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外国语学校(五四制)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9月学情分析集中练习
一、选择题
1.(2021七上·泰安开学考)史学家陈旭麓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主要是因为( )
A.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 B.中国长期闭关锁国状况被打破
C.清朝第一次完败给西方列强 D.中外民族矛盾取代了内部矛盾
2.(2016八上·普宁期末)曾经不可一世高高在上的大清帝国一夜之间被英国人打得颜面扫地,这掀开了中国一百多年的屈辱史。这场导致中国走进屈辱历史的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中法战争
3.(2017八上·崇仁月考)国际联盟把虎门销烟开始的6月3日定为“国际禁烟日”。1987年联合国又把虎门销烟完成的翌日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这些都是为了纪念被誉为“全球禁毒第一人”的( )
A.邓世昌 B.左宗棠 C.林则徐 D.关天培
4.(2021七上·泰安开学考)下列关于两次鸦片战争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两次战争都是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
③两次战争的侵略者都有英国
②两次战争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④两次战争都使中国丧失了领土和主权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5.(2021七上·泰安开学考)刚刚热播的历史大剧《台湾 1895》,剧中李雪健饰演的李鸿章说出“八国联军刚刚火烧了圆明园”的台词,让观众倍感荒唐的原因是( )
A.圆明园在鸦片战争中被英军烧毁
B.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火烧圆明园
C.甲午战败后台湾被迫割让给日本
D.李鸿章没有经历过第二次鸦片战争
6.(2020八上·溧水月考)1871年,郑观应说:“今长江二千数百里有奇洋船往来,实获厚利,喧宾夺主,殊抱杞忧。”这种现象最早出现在哪一条约签订之后?(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7.(2018·南充)如果把“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收复新疆”“甲午风云”整合为一个学习单元,符合这一单元主题的是( )
A.侵略与反抗 B.近代化的探索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D.解放战争的胜利
8.(2020八上·蚌埠月考)标志着鸦片贸易在中国合法化的是( )
A.《天津条约》 B.《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C.英法联军攻陷大沽炮台 D.《北京条约》
9.(2020八上·滨州月考)史学家陈旭麓指出:“这是一场悲壮的斗争。其悲剧意义不仅在于他们失败的结局,更在于他们借助宗教猛烈冲击传统却不能借助宗教而挣脱传统的六道轮回。反封建的人没有办法洗净自己身上的封建东西。”关于太平天国,说法正确的是( )
A.发起于山东一带,是农民阶级发起的反封建运动
B.以“扶清灭洋”为口号,打击外国侵略势力
C.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统治,但存在局限性
D.是彻底的反帝反专制的革命运动
10.(2021七上·泰安开学考)1851年太平天国起义,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南京,1856年“天京事变”,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短短十四年间,太平天国经历了发生、发展、全盛到衰败,最终灭亡。导致太平天国最终“悲剧”的重要原因是( )
A.斗争的战略决策失误 B.统治阶层思想腐朽堕落
C.绝对平均的社会纲领 D.农民阶级自身的阶级局限性
11.(2021七上·泰安开学考)观察下面漫画,请判断它与哪一文件有关( )
A.《资政新篇》 B.《天朝田亩制度》
C.《明定国是》 D.《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12.(2021七上·泰安开学考)阅读下面图示内容。你认为图示“K”处应填写的是( )
A.洋务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
C.鸦片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
13.(2017·孝感)19世纪60年代初,清朝统治集团中出现了洋务派,在中央以恭亲王奕 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为代表。他们为兴办洋务,都曾写过奏折上奏皇帝,彼此也有书信往来,商议讨论。那么,他们的奏折和书信中,频频出现的词汇应该是( )
A.师夷长技、自强 B.民主、科学、新青年
C.民族、民权、民生 D.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14.(2021七上·泰安开学考)19世纪70年代,率领清军收复新疆的爱国将领是( )
A.李鸿章 B.张之洞 C.左宗棠 D.曾国藩
15.(2020八上·滨州月考)甲午战后,李鸿章伤感地说:“我办了一辈子洋务,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洋务运动毫无意义
B.洋务运动完全失败
C.洋务运动只是表面功夫
D.洋务运动没有实现自强求富的目标
16.(2021七上·泰安开学考)2018年4月12日上午,中央军委在南海海域隆重举行海上阅兵,展示人民海军崭新面貌,激发强国强军坚定信念。两千多年前,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说:“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中国近代海军最早创建于( )
A.洋务运动时期 B.甲午战争时期
C.鸦片战争时期 D.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17.(2020八上·高安期中)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的主题之一。下列再现了邓世昌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影片是( )
A.《鸦片战争》 B.《火烧圆明园》
C.《太平天国》 D.《甲午风云》
18.(2021七上·泰安开学考)战争之后,列强争相在华设立银行,如英国的有利银行……在中国开设工厂,如美国的烟草公司……还争夺中国的铁路权,如俄国修筑满洲里至绥芬河等铁路。”这场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2021七上·泰安开学考)梁启超曾说:“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后,割台湾,偿二百兆始。”这表明甲午中日战争( )
A.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工业化
B.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C.增强了中国人的救亡图存民族意识
D.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彻底破产
20.(2021七上·泰安开学考)在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进程中,下列史实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②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③割香港岛给英国
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⑤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
A.③②①④⑤ B.③②④①⑤ C.③④①②⑤ D.③⑤②④①
21.(2021七上·泰安开学考)有学者评价,“这场战争是一场最具关键性的海上战役,孤臣无力回天,北洋舰队全军覆灭,它的胜负改写了中国历史”。“改写了中国历史”是指(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进一步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C.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D.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
22.(2021七上·泰安开学考)“甲午中日战争是一个命运转折点。随着军队的战败,中国腐朽之极的封建制度走到了它的尽头。随着人民的觉醒,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变革求新的强烈意愿喷薄而出。”这里的“变革求新”是指( )
A.禁烟运动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太平天国运动
23.(2019八上·淮安期中)了解历史时序,初步掌握历史事件发展的线索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之一。下面关于戊戌变法的线索中,对应错误的史实是( )
A.A B.B C.C D.D
24.(2021七上·泰安开学考)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指出:“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这表明梁启超认为变法之本在于学西方的( )
A.科学知识 B.政治制度 C.军事技术 D.开办学校
25.(2021七上·泰安开学考)“维新变法运动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戊戌变法的失败而消失其影响,相反,更加深入人心……”这里强调的是戊戌变法( )
A.开启了近代化的历程 B.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C.使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D.是空前的思想大解放
26.(2019八下·深圳开学考)构建历史知识结构示意图是学习历史的一项技能。下面是某同学编制的历史知识结构示意图。对该示意图,解读正确的是( )
A.中国逐步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B.中国民族工业艰难曲折的发展过程
C.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
27.一位俄国记者记述了1900年6月2日发生在天津火车站的一幕:月光照耀着这些莽汉,照耀着他们的大刀和旗帜。一排子弹射过去,大旗倒下了,又举了起来,接着又倒了下去。这描写的是( )
A.三元里民众抗英斗争 B.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C.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D.国民革命军的北伐
28.(2016八上·庆云期中)爷爷把在北京东交民巷拍的照片给大家看,并介绍说是1905年的作品,而小明马上看出其中一幅不符合史实,它是( )
A.东交民巷居住着大量北京市民 B.各国大使在东交民巷举行宴会
C.东交民巷有许多西式建筑 D.外国军队在东交民巷进行操练
29.马克思说:“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从中国)得到更多的好处”。这句话指的是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
A.取得协定关税特权 B.掠夺圆明园大量珍宝
C.获取中国大量赔款 D.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30.(2019八上·巴彦淖尔期末)某同学将课本内容整理如下,其中“康有为”适合填写于那一横线处( )
为走救国之路,A再次上书;不作亡国之君,B下诏变法
反对变法维新,C发动政变;以血唤醒民众,D慷慨就义。
A.A B.B C.C D.D
二、综合题
