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1张PPT)
8 冀中的地道战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
地道战,简直是个奇迹!
新知导入
地道战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在华北平原上抗日军民利用地道打击日本侵略者的作战方式。从保定清苑的冉庄开始经过不断的发展,从单一的躲藏成为了能打能躲、防水防火防毒的地下工事,并逐渐形成了房连房、形成了内外联防,互相配合,打击敌人。 使无坚可守的冀中平原成为阻击日本侵略军的重要地段。
地道战
新知导入
1941年秋,冀中平原的抗日斗争进入困难阶段,日伪军“扫荡”日益残酷。冀中人民抗日武装为了保存自己的力量,长期坚持平原游击战争,开始挖掘和利用地道对日伪军进行斗争。
历史介绍
新知导入
周而复:原名周祖式,安徽旌德人,1914年元月3日出生于江苏南京,自幼受庭训,入私塾,为文化部原副部长,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著名作家。2004年1月8日23时20分在北京因病逝世,享年90岁。周而复是中国最早将白求恩事迹介绍出来的,人们从他那里知道了这位国际主义战士和他的国际主义精神。长篇小说《上海的早晨》先后出版过多种外文译本,被拍摄成电影和电视连续剧,在当时几至家喻户晓,周而复也因此成为无愧于时代的文坛巨擘。
走近作者
新知讲解
侵略
堡垒
搁置
陷阱
拐弯
岔道
任丘
qīn lüè
lěi
rén qiū
gē
chà
guǎi
xiàn
新知讲解
1.我们要听家长的话,不能任( )性。
任性
任
任丘
rèn
rén
任意
rèn
地名,在河北省。作姓氏时,也读rén,不能读成rèn。
多音字
rén
2.任( )丘在河北省。
新知讲解
略
堡
党
丘
侵
qīn
lüè
bǎo
dǎnɡ
qiū
蔽
陷
拐
妨
fánɡ
bì
xiàn
ɡuǎi
筑
zhù
新知讲解
党
dǎng
注意笔顺
堡
bǎo
上长下短
新知讲解
蔽
bì
不要写成“夊”
陷
xiàn
先写左边,后写右边,最后封口
新知讲解
略
识字开花
侵
任
垒
岔
陷
新知讲解
请大家读一读阅读提示,看看阅读提示告诉了我们什么。
带着问题,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记下所用的时间。
新知讲解
读完题目后,你有哪些疑问?
地道是怎么产生的?
在地道里,人怎么生活?
地道里有亮光吗?
在地道里待久了,人会不会闷?
地道有多大?
躲在地道里,怎么打鬼子?……
新知讲解
请同学们记录下自己的问题,然后快速默读课文,圈画批注,找到自己所提的问题的答案。在阅读中,我们也可能还会产生新的问题,可以带着新问题继续读课文。
新知讲解
前面三课的学习中,我们用过哪些方法帮助我们提高阅读速度?
集中注意力读,不回读。
连词成句地读。
借助关键词句读,带着问题读。
问题导读
新知讲解
带着你们刚才提出的问题,运用学到的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快速默读课文。
读完课文并确定自己理解了课文内容后,记下阅读所用的时间。
完成阅读后再完成检测题。做检测题时不能回读课文。
新知讲解
读完全文,我花了( )分钟。
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空。
①地道战的产生是为了( )。
A.粉碎敌人的“扫荡” B.躲避敌人
②地道里面( )。
A.又黑又闷 B.既不气闷,也不黑暗
完成下列题目,检验阅读效果。
A
B
新知讲解
你是怎样快速阅读这篇课文的?
我看到课题,产生了疑问:“地道是怎样的?在地道里怎样战斗?”带着这些问题读,我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快了,阅读的速度也快了。
体会交流
新知讲解
我是借助关键句来边读边理解课文的,例如读到“人在地道里怎么能了解地面上的情况呢”,我就知道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是讲这个意思,所以我读得很快。
新知讲解
读到“扫荡”“堡垒”“孑口”这些词语时,我不太明白是什么意思,但这些词语不影响我理解课文内容,所以我会暂时忽略,做到不回读。
新知讲解
通过刚才的快速默读,你对地道有了哪些认识?
