涛的民族……眼睁睁的看着这座万园之园化为一片灰烬。”与这则材料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割占香港岛 B.火烧圆明园 C.黄海大战 D.台儿庄战役
26.(2021七上·东营开学考)恩格斯说过,有一个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不费一枪一弹“从中国夺取了一块大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这个国家是( )
A.美国 B.沙俄 C.英国 D.法国
27.(2021七上·东营开学考)太平天国集团发生内讧后,势力锐减,清军一度逼近天京,为了击退清军,解除天京之危,太平天国后期率军与清军抵抗的太平军年轻将领是:( )
A.石达开、洪仁玕 B.陈玉成、李秀成
C.石达开、杨秀清 D.洪秀全、萧朝贵
28.(2020八上·南丹月考)胡绳曾写道:“过去,人们是在人人都是兄弟……建立人间天国的号召下团结起来进行斗争的,这种号召在太平天国领袖集团的分裂和相杀中黯然失色了。”材料中“太平天国领袖集团的分裂和相杀”指的是( )
A.定都天京 B.金田起义 C.北伐和西征 D.天京事变
29.(2021七上·东营开学考)太平天国不承认清朝与外国订立的不平等条约。加上禁止鸦片进口,损害西方国家的利益,因此英法两国跟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后,随即支援清军对付太平天国,这表明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之一是( )
A.中外反动势力勾结 B.清朝湘军围困
C.太平天国内部矛盾 D.武器落后
30.(2020八上·甘南月考)美丽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871年沙俄出兵侵占伊犁,陕甘总督认为国家领土“尺寸不可许人”,坚决主张收复新疆。材料中的“陕甘总督”指的是( )
A.张之洞 B.左宗棠 C.林则徐 D.曾国藩
31.(2018·海南)“我们从军卫国,生死早已置之度外。我们虽然牺牲了,但可以壮国家的军威。”邓世昌用热血和生命践行这一誓言是在( )
A.虎门战役 B.平壤战役 C.黄海海战 D.威海卫战役
32.(2018·永州)梁启超曰:“变者,天下之公理也”。由此可知他主张( )
A.宣扬革命 B.发展科技 C.抵御外侮 D.维新变法
33.(2019·烟台)当历史开始进入二十世纪的时候,在中国的心脏地带爆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反对西方侵略的群众运动。材料中的“群众运动”指的是( )
A.虎门销烟 B.太平天国运动
C.公车上书 D.义和团运动
34.(2020·齐齐哈尔模拟)中国近代史是一部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史,签订了若干条约,其中赔款数目最多,丧失主权最严重的条约是( )
A. 《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35.(2018·南通)革命团体兴中会的创始人在《章程》中最先发山“振兴中华”的时代强育。由此可知,开启了近代中国民族复兴思想先河的历史人物是( )
A.孙中山 B.李鸿章 C.康有为 D.陈独秀
36.(2019八上·滨州期中)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
A.标志着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已经取得了成功
B.大大地推动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C.标志着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权建立
D.标志着中国封建地主阶级统治的终结
37.(2021七上·东营开学考)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不含( )
A.中华民国的建立 B.清朝统治的结束
C.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8.(2021八下·平山开学考)1919年5月的一天,一个消息传到国内,中国人民愤怒的情绪随即爆发了。材料中“中国人民愤怒的情绪”来源于( )
A. 辛亥革命的失败 B.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C.北伐战争的失败 D.抗法战争的失败
39.(2020·广西模拟)历史学家把百年前的某历史事件视为“分水岭”,它“将八十年的旧民主时期和新民主时期分开。这一历史事件是( )
A.鸦片战争 B.维新变法 C.五四运动 D.新中国成立
40.(2019·衡阳)一百年前的5月4日,北京青年学生用他们的满腔热血掲开了一个新时代的序幕。在他们身上我们最能感受到的是( )
A.艰苦奋斗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B.保卫世界和平的国际主义精神
C.救国救民的爱国主义精神 D.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二、综合题
41.(2021七上·东营开学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贞观年间)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斗米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东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
——《资治通鉴》
材料二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有室。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资治通鉴》
材料三 唐太宗有一次见到新科进士们从金殿鱼贯而出,兴奋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这种制度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促进文学艺术的发展。一千三百年间通过这种方式产生的进士接近十万,举人、秀才数以百万计。当然其中并非全是有识之士,但能过五关斩六将,通过科考成进士者,多数都非等闲之辈。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史上把他们统治的时期分别称为什么?
(2)材料三所提到的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是什么?该制度诞生于哪个朝代?根据材料三指出这种制度对中国社会有何影响?
42.(2021七上·东营开学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0年夏,圆明园内正上演着昆曲《惊梦》……歌舞升平……列强入侵的炮声……彻底粉碎了大清王朝的纸醉金迷的生活。
——舞蹈史诗《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二 在地球的某一角落里有着一个人间奇迹,它叫夏宫。……人民的想象力所能创造的一切几乎是神话性的东西都体现在这座宫殿中。……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夏官,一个进行洗劫,另一个放火焚烧。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掠夺。胜利者窃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之后,他们双双拉着手,荣归欧洲。
——雨果《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1)材料一中“入侵的炮声”来自哪一次战争?“列强”指的是其中的哪一个国家?
(2)材料一中的这场战争后,清政府被迫订了什么条约?被割让了哪一块地方?