31.(2021七上·泰安开学考)资产阶级革命者陈天华在《猛回头》中写道:俄罗斯,自北方,包我三面。英吉利,假通商,毒计中藏。德意志,占胶龄,虎视东方。新日本,取台湾,再图福建。美利坚,也想要,割土分疆。这中国,哪一点,我还有分?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压制我,众汉人,拱手降洋。
请回答:
(1)材料中“俄罗斯,自北方,包我三面”主要指的是沙俄在哪次侵略战争前后,侵占中国东北、西北大片领土,形成对我国的三面包围之势?沙俄共侵占我国多少领土?
(2)“英吉利,假通商,毒计中藏”,鸦片战争后,英国强迫中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什么?通过该条约英国割占了中国的哪块领土?
(3)“德意志,占胶龄,虎视东方”,使清朝哪位皇帝“不甘做亡国之君”,在维新派的推动下开始变法?变法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4)“新日本,取台湾,再图福建”,日本通过哪个不平等条约“取台湾”的?此次战争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5)“美利坚,也想要,割土分疆”,美国政府针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提出了什么政策来争夺在华利益?
(6)“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是在哪次战争哪个不平等条约签订后的局面?
(7)近代史上中国主权屡屡丧失,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32.(2021七上·泰安开学考)“中国梦”是中国人追求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之梦。近代以来,辈辈仁人志士,为追求“中国梦”而不懈努力,几多教训,几多启示。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中体西用】
材料一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材料二 “这场持续了约三十五年的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东西,却完全被忽略了。”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立宪之梦】
材料三 梁启超认为,“我支那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有人认为戊戌变法在政治上是具有君主立宪时目标和理想,在经济上呢,它要推动民族工商业的发展。
【沥血抗争】
材料四 不甘屈服于外来侵略和本国封建主义压迫的中国人民,为挽救民族危亡、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进行了前仆后继、艰苦卓绝的斗争和探索,……因此,中国近代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抗争的历史。
材料五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寡分,杂以九等……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1)据材料一指出,李鸿章等人筹办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什么?李鸿章认为要达到这一目的的关键是什么?
(2)联系所学知识,说出这场运动的口号是什么?清政府在哪场战争中的失败宣告了这一运动的破产?
(3)由材料三可知,甲午战败极大地唤醒了中国人,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希望通过改革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国家。什么事件掀起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4)请你列举两例“中国人民不断抗争”的主要史实。
(5)材料五中的文件是哪个阶级的革命纲领?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1840年6月,英国舰队侵入中国广东海面,鸦片战争正式爆发。1842年8月,英国舰队沿长江而上,直逼南京城下,用武力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古老的中国开始被卷进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中国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A项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是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的主要原因,符合题意;
BC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英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及学生的理解能力。需要准确掌握《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分析《南京条约》的内容即可解答。
2.【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由题干中“大清帝国”“被英国打的颜面扫地”可知这场战争是鸦片战争。1840年﹣1842年的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后签订了《南京条约》。《南京条约》是近代史上中国被迫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本题考查了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3.【答案】C
【知识点】林则徐禁烟运动
【解析】【分析】林则徐到达广州后,与两广总督邓廷桢加强整顿海防,惩治鸦片走私,共收缴鸦片两万余箱。1839年6月3日至25日,林则徐率领地方官吏在虎门海滩将缴获鸦片全部当众销毁。虎门销烟的壮举,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的伟大起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林则徐虎门销烟。解读材料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能力。重点掌握教材基础知识即可作答。本题难度适中。
4.【答案】B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次鸦片战争共同点是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侵略者都有英国,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条约,都使中国丧失了领土和主权,①②③④说法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关键词“共同点”,拿它来分析题肢,细心分析辨别,找到最恰当的选项回答。
5.【答案】B
【知识点】火烧圆明园
【解析】【分析】B.依据题干信息“《台湾 1895》”,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火烧圆明园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英法联军所为;1895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还没有发生。所以,故选项B符合题意;
A. 圆明园在鸦片战争中被英军烧毁 ,不符合史实;
C. 甲午战败后台湾被迫割让给日本 ,不符合题意;
D. 李鸿章没有经历过第二次鸦片战争 ,不符合事实;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细心读题干,找出关键句子,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识记回答。
6.【答案】B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
【解析】【分析】A.《南京条约》,不符合题意;
B.依据题干信息“1871年”“ 今长江二千数百里有奇洋船往来,实获厚利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说外国的商船可以在长江上自由航行,这是在1858年清政府与四国签订《天津条约》其中规定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故选项B符合题意;
C.《北京条约》,不符合题意;
D.《马关条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对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也可以拿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7.【答案】A
【知识点】列强发动侵华战争的时代主题
【解析】【分析】“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甲午风云”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列强的侵略,“收复新疆”反映了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表现出的反抗精神。因此题干中的四个事件反映的主题是“侵略与反抗”。
A项侵略与反抗和“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收复新疆”“甲午风云”有关,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8.【答案】B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1858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了《通商章程善后条约》,清政府被迫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所以B项符合题意;而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有关知识,侧重考查《通商章程善后条约》的内容。1858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了《通商章程善后条约》,清政府被迫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
9.【答案】C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太平天国运动持续14年之久,波及区域很广,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统治。但结合题干信息和所学可知,太平天国的高层领导人,在定都天京后,不思进取,重视奢华享乐和争权夺利。这是农民阶层的局限性,所以陈旭麓先生说“反封建的人没有办法洗净自己身上的封建东西”。最终,太平天国在经过天京事变(高层内讧)后,走向衰亡。
A项发起于山东一带,是农民阶级发起的反封建运动说法不正确,太平天国发起于广西地区,义和团运动兴起于山东省,不符合题意;
B项以“扶清灭洋”为口号,打击外国侵略势力说法不正确,“扶清灭洋”是义和团的口号,太平天国的口号有“诛清妖”“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等,不符合题意;
C项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统治,但存在局限性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项是彻底的反帝反专制的革命运动明显不符合史实和题干主旨,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的局限性,要求理解掌握重要史实。
10.【答案】D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D.依据所学可知,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由于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缺乏科学的理论作指导,加上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了。这说明农民阶级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不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所以导致太平天国最终“悲剧”的重要原因是农民无法突破阶级局限,故选项D符合题意;