我从课文第6自然段知道了冀中人民面对敌人的火攻、水攻等想出了妙法。
我从第7自然段知道了人在地道里可以通过“无线电”和“有线电”来了解地面上的情况。
我从第4自然段中知道了地道的结构和特点等。
新知讲解
你在阅读中还产生了哪些问题?你是怎么找到答案的?
我读之前想:“为什么要进行地道战呢?”读完课文第1~2自然段,我找到了答案:是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
新知讲解
我想知道地道有哪些式样,读了第3~4自然段,我知道地道的式样有一百多种。
新知讲解
我读到“地道的顶离地面三四尺,不妨碍上面种庄稼”时,我就疑惑:离地面这么深,人在地道里会不会闷?继续往下读,我知道了洞里有通到地面的气孔。人们在地道里住上个三五天不成问题,既不气闷又不嫌暗。带着问题阅读,边读边想,加深了我对课文的理解。
新知讲解
我们在阅读之前,带着问题去读,目标明确,帮助我们搜寻到重要信息,有助于提高阅读速度;在阅读过程中,我们边读边想,产生新的问题,能加深我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新知讲解
小组内梳理读课文时产生的问题,并进行归类。
地道战是怎么产生的?地道是什么样子的?人们在地道里怎样生活、打仗?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地道战?为什么说地道战是抗日战争史上的奇迹?
课文内容理解类问题
问题梳理
新知讲解
课文主旨类问题
写作方法类问题
作者为什么要介绍冀中的地道战?地道的哪些设计体现了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
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用了哪些写作方法?
新知讲解
梳理段落,理清结构。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地道战?
第3自然段:四通八达(特点)
第4自然段:保护自己(藏身)
第5自然段:打击敌人(歼敌)
第6自然段:防备进攻(防御)
第7自然段:传递情报(联络)
新知讲解
地道战取得成功的关键是什么?为什么说地道战是抗日战争史上的奇迹呢?这些问题需要我们深入研读课文,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作好批注。
新知讲解
第2课时
侵略 修筑 粉碎 领导 打击 迷惑 游击 坚持 堡垒 任丘 搁置 陷坑 拐弯 岔道 妨碍 隐蔽 不计其数 无穷无尽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字词复习
qīn lüè
bǎo
rén qiū
xiàn
ɡuǎi
zhù
fánɡ
bì
新知讲解
任丘
rén
地名,在河北省。
注意:“任”作姓氏时,也读“rén”。
“任务”中的“任”读rèn。
新知讲解
冀中平原:地处河北省中部,西起平汉路,东至津浦路,北临平津,南至沧石路。该地区河流纵横,物产丰富,交通发达,因为其特殊的战略地位,成为抗日战争时期敌我双方争夺的重要地区之一。
冀中平原地图
新知讲解
“大扫荡”:1942年5月1日,侵华日军纠集日伪军五万余人,在空军的配合下,出动坦克、装甲车几百辆,由其华北驻屯军司令冈村宁次亲自指挥,对我冀中军民发动了空前残酷、空前野蛮的“铁壁合围”式的“大扫荡”。这次“扫荡”,敌人凭借军事上的机动优势,采取多路密集的“拉网式”“梳篦式”战术,企图从四面八方将我领导机关和主力部队压缩在深县、武强县、饶阳县、安平县四县相接的根据地腹心地带,予以歼灭。
冀中区反扫荡
新知讲解
封锁沟、封锁墙:我国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侵略军在华北等地为维护其交通和分割、封锁解放区,在解放区与敌占区之间和铁路、公路两侧所挖掘的宽而深的壕沟,叫“封锁沟”;挖出来的泥土就用来修成墙,叫“封锁墙”。
封锁沟
新知讲解
十里一碉,八里一堡:指实行封锁政策,用密集的碉堡封锁某个区域。碉堡是军事上防守用的坚固建筑物,多用砖、石、钢筋混凝土等建成。
碉堡
新知讲解
为什么说地道战是抗日战争史上的奇迹呢?地道战取得成功的关键是什么?深入研读课文,作好批注,然后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
地道式样多,范围广,相互连通,便于保护群众与打击敌人。
新知讲解
