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课题1 分子和原子(上)
3
视频 1 :《品红在水中的扩散实验》
视频 2 : 《分子运动现象》
视频 3 : 《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的体积变化》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梅花香味别具神韵、清逸幽雅,被历代文人墨客称为暗香。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梅花香味别具神韵、清逸幽雅,被历代文人墨客称为暗香。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梅花香味别具神韵、清逸幽雅,被历代文人墨客称为暗香。
“着意寻香不肯香,香在无寻处”让人难以捕捉却又时时沁人肺腑、催人欲醉。探梅时节,徜徉在花丛之中,微风阵阵掠过梅林,犹如浸身香海,通体蕴香。
你是否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能闻到花香?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重点学习的内容
知识导航
一、物质的构成
1. 物质是由________、________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分子
原子
举个例子
水
水分子的结构
水分子通电时变成氧分子和氢分子
一、物质的构成
2. 通常分子的________和________都很小。
质量
体积
你知道一滴水里含有的水分子数是多少吗?
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 kg,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
若10亿人来数1滴水里的水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要3万多年才能数完。
…
…
=
1 滴水
1.67×1021 个水分子
3. 通过先进的科学仪器不仅能够观察到一些分子和原子,还能移动原子。
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苯分子的图像
通过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文字
生活中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验,走过花圃会闻到花香;湿的衣服经过晾晒就会变干;糖块放到水里会逐渐“消失”,而水却有了甜味。
这是为什么呢?
实验探究
二、品红的扩散实验探究
向盛有冷水和热水的小烧杯中加入少量品红,静置,观察发生的现象。
现象
冷水
热水
品红在水中扩散开,速度较慢
品红在水中扩散开,速度较快
透过现象看本质 ~
红墨水在水中扩散
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
现象
本质
微观粒子包括分子、原子、离子
实验探究
三、分子运动的实验探究
1. 向盛有约20mL蒸馏水的小烧杯A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
2. 从烧杯A中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浓氨水,观察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
3. 另取一个小烧杯B,加入约5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或水槽罩住A、B
两个小烧杯(如图3-4)。观察几分钟,有什么现象发生?你能解释这一现象吗?
加入酚酞溶液,无色。
加入浓氨水后变为红色,说明浓氨水能使酚酞变红。
烧杯A逐渐变为红色,烧杯B不变色,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氨分子运动到B中溶于水显碱性,使无色酚酞变红)
四、分子的运动
微观粒子(如分子)总是在_____________,花香在空气中的扩散、湿衣服中的水在晾晒下的挥发及品红在水中的扩散都是分子运动的结果。
在受热的情况下,分子能量增大,运动速率________,这就是品红在热水中扩散加快的原因。
不断运动着
加快
若把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总体积是否等于100mL?
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总体积小于100mL
分子之间有间隔
现象
本质
五、分子与体积变化
物质的体积是能变化的,如水结成冰,体积变大,气体受热体积膨胀等。那么,物质的体积大小变化,与分子有何关联?
固体、液体、气体粒子的排列方式如下图所示(以H2O为例):
一般情况:分子间隔变大
固体
液体
气体
五、分子与体积变化
1. 我们知道气体可压缩储存于钢瓶中,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 在受压的情况下气体液化,分子间的_______减小。
3. 相同质量的同一种物质在固态、液态和气态时所占体积不同,是因为它们____________________。
4. 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则是物质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_______,遇冷时_______的缘故。
分子之间有间隔
间隔
分子间的间隔不同
增大
缩小
归纳总结
1. 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2. 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3. 微粒的基本性质:
(1)分子、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微粒在不断地运动,温度越高,运动越快;
(3)分子之间有间隔,温度高/压强大,间隔变大;
(4)物质的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间隔发生变化。
知识点都掌握了吗?来做几道题检测下~
【例1】下列事实能够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的是