A. 斗争的战略决策失误 ,不符合题意;
B. 统治阶层思想腐朽堕落 ,不符合题意;
C. 绝对平均的社会纲领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来回答,这类知识点,要注意理解。
11.【答案】B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B.依据题干关键词“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可知,此内容与《天朝田亩制度》有关。太平天国运动前期的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规定按人口平均分配,目的是要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吃,有衣同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故选项B符合题意;
A. 《资政新篇》 ,不符合题意;
C. 《明定国是》 ,不符合题意;
D. 《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即图片,结合其中的文字提示,看懂图片含义,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识记回答。
12.【答案】A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A.根据所学知识,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处于内外交困的局面,其中外有列强欺凌,内有太平天国运动,清朝统治阶级的开明人士主张利用西方的先进技术,维护清政府统治,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开展一次“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客观上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是近代化的开端,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太平天国运动 ,不符合题意;
C. 鸦片战争 ,不符合题意;
D. 甲午中日战争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这样简单一些。
13.【答案】A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洋务派发动洋务运动的目的是师夷长技以自强,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故洋务派的奏折和书信中,频频出现的词汇应该是师夷长技、自强。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洋务运动,知道洋务派发动洋务运动的目的是师夷长技以自强,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
14.【答案】C
【知识点】左宗棠收复新疆
【解析】【分析】C.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65年,阿古柏入侵新疆,后建立“哲德沙尔汗国”,盘踞新疆大部。1876年,左宗棠率清军分三路进军,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先收复了乌鲁木齐及其附近地区,后攻占吐鲁番,挺进南疆,在新疆各族人民的支持下,收复喀什噶尔,1878年,除伊犁以外的新疆重新回到祖国怀抱,故选项C符合题意;
A.李鸿章,不符合题意;
B.张之洞,不符合题意;
D.曾国藩,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回答,这是明显的知识点,准确记忆即可。
15.【答案】D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全军覆没,表明洋务运动没有实现“自强(抵御外辱)”“求富”的目的。
AB两项错误,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不符合题意;
C项洋务运动只是表面功夫说法错误,洋务派做了大量的实际工作,创办了很多著名的企业和学堂,不符合题意;
D项洋务运动没有实现自强求富的目标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洋务运动,要求结合所学准确解读题干信息。
16.【答案】A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六七十年代,洋务派先是以自强为旗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后期又以求富为旗号创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又创建了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甲午战争时期 ,不符合题意;
C. 鸦片战争时期 ,不符合题意;
D.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回答,这是明显的知识点,准确记忆即可。
17.【答案】D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解析】【分析】邓世昌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史实,发生在中日甲午战争时期的黄海海战中,故选D。
【点评】关于中日甲午战争,学生还要知道,关于甲午中日战争,学生还要知道时间是1894年——1895年,1895年的威海卫之战北洋舰队全军覆灭,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清政府战败,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18.【答案】C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及影响
【解析】【分析】C.根据材料信息“战争之后,列强争相在华设立银行,如英国的有利银行……在中国开设工厂,如美国的烟草公司……还争夺中国的铁路权,如俄国修筑满洲里至绥芬河等铁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次战争是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签订《马关条约》造成的。《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使列强对中国侵略由商品输出专为资本输出,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程度,故选项C符合题意;
A.鸦片战争,不符合题意;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不符合题意;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基础知识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是课本基础知识,需要学生灵活使用。
19.【答案】C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解析】【分析】C.从题干中“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可知,梁启超强调的是甲午战争使国民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增强了中国人的救亡图存民族意识,故选项C符合题意;
A. 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工业化 ,不符合题意;
B. 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不符合题意;
D. 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彻底破产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紧贴题干信息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20.【答案】B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火烧圆明园;列强“瓜分”中国狂潮;《辛丑条约》及其危害;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①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时间是1899年,②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时间是1860年,③割香港岛给英国的时间是1842年,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时间是1895年,⑤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的时间是1901年,由此可知,正确的顺序是③②④①⑤,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来分析题肢,这就需要学生知道这些史实发生的时间,之后在进行排序回答。
21.【答案】C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解析】【分析】C.由材料“这场战争是一场最具关键性的海上战役,孤臣无力回天,北洋舰队全军覆灭”可知,这场战争是指甲午中日战争,所以“改写了中国历史”是指甲午战争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故选项C符合题意;
A.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不符合题意;
B. 进一步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不符合题意;
D.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判断出这是甲午中日战争,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理解回答。
22.【答案】C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C.结合所学可知,甲午战后,《马关条约》的签订,中国再次遭受割地、赔款,以及大量主权进一步丧失的厄运。甲午战争的惨败更加速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进程。亡国灭种的危急形势迫使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寻找新的救国救民道路。戊戌变法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故选项C符合题意;
A.禁烟运动,不符合题意;
B.洋务运动,不符合题意;
D.太平天国运动,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关键语句,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注意关键词。
23.【答案】A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维新变法运动的认识,我们通过学过的知识知道: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正在北京参加考试的康有为等发动“公车上书”,要求光绪帝实行变法。“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故A对应错误,符合题意。BCD对应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了戊戌变法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戊戌变法的原因、内容和影响,这是常考题目,需熟练掌握。
24.【答案】B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可以看出,梁启超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教育和政治制度。所以,梁启超认为变法之本在于学西方的教育与政治制度。