(3)材料二中“两个强盗”分别是谁?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
【解析】【分析】C.依据所学可知,隋文帝废除选官制度,改以考试选官,隋炀帝时创立进士科,科举制诞生;唐太宗、武则天完善了科举制;隋唐时期,科举考试中常设的主要科目有明经和进士,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科目,进士科成为最重要的科目,故选项C符合题意;
A.分封制,不符合题意;
B.中央集权制,不符合题意;
D.三省六部制,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题干信息和所学知识结合起来进行分析识记回答,这就需要学生知道与科举制相关的知识点。
2.【答案】C
【知识点】“贞观之治”
【解析】【分析】C.根据所学可知,唐太宗是一代开明之君,他秉持“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理念,成就了“贞观之治”,故选项C符合题意;
A.隋文帝,不符合题意;
B.唐玄宗,不符合题意;
D.宋太祖,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3.【答案】D
【知识点】盛唐经济的繁荣
【解析】【分析】依据图片可知①是曲辕犁;②是耧车;③是筒车;④是秧马。结合课本所学,唐朝前期的100多年中,经济发展迅速,在农业方面,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如曲辕犁和筒车。①③正确,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来分析识记题肢,细心分析辨别,找到最恰当的选项回答,这需要学生识记图片中农具以及发明的时间。
4.【答案】C
【知识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入藏,嫁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为唐蕃和睦作出重要贡献,故C符合题意;
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中国文化,故A不合题意;
玄奘西游天竺求取佛经,故B不合题意;
元昊建立西夏,故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解答本题可用排除法解答。依据题干与吐蕃的关系,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
5.【答案】B
【知识点】“开元盛世”
【解析】【分析】从公元907年朱温灭唐到960年北宋建立,短短的五十四年间,中原相继出现了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史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合成五代。由此可知,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考查的是五代的相关知识。
6.【答案】B
【知识点】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解析】【分析】B.根据所学可知,宋太祖重文轻武,加强中央集权,设立转运使,将地方财权收归中央,故选项B符合题意;
A.通判,不符合题意;
C.市舶司,不符合题意;
D.节度使,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注意历朝所设置的机构和官职较多,要注意识记区别。
7.【答案】C
【知识点】辽与北宋的和战;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宋辽、宋夏之间“议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辽之间、宋夏之间“和议”以后,宋分别给对方“岁币” 缓解了双方的战争状态,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共处 。而南宋与金达成和议之后,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形成南北对峙局面。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考查的是 宋辽、宋夏关系的知识。
8.【答案】A
【知识点】重文轻武的政策
【解析】【分析】A.根据所学可知,北宋建立后,实行重文轻武政策,造成文官统兵的格局,武将受到多方牵制,严重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造成军队人数最多时达到120多万、但在与辽和西夏等的争战中常常处于下风的局面,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辽、西夏等实力强大 ,不符合题意;
C. 宋朝的军事补给不力 ,不符合题意;
D. 宋朝的经济实力不济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出现象,再结合所学知识理解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回答,需要注意理解。
9.【答案】C
【知识点】南宋的偏安
【解析】【分析】岳飞抗金从金军手中收复了建康,后来金军再次大举进攻南宋,岳飞又取得了郾城大捷,收复了许多失地,岳飞的连战连捷使金朝统治者感到恐慌,同时,宋高宗和秦桧为首的投降派,也害怕抗金力量的壮大对他们的统治不利,于是向金求和,金朝提出必杀岳飞的条件。宋高宗使人一天十二次向岳飞发去了班师的金牌,继而解除了岳飞的兵权,并以“莫须有”的罪名把他杀害。②③④正确,故选项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来分析题肢,细心分析辨别,找到最恰当的选项回答。
10.【答案】A
【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材料内容“商业活动的时间(北宋)、夜市‘通宵不绝’和可以‘抵暮’的瓦子”, 主要反映了北宋开封的市的经营不受时间限制,这是北宋的商业活动特点之一,打破了时间限制。
A项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是题干生活景象最能表明的内容,符合题意;
BCD三项材料中都没有提到,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北宋开封“市”的发展状况,旨在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
11.【答案】D
【知识点】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解析】【分析】D.根据所学可知,1271年,蒙古族建立元朝,1279年,消灭南宋抵抗力量,完成全国的统一,结束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故选项D符合题意;
A.契丹族,不符合题意;
B.女真族,不符合题意;
C.回族,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准确记忆回答,这就是要准确记忆基础知识。
12.【答案】D
【知识点】元朝的疆域及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解析】【分析】D.根据所学可知,元朝政府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对边疆地区加强管辖,其中,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统辖,管理西藏,故选项D符合题意;
A. 澎湖巡检司——台湾 ,不符合题意;
B. 北庭都元帅府——西域 ,不符合题意;
C. 宣政院——西藏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注意题干中的“错误”字样,细心辨别备选项回答。
13.【答案】B
【知识点】明朝的建立;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该朝代建立于1271年,结束于1368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1276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临安,南宋灭亡。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随后,明军攻占元大都,结束了元朝的统治,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解答此题,需要看懂示意图。解答时,抓住题干中的该朝代建立和灭亡的时间,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起来,就可以判断出来。
14.【答案】A
【知识点】宋元时期繁华的都市生活
【解析】【分析】A.根据所学可知,宋元时期的大都市里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瓦子,体现了商业的繁荣,故选项A符合题意;
B.交子,不符合题意;
C.会子,不符合题意;
D.票号,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明显的知识点,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15.【答案】B
【知识点】唐朝的文学艺术——唐诗、书法、绘画;宋元时期的文化——宋词、元曲、资治通鉴;清朝的文学艺术——红楼梦、昆曲、京剧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唐诗中,李白是杰出代表,号称诗仙,宋词中,李清照是婉约派代表,号称词中之凤,元曲中,关汉卿是杰出代表,号称曲圣,明清小说中,曹雪芹是杰出代表,他的代表作是《红楼梦》,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进行排序,这就需要学生识记题肢人物生活的朝代。
16.【答案】D
【知识点】宋元时期的科技——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解析】【分析】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 ①我国造纸术发明于西汉时期,东汉蔡伦又进一步改进了造纸术。造纸术并不是发明于宋代,故①项错误;
②北宋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活字印刷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活字印刷术是宋代的科技成就,故②项正确;
③北宋时发明了指南针,并开始运用于航海,指南针的使用是宋代的科技成就,故③项正确;
④火药发明于唐朝,在宋朝广泛应用于战争,火药的广泛使用是宋代的科技成就,故④项正确;
所以选项ABC错误,排除;
故答案为: D。
【点评】 本题考查宋朝的科技成就。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的使用、火药的广泛使用都属于宋朝的成就。
17.【答案】B
【知识点】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及影响
【解析】【分析】A项曹操用纸写下了《观沧海》名篇与历史史实相符,西汉时出现了原始的书写纸,到了东汉时期,宦官蔡伦总结西汉以来的经验,用树枝、破布、麻头和旧鱼网作原料造纸,改进了造纸术。后人为了纪念他的功绩,把这种纸叫做“蔡侯纸”,不符合题意;
B项唐朝时人们乘坐装有指南针的海船航海与历史史实不相符合,早在战国时期,人们已经发现磁石指示南北的特性,制成“司南”,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北宋时,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所以唐朝时的海船上不可能装有指南针,符合题意;
C项岳飞在抗金战争中广泛使用火器与历史史实相符,唐末火药最早由炼丹家发明,北宋时运用于军事,不符合题意;
D项清朝时人们能购买到使用活字印刷的小说与历史史实相符,北宋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所以清朝可以看活字印刷的小说,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我国四大发明。重点要求掌握四大发明相关知识。
18.【答案】C
【知识点】朱元璋强化皇权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的“ 不许立丞相 ”“ 劾奏 ”“ 重刑 ”等关键词,可以排除A、B两项;D项是表面现象,不是主要目的。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朱元璋加强皇权的相关知识。理解并识记明朝君主权力加强的表现及影响。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对材料的提炼、概括能力。