在广阔平原的地底下,挖了不计其数的地道,横的,竖的,直的,弯的,家家相连,村村相通。敌人来了,我们就钻到地道里去,让他们扑个空;敌人走了,我们就从地道里出来,照常种地过日子,有时候还要打击敌人。靠着地道这种坚强的堡垒,冀中平原上的人民坚持了敌后游击战争。
构造巧妙
作用非凡
在广阔平原的地底下,挖了不计其数的地道,横的,竖的,直的,弯的,家家相连,村村相通。
在广阔平原的地底下,挖了不计其数的地道,横的,竖的,直的,弯的,家家相连,村村相通。敌人来了,我们就钻到地道里去,让他们扑个空;敌人走了,我们就从地道里出来,照常种地过日子,有时候还要打击敌人。靠着地道这种坚强的堡垒,冀中平原上的人民坚持了敌后游击战争。
新知讲解
画一画地道的平面式样图,说说对“坚强的堡垒”“敌后游击战争”的理解。
像堡垒一样保护了人民,保存了抗日力量。
利用地道隐蔽、相通的特点,趁敌不备,打击敌人,然后迅速转移。
坚强的堡垒
敌后游击战争
新知讲解
地道结构精巧,功能齐全,既可以打击敌人,又不影响生产生活。
新知讲解
地道有四尺多高,个儿高的人弯着腰可以通过;地道的顶离地面三四尺,不妨碍上面种庄稼。地道里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大洞,洞顶用木料撑住,很牢靠。大洞四壁又挖了许多小洞,有的住人,有的拴牲口,有的搁东西,有的作厕所。
考虑周到,功能齐全。
地道有四尺多高,个儿高的人弯着腰可以通过;地道的顶离地面三四尺,不妨碍上面种庄稼。地道里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大洞,洞顶用木料撑住,很牢靠。大洞四壁又挖了许多小洞,有的住人,有的拴牲口,有的搁东西,有的作厕所。
新知讲解
一个大洞容得下一百来人,最大的能容二百多人。洞里经常准备着开水、干粮、被子、灯火,在里面住上个三五天不成问题。洞里有通到地面的气孔,从气孔里还能漏下光线来。气孔的口子都开在隐蔽的地方,敌人很难发现。人藏在洞里,既不气闷,又不嫌暗。有的老太太把纺车也搬进来,还嗡嗡嗡地纺线呢。
一个大洞容得下一百来人,最大的能容二百多人。洞里经常准备着开水、干粮、被子、灯火,在里面住上个三五天不成问题。洞里有通到地面的气孔,从气孔里还能漏下光线来。气孔的口子都开在隐蔽的地方,敌人很难发现。人藏在洞里,既不气闷,又不嫌暗。有的老太太把纺车也搬进来,还嗡嗡嗡地纺线呢。
举例说明
新知讲解
说说地道结构的主要部分与作用。
地道
大洞
小洞
气孔
新知讲解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具体写出了地道的什么特点?
有的老太太把纺车也搬进来,还嗡嗡嗡地纺线呢。
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地道里既不气闷,也不黑暗。
方法
新知讲解
地道构造巧妙,能有力地打击敌人。
新知讲解
地道的出口也开在隐蔽的地方,外面堆满荆棘。有的还在旁边挖一个陷坑,坑里插上尖刀或者埋上地雷,上面用木板虚盖着,板上铺些草,敌人一踏上去就翻下坑里送了命。在地道里,离出口不远的地方挖几个特别坚固的洞,民兵拿着武器在洞里警戒;拐弯的地方挖一些岔道,叫“迷惑洞”,敌人万一进来了,分不清哪条是死道,哪条是活道。进了死道,就有地雷埋在那儿等着他们;就算进了活道,他们也过不了关口。原来地道里每隔一段就有个很窄的“孑口”,只能容一个人爬过去。只要一个人拿一根木棒,就可以把“孑口”守住,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地道的出口也开在隐蔽的地方,外面堆满荆棘。有的还在旁边挖一个陷坑,坑里插上尖刀或者埋上地雷,上面用木板虚盖着,板上铺些草,敌人一踏上去就翻下坑里送了命。在地道里,离出口不远的地方挖几个特别坚固的洞,民兵拿着武器在洞里警戒;拐弯的地方挖一些岔道,叫“迷惑洞”,敌人万一进来了,分不清哪条是死道,哪条是活道。进了死道,就有地雷埋在那儿等着他们;就算进了活道,他们也过不了关口。原来地道里每隔一段就有个很窄的“孑口”,只能容一个人爬过去。只要一个人拿一根木棒,就可以把“孑口”守住,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我从这里读出了人民的智慧。
新知讲解
试着抓关键词说说地道在打击敌人方面的作用。
出口、陷坑、警戒洞、迷惑洞、孑口
保护群众,打击敌人。
新知讲解
说说“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意思。
原形容地势险要,文中指“孑口”易守难攻。
新知讲解
观看《地道战》片段。
新知讲解