AC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B项政治制度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维新思想及学生的理解能力。掌握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时间、内容及影响。分析近代化探索的历程及特征。
25.【答案】B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B.根据题干信息“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戊戌变法的失败而消失其影响,相反,更加深入人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强调的是戊戌变法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故选项B符合题意;
A. 开启了近代化的历程,不符合题意;
C. 使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不符合题意;
D. 是空前的思想大解放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26.【答案】C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及其危害;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2年《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95年的《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不殖民地化;1901年的《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故对示意图,解读正确的是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C项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对题干示意图解读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27.【答案】C
【知识点】义和团运动
【解析】【分析】由题干找出关键信息是“1900年6月2日”“天津火车站”,结合所学知识,1900年6鱼人,为镇压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组织2000多人,在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的率领下,从天津向北京进犯,义和团英勇抗击八国联军,联军被迫撤回天津。由此可知,C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义和团运动的相关史实。解题的关键是对义和团运动抗击八国联军的相关史实的准确把握。
28.【答案】A
【知识点】《辛丑条约》及其危害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辛丑条约》签订的时间及“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这一内容。《辛丑条约》是1901年签订的,其内容有“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等,1905年拍摄的北京东交民巷的照片,居住着大量北京市民不符合《辛丑条约》的规定。故选A。
【点评】首先要明确条约签订的时间,然后结合题意及条约内容选出正确答案。
29.【答案】D
【知识点】沙俄侵占中国领土
【解析】【分析】学生理解马克思的话,指的是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趁火打劫,抢占中国土地。根据课本所学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俄国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条约的卑劣手段,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俄国是近代史上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史实。
30.【答案】A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A.为走救国之路,康有为在公车上书后又三次上书;B.不做亡国之君,下诏变法的是光绪帝;C.为反对变法维新,慈禧太后发动了宫廷政变;D.以血唤醒民众,为变法慷慨就义的是谭嗣同。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了戊戌变法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戊戌变法的原因、内容和影响。
31.【答案】(1)第二次鸦片战争;150多万平方千米。
(2)《南京条约》;香港岛
(3)光绪帝;“明定国是”诏书的颁布。
(4)《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5)“门户开放”政策。
(6)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
(7)落后就要挨打。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戊戌变法;沙俄侵占中国领土;列强“瓜分”中国狂潮;《辛丑条约》及其危害;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沙俄共割占我国东北、西北地区150多万平方千米;
(2)根据所学可知,1842年,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
(3)根据所学可知,“德意志,占胶龄”体现的是甲午战后签订《马关条约》,列强掀起划分中国狂潮,1898年德国强占胶州湾,并划分山东为其势力范围,康有为再次上述光绪帝要求变法,这引发了1898年6月到9月的“百日维新”,标志是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开始变法;
(4)根据所学可知,“新日本,取台湾”指的是通过明治维新强大起来的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占了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化程度;
(5)根据所学可知,1899年,美国向英、俄、德、日、意、法六国提出“门户开发”照会,即“门户开放”政策;
(6)根据所学可知,“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指的是清政府轮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这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的《辛丑条约》后出现的局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7)根据所学可知,近代史上中国主权屡屡丧失是因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封建制度的腐朽落后,说明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等;
故答案为:(1) 第二次鸦片战争;150多万平方千米。
(2) 《南京条约》;香港岛
(3) 光绪帝;“明定国是”诏书的颁布。
(4) 《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5) “门户开放”政策。
(6)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
(7) 落后就要挨打。
【点评】本题的前六题,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材料含义,再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理解识记回答,注意理解识记,不要死记硬背;最后一题时开放性题目,言之成理即可。
32.【答案】(1)自强(或维护清朝统治);学习西方军事技术。
(2)自强、求富。甲午中日战争
(3)公车上书
(4)林则徐虎门销烟、左宗棠收复新疆、邓世昌黄海海战、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等。
(5)农民阶级
【知识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太平天国运动;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 中国欲自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鸿章等人筹办洋务运动的目的是自强,以维护清朝统治;根据材料“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概括可知,李鸿章认为要达到这一目的的关键是学习西方军事技术;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洋务运动,洋务运动的口号是自强、求富;甲午中日战争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康有为与梁启超集结603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史称“公车上书”。公车上书被认为是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也被认为是中国群众的政治运动的开端,拉开了戊戌变法的序幕;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人民不断抗争”的主要史实有:林则徐虎门销烟、左宗棠收复新疆、邓世昌黄海海战、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等;
(5)根据材料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五中的文件是《天朝田亩制度》。《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时期颁发的一部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带有很大的空想性,在实践中难以施行,但是反映了农民阶级对土地的渴求;
故答案为:(1) 自强(或维护清朝统治);学习西方军事技术。
(2) 自强、求富。甲午中日战争
(3) 公车上书
(4) 林则徐虎门销烟、左宗棠收复新疆、邓世昌黄海海战、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等。
(5)农民阶级
【点评】(1)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细心读材料,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词进行分析回答;第二问是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细心读材料,找出关键句子进行理解回答;
(2)(3)(4)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类题目,事课本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5)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把它和课本基础知识结合分析识记,判断出这是《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再结合课本基础知识识记。
1 / 1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外国语学校(五四制)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9月学情分析集中练习
一、选择题
1.(2021七上·泰安开学考)史学家陈旭麓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主要是因为( )
A.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 B.中国长期闭关锁国状况被打破
C.清朝第一次完败给西方列强 D.中外民族矛盾取代了内部矛盾
