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3张PPT)
4.古代诗歌四首
体会诗人情感
写作背景
景物描写
了解古诗节奏
学习诗歌
观 沧 海
曹操
汉乐府
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目 录
作者介绍
字词释义
文章小结
诗歌鉴赏
壹
贰
叁
肆
第一部分
作者介绍
作者其人
魏武帝曹操(155年~220年),字孟德,小名阿瞒、吉利,沛国谯县人(今安徽省亳州人)。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诗人 。东汉末年宰相,太尉曹嵩之子,曹魏政权的奠基者。
东汉末年,面对天下大乱,以汉献帝刘协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中国北方地区,扩大屯田、兴修水利、奖励农桑、重视手工业、安置流民、实行“租调制”,促进中原地区经济生产和社会稳定。建安十八年(213年),获封魏公,建立魏国,定都邺城。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册封魏王,权位在诸王之上。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3月15日),去世,谥号为武,安葬于高陵。其子曹丕称帝,追封皇帝,谥号为武,庙号太祖。曹操喜欢用诗歌、散文抒发政治抱负,反映民生疾苦,是东汉文学的代表人物,被鲁迅称赞“改造文章的祖师”。擅长书法,被唐朝张怀瓘《书断》评为“妙品”。
创作背景
乌桓是当时东北方的大患,建安十一年(206年),乌桓攻破幽州,俘虏了汉民十余万户。同年,袁绍的儿子袁尚和袁熙又勾结辽西乌桓首领蹋顿,屡次骚扰边境,以致曹操不得不在建安十二年(207年)毅然决定北上征伐乌桓。后来在田畴的指引下,小用计策。大约在这年八月的一次大战中,曹操终于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这次胜利巩固了曹操的后方,奠定了次年挥戈南下,以期实现统一中国的宏愿。而《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得胜回师经过碣石山时写的。
第二部分
字词释义
字词正音
碣石 沧海 澹澹 萧 瑟
竦峙 哉
jié
cāng
dàn
Sǒng zhì
Xiāo sè
zāi
全文赏析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到达,登上
耸立
水波荡漾的样子
银河
多么
若课本有该词的注释,圈起来;若课本没有该注释,补充在原文相应位置。
幸运
达到极点
很
好像
全文白话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感悟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一丛一丛的,十分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翻腾着巨大的波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庆幸得很哪,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第三部分
诗歌鉴赏
读出节奏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
/
/
/
/
/
/
/
/
/
/
/
/
/
全文赏析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大景象、远观、视角大
眼界开阔
胸怀宽广
情感:壮美、豪迈
“观”字统领全篇,展开观海所看、所听、所想。
景物描写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实景
实景
虚景
动景
静景
静景
动景
虚实结合
动静结合
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的诗句
诗歌鉴赏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前二句具体写竦峙的山岛: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诗意盎然之感。后二句则是对“水何澹澹”一句的进一层描写:定神细看,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这儿,虽是秋天的典型环境,却无半点萧瑟凄凉的悲秋意绪。作者面对萧瑟秋风,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在秋风萧瑟中,大海汹涌澎湃,浩淼接天;山岛高耸挺拔,草木繁茂,没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这种新的境界,新的格调,正反映了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烈士”胸襟。
诗歌鉴赏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前面的描写,是从海的平面去观察的,这四句则联系廓落无垠的宇宙,纵意宕开大笔,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茫茫大海与天相接,空蒙浑融;在这雄奇壮丽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汉(银河)都显得渺小了,它们的运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纳。诗人在这里描写的大海,既是眼前实景,又融进了自己的想象和夸张,展现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伟气象,大有“五岳起方寸”的势态。这种“笼盖吞吐气象”是诗人“眼中”景和“胸中”情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言为心声,如果诗人没有宏伟的政治抱负,没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没有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那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这样壮丽的诗境来的。过去有人说曹操诗歌“时露霸气”(沈德潜语),指的就是《观沧海》这类作品。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是合乐时的套语,与诗的内容无关。也指出这是乐府唱过的。
第四部分