19.【答案】A
【知识点】科举考试的变化
【解析】【分析】A.根据题干信息“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播头摆尾,便道是圣门高第”,可知与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代的科举制度规定,科考的考题要从四书、五经的文句中摘取;文章的结构要分为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个部分——俗称八股文。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厂卫特务结构的设置 ,不符合题意;
C. 军机处的设立 ,不符合题意;
D. 文字狱与文化专制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关键句子,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回答;也可以拿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20.【答案】A
【知识点】郑和下西洋
【解析】【分析】A.根据所学和材料“……号令明兮赏罚信,赴水火兮敢迟留……”可知,这体现了严明的纪律,故选项A符合题意;
B.皇帝支持,不符合题意;
C.军事装备先进,不符合题意;
D.戚继光淡薄名利,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注意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21.【答案】D
【知识点】明朝的科技名著——《本朝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
【解析】【分析】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末年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总结了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还反映了明代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涉及农业和手工业等三十个生产部门,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故选项D符合题意;
A. 《伤寒杂病论》 ,不符合题意;
B.《水经注》,不符合题意;
C.《齐民要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句子,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也可以拿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22.【答案】A
【知识点】林则徐禁烟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林则徐不计个人得失,上书道光皇帝,1839年,林则徐在虎门海滩上当众销毁了110多万千克鸦片,领导了中国人民取得了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林则徐曾在被贬的途中写下“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也被后人誉为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和“全球禁毒的第一人”。故1838年,道光皇帝派钦差大臣林则徐前往广东禁烟,故A符合题意;邓世昌、左宗棠、关天培与题干无关,故BCD不合题意。故本题选A。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需要学生紧贴题干信息识记回答。解答时,可以依据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回答,也可以拿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找到正确答案。
23.【答案】A
【知识点】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为了把中国变为它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英国借口鸦片贸易受阻,于1840年,发动鸦片战争,题干图表信息是鸦片战争期间关天培、葛云飞、陈化成等的奋起抵抗,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决心和勇气,A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总结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鸦片战争中出现的爱国将领及其事迹。
24.【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京条约》中的协定关税条款,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A选项符合题意。
《马关条约》的签订,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B选项排除。
甲午战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C选项排除。
《辛丑条约》签订后, 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 ,D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对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南京条约》的准确把握,较好的考查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25.【答案】B
【知识点】火烧圆明园
【解析】【分析】材料“
眼睁睁的看着这座万园之园化为一片灰烬 ”描述的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B选项符合题意。
割让香港岛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A选项排除。
黄海大战之后,中国丧失制海权,C选项排除。
台儿庄战役是中国抗战以来最大的胜利,D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丢火烧圆明园的准确把握,较好的考查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26.【答案】B
【知识点】沙俄侵占中国领土
【解析】【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火打劫,采取先武力强占再逼签条约的手段,与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割占了中国东北、西北共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ACD三项均与题中描述不符合,不符合题意;
B项沙俄和题干描述相符,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俄国对中国的侵略的相关史实及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近代史上俄国对中国的侵略的相关史实,准确识记俄国中国近代史上是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27.【答案】B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1851年,洪秀全领导了太平天国运动,建立了与清朝对峙的农民政权.太平天国集团发生内讧后,势力锐减,清军一度逼近天京,为了击退清军,解除天京之危,太平天国后期陈玉成和李秀成率军与清军抵抗。
AC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项陈玉成、李秀成是太平天国后期率军与清军抵抗的太平军年轻将领,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太平天国运动及学生的识记能力。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时间、过程、影响。
28.【答案】D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在军事征战和制度建设上取得了重大成就,但领导人开始享乐腐化,争权夺利。1856年秋,杨秀清逼洪秀全封他为“万岁”,意图篡位,结果被杀,韦昌辉被处死,石达开率部出走。这就是天京事变,从此太平天国由盛转衰。因此材料中“太平天国领袖集团的分裂和相杀”指的是天京事变。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了天京事变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有强盛转向衰落的转折点。
29.【答案】A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英法联军支援清军对付太平天国,说明太平天国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联合绞杀,故选项A符合题意;
B.清朝湘军围困,不符合题意;
C.太平天国内部矛盾,不符合题意;
D.武器落后,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30.【答案】B
【知识点】左宗棠收复新疆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60至70年代,中亚浩罕国阿古柏占领新疆、残酷剥削和压迫新疆各族人民,西北形势危急。钦差大臣左宗棠力主收复新疆,1876年左宗棠率三路清兵挺进新疆,痛击阿古柏侵略军。1878年,除伊利外,新疆重新回到祖国怀抱。故材料中的“陕甘总督”指的是左宗棠。选项B符合题意;ACD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有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识记能力.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千米,是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31.【答案】C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94年9月,中国北洋舰队执行护航任务,返航途中,在黄海大东沟,遭到日本舰队袭击。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为了保护旗舰,迎战敌舰,最后在黄海大战中为国捐躯,C项符合题意;
虎门战役是鸦片战争中,关天培率领清军与英军搏斗,英勇牺牲,A项不符合题意;
平壤战役是甲午中日战争中的一场重要战役,壮烈牺牲的回族爱国将领是左宝贵;威海卫战役中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自杀殉国,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D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甲午中日战争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甲午中日战争的起止时间、涌现出的民族英雄、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
32.【答案】D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依据课本所学,梁启超曾提出“变者,天下之公理也”说明他主张变法图强。1898年,清政府内患外忧,以梁启超、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变法图强,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并在光绪帝的支持下发动戊戌变法,虽然变法运动最终以失败告终,但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D项符合题意。由此可知ABC三项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了戊戌变法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戊戌变法的原因、代表人物、内容和影响。