【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1840年6月,英国舰队侵入中国广东海面,鸦片战争正式爆发。1842年8月,英国舰队沿长江而上,直逼南京城下,用武力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古老的中国开始被卷进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中国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A项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是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的主要原因,符合题意;
BC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英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及学生的理解能力。需要准确掌握《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分析《南京条约》的内容即可解答。
2.(2016八上·普宁期末)曾经不可一世高高在上的大清帝国一夜之间被英国人打得颜面扫地,这掀开了中国一百多年的屈辱史。这场导致中国走进屈辱历史的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中法战争
【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由题干中“大清帝国”“被英国打的颜面扫地”可知这场战争是鸦片战争。1840年﹣1842年的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后签订了《南京条约》。《南京条约》是近代史上中国被迫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本题考查了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3.(2017八上·崇仁月考)国际联盟把虎门销烟开始的6月3日定为“国际禁烟日”。1987年联合国又把虎门销烟完成的翌日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这些都是为了纪念被誉为“全球禁毒第一人”的( )
A.邓世昌 B.左宗棠 C.林则徐 D.关天培
【答案】C
【知识点】林则徐禁烟运动
【解析】【分析】林则徐到达广州后,与两广总督邓廷桢加强整顿海防,惩治鸦片走私,共收缴鸦片两万余箱。1839年6月3日至25日,林则徐率领地方官吏在虎门海滩将缴获鸦片全部当众销毁。虎门销烟的壮举,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的伟大起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林则徐虎门销烟。解读材料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能力。重点掌握教材基础知识即可作答。本题难度适中。
4.(2021七上·泰安开学考)下列关于两次鸦片战争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两次战争都是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
③两次战争的侵略者都有英国
②两次战争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④两次战争都使中国丧失了领土和主权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B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次鸦片战争共同点是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侵略者都有英国,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条约,都使中国丧失了领土和主权,①②③④说法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关键词“共同点”,拿它来分析题肢,细心分析辨别,找到最恰当的选项回答。
5.(2021七上·泰安开学考)刚刚热播的历史大剧《台湾 1895》,剧中李雪健饰演的李鸿章说出“八国联军刚刚火烧了圆明园”的台词,让观众倍感荒唐的原因是( )
A.圆明园在鸦片战争中被英军烧毁
B.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火烧圆明园
C.甲午战败后台湾被迫割让给日本
D.李鸿章没有经历过第二次鸦片战争
【答案】B
【知识点】火烧圆明园
【解析】【分析】B.依据题干信息“《台湾 1895》”,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火烧圆明园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英法联军所为;1895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还没有发生。所以,故选项B符合题意;
A. 圆明园在鸦片战争中被英军烧毁 ,不符合史实;
C. 甲午战败后台湾被迫割让给日本 ,不符合题意;
D. 李鸿章没有经历过第二次鸦片战争 ,不符合事实;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细心读题干,找出关键句子,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识记回答。
6.(2020八上·溧水月考)1871年,郑观应说:“今长江二千数百里有奇洋船往来,实获厚利,喧宾夺主,殊抱杞忧。”这种现象最早出现在哪一条约签订之后?(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答案】B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
【解析】【分析】A.《南京条约》,不符合题意;
B.依据题干信息“1871年”“ 今长江二千数百里有奇洋船往来,实获厚利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说外国的商船可以在长江上自由航行,这是在1858年清政府与四国签订《天津条约》其中规定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故选项B符合题意;
C.《北京条约》,不符合题意;
D.《马关条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对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也可以拿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7.(2018·南充)如果把“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收复新疆”“甲午风云”整合为一个学习单元,符合这一单元主题的是( )
A.侵略与反抗 B.近代化的探索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D.解放战争的胜利
【答案】A
【知识点】列强发动侵华战争的时代主题
【解析】【分析】“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甲午风云”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列强的侵略,“收复新疆”反映了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表现出的反抗精神。因此题干中的四个事件反映的主题是“侵略与反抗”。
A项侵略与反抗和“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收复新疆”“甲午风云”有关,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8.(2020八上·蚌埠月考)标志着鸦片贸易在中国合法化的是( )
A.《天津条约》 B.《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C.英法联军攻陷大沽炮台 D.《北京条约》
【答案】B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1858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了《通商章程善后条约》,清政府被迫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所以B项符合题意;而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有关知识,侧重考查《通商章程善后条约》的内容。1858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了《通商章程善后条约》,清政府被迫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
9.(2020八上·滨州月考)史学家陈旭麓指出:“这是一场悲壮的斗争。其悲剧意义不仅在于他们失败的结局,更在于他们借助宗教猛烈冲击传统却不能借助宗教而挣脱传统的六道轮回。反封建的人没有办法洗净自己身上的封建东西。”关于太平天国,说法正确的是( )
A.发起于山东一带,是农民阶级发起的反封建运动
B.以“扶清灭洋”为口号,打击外国侵略势力
C.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统治,但存在局限性
D.是彻底的反帝反专制的革命运动
【答案】C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太平天国运动持续14年之久,波及区域很广,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统治。但结合题干信息和所学可知,太平天国的高层领导人,在定都天京后,不思进取,重视奢华享乐和争权夺利。这是农民阶层的局限性,所以陈旭麓先生说“反封建的人没有办法洗净自己身上的封建东西”。最终,太平天国在经过天京事变(高层内讧)后,走向衰亡。
A项发起于山东一带,是农民阶级发起的反封建运动说法不正确,太平天国发起于广西地区,义和团运动兴起于山东省,不符合题意;
B项以“扶清灭洋”为口号,打击外国侵略势力说法不正确,“扶清灭洋”是义和团的口号,太平天国的口号有“诛清妖”“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等,不符合题意;
C项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统治,但存在局限性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项是彻底的反帝反专制的革命运动明显不符合史实和题干主旨,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的局限性,要求理解掌握重要史实。
10.(2021七上·泰安开学考)1851年太平天国起义,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南京,1856年“天京事变”,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短短十四年间,太平天国经历了发生、发展、全盛到衰败,最终灭亡。导致太平天国最终“悲剧”的重要原因是( )
A.斗争的战略决策失误 B.统治阶层思想腐朽堕落
C.绝对平均的社会纲领 D.农民阶级自身的阶级局限性
【答案】D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D.依据所学可知,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由于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缺乏科学的理论作指导,加上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了。这说明农民阶级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不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所以导致太平天国最终“悲剧”的重要原因是农民无法突破阶级局限,故选项D符合题意;
A. 斗争的战略决策失误 ,不符合题意;
B. 统治阶层思想腐朽堕落 ,不符合题意;
C. 绝对平均的社会纲领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来回答,这类知识点,要注意理解。
11.(2021七上·泰安开学考)观察下面漫画,请判断它与哪一文件有关( )
A.《资政新篇》 B.《天朝田亩制度》