A.水和酒精混合体积变小 B.一滴水有1.7×1021个水分子
C.酒香扑鼻 D.黄沙漫天
C
题型一:分子的运动现象
【例2】如图所示,将滴有酚酞试液的滤纸放在试管中,试管口塞一团脱脂棉。(提示:酚酞遇氨水变红)
(1)用仪器A吸取浓氨水,滴在脱脂棉上(10~15滴)。A的名称是______,其用途是______。
(2)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这说明了______。
(3)实验中,往往在试管下放一张白纸,白纸的作用是______。
(4)某同学做此实验时,发现滤纸条上没有变色,而试管中所塞的脱脂棉却变成了红色。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错误操作可能是______,这一实验还说明,两种试剂中的______(填“酚酞”或“氨水”)具有较强的挥发性。
题型二:分子的运动实验探究
【答案】胶头滴管 吸取和滴加少量的液体 滤纸片上酚酞试液从右向左依次变红 分子是不停运动的(答案合理即可) 对比,便于观察 酚酞与氨水的位置滴反了 浓氨水
【例3】将密封好的薯片从平原地区带到高原地区时,包装袋鼓起。对此现象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A.分子数目增多
B.分子体积变大
C.分子质量变大
D.分子间间隔变大
D
题型三:分子与体积变化
【例4】生活中的下列现象,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正确的是
A.水沸腾时会掀起壶盖,是因为分子的体积变大
B.篮球久置会变瘪,是因为分子的体积变小
C.水在0℃时结冰不能流动,是因为分子不再运动
D.40L的钢瓶可充入6000L氧气,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
D
题型四:用微粒的观点解释现象
【例5】实验是学习化学的基础,实验要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原理,得出实验结论。
实验一:某兴趣小组设计如下实验,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甲同学设计了验证微粒的性质,在一支试管内加入少许浓氨水,再快速将一团用酚酞溶液浸润过的棉花塞在试管口。
(1)甲同学将观察到的现象______;
(2)上述实验说明:______;
(3)同学乙仿照甲同学的方法,设计了一组对比实验, 如图所示,你认为乙同学设计这组实验的目的可能是______。
题型四:用微粒的观点解释现象
【答案】浸有酚酞溶液的棉花团变红色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验证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例6】某兴趣小组探究分子的特性时做了以下四组实验。
(实验一)已知: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而氨水呈碱性,打开盛浓氨水的试剂瓶时能够闻到强烈刺激性气味。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1)甲同学用小烧杯取约40mL蒸馏水,向其中滴入5~6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溶液的颜色无明显变化。
(2)如图1所示,取上述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氨水,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是_____通过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
题型四:用微粒的观点解释现象
(3)将烧杯中的酚酞溶液分别倒入A、B两个小烧杯中,另取一个烧杯C,向其中加入约5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C两个小烧杯,烧杯B置于大烧杯外(如图2所示)。观察几分钟,烧杯A、B发生现象分别是 _____这一现象说明_____ ,B烧杯的作用是 _____。
(实验二):乙同学将实验一进行改进(如图3所示)后进行有关分子性质的探究实验:在试管中的滤纸条上相间滴有无色酚酞溶液,试管口塞上一团蘸有浓氨水的棉花(由于棉花上的浓氨水而闻到有刺激性气味),试管中看到的现象是_____,此现象说明了_____。
题型四:用微粒的观点解释现象
(实验二):乙同学将实验一进行改进(如图3所示)后进行有关分子性质的探究实验:在试管中的滤纸条上相间滴有无色酚酞溶液,试管口塞上一团蘸有浓氨水的棉花(由于棉花上的浓氨水而闻到有刺激性气味),试管中看到的现象是_____,此现象说明了_____。
已知①浓氨水能挥发出氨气,浓盐酸能挥发出氯化氢气体,二者接触反应会产生白烟(即氯化铵固体)。
②由于分子质量小,所以化学上引入了分子的相对质量来表示分子的质量,即相对分子质量。③氨气分子的相对质量是17,氯化氢分子的相对质量是36.5.如图所示,在玻璃管两端分别放入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棉花团。
题型四:用微粒的观点解释现象
③发现C处产生的白烟较多。由此可知,分子的运动速率与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是_____。
(实验三)丙同学设计实验如图4所示,在一个玻璃杯中放入约50ml水,向水中放入一大块糖块,在容器外壁沿液面画一条水平线,当糖块消失后,液面比水平线 _____(“高”“低”“相平”),这一现象说明了_____,同时还可以说明_____。
题型四:用微粒的观点解释现象
【答案】溶液变红 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A中溶液变红,B中溶液不变色 氨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对比 滤纸条上由试管口向试管底逐渐变红 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相对分子质量越小,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大 低 分子间有间隔 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知识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