33.【答案】D
【知识点】义和团运动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义和团运动属于农民阶级反帝爱国运动,D选项符合题意。
虎门销烟发生时间是1839年,A选项排除。
太平天国运动发生时间是19世纪中叶,B选项排除。
公车上书属于知识分子爱国运动,C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义和团运动的准确把握,义和团运动属于农民阶级的反帝爱国运动。
34.【答案】D
【知识点】《辛丑条约》及其危害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因此:
ABC与题意无关,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辛丑条约》的知识。难度不大,熟记《辛丑条约》的影响即可作答。
35.【答案】A
【知识点】孙中山早期革命活动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革命团体兴中会的创始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了兴中会,兴中会是第一个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所以A项符合题意,BCD项不符合材料信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孙中山早期革命活动的相关知识点。解题的关键在于知道题干中“兴中会的创始人”是孙中山,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36.【答案】B
【知识点】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性、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的成立,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因此:
A标志着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已经取得了成功,与史实不符;
B大大地推动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符合题意;
C标志着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权建立,与史实不符,第一个资产阶级政权是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D标志着中国封建地主阶级统治的终结,与史实不符;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同盟会的相关知识,难度不大,是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考查;可以通过比较法作答。
37.【答案】C
【知识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包括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不是辛亥革命的成果。
ABD三项都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不符合题意;
C项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不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辛亥革命的相关史实。
38.【答案】B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A. 辛亥革命的失败,不符合题意;
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5月,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消息传到国内, 中国人民愤怒的情绪随即爆发了,这就是五四爱国运动,故选项B符合题意;
C.北伐战争的失败,不符合题意;
D.抗法战争的失败,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比如时间,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注意时间都是解题的关键。
39.【答案】C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 【分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40.【答案】C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题干中的“一百年前的5月4日,北京青年”反映的是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运动,其核心精神是救国救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故C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五四运动的相关史实。解题关键是对五四精神的准确把握。
41.【答案】(1)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2)科举制度。隋朝。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文学艺术的发展。
【知识点】“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
【解析】【分析】(1)根据”(贞观年间)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斗米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可得出是贞观之治,唐太宗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大臣魏征敢于直言,前后进谏200多次。广纳贤才,知人善任。著名宰相房玄龄、杜如晦。用人唯贤是出现“贞观之治”的重要原因。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军事上,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的盛世局面,被称为“贞观之治”。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2)根据” 唐太宗有一次见到新科进士们从金殿鱼贯而出“可得出是科举制度。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查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1300多年。根据怕学可得出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文学艺术的发展;
故答案为:(1)贞观之治、 开元盛世 ;
(2) 科举制度。隋朝。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文学艺术的发展。
【点评】(1)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细心读材料,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语句,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
(2)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细心读材料,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第二问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解答时,在第一问答案的基础上,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最后一问是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细心读材料,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语句回答, 一定要紧贴材料信息回答。
42.【答案】(1)鸦片战争;英国
(2)《南京条约》;香港岛
(3)英国和法国
【知识点】火烧圆明园;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1)根据” 1840年夏“可得出是鸦片战争;结合所学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
(2)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1860年,英、法两国借口换约受阻,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再次出兵占领天津,进逼北京,咸丰帝逃往承德避暑山庄。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对北京西北郊的著名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放火烧毁;
故答案为:(1) 鸦片战争;英国
(2) 《南京条约》;香港岛
(3)英国和法国
【点评】(1)(2)属于同一类型,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细心读材料,找出关键词,就是这里的时间,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分析识记回答;第二问是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在第一问答案的基础上,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
(3)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细心读材料,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语句,把它和课本基础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
1 / 1山东省东营市晨阳学校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开学测试试卷
一、选择题
1.(2021七上·东营开学考)当你看到“及第”“进士”“状元”“连中三元”这些词语时,你会想到以下哪种制度( )
A.分封制 B.中央集权制 C.科举制 D.三省六部制
【答案】C
【知识点】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
【解析】【分析】C.依据所学可知,隋文帝废除选官制度,改以考试选官,隋炀帝时创立进士科,科举制诞生;唐太宗、武则天完善了科举制;隋唐时期,科举考试中常设的主要科目有明经和进士,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科目,进士科成为最重要的科目,故选项C符合题意;
A.分封制,不符合题意;
B.中央集权制,不符合题意;
D.三省六部制,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题干信息和所学知识结合起来进行分析识记回答,这就需要学生知道与科举制相关的知识点。
2.(2021七上·东营开学考)秉持“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理念,并成就“贞观之治”盛世局面的皇帝是( )
A.隋文帝 B.唐玄宗 C.唐太宗 D.宋太祖
【答案】C
【知识点】“贞观之治”
【解析】【分析】C.根据所学可知,唐太宗是一代开明之君,他秉持“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理念,成就了“贞观之治”,故选项C符合题意;
A.隋文帝,不符合题意;
B.唐玄宗,不符合题意;
D.宋太祖,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3.(2021七上·东营开学考)下列生产工具中,发明于唐朝的是(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①③
【答案】D
【知识点】盛唐经济的繁荣