C.《明定国是》 D.《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答案】B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B.依据题干关键词“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可知,此内容与《天朝田亩制度》有关。太平天国运动前期的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规定按人口平均分配,目的是要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吃,有衣同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故选项B符合题意;
A. 《资政新篇》 ,不符合题意;
C. 《明定国是》 ,不符合题意;
D. 《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即图片,结合其中的文字提示,看懂图片含义,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识记回答。
12.(2021七上·泰安开学考)阅读下面图示内容。你认为图示“K”处应填写的是( )
A.洋务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
C.鸦片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
【答案】A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A.根据所学知识,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处于内外交困的局面,其中外有列强欺凌,内有太平天国运动,清朝统治阶级的开明人士主张利用西方的先进技术,维护清政府统治,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开展一次“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客观上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是近代化的开端,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太平天国运动 ,不符合题意;
C. 鸦片战争 ,不符合题意;
D. 甲午中日战争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这样简单一些。
13.(2017·孝感)19世纪60年代初,清朝统治集团中出现了洋务派,在中央以恭亲王奕 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为代表。他们为兴办洋务,都曾写过奏折上奏皇帝,彼此也有书信往来,商议讨论。那么,他们的奏折和书信中,频频出现的词汇应该是( )
A.师夷长技、自强 B.民主、科学、新青年
C.民族、民权、民生 D.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答案】A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洋务派发动洋务运动的目的是师夷长技以自强,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故洋务派的奏折和书信中,频频出现的词汇应该是师夷长技、自强。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洋务运动,知道洋务派发动洋务运动的目的是师夷长技以自强,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
14.(2021七上·泰安开学考)19世纪70年代,率领清军收复新疆的爱国将领是( )
A.李鸿章 B.张之洞 C.左宗棠 D.曾国藩
【答案】C
【知识点】左宗棠收复新疆
【解析】【分析】C.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65年,阿古柏入侵新疆,后建立“哲德沙尔汗国”,盘踞新疆大部。1876年,左宗棠率清军分三路进军,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先收复了乌鲁木齐及其附近地区,后攻占吐鲁番,挺进南疆,在新疆各族人民的支持下,收复喀什噶尔,1878年,除伊犁以外的新疆重新回到祖国怀抱,故选项C符合题意;
A.李鸿章,不符合题意;
B.张之洞,不符合题意;
D.曾国藩,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回答,这是明显的知识点,准确记忆即可。
15.(2020八上·滨州月考)甲午战后,李鸿章伤感地说:“我办了一辈子洋务,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洋务运动毫无意义
B.洋务运动完全失败
C.洋务运动只是表面功夫
D.洋务运动没有实现自强求富的目标
【答案】D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全军覆没,表明洋务运动没有实现“自强(抵御外辱)”“求富”的目的。
AB两项错误,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不符合题意;
C项洋务运动只是表面功夫说法错误,洋务派做了大量的实际工作,创办了很多著名的企业和学堂,不符合题意;
D项洋务运动没有实现自强求富的目标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洋务运动,要求结合所学准确解读题干信息。
16.(2021七上·泰安开学考)2018年4月12日上午,中央军委在南海海域隆重举行海上阅兵,展示人民海军崭新面貌,激发强国强军坚定信念。两千多年前,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说:“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中国近代海军最早创建于( )
A.洋务运动时期 B.甲午战争时期
C.鸦片战争时期 D.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答案】A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六七十年代,洋务派先是以自强为旗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后期又以求富为旗号创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又创建了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甲午战争时期 ,不符合题意;
C. 鸦片战争时期 ,不符合题意;
D.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回答,这是明显的知识点,准确记忆即可。
17.(2020八上·高安期中)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的主题之一。下列再现了邓世昌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影片是( )
A.《鸦片战争》 B.《火烧圆明园》
C.《太平天国》 D.《甲午风云》
【答案】D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解析】【分析】邓世昌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史实,发生在中日甲午战争时期的黄海海战中,故选D。
【点评】关于中日甲午战争,学生还要知道,关于甲午中日战争,学生还要知道时间是1894年——1895年,1895年的威海卫之战北洋舰队全军覆灭,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清政府战败,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18.(2021七上·泰安开学考)战争之后,列强争相在华设立银行,如英国的有利银行……在中国开设工厂,如美国的烟草公司……还争夺中国的铁路权,如俄国修筑满洲里至绥芬河等铁路。”这场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C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及影响
【解析】【分析】C.根据材料信息“战争之后,列强争相在华设立银行,如英国的有利银行……在中国开设工厂,如美国的烟草公司……还争夺中国的铁路权,如俄国修筑满洲里至绥芬河等铁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次战争是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签订《马关条约》造成的。《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使列强对中国侵略由商品输出专为资本输出,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程度,故选项C符合题意;
A.鸦片战争,不符合题意;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不符合题意;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基础知识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是课本基础知识,需要学生灵活使用。
19.(2021七上·泰安开学考)梁启超曾说:“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后,割台湾,偿二百兆始。”这表明甲午中日战争( )
A.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工业化
B.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C.增强了中国人的救亡图存民族意识
D.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彻底破产
【答案】C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解析】【分析】C.从题干中“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可知,梁启超强调的是甲午战争使国民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增强了中国人的救亡图存民族意识,故选项C符合题意;
A. 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工业化 ,不符合题意;
B. 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不符合题意;
D. 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彻底破产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紧贴题干信息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20.(2021七上·泰安开学考)在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进程中,下列史实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②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③割香港岛给英国
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⑤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
A.③②①④⑤ B.③②④①⑤ C.③④①②⑤ D.③⑤②④①
【答案】B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火烧圆明园;列强“瓜分”中国狂潮;《辛丑条约》及其危害;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①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时间是1899年,②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时间是1860年,③割香港岛给英国的时间是1842年,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时间是1895年,⑤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的时间是1901年,由此可知,正确的顺序是③②④①⑤,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来分析题肢,这就需要学生知道这些史实发生的时间,之后在进行排序回答。
