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同步练习:专题训练一 地球和地图(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同步练习:专题训练一 地球和地图(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8-20 13:24: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训练 地球和地图
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是(  )
A.魏格纳的大陆漂移说 B.板块构造学说
C.斯科特的南极探险 D.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
2.下列有关经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纬线是半圆,指示东西方向
B.经线是直线,指示南北方向
C.纬度越高,纬线越短
D.任何两条相对应的经线组成的经线圈的长度与赤道的长度相等
3.读图Z-1-1,甲地的经纬度是(  )
图Z-1-1
A.25°N,30°E B.30°N,25°E
C.25°S,30°E D.25°N,30°W
读“经纬网图Z-1-2”,回答4~5题。
图Z-1-2
4.在南北半球分界线上的点是(  )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5.能正确反映湛江(21°N,110°E)的经纬度位置的是图中的________点。(  )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读“地球运动示意图”,完成6~7题。
图Z-1-3
6.每年6、7、8三个月是北半球的(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7.当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由A位置转到B位置时,北京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是(  )
A.昼变长 B.昼变短
C.昼长不变 D.昼先变长后变短
8.下表中测量时间④对应的节气是(  )
某校地理兴趣小组观察记录表
测量时间(节气) ① ② ③ ④
旗杆影长(米) 5.2 0 5.2 12.9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9.某中学(长200米、宽150米)的校长请你画一张地理课本大小的该校平面图,你认为下列比例尺较合适的是(  )
A.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50千米
B.
C.
D.1∶1000
读图Z-1-4,回答10~11题。
图Z-1-4
10.图中河流的大致流向是(  )
A.由南向北流 B.由东向西流
C.由北向南流 D.由西向东流
11.图中河流与公路相交处的符号“”表示的是(  )
A.铁路 B.桥梁 C.隧道 D.河流
小敏班上准备组织一次登山活动,同学们个个都兴高采烈。为了安全,老师拿出一张等高线图说:“这是我们要登的山,它比较高,大家注意……”接着,强调了安全事项,顺便复习了等高线地形图的有关知识,要求同学们上山后留心观察这些地形部位。据此完成12~14题。
图Z-1-5
12.老师强调图中有一个悬崖很危险,希望大家上山时一定要注意。请你判断悬崖在哪个地方(  )
A.丙地 B.丁地 C.戊地 D.己地
13.从图上可以看出最高的山顶海拔是(  )
A.900米
B.1200米
C.900米以上1200米以下
D.1200米以上1500米以下
14.老师告诉同学们:“图上甲、丙、丁、戊、己五处等高线形态不一样,分别表示山地不同部位,上山后一定要留心观察,看它们在地形上有什么区别。”请回答,图中甲、丙、丁、戊、己五个部位依次是(  )
A.山顶、鞍部、山脊、山谷、陡崖
B.山顶、鞍部、山谷、山脊、陡崖
C.山顶、山谷、山脊、鞍部、陡崖
D.山顶、山谷、山脊、陡崖、鞍部
某中学“地理达人”小组一行8人,相约到“莲湖风景区”旅游,据此回答15~18题。
图Z-1-6
15.小组成员相约于莲湖南侧的建筑物旁汇合,该建筑物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6.“地理达人”分成四组进行划船比赛,经抽签分别从莲湖的a、b、c、d四点,沿直线划船到达湖泊正对岸,抽得上上签的一组是(  )
A.a组 B.b组 C.c组 D.d组
17.①③两建筑物海拔相差约(  )
A.100米 B.200米 C.300米 D.400米
18.建在地势最平缓处的建筑物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9.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Z-1-7
(1)左图中A点的经纬度是__________,该点一年中有________次太阳直射现象。
(2)B点在A点的________方向。
(3)C点位于五带中的________带;此时该点的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____。
(4)右图为山东济南某学校的玲玲同学不同时间身影长短变化情况示意图。假如玲玲的身高不变,请比较判断:
如果是在同一天,则更接近正午的是________图;如果是在不同季节的正午时刻,则更接近冬至日的是________图。
20.读“等高线地形图”,按要求回答问题。
图Z-1-8
(1)填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地形名称: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E________。
(2)用直尺量得从李庄到周庄的图上距离为3厘米,则实地距离为________千米,李庄位于周庄的________方向。
(3)某学校的中学生组织一次野外登山活动,从D点或F点出发,更容易攀登到A山顶的是______点,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读“等高线地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Z-1-9