【解析】【分析】依据图片可知①是曲辕犁;②是耧车;③是筒车;④是秧马。结合课本所学,唐朝前期的100多年中,经济发展迅速,在农业方面,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如曲辕犁和筒车。①③正确,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来分析识记题肢,细心分析辨别,找到最恰当的选项回答,这需要学生识记图片中农具以及发明的时间。
4.(2019八上·苏州开学考)吐蕃是我国藏族的祖先。唐朝时,唐蕃关系友好,历经了1200多年的唐蕃会盟碑至今依然屹立在拉萨大昭寺门前。以下人物中,为唐蕃和睦作出重要贡献的是( )
A.鉴真 B.玄奘 C.文成公主 D.元昊
【答案】C
【知识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入藏,嫁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为唐蕃和睦作出重要贡献,故C符合题意;
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中国文化,故A不合题意;
玄奘西游天竺求取佛经,故B不合题意;
元昊建立西夏,故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解答本题可用排除法解答。依据题干与吐蕃的关系,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
5.(2017七下·永定期中)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五个政权(即“五代”),按先后顺序排列这五个政权正确的是( )
A.后梁、后汉、后唐、后周、后晋
B.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C.后晋、后梁、后周、后汉、后唐
D.后周、后汉、后晋、后唐、后梁
【答案】B
【知识点】“开元盛世”
【解析】【分析】从公元907年朱温灭唐到960年北宋建立,短短的五十四年间,中原相继出现了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史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合成五代。由此可知,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考查的是五代的相关知识。
6.(2021七上·东营开学考)宋朝宰相赵普建议宋太祖削弱藩镇的权力,说:“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宋太祖为“制其钱谷”而设置的官职是
A.通判 B.转运使 C.市舶使 D.节度使
【答案】B
【知识点】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解析】【分析】B.根据所学可知,宋太祖重文轻武,加强中央集权,设立转运使,将地方财权收归中央,故选项B符合题意;
A.通判,不符合题意;
C.市舶司,不符合题意;
D.节度使,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注意历朝所设置的机构和官职较多,要注意识记区别。
7.(2017七下·永定期中)下列各项中,哪一项不是宋辽、宋夏之间“议和”的共同点( )
A.宋王朝都要交纳大量岁币 B.结束了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
C.导致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 D.客观上有利于双方的和平相处
【答案】C
【知识点】辽与北宋的和战;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宋辽、宋夏之间“议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辽之间、宋夏之间“和议”以后,宋分别给对方“岁币” 缓解了双方的战争状态,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共处 。而南宋与金达成和议之后,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形成南北对峙局面。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考查的是 宋辽、宋夏关系的知识。
8.(2021七上·东营开学考)宋朝时期,军费开支巨大达到财政支出的七八成,军队人数最多时达到120多万,但在与辽、西夏等的争战中常常处于下风,这主要是因为( )
A.宋实行重文轻武政策 B.辽、西夏等实力强大
C.宋朝的军事补给不力 D.宋朝的经济实力不济
【答案】A
【知识点】重文轻武的政策
【解析】【分析】A.根据所学可知,北宋建立后,实行重文轻武政策,造成文官统兵的格局,武将受到多方牵制,严重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造成军队人数最多时达到120多万、但在与辽和西夏等的争战中常常处于下风的局面,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辽、西夏等实力强大 ,不符合题意;
C. 宋朝的军事补给不力 ,不符合题意;
D. 宋朝的经济实力不济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出现象,再结合所学知识理解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回答,需要注意理解。
9.(2021七上·东营开学考)明朝人文徵明在《满江红》词中感慨岳飞的遭遇:“千载休谈南渡错,当时自怕中原复。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岳飞抗金胜利后达成澶渊之盟
②宋高宗怕自身统治受到威胁
③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
④岳飞的遭遇受到后世的广泛同情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C
【知识点】南宋的偏安
【解析】【分析】岳飞抗金从金军手中收复了建康,后来金军再次大举进攻南宋,岳飞又取得了郾城大捷,收复了许多失地,岳飞的连战连捷使金朝统治者感到恐慌,同时,宋高宗和秦桧为首的投降派,也害怕抗金力量的壮大对他们的统治不利,于是向金求和,金朝提出必杀岳飞的条件。宋高宗使人一天十二次向岳飞发去了班师的金牌,继而解除了岳飞的兵权,并以“莫须有”的罪名把他杀害。②③④正确,故选项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来分析题肢,细心分析辨别,找到最恰当的选项回答。
10.(2019·苏州)宋代城市商业繁荣,在“通晓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这一生活景象最能表明( )
A.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 B.市已遍布城内各处
C.文娱场所多由官府经营 D.坊与市已没有区别
【答案】A
【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材料内容“商业活动的时间(北宋)、夜市‘通宵不绝’和可以‘抵暮’的瓦子”, 主要反映了北宋开封的市的经营不受时间限制,这是北宋的商业活动特点之一,打破了时间限制。
A项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是题干生活景象最能表明的内容,符合题意;
BCD三项材料中都没有提到,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北宋开封“市”的发展状况,旨在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
11.(2021七上·东营开学考)从唐末五代,经两宋至元朝,先后诞生了四个强大的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金和元。其中,完成全国的统一,结束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的少数民族是( )
A.契丹族 B.女真族 C.回族 D.蒙古族
【答案】D
【知识点】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解析】【分析】D.根据所学可知,1271年,蒙古族建立元朝,1279年,消灭南宋抵抗力量,完成全国的统一,结束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故选项D符合题意;
A.契丹族,不符合题意;
B.女真族,不符合题意;
C.回族,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准确记忆回答,这就是要准确记忆基础知识。
12.(2021七上·东营开学考)元朝政府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对边疆地区加强管辖。下列机构与所管辖地区的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
A.澎湖巡检司——台湾 B.北庭都元帅府——西域
C.宣政院——西藏 D.宣慰使司都元帅府——新疆
【答案】D
【知识点】元朝的疆域及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解析】【分析】D.根据所学可知,元朝政府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对边疆地区加强管辖,其中,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统辖,管理西藏,故选项D符合题意;
A. 澎湖巡检司——台湾 ,不符合题意;
B. 北庭都元帅府——西域 ,不符合题意;
C. 宣政院——西藏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注意题干中的“错误”字样,细心辨别备选项回答。
13.(2019·常德)了解历史时序,初步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与下图中①对应的朝代是( )
A.南宋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答案】B
【知识点】明朝的建立;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该朝代建立于1271年,结束于1368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1276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临安,南宋灭亡。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随后,明军攻占元大都,结束了元朝的统治,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解答此题,需要看懂示意图。解答时,抓住题干中的该朝代建立和灭亡的时间,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起来,就可以判断出来。
14.(2021七上·东营开学考)宋元时期的大都市里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 )
A.瓦子 B.交子 C.会子 D.票号
【答案】A
【知识点】宋元时期繁华的都市生活
【解析】【分析】A.根据所学可知,宋元时期的大都市里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瓦子,体现了商业的繁荣,故选项A符合题意;
B.交子,不符合题意;
C.会子,不符合题意;
D.票号,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明显的知识点,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15.(2021七上·东营开学考)在我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上,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是不同时代独特的文学艺术成就。请按照这些文学形式出现的先后顺序将下列代表人物像进行排序( )
A.①②③④ B.④①③② C.③④①② D.②①③④
【答案】B
【知识点】唐朝的文学艺术——唐诗、书法、绘画;宋元时期的文化——宋词、元曲、资治通鉴;清朝的文学艺术——红楼梦、昆曲、京剧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唐诗中,李白是杰出代表,号称诗仙,宋词中,李清照是婉约派代表,号称词中之凤,元曲中,关汉卿是杰出代表,号称曲圣,明清小说中,曹雪芹是杰出代表,他的代表作是《红楼梦》,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进行排序,这就需要学生识记题肢人物生活的朝代。