21.(2021七上·泰安开学考)有学者评价,“这场战争是一场最具关键性的海上战役,孤臣无力回天,北洋舰队全军覆灭,它的胜负改写了中国历史”。“改写了中国历史”是指(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进一步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C.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D.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
【答案】C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解析】【分析】C.由材料“这场战争是一场最具关键性的海上战役,孤臣无力回天,北洋舰队全军覆灭”可知,这场战争是指甲午中日战争,所以“改写了中国历史”是指甲午战争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故选项C符合题意;
A.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不符合题意;
B. 进一步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不符合题意;
D.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判断出这是甲午中日战争,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理解回答。
22.(2021七上·泰安开学考)“甲午中日战争是一个命运转折点。随着军队的战败,中国腐朽之极的封建制度走到了它的尽头。随着人民的觉醒,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变革求新的强烈意愿喷薄而出。”这里的“变革求新”是指( )
A.禁烟运动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太平天国运动
【答案】C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C.结合所学可知,甲午战后,《马关条约》的签订,中国再次遭受割地、赔款,以及大量主权进一步丧失的厄运。甲午战争的惨败更加速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进程。亡国灭种的危急形势迫使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寻找新的救国救民道路。戊戌变法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故选项C符合题意;
A.禁烟运动,不符合题意;
B.洋务运动,不符合题意;
D.太平天国运动,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关键语句,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注意关键词。
23.(2019八上·淮安期中)了解历史时序,初步掌握历史事件发展的线索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之一。下面关于戊戌变法的线索中,对应错误的史实是( )
A.A B.B C.C D.D
【答案】A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维新变法运动的认识,我们通过学过的知识知道: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正在北京参加考试的康有为等发动“公车上书”,要求光绪帝实行变法。“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故A对应错误,符合题意。BCD对应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了戊戌变法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戊戌变法的原因、内容和影响,这是常考题目,需熟练掌握。
24.(2021七上·泰安开学考)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指出:“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这表明梁启超认为变法之本在于学西方的( )
A.科学知识 B.政治制度 C.军事技术 D.开办学校
【答案】B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可以看出,梁启超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教育和政治制度。所以,梁启超认为变法之本在于学西方的教育与政治制度。
AC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B项政治制度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维新思想及学生的理解能力。掌握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时间、内容及影响。分析近代化探索的历程及特征。
25.(2021七上·泰安开学考)“维新变法运动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戊戌变法的失败而消失其影响,相反,更加深入人心……”这里强调的是戊戌变法( )
A.开启了近代化的历程 B.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C.使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D.是空前的思想大解放
【答案】B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B.根据题干信息“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戊戌变法的失败而消失其影响,相反,更加深入人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强调的是戊戌变法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故选项B符合题意;
A. 开启了近代化的历程,不符合题意;
C. 使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不符合题意;
D. 是空前的思想大解放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26.(2019八下·深圳开学考)构建历史知识结构示意图是学习历史的一项技能。下面是某同学编制的历史知识结构示意图。对该示意图,解读正确的是( )
A.中国逐步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B.中国民族工业艰难曲折的发展过程
C.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
【答案】C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及其危害;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2年《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95年的《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不殖民地化;1901年的《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故对示意图,解读正确的是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C项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对题干示意图解读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27.一位俄国记者记述了1900年6月2日发生在天津火车站的一幕:月光照耀着这些莽汉,照耀着他们的大刀和旗帜。一排子弹射过去,大旗倒下了,又举了起来,接着又倒了下去。这描写的是( )
A.三元里民众抗英斗争 B.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C.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D.国民革命军的北伐
【答案】C
【知识点】义和团运动
【解析】【分析】由题干找出关键信息是“1900年6月2日”“天津火车站”,结合所学知识,1900年6鱼人,为镇压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组织2000多人,在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的率领下,从天津向北京进犯,义和团英勇抗击八国联军,联军被迫撤回天津。由此可知,C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义和团运动的相关史实。解题的关键是对义和团运动抗击八国联军的相关史实的准确把握。
28.(2016八上·庆云期中)爷爷把在北京东交民巷拍的照片给大家看,并介绍说是1905年的作品,而小明马上看出其中一幅不符合史实,它是( )
A.东交民巷居住着大量北京市民 B.各国大使在东交民巷举行宴会
C.东交民巷有许多西式建筑 D.外国军队在东交民巷进行操练
【答案】A
【知识点】《辛丑条约》及其危害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辛丑条约》签订的时间及“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这一内容。《辛丑条约》是1901年签订的,其内容有“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等,1905年拍摄的北京东交民巷的照片,居住着大量北京市民不符合《辛丑条约》的规定。故选A。
【点评】首先要明确条约签订的时间,然后结合题意及条约内容选出正确答案。
29.马克思说:“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从中国)得到更多的好处”。这句话指的是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
A.取得协定关税特权 B.掠夺圆明园大量珍宝
C.获取中国大量赔款 D.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答案】D
【知识点】沙俄侵占中国领土
【解析】【分析】学生理解马克思的话,指的是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趁火打劫,抢占中国土地。根据课本所学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俄国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条约的卑劣手段,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俄国是近代史上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史实。
30.(2019八上·巴彦淖尔期末)某同学将课本内容整理如下,其中“康有为”适合填写于那一横线处( )
为走救国之路,A再次上书;不作亡国之君,B下诏变法
反对变法维新,C发动政变;以血唤醒民众,D慷慨就义。
A.A B.B C.C D.D
【答案】A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A.为走救国之路,康有为在公车上书后又三次上书;B.不做亡国之君,下诏变法的是光绪帝;C.为反对变法维新,慈禧太后发动了宫廷政变;D.以血唤醒民众,为变法慷慨就义的是谭嗣同。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了戊戌变法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戊戌变法的原因、内容和影响。
二、综合题
31.(2021七上·泰安开学考)资产阶级革命者陈天华在《猛回头》中写道:俄罗斯,自北方,包我三面。英吉利,假通商,毒计中藏。德意志,占胶龄,虎视东方。新日本,取台湾,再图福建。美利坚,也想要,割土分疆。这中国,哪一点,我还有分?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压制我,众汉人,拱手降洋。
请回答:
(1)材料中“俄罗斯,自北方,包我三面”主要指的是沙俄在哪次侵略战争前后,侵占中国东北、西北大片领土,形成对我国的三面包围之势?沙俄共侵占我国多少领土?