(1)图中字母C所表示的地形名称为________。
(2)据图可知,李庄的海拔在________米以下。若周庄与李庄之间的图上距离为2厘米,则两村的实地距离为________千米。周庄位于李庄的________方向。
(3)若要在图中小河上修筑一座水库大坝,应在________(填“B”或“D”)处最合适,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还有哪一处可能形成小溪流,请用虚线画出其位置。
(5)驴友小张在________处进行攀岩活动后,归途中在A地丛林迷失了方向,当他发现一条小溪时,想沿着小溪往下游行进,以走出丛林脱险。他的想法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答案
1.D 2.C
3.A  本题考查在经纬网上判断某点的经纬度。判断方法:首先判断甲的纬度,根据向北纬度越来越大的是北纬,向南纬度越来越大的是南纬的规律,判断出甲地的纬度为25°N。其次,判断甲的经度,根据向东经度越来越大的是东经,向西经度越来越大的是西经的规律,可知甲地的经度为30°E。
4.A  本题考查半球的分界线。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即0°纬线,可知A点符合。
5.B  本题考查在经纬网上判断点的经纬度。从图中可以看出,A点经纬度是(0°,60°E),B点经纬度是(21°N,110°E),C点经纬度是(40°S,80°E),D点经纬度是(23.5°S,140°E)。所以B点表示湛江。
6.B  包括夏至日在内的6、7、8三个月是北半球的夏季。
7.A  A为春分,B为夏至,自春分到夏至这一段时间,北半球的白昼逐渐变长。
8.D  ④是一年中影子最长的时候,也就是太阳高度最小的时候,即冬至日。
9.D  因为200米=20000厘米、150米=15000厘米,中学课本的长约25厘米,宽约18厘米。比例尺===,四个选项中最接近的是D。
10.A 11.B  此题考查方向和图例的相关知识。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应根据指向标来判定方向,指向标始终指向北方,把指向标平移到小河的位置,根据小河中箭头的方向,判定小河的流向大致是由南向北流;在不同的地图上,图例往往是不同的,在河流与公路的相交处是桥梁。
12.D  读图可得,甲处和乙处是山顶,丙处是鞍部,丁处是山谷,戊处是山脊,己处是陡崖,陡崖是等高线重合的部位。
13.D  观察图可得出等高距为300米,甲山顶处等高线密集,海拔的高度在1200~1500米之间。
14.B  图中甲等高线由外向内海拔增高,为山顶;丙在两个山顶之间,为鞍部;丁等高线凸向高处,为山谷;戊等高线凸向低处,为山脊;己等高线重合,为陡崖。
15.D  根据指向标判断方向,①在莲湖的西北侧,②在莲湖西侧,③在莲湖西南侧,④在莲湖南侧。
16.B  从图上可以量得各点到达对岸的图上距离,其中b组到达对岸的距离最短。
17.C  ①的海拔在100~200米,③的海拔在400~500米,所以海拔之差约是300米。
18.C  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平缓。
19.(1)(150°E,0°) 两 (2)东南
(3)北温 昼长夜短 (4)乙 甲
此题是对读图分析能力的综合考查。(1)图中已经标注了两条经线的度数,是180°和150°,根据地球的自转方向可知,其变化规律是向西逐渐变大,则属于西经且相邻两条经线相差30°,因此可以判断A点的经度是150°E,它同时位于最长的纬线圈上,故其纬度是0°,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2)根据经纬线的指示方向可知,B点位于A点的东南方向。(3)C点位于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属于五带中的北温带,此时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对于C点来说是白昼最长、黑夜最短。(4)一天之中,正午时刻的影子最短,一年之中,冬至日时的影子达到最长。
20.(1)山顶 山脊 鞍部 陡崖 
(2)1.5 西南
(3)F 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登山较省力
(1)结合等高线地形图得知:A为山顶(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B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C为鞍部(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E为陡崖(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2)根据题意得知:李庄到周庄的图上距离为3厘米,根据比例尺=,得出实地距离=3×50000=150000厘米=1.5千米。根据指向标判定:李庄位于周庄的西南方向。(3)从等高线地形图看出,D、F相比较,F处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登山较省力,更容易攀登到A山顶。
21.(1)鞍部 
(2)100 10 正东
(3)D D处位于盆地的出口处,最狭窄,工程量小
(4)如图所示:
(5)E 想法正确。小溪下游地形平坦,交通便利,可能有人居住。
读图可知,(1)图中字母C处位于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2)据图可知,李庄的海拔在100米以下。若周庄与李庄之间的图上距离为2厘米,则两村的实地距离为2厘米×5千米=10千米。根据指向标判断,周庄位于李庄的正东方向。(3)若要在图中小河上修筑一座水库大坝,应在D处最合适,因为D处最狭窄,容易施工。(4)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山谷处容易形成河流。(5)E处是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适合攀岩;驴友小张在此处进行攀岩活动后,归途中在A地丛林迷失了方向,当他发现一条小溪时,想沿着小溪往下游行进,以走出丛林脱险。他的想法是正确的,因为小溪下游地形平坦,交通便利,可能有人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