16.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曾说:“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考任何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以下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
①造纸术的发明
②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③指南针的使用
④火药广泛应用于战争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答案】D
【知识点】宋元时期的科技——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解析】【分析】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 ①我国造纸术发明于西汉时期,东汉蔡伦又进一步改进了造纸术。造纸术并不是发明于宋代,故①项错误;
②北宋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活字印刷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活字印刷术是宋代的科技成就,故②项正确;
③北宋时发明了指南针,并开始运用于航海,指南针的使用是宋代的科技成就,故③项正确;
④火药发明于唐朝,在宋朝广泛应用于战争,火药的广泛使用是宋代的科技成就,故④项正确;
所以选项ABC错误,排除;
故答案为: D。
【点评】 本题考查宋朝的科技成就。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的使用、火药的广泛使用都属于宋朝的成就。
17.(2021七上·东营开学考)历史影视作品是历史史实的艺术加工,但必须尊重历史史实,下列情节与历史史实不相符合的是( )
A.曹操用纸写下了《观沧海》名篇
B.唐朝时人们乘坐装有指南针的海船航海
C.岳飞在抗金战争中广泛使用火器
D.清朝时人们能购买到使用活字印刷的小说
【答案】B
【知识点】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及影响
【解析】【分析】A项曹操用纸写下了《观沧海》名篇与历史史实相符,西汉时出现了原始的书写纸,到了东汉时期,宦官蔡伦总结西汉以来的经验,用树枝、破布、麻头和旧鱼网作原料造纸,改进了造纸术。后人为了纪念他的功绩,把这种纸叫做“蔡侯纸”,不符合题意;
B项唐朝时人们乘坐装有指南针的海船航海与历史史实不相符合,早在战国时期,人们已经发现磁石指示南北的特性,制成“司南”,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北宋时,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所以唐朝时的海船上不可能装有指南针,符合题意;
C项岳飞在抗金战争中广泛使用火器与历史史实相符,唐末火药最早由炼丹家发明,北宋时运用于军事,不符合题意;
D项清朝时人们能购买到使用活字印刷的小说与历史史实相符,北宋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所以清朝可以看活字印刷的小说,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我国四大发明。重点要求掌握四大发明相关知识。
18.(2019·眉山)《明太祖实录》: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朱元璋立下这条“祖训”的主要目的是( )
A.提高效率 B.造福子孙 C.加强皇权 D.限制大臣
【答案】C
【知识点】朱元璋强化皇权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的“ 不许立丞相 ”“ 劾奏 ”“ 重刑 ”等关键词,可以排除A、B两项;D项是表面现象,不是主要目的。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朱元璋加强皇权的相关知识。理解并识记明朝君主权力加强的表现及影响。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对材料的提炼、概括能力。
19.(2021七上·东营开学考)清朝学者徐大樁在《道情》中写道:“读书人,最不济,背时文,烂如泥。国家本为求才计,谁知道作了欺人技。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播头摆尾,便道是圣门高第。……就教他骗的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该学者抨击的是( )
A.八股取士 B.厂卫特务结构的设置
C.军机处的设立 D.文字狱与文化专制
【答案】A
【知识点】科举考试的变化
【解析】【分析】A.根据题干信息“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播头摆尾,便道是圣门高第”,可知与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代的科举制度规定,科考的考题要从四书、五经的文句中摘取;文章的结构要分为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个部分——俗称八股文。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厂卫特务结构的设置 ,不符合题意;
C. 军机处的设立 ,不符合题意;
D. 文字狱与文化专制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关键句子,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回答;也可以拿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20.(2021七上·东营开学考)“万人一心兮泰山可撼,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号令明兮赏罚信,赴水火兮敢迟留?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戚少保年谱耆编》)由此可见戚继光抗倭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
A.军纪严明 B.皇帝支持
C.军事装备先进 D.戚继光淡泊名利
【答案】A
【知识点】郑和下西洋
【解析】【分析】A.根据所学和材料“……号令明兮赏罚信,赴水火兮敢迟留……”可知,这体现了严明的纪律,故选项A符合题意;
B.皇帝支持,不符合题意;
C.军事装备先进,不符合题意;
D.戚继光淡薄名利,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注意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21.(2021七上·东营开学考)英国科学家李约瑟博士称它是“十七世纪早期的重要工业技术著作”。日本学者薮内清也认为它足可与十八世纪法国启蒙学者狄德罗主编的《百科全书》匹敌。它是( )
A.《伤寒杂病论》 B.《水经注》
C.《齐民要术》 D.《天工开物》
【答案】D
【知识点】明朝的科技名著——《本朝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
【解析】【分析】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末年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总结了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还反映了明代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涉及农业和手工业等三十个生产部门,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故选项D符合题意;
A. 《伤寒杂病论》 ,不符合题意;
B.《水经注》,不符合题意;
C.《齐民要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句子,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也可以拿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22.(2019八上·普宁期中)1838年,道光皇帝派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钦差大臣软硬兼施,追使外国上缴鸦片237万斤,并于1839年6月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大快人心。这位钦差大臣是( )
A.林则徐 B.邓世昌 C.左宗棠 D.关天培
【答案】A
【知识点】林则徐禁烟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林则徐不计个人得失,上书道光皇帝,1839年,林则徐在虎门海滩上当众销毁了110多万千克鸦片,领导了中国人民取得了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林则徐曾在被贬的途中写下“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也被后人誉为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和“全球禁毒的第一人”。故1838年,道光皇帝派钦差大臣林则徐前往广东禁烟,故A符合题意;邓世昌、左宗棠、关天培与题干无关,故BCD不合题意。故本题选A。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需要学生紧贴题干信息识记回答。解答时,可以依据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回答,也可以拿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找到正确答案。
23.(2017八上·安岳月考)下表是清朝爱国将领在战争中壮烈捐躯的情况,从表中你能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
时间 地点 人物 官职
1841年2月 广州虎门 关天培 水师提督
1841年10月 浙江定海 葛云飞 总兵
1841年10月 浙江镇海 裕谦(蒙古族) 钦差大臣、两江总督
1841年6月 上海吴淞 陈化成 江南提督
A.鸦片战争中国军队奋起抵抗
B.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军队奋起抵抗
C.清政府求和签订不平等条约
D.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答案】A
【知识点】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为了把中国变为它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英国借口鸦片贸易受阻,于1840年,发动鸦片战争,题干图表信息是鸦片战争期间关天培、葛云飞、陈化成等的奋起抵抗,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决心和勇气,A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总结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鸦片战争中出现的爱国将领及其事迹。
24.(2019·福建)《南京条约》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这说明( )
A.中国丧失了关税自主权 B.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C.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
【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京条约》中的协定关税条款,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A选项符合题意。
《马关条约》的签订,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B选项排除。
甲午战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C选项排除。