(2)“英吉利,假通商,毒计中藏”,鸦片战争后,英国强迫中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什么?通过该条约英国割占了中国的哪块领土?
(3)“德意志,占胶龄,虎视东方”,使清朝哪位皇帝“不甘做亡国之君”,在维新派的推动下开始变法?变法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4)“新日本,取台湾,再图福建”,日本通过哪个不平等条约“取台湾”的?此次战争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5)“美利坚,也想要,割土分疆”,美国政府针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提出了什么政策来争夺在华利益?
(6)“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是在哪次战争哪个不平等条约签订后的局面?
(7)近代史上中国主权屡屡丧失,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答案】(1)第二次鸦片战争;150多万平方千米。
(2)《南京条约》;香港岛
(3)光绪帝;“明定国是”诏书的颁布。
(4)《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5)“门户开放”政策。
(6)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
(7)落后就要挨打。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戊戌变法;沙俄侵占中国领土;列强“瓜分”中国狂潮;《辛丑条约》及其危害;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沙俄共割占我国东北、西北地区150多万平方千米;
(2)根据所学可知,1842年,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
(3)根据所学可知,“德意志,占胶龄”体现的是甲午战后签订《马关条约》,列强掀起划分中国狂潮,1898年德国强占胶州湾,并划分山东为其势力范围,康有为再次上述光绪帝要求变法,这引发了1898年6月到9月的“百日维新”,标志是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开始变法;
(4)根据所学可知,“新日本,取台湾”指的是通过明治维新强大起来的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占了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化程度;
(5)根据所学可知,1899年,美国向英、俄、德、日、意、法六国提出“门户开发”照会,即“门户开放”政策;
(6)根据所学可知,“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指的是清政府轮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这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的《辛丑条约》后出现的局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7)根据所学可知,近代史上中国主权屡屡丧失是因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封建制度的腐朽落后,说明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等;
故答案为:(1) 第二次鸦片战争;150多万平方千米。
(2) 《南京条约》;香港岛
(3) 光绪帝;“明定国是”诏书的颁布。
(4) 《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5) “门户开放”政策。
(6)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
(7) 落后就要挨打。
【点评】本题的前六题,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材料含义,再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理解识记回答,注意理解识记,不要死记硬背;最后一题时开放性题目,言之成理即可。
32.(2021七上·泰安开学考)“中国梦”是中国人追求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之梦。近代以来,辈辈仁人志士,为追求“中国梦”而不懈努力,几多教训,几多启示。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中体西用】
材料一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材料二 “这场持续了约三十五年的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东西,却完全被忽略了。”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立宪之梦】
材料三 梁启超认为,“我支那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有人认为戊戌变法在政治上是具有君主立宪时目标和理想,在经济上呢,它要推动民族工商业的发展。
【沥血抗争】
材料四 不甘屈服于外来侵略和本国封建主义压迫的中国人民,为挽救民族危亡、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进行了前仆后继、艰苦卓绝的斗争和探索,……因此,中国近代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抗争的历史。
材料五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寡分,杂以九等……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1)据材料一指出,李鸿章等人筹办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什么?李鸿章认为要达到这一目的的关键是什么?
(2)联系所学知识,说出这场运动的口号是什么?清政府在哪场战争中的失败宣告了这一运动的破产?
(3)由材料三可知,甲午战败极大地唤醒了中国人,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希望通过改革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国家。什么事件掀起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4)请你列举两例“中国人民不断抗争”的主要史实。
(5)材料五中的文件是哪个阶级的革命纲领?
【答案】(1)自强(或维护清朝统治);学习西方军事技术。
(2)自强、求富。甲午中日战争
(3)公车上书
(4)林则徐虎门销烟、左宗棠收复新疆、邓世昌黄海海战、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等。
(5)农民阶级
【知识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太平天国运动;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 中国欲自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鸿章等人筹办洋务运动的目的是自强,以维护清朝统治;根据材料“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概括可知,李鸿章认为要达到这一目的的关键是学习西方军事技术;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洋务运动,洋务运动的口号是自强、求富;甲午中日战争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康有为与梁启超集结603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史称“公车上书”。公车上书被认为是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也被认为是中国群众的政治运动的开端,拉开了戊戌变法的序幕;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人民不断抗争”的主要史实有:林则徐虎门销烟、左宗棠收复新疆、邓世昌黄海海战、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等;
(5)根据材料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五中的文件是《天朝田亩制度》。《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时期颁发的一部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带有很大的空想性,在实践中难以施行,但是反映了农民阶级对土地的渴求;
故答案为:(1) 自强(或维护清朝统治);学习西方军事技术。
(2) 自强、求富。甲午中日战争
(3) 公车上书
(4) 林则徐虎门销烟、左宗棠收复新疆、邓世昌黄海海战、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等。
(5)农民阶级
【点评】(1)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细心读材料,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词进行分析回答;第二问是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细心读材料,找出关键句子进行理解回答;
(2)(3)(4)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类题目,事课本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5)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把它和课本基础知识结合分析识记,判断出这是《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再结合课本基础知识识记。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