文章小结
文章小结
这首诗用饱蘸浪漫主义激情的大笔,所勾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壮阔,更表达了诗人以景托志,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
全诗语言质朴,想象丰富,气势磅礴,苍凉悲壮。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七年级语文
李白
目录
课前导读
课文解析
课文拓展
壹
贰
叁
壹
课前导读
●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了解诗词有关知识,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品味诗歌语言,体味诗歌的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提高古诗文修养。
●培养热爱中华古代文化知识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学习目标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作者介绍
创作背景
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上一位以写边塞题材为主的著名诗人。他特别擅长写七绝。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据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到扬州时,听到王昌龄被贬龙标尉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
这首诗是作者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好诗。(闻:听到)
龙标:
今湖南黔阳,唐时甚僻。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左迁:
古尊右卑左,即贬官。
从此诗的标题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解说标题
贰
课文解析
课文原文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词语释义
左迁:古尊右卑左,即贬官。
五溪: 唐人所说的五溪指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当时属于黔中道,在今湖南西部和贵州东部。
夜郎: 汉代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曾在今贵州西部、北部和云南东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区建立过政权,称为夜郎。唐代在今贵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设过夜郎县。这里指湖南的夜郎(在今新晃侗族自治县境,与黔阳邻近)。李白当时在东南,所以说“随君直到夜郎西”,遥——遥想、遥祝。
译文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译文:杨花落尽啦,子规鸟儿不住地在啼,
译文:听说你遭贬了,被贬到龙标去,一路上要经过辰溪、酉溪、巫溪、武溪和沅溪。
译文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译文: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
译文: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课文探究
1、 作者为何要写杨花与子规?
答:写“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这样的“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节,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
“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
“子规”即杜鹃,传说它是蜀国国王杜宇魂化而成,叫声凄凉哀婉。
因此,可以说,诗中开头一句的写景,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
课文探究
2、作者为何“寄愁心与明月”?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答:远在扬州、行止不定的诗人只好把一片深情托付给千里明月,向老友遥致思念之忧了。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这里既有对老友遭遇的深刻忧虑,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
课文探究
3、本诗主题是什么?
答:以杨花落尽和子规悲鸣起兴,渲染出感伤的氛围,借月抒怀,表达惊讶、悲愤、思念,关切、担忧的真挚友情。
杨花:漂泊无定(友人的现状)
子规啼:离愁别恨(诗人的心情)
闻道:震惊,痛惜
过五溪:偏远,艰难
写景 叙事
抒情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愁心:同情,牵挂,关切
明月:千里可共(客观事物人格化)
随君:时刻相伴
直:不停留——急切
夜郎西:更加偏远之地
思维导图
1. 诗人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抒写真挚的友情,把抽象的“愁心”赋予实物的属性,它竟会随君逐月到夜郎西。这种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意象),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维所形成的巨大的特点之一和优点之一。
2.积累意象的文化内涵
课文小结
叁
课外拓展
七年级语文课件
课外学习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 《望月怀远》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 《雨霖铃》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把酒问月》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
你还记得哪些写明月的古诗句?