《辛丑条约》签订后, 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 ,D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对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南京条约》的准确把握,较好的考查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25.(2019·泰安)“这把火腾空燃烧的时候。一个拥有黄河和长江滚滚波涛的民族……眼睁睁的看着这座万园之园化为一片灰烬。”与这则材料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割占香港岛 B.火烧圆明园 C.黄海大战 D.台儿庄战役
【答案】B
【知识点】火烧圆明园
【解析】【分析】材料“
眼睁睁的看着这座万园之园化为一片灰烬 ”描述的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B选项符合题意。
割让香港岛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A选项排除。
黄海大战之后,中国丧失制海权,C选项排除。
台儿庄战役是中国抗战以来最大的胜利,D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丢火烧圆明园的准确把握,较好的考查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26.(2021七上·东营开学考)恩格斯说过,有一个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不费一枪一弹“从中国夺取了一块大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这个国家是( )
A.美国 B.沙俄 C.英国 D.法国
【答案】B
【知识点】沙俄侵占中国领土
【解析】【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火打劫,采取先武力强占再逼签条约的手段,与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割占了中国东北、西北共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ACD三项均与题中描述不符合,不符合题意;
B项沙俄和题干描述相符,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俄国对中国的侵略的相关史实及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近代史上俄国对中国的侵略的相关史实,准确识记俄国中国近代史上是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27.(2021七上·东营开学考)太平天国集团发生内讧后,势力锐减,清军一度逼近天京,为了击退清军,解除天京之危,太平天国后期率军与清军抵抗的太平军年轻将领是:( )
A.石达开、洪仁玕 B.陈玉成、李秀成
C.石达开、杨秀清 D.洪秀全、萧朝贵
【答案】B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1851年,洪秀全领导了太平天国运动,建立了与清朝对峙的农民政权.太平天国集团发生内讧后,势力锐减,清军一度逼近天京,为了击退清军,解除天京之危,太平天国后期陈玉成和李秀成率军与清军抵抗。
AC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项陈玉成、李秀成是太平天国后期率军与清军抵抗的太平军年轻将领,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太平天国运动及学生的识记能力。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时间、过程、影响。
28.(2020八上·南丹月考)胡绳曾写道:“过去,人们是在人人都是兄弟……建立人间天国的号召下团结起来进行斗争的,这种号召在太平天国领袖集团的分裂和相杀中黯然失色了。”材料中“太平天国领袖集团的分裂和相杀”指的是( )
A.定都天京 B.金田起义 C.北伐和西征 D.天京事变
【答案】D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在军事征战和制度建设上取得了重大成就,但领导人开始享乐腐化,争权夺利。1856年秋,杨秀清逼洪秀全封他为“万岁”,意图篡位,结果被杀,韦昌辉被处死,石达开率部出走。这就是天京事变,从此太平天国由盛转衰。因此材料中“太平天国领袖集团的分裂和相杀”指的是天京事变。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了天京事变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有强盛转向衰落的转折点。
29.(2021七上·东营开学考)太平天国不承认清朝与外国订立的不平等条约。加上禁止鸦片进口,损害西方国家的利益,因此英法两国跟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后,随即支援清军对付太平天国,这表明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之一是( )
A.中外反动势力勾结 B.清朝湘军围困
C.太平天国内部矛盾 D.武器落后
【答案】A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英法联军支援清军对付太平天国,说明太平天国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联合绞杀,故选项A符合题意;
B.清朝湘军围困,不符合题意;
C.太平天国内部矛盾,不符合题意;
D.武器落后,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30.(2020八上·甘南月考)美丽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871年沙俄出兵侵占伊犁,陕甘总督认为国家领土“尺寸不可许人”,坚决主张收复新疆。材料中的“陕甘总督”指的是( )
A.张之洞 B.左宗棠 C.林则徐 D.曾国藩
【答案】B
【知识点】左宗棠收复新疆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60至70年代,中亚浩罕国阿古柏占领新疆、残酷剥削和压迫新疆各族人民,西北形势危急。钦差大臣左宗棠力主收复新疆,1876年左宗棠率三路清兵挺进新疆,痛击阿古柏侵略军。1878年,除伊利外,新疆重新回到祖国怀抱。故材料中的“陕甘总督”指的是左宗棠。选项B符合题意;ACD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有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识记能力.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千米,是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31.(2018·海南)“我们从军卫国,生死早已置之度外。我们虽然牺牲了,但可以壮国家的军威。”邓世昌用热血和生命践行这一誓言是在( )
A.虎门战役 B.平壤战役 C.黄海海战 D.威海卫战役
【答案】C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94年9月,中国北洋舰队执行护航任务,返航途中,在黄海大东沟,遭到日本舰队袭击。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为了保护旗舰,迎战敌舰,最后在黄海大战中为国捐躯,C项符合题意;
虎门战役是鸦片战争中,关天培率领清军与英军搏斗,英勇牺牲,A项不符合题意;
平壤战役是甲午中日战争中的一场重要战役,壮烈牺牲的回族爱国将领是左宝贵;威海卫战役中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自杀殉国,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D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甲午中日战争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甲午中日战争的起止时间、涌现出的民族英雄、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
32.(2018·永州)梁启超曰:“变者,天下之公理也”。由此可知他主张( )
A.宣扬革命 B.发展科技 C.抵御外侮 D.维新变法
【答案】D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依据课本所学,梁启超曾提出“变者,天下之公理也”说明他主张变法图强。1898年,清政府内患外忧,以梁启超、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变法图强,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并在光绪帝的支持下发动戊戌变法,虽然变法运动最终以失败告终,但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D项符合题意。由此可知ABC三项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了戊戌变法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戊戌变法的原因、代表人物、内容和影响。
33.(2019·烟台)当历史开始进入二十世纪的时候,在中国的心脏地带爆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反对西方侵略的群众运动。材料中的“群众运动”指的是( )
A.虎门销烟 B.太平天国运动
C.公车上书 D.义和团运动
【答案】D
【知识点】义和团运动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义和团运动属于农民阶级反帝爱国运动,D选项符合题意。
虎门销烟发生时间是1839年,A选项排除。
太平天国运动发生时间是19世纪中叶,B选项排除。
公车上书属于知识分子爱国运动,C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义和团运动的准确把握,义和团运动属于农民阶级的反帝爱国运动。
34.(2020·齐齐哈尔模拟)中国近代史是一部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史,签订了若干条约,其中赔款数目最多,丧失主权最严重的条约是( )
A. 《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D
【知识点】《辛丑条约》及其危害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因此:
ABC与题意无关,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辛丑条约》的知识。难度不大,熟记《辛丑条约》的影响即可作答。
35.(2018·南通)革命团体兴中会的创始人在《章程》中最先发山“振兴中华”的时代强育。由此可知,开启了近代中国民族复兴思想先河的历史人物是( )
A.孙中山 B.李鸿章 C.康有为 D.陈独秀
【答案】A
【知识点】孙中山早期革命活动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革命团体兴中会的创始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了兴中会,兴中会是第一个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所以A项符合题意,BCD项不符合材料信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孙中山早期革命活动的相关知识点。解题的关键在于知道题干中“兴中会的创始人”是孙中山,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36.(2019八上·滨州期中)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
A.标志着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已经取得了成功
B.大大地推动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C.标志着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权建立
D.标志着中国封建地主阶级统治的终结
【答案】B