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地道战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冀中平原上的抗日军民有着顽强的斗志和无穷无尽的智慧。
新知讲解
课文中还有哪些描写让你体会到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
第六自然段中防御敌人的破坏
敌人尝到了地道的厉害,想方设法来破坏,什么火攻啊,水攻啊,毒气攻啊,都用遍了。大家又想出了许多妙法来防备。洞口准备着土和沙,可以用来灭火。“孑口”上装着吊板,如果敌人放毒气,就把吊板放下来挡住,不让毒气往里透。对付水攻的法子更妙了,把地道跟枯井暗沟连接起来,敌人放水的时候,水从洞口进来,就流到枯井暗沟里去了。任敌人想出什么毒辣的法子也不怕,因为各个村子的地道是相通的,大不了转移到旁的村子去。
敌人尝到了地道的厉害,想方设法来破坏,什么火攻啊,水攻啊,毒气攻啊,都用遍了。大家又想出了许多妙法来防备。洞口准备着土和沙,可以用来灭火。“孑口”上装着吊板,如果敌人放毒气,就把吊板放下来挡住,不让毒气往里透。对付水攻的法子更妙了,把地道跟枯井暗沟连接起来,敌人放水的时候,水从洞口进来,就流到枯井暗沟里去了。任敌人想出什么毒辣的法子也不怕,因为各个村子的地道是相通的,大不了转移到旁的村子去。
新知讲解
第七自然段中在地道里传递消息
人在地道里怎么能了解地面上的情况呢?民兵指挥部派出一些人分布在各处,发现了敌情就吆喝起来,一个接一个,一直传到指挥部里。老百姓管这种吆喝叫“无线电”。地道里面可就用“有线电”了,一根铁丝牵住一个小铜铃,这儿一拉,那儿就响,拉几下表示什么意思是早就约好了的。为了打击敌人,什么办法都想出来了,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
人在地道里怎么能了解地面上的情况呢?民兵指挥部派出一些人分布在各处,发现了敌情就吆喝起来,一个接一个,一直传到指挥部里。老百姓管这种吆喝叫“无线电”。地道里面可就用“有线电”了,一根铁丝牵住一个小铜铃,这儿一拉,那儿就响,拉几下表示什么意思是早就约好了的。为了打击敌人,什么办法都想出来了,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
朗读指导:读出作者对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的赞叹。
新知讲解
为什么在地道战中人民群众能表现出无穷无尽的智慧?为什么说地道战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惊人的奇迹?
这是保家卫国的正义的战斗,所以激起了人民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冀中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特别勇敢,特别有智慧。他们依靠着地道战这种方式,用落后的武器装备,不但坚持了生产,还有力地打击了敌人,粉碎了敌人的“扫荡”,所以说地道战创造了一个奇迹。
新知讲解
作者为什么介绍冀中的地道战?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
歌颂冀中抗日军民的无穷无尽的智慧与顽强的斗志。
新知讲解
qīn lüè xiàn kēnɡ
( ) ( )
ɡuǎi wān chà dào
( ) ( )
侵略 陷坑
拐弯 岔道
一、读拼音,写词语。
课堂练习
二、比一比,组词语。
善良的 斗争
凶恶的 人民
勇敢地 敌人
课堂练习
三、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冀中平原在河北省中部
B.冀中平原在山西省中部
C.冀中平原在河南省中部
D.冀中平原在陕西省中部
A
课堂练习
更深入地了解了课文内容
理解了地道战取得成功的关键是人民的智慧和保家卫国的顽强斗志
课堂总结
冀中的地道战
构造
产生——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
防御敌人
联络信息
顽强的斗志
无穷无尽的智慧
作用
地道
地洞
气孔
出口
“无线电”
“有线电”
防火攻
防水攻
防毒气攻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观看电影《地道战》。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