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原因#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商品经济繁荣的推动$政治黑暗和吏治腐败的助推%
$)"
!分"
*
影响#使大量小农破产$加剧了社会动荡$导致阶级矛盾激化$造成政府财政困难$迫使政府
调整赋税制度%!分&答出三点即可"
*
!"特点#主要在新解放区开展$依法推进$分期分批次逐步开展!或有计划'有秩序地进行"$
$
注重政策宣传$地方贯彻得力$民众积极参与$成效卓著%! 分&答出四点给 分&五点给
. - .
分"
!"因素#社会性质的变化$执政者的阶级立场$群众与政府的关系%! 分&答出两点即可&
& '
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示例
$*"
论题#法律在近代西方政治文明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分"
$
阐述#(光荣革命)后&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控制的议会于 年颁布*权利法案+&限制国
!*-.
王权力&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议会的国家权力中心地位&推动了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发展和社
会秩序的稳定&为构建有限政府提供了法律依据&为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美
国制宪会议通过的 年宪法&秉持分权制衡的原则&将联邦政府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
!,-,
和司法权&这三项权力分别由国会'总统和最高法院掌握&避免了权力的过度集中&维护了美
国独立战争的成果&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并为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借鉴&推动了世
界政治文明发展的进程%!分"
-
总之&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法律的制定与实施&为西方政治文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
障&也为世界其他地区政治文明的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启发%!分"
$
!(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分的唯一标准"
!"内容#鼓励民间婚嫁$允许丧偶再婚$将婚嫁状况纳入地方官员考核%! 分&答出两点
$," '
即可"
背景#隋末唐初&社会动荡&人口锐减&经济残破$民族交融不断加强$均田制的持续推行和基
层秩序的重建%!分&答出两点给 分&三点给 分"
) ' )
!"影响#促进了唐朝人口的增加&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冲击了传统伦理观念&一定程度
$
上改善了贵族妇女的生活境况$为贞观之治的出现创造了重要条件%!分"
*
!"背景#美苏冷战对峙$美国国内黑人民权运动高涨$非洲独立运动发展%!分"
$-" *
!"评价#和平队是殖民主义在新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是美国对外扩张的工具$! 分"适应了
$ &
美苏冷战的需要$客观上有利于推动发展中国家的思想现代化$推动了美国黑人民权运动的
发展%!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
!"贡献#扑灭了哈尔滨瘟疫!肺鼠疫"$积累了一套疫情防控经验$促进了世界疫病防治的科
$."
学发展$增强了中国在国际科学领域的影响力%!分&答出三点即可"
*
!"品质#医术精湛&学识渊博$勇于担当&敢于挑战$医德高尚&忧国忧民%! 分&其他答案
$ .
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 高三历史"参考答案 第 页#共 页$ %
! !
! " !
书高三历史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第I卷(选择题
共48分)
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
目要求的。
1.《尚书》记载:“(周公说)我不可不监(鉴)于有夏,亦不可不监于有殷。我不敢知曰,有夏服天
命,惟有历年;我不敢知曰,不其延,惟不敬厥德,乃早坠厥命。”《周易》曰:“天地革而四时成
都
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由此可知
A.汤武革命推动了社会转型
B.周统治者重视敬德安民
部
C.夏商亡于天命学说的泛滥
D.夏商周王室都信奉天命
戡
2.韩非子认为:“明主立可为之赏,设可避之罚。故贤者劝赏而不见子胥(伍子胥,春秋末期吴国
谋臣,多次进谏遭拒,后被赐死)之祸…愚者守静而不陷险危。”这反映出韩非子
A.主张依法量刑
B.推崇无为而治
C.强调赏罚有度
D.提倡尊德尚贤
数
3.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提出,“仁之美者在于天。天,仁也…人主之大,天地之参也…人
之超然万物之上,而最为天下贵也”。君子(一般指高层)是社会民族的栋梁,可以驾驭万物,
自然也就是人民的父母。这表明董仲舒
南
A.勇于突破礼制的束缚
B.具有一定的人文关怀
C.强调完善个人的修养
阳
D.确立了儒学正统地位
4.下图所示反映出魏晋时期嘉峪关地区
考古发现的嘉峪关魏晋慕的采桑图和牛耕图
A.农业生产的多样化
B.小农经济已基本成熟
C.养蚕缫丝技术进步
D.百姓的农耕定居生活
5.唐代择官考试的主要内容是试书、判,其中“判”又称“判牍”“判状”“判词”,是司法人员对案件
丝
是非曲直之判断与评价结果的文字体现,即法律判断的文书。《通典》对于唐代选拔官吏的标
准有言:“不习经书史无以立身,不习法理无以效职。”唐代这一择官标准旨在
A.完善考试选官制度
B.深化依法治国观念
C.提高封建统治效能
D.培养法律专业人才
【★高三历史第1页(共6页)★】
6.城隍庙是一个民间集会的场。庙会期间,百戏杂陈,摊棚林立,商贩云集,热闹非凡。宋代
城隍庙大盛,被人们视为守护一城的神衹,各州县皆建其庙。城隍庙在宋代兴盛的主要原
因是
A.商品经济的繁荣
B.理学思想的影响
C.戏曲艺术的成熟
D.市民阶层的形成
7.元朝统一后,在原金、宋的领土上划分行省时,大胆打破自然地理的界限,不顾既有区域经济
联系,令各省北向门户洞开。这一做法
A.反映了专制权力的下移
B.成为农民起义的导火索
C.阻断了经济资源的流通
D.进一步强化了中央集权
8.下表所示为明清时期,长江下游省份的虎患情况。表中信息可以用于说明明清时期
(单位:次)
省别
明代虎患发生数
清代虎患发生数
合计
江苏(含上海)
32
39
71
浙江
49
86
135
安徽
24
37
61
总计
105
162
267
A.长三角地区农业发展水平高
B.社会治安问题严重
C.人地矛盾激化影响生态平衡
D.政府重视虎患问题
9.下表所示为总理衙门设立初期的部分职能及其原来的归属部门。这可用于说明,当时
职能
原归属部门
简拔出使大臣、海关道(宫职名)
吏部
指拨海关税收、出洋经费等财税出纳
户部
处理列强行使领事裁判权的争议和教案申诉
刑部
A.中外交往的频繁化
B.列强经济侵略加剧
C,决策中枢发生异化
D.相权得以变相恢复
10.郭嵩焘、郑观应以中国传统的本末观分析西学,认为西学内部有本末、体用之分,“其本在朝
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其体在育才于书院,议政于议院,其用在练兵、制器械、铁
路、电线等事”。这说明他们
A.对西学有着深入的认识
B.摆脱了“天朝上国”观念
C.提倡侧重学习西方器物
D.摒弃了“华夷之辩”思想
11.1905年,袁世凯等六疆臣在要求立停科举的奏折中明确指出,希望借此取信于外人,以换得
其“推诚相与”;1906年,四川一份办学纲要指出,中外“交通既久,几于无事不与外人为缘”。
这从本质上体现了此时中国
A.中体西用的价值追求
B.文化教育的近代转型
C.半殖民地的社会属性
D.民主科学的时代精神
12.据美国人杜威对五四运动的回忆:“他们并不满足于一般的倾诉、劝诫。日本商品的清单被
大批刊印出来,在中国销售的所有日货的分类目录,以及替代它们的国货的类似目录,被人
们广泛传阅。”这反映出,五四运动
【★高三历史第2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