课外作业
点名诗人闻讯的时节的一句诗是: 。
本诗中将明月人格化,托月送情,表达对友人的关切之情的句子是: 。
杨花落尽子规啼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夜郎西。
次北固山下
壹
作者介绍
贰
古诗译文
叁
古诗注释
肆
古诗赏析
01.作者介绍
王湾,开元初年的北方诗人
往来于吴楚间,被江南清丽山水所倾倒,并受到当时吴中诗人清秀诗风的影响,写下了一些歌咏江南山水的作品,《次北固山下》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篇。尤其其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得到当时的宰相张说的极度赞赏,并亲自书写悬挂于宰相政事堂上,让文人学士作为学习的典范。由此,这两句诗中表现的那种壮阔高朗的境象便对盛唐诗坛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直到唐末诗人郑谷还说“何如海日生残夜,一句能令万古传”,表达出极度钦羡之情。
02.古诗注释
次:旅途中暂时停宿,这里是停泊的意思。
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三面临长江。
潮平两岸阔:潮水涨满时,两岸之间水面宽阔。
海日:海上的旭日。
残夜:夜将尽未尽之时。
江春:江上春早。
03.古诗译文
郁郁葱葱的山外是旅客的道路,碧波荡漾的江上正好行船。
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
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
04.古诗赏析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律诗
作者要去的路
北固山
诗人此刻在船上,其实是看不到青山外的客路的。
旅途奔波
平野开阔,波平浪静;对人生旅途充满期待
拟人。新旧时序交替,离家已久
雁足传书------乡思愁绪
押韵(ian)
押平声韵
天净沙·秋思
作者:马致远
教学目标
能准确划分朗读节奏。
理解词义和句意。
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和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欣赏词语和句子。
体会诗词的语言和写法。
壹
贰
叁
肆
伍
朗读课文
天净沙·秋思(作者: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曲牌名
题目
作者介绍
马致远(约1250年-1321年至1324年秋季间),号东篱,大都(今北京,有异议)人,元代戏曲家,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
戏曲创作方面,音乐思想上,马致远的音乐思想经历了由儒入道的转变;散曲创作上,马致远的散曲具有思想内容丰富深邃而艺术特色精湛卓越的特点。他的《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
基本内容
枯藤老树昏鸦
深秋的黄昏,缠着枯藤的老树上,鸦雀已经回巢,不时地啼叫
基本内容
小桥流水人家
在小桥流水近旁的稀疏村舍里,人们正在准备着晚餐,炊烟缕缕。
基本内容
古道西风瘦马。
荒凉的古道上,西风劲吹,落叶纷飞;这时,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独自缓缓行进着。
基本内容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夕阳已经朝西方落下了, 漂泊未归的断肠人还远在天涯.
了解词义
昏鸦:
古道:
断肠人:
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古老的道路
这里指远在天涯充满怀乡之苦的人。
文学常识
1、《天净沙 秋思》
作者 是 杰出的戏剧家、散曲家。
2、他的《天净沙·秋思》历来被人们推为小令中出类拔萃的杰作,被誉为 。
3、“天净沙”是 。
4 、 “秋思”是 。
元代
马致远
“秋思之祖”
曲牌名
题目
欣赏诗句
全曲共有几处景物?景物的风格一致吗?这说明了什么?
全曲有人物吗?请发挥想象,猜测一下人物的特征与身份。
题为“秋思”,那作者又思什么呢?
测试一下
一、划分节奏
断肠人在天涯。
二、鉴赏古道西风瘦马 中“瘦”字表达的效果。
三、本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测试一下
1.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 、 、 ; 与"夕阳"相呼应的是:"_____",与"天涯"相呼应的是:"_____",最能触发旅人(游子)思乡之情的景物是:"_____"。 体现全文主旨的"思"字的一句是:"_____"。
枯藤
老树
西风
昏鸦
古道
人家
断肠人在天涯
测试一下
3.小令共写了几种事物?具体指哪几种?
答:十种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
测试一下
4、《天净沙·秋思》通过对一组客观事物的描写,表现出 的心情。
5、"枯藤老树昏鸦"与"小桥流水人家"是两种鲜明不同的画面,你能理解这种不协调的用意吗?(2分)
在旅途中寂寞悲凉的心情。
答案:将哀景与乐景放在一起(以乐衬哀),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天涯"人的思乡愁绪。
测试一下
6.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曲的题目叫"秋思","秋思"的意思是"秋天的思考"。
B."枯藤"句中的"枯藤"、"老树"是最有特征性的秋景,给人以萧条、寂寞、悲凉的感觉。
C."小桥"一句读来令人亲切,可仔细想去,却更增添了"断肠人"的愁绪。
D."断肠人"句中的"断肠人"是一位"离人","天涯"即"极远的地方"。
A
测试一下
7.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曲的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的景色图。
B.第二句描写诗人所见异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越发使人感到孤独。
C.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写景是为了烘托人。
D.从此曲的题目来看,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对秋的伤感,而并无思乡之情。
D
测试一下
8、这首小令运用了什么写法?创造出怎样的意境?衬托了天涯游子怎样的心情?
答案:这首小令极其出色地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渲染出萧瑟悲凉的意境,烘托出游子孤寂、悲凉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