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说课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说课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3-09-16 15:33: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0张PPT。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说课人: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目标分析教法学法过程分析效果分析说课流程教材重点与难点教材内容与地位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内容与
地位重点与
难点本节课是高中新课程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第五课的内容。本单元主要讲述儒家思想的演变,本课主要讲述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批判宋明理学,倡导求实精神,开创了儒家思想活跃的新局面。
这既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总结,也是近代文化到来的铺垫,本节课的内容在整个教材体系中起到的是承上启下的作用 《课程标准》要求“课标要求: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教学重点:明清主要的思想家的主张;
教学难点:明清思想家思想产生的原因及评价,把握思想规律。二、学情分析高中学生心理逐步走向成熟,认知能力进一步发展,思维活跃,表现欲强,善于接受新事物,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但他们的知识储备还不够充分,对经济史的内容还停留在感性的认知基础上,仅限于零散的知识层面,并未形成系统深刻的认识,而且学生的个体差异明显。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对概念的分析和对个别学生的指导。三、目标分析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1.1、分析明清之际思想批判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概括并理解明清之际思想批判四个进步思想家的思想主张,正确评价明清之际思想批判四个进步思想家的思想。 
2、通过自主预习、互动解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新材料的阅读,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多角度辩证地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1.通过历史资料和图表,加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2. 设置各种问题,培养学生归纳历史事件,透过现象看本质,辩证地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进步思想家们反封建思想和经世致用思想,培养学生立足现实、实事求是、学以致用的思想观念,促使学生进一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四、教法学法教法目标导学法 问题引导法
资源整合法 及时评价法自主预习法 合作探究法 学法
五、过程分析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百狮坊百寿坊视频:牌坊下的女人 【图片】“百狮坊”和“百寿坊”。其享誉海内外,堪称天下一绝。【播放视频】殊不知这些节孝坊下面埋葬了多少女子的青春年华,包含了多少血和泪。在贞洁牌坊愈演愈烈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程朱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和程颐的“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理学这么压抑人性,历史上有没有人对之敢于质疑、甚至进行无情揭露批判呢?走进明清历史思想名人馆展区离经叛道唯物思想经世致用抨击君主李贽(A区)顾炎武(D区)王夫之(B区)黄宗羲(C区)A区走进明清历史思想名人馆展区设置问题、合作展示
材料一 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
而后足也,若必取待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
不得为人乎? ——《焚书·答耿中丞》
材料二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夫私者,人之 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欤。” 追求物质享受乃是“秉赋之自然”,“各从所好,各驰所 长”。
材料三:“万物皆生于两”,源于矛盾着的阴阳二气,
而“不生于一”,并非生自“三纲五常”的天理。
材料四:阳为道学,行若猪狗。——《焚书·何心隐论》
根据材料并结合教材,可以看出李贽的什么样的 “异端”思想?合作探究B区走进明清历史思想名人馆展区唯物思想王夫之 材料一 尽天地之间,无不是气,既无不是理也。天下惟气而
已矣,无其气则无其道。
材料二 盖言心言性,言天言理,俱必在气上说,若无气处,
则俱无也 。 结合上述材料,理解王夫之的唯物主义思想。(1)世界本原:“气”“理在气中”。理:客观规律;气,物质实体。(2)认识论:“形、神、物三相遇而知觉乃发”形,感觉器官;神,思维活动;物,外界客观事物。
三者相结合才能产生知觉和认识。(3)修养观:“私欲之中,天理所寓”,充分肯定人的欲望和私利。C区走进明清历史思想名人馆展区抨击君主黄宗羲合作探究设置问题、合作展示
材料一:“……其未得之(指君主未得天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为一人之淫乐。”
材料二:“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材料三:为了配合维新变法运动,这部书( 《明夷待访录》 )被大量秘密印发、传播。梁启超说这部书“对于三千年专制政治思想为极大胆的反抗,在三十年前——我们当学生时代,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我自己的政治运动,可以说是受这部书的影响最早而深。” ——以上材料摘自《中国全史》根据材料并结合教材,可以得出黄宗羲的哪些思想?D区走进明清历史思想名人馆展区经世致用顾炎武设置问题、合作展示 材料一“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日知录》(1)材料一反映顾炎武什么主张?它体现了中国人民的什么传统美德?材料二:“载之空言,不如见诸行事。 ……天下后世用以治人之书,将欲谓之空言而不可也。……” ——顾炎武《亭林文集 》(2)材料二反映顾炎武什么主张?合作探究共同总结探究1:明清之际思想家的思想形成的原因有哪些?明末,政治腐败,土地兼并严重,引发明末农民起义,明朝统治被推翻;清军入关后,实行民族压迫政策,激起强烈反抗。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在意识形态的反映.   材料三: “清风不识字,何事乱翻书” 。八股取士四书五经材料一:材料二、 思想上:
明清文化专制、理学仍占统治地位,西学东渐经济上:
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政治上: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将学生分成三组,结合必修(一)、必修(二)教材,分别从政治、经济、思想上归纳概括,同时老师给予启发指导。合作探究1:明清之际思想家的思想形成的原因有哪些?设置问题、合作展示答案提示:
(1)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批判道学家的虚伪。认为,是非应随时代变迁发展而改变;
(2)抨击封建社会的传统观念,强调个性发展。痛恨男尊女卑现象,竭力赞颂改革。探究2 :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是如何促进儒家思想发展的?设置问题、合作展示 1、明清之际的资本主义萌芽较为脆弱,使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
2、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
3、高度强化的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压制使早期民主思想未能形成完整的体系。
探究3:为何中国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没有形成像西欧启蒙运动波澜壮阔的景象? 设置问题、合作展示走出明清历史思想名人馆展区,请游客留言。你会写什么? 课堂小结:儒家思想演变历程显学
非主流沉重打击自我调整成为正统吸纳
渗透官方哲学
统治地位 新发展
(昙花一现)离经叛道的李贽唯物思想的王夫之抨击专制的黄宗羲经世致用的顾炎武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板书设计教学理念
主动学习、与人合作
重视过程、素质培养 努力方向
“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 六、效果分析没有深刻的思想
就没有美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