【知识点】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性、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的成立,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因此:
A标志着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已经取得了成功,与史实不符;
B大大地推动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符合题意;
C标志着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权建立,与史实不符,第一个资产阶级政权是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D标志着中国封建地主阶级统治的终结,与史实不符;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同盟会的相关知识,难度不大,是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考查;可以通过比较法作答。
37.(2021七上·东营开学考)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不含( )
A.中华民国的建立 B.清朝统治的结束
C.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答案】C
【知识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包括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不是辛亥革命的成果。
ABD三项都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不符合题意;
C项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不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辛亥革命的相关史实。
38.(2021八下·平山开学考)1919年5月的一天,一个消息传到国内,中国人民愤怒的情绪随即爆发了。材料中“中国人民愤怒的情绪”来源于( )
A. 辛亥革命的失败 B.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C.北伐战争的失败 D.抗法战争的失败
【答案】B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A. 辛亥革命的失败,不符合题意;
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5月,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消息传到国内, 中国人民愤怒的情绪随即爆发了,这就是五四爱国运动,故选项B符合题意;
C.北伐战争的失败,不符合题意;
D.抗法战争的失败,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比如时间,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注意时间都是解题的关键。
39.(2020·广西模拟)历史学家把百年前的某历史事件视为“分水岭”,它“将八十年的旧民主时期和新民主时期分开。这一历史事件是( )
A.鸦片战争 B.维新变法 C.五四运动 D.新中国成立
【答案】C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 【分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40.(2019·衡阳)一百年前的5月4日,北京青年学生用他们的满腔热血掲开了一个新时代的序幕。在他们身上我们最能感受到的是( )
A.艰苦奋斗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B.保卫世界和平的国际主义精神
C.救国救民的爱国主义精神 D.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答案】C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题干中的“一百年前的5月4日,北京青年”反映的是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运动,其核心精神是救国救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故C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五四运动的相关史实。解题关键是对五四精神的准确把握。
二、综合题
41.(2021七上·东营开学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贞观年间)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斗米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东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
——《资治通鉴》
材料二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有室。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资治通鉴》
材料三 唐太宗有一次见到新科进士们从金殿鱼贯而出,兴奋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这种制度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促进文学艺术的发展。一千三百年间通过这种方式产生的进士接近十万,举人、秀才数以百万计。当然其中并非全是有识之士,但能过五关斩六将,通过科考成进士者,多数都非等闲之辈。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史上把他们统治的时期分别称为什么?
(2)材料三所提到的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是什么?该制度诞生于哪个朝代?根据材料三指出这种制度对中国社会有何影响?
【答案】(1)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2)科举制度。隋朝。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文学艺术的发展。
【知识点】“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
【解析】【分析】(1)根据”(贞观年间)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斗米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可得出是贞观之治,唐太宗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大臣魏征敢于直言,前后进谏200多次。广纳贤才,知人善任。著名宰相房玄龄、杜如晦。用人唯贤是出现“贞观之治”的重要原因。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军事上,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的盛世局面,被称为“贞观之治”。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2)根据” 唐太宗有一次见到新科进士们从金殿鱼贯而出“可得出是科举制度。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查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1300多年。根据怕学可得出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文学艺术的发展;
故答案为:(1)贞观之治、 开元盛世 ;
(2) 科举制度。隋朝。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文学艺术的发展。
【点评】(1)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细心读材料,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语句,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
(2)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细心读材料,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第二问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解答时,在第一问答案的基础上,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最后一问是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细心读材料,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语句回答, 一定要紧贴材料信息回答。
42.(2021七上·东营开学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0年夏,圆明园内正上演着昆曲《惊梦》……歌舞升平……列强入侵的炮声……彻底粉碎了大清王朝的纸醉金迷的生活。
——舞蹈史诗《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二 在地球的某一角落里有着一个人间奇迹,它叫夏宫。……人民的想象力所能创造的一切几乎是神话性的东西都体现在这座宫殿中。……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夏官,一个进行洗劫,另一个放火焚烧。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掠夺。胜利者窃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之后,他们双双拉着手,荣归欧洲。
——雨果《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1)材料一中“入侵的炮声”来自哪一次战争?“列强”指的是其中的哪一个国家?
(2)材料一中的这场战争后,清政府被迫订了什么条约?被割让了哪一块地方?
(3)材料二中“两个强盗”分别是谁?
【答案】(1)鸦片战争;英国
(2)《南京条约》;香港岛
(3)英国和法国
【知识点】火烧圆明园;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1)根据” 1840年夏“可得出是鸦片战争;结合所学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
(2)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1860年,英、法两国借口换约受阻,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再次出兵占领天津,进逼北京,咸丰帝逃往承德避暑山庄。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对北京西北郊的著名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放火烧毁;
故答案为:(1) 鸦片战争;英国
(2) 《南京条约》;香港岛
(3)英国和法国
【点评】(1)(2)属于同一类型,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细心读材料,找出关键词,就是这里的时间,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分析识记回答;第二问是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在第一问答案的基础上,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
(3)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细心读材料,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语句,把它和课本基础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