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邓稼先
自主学习
目标导学
一.谈话导入。
二.目标解读:
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找出文中的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3.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并学习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学法指导】
1、 整体把握六部分大意,其中把重点放在第五部分。
2、 翻译“吊古战场文”。
――广大呀,广大呀!空旷的沙漠无边无际,辽阔的荒漠不见人烟。河水象飘带一样弯曲流动。群山像犬牙一样交错在一起。幽暗啊悲惨凄凉,明风悲号,天日昏黄。飞返折断,百草枯死,寒冷得如霜冻的早晨,各种飞身无处可栖,在天上乱窜,许多怪兽争斗激烈,失群狂奔。亭长告诉我说:“这犹是古战场啊!”常常有失败的一方全军都夜没在这里。时常能听到鬼哭的声音,每逢天阴的时候,就会听得更加清楚。”
展示质疑
了解下列常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标段序,借助工具书清理生字、词。
★关于“两弹一星”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邓稼先,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被称为“两弹元勋”。在原子弹、氢弹研究中,邓稼先领导开展了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完成了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
★杨振宁: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来的一代杰出物理学家中在理论和实验两方面都有影响的物理学家之一。
★.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实用文。一般有两类,一类是记述自己的生平,一类是记述他人的生平。传记最大的特点就是“实录”。传记可繁可简,一般按时间顺序来记叙。
1.给加点字注音
可歌可泣___ 鲜为人知___ 鞠躬尽瘁___ 锋芒毕露___
热泪满眶___ 马革裹尸___ 层出不穷___ 风悲日曛___
2.据拼音写汉字
至死不xiè___ 妇rú___皆知 平沙无yín___
péng___断草枯 家喻户xiǎo___ 兽tǐng___亡群
燕然lè___功 常fù___三军
3.快速阅读课文,迅速捕捉文章信息,文章共由六部分组成,阅读后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及体现的精神品质。
第一部分: 精神品质:
第二部分: 精神品质:
第三部分: 精神品质:
第四部分: 精神品质:
第五部分: 精神品质:
第六部分: 精神品质:
二..通过自学,我不懂的问题有:
合作学习
·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解决组内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在书上相应位置作好讨论记录。
小组展示讨论结果,如有不能达成共识的问题,由全班同学、老师合作探究,共同讨论解决。
·精讲精导
找出文中的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作简要赏析。
用中学习
·拓展延伸
1、以“邓稼先给我的启示”为话题,谈学后收获。(抓邓稼先的“奉献精神、负责精神、坚强意志、精益求精、创新精神”等品质谈。)
2、读下列材料,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杨振宁和周润发同机抵达上海机场。周润发一下飞机,就被无数的歌迷影迷团团围住,拍照、送鲜花、请求签名……热闹非凡。一位工作人员对身边的青年说:“杨振宁也在这架飞机上!”有青年问了一句:“杨振宁是唱什么歌的?”
·过关检测
仿照下面例句写一句话
例:“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
仿写:
12.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自主学习
·目标导学
一.谈话导入。
二.目标解读:
1.理解积累本文生字词,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2.反复诵读课文,以领悟文意,受到熏陶,体会语言的优美和抒情性。
3.了解夹叙夹议的方法,叙述中的抒情、描写和议论,前后文的过渡和照应。
【学习重点】
明确说和做的两方面
【学法指导】
注意从说和做的两方面去理解课文
展示质疑
一.了解下列常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标段序,借助工具书清理生字、词。
★、题目解读
文章标题醒目、新颖, 作者用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总领全文,虽不是一篇人物传记,却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略,表现了他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
★ 走近作者
臧克家,诗人。1905年生于山东诸城。1932年开始发表新诗,以一篇《老马》成名。被誉为“农民诗人”1933年9月,诗人自费出版了第一本诗集《烙印》。
★相关资料
闻一多,本名家骅,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1899年11月24日出生于湖北省浠水县一个“世家望族,书香门第”。 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闪烁着反帝爱国的火花。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
★.臧克家和闻一多
臧克家于1930年至1934年在青岛大学学习期间,是闻一多先生的高足,经常出入于闻一多的办公室和家中,向老师请教;闻一多也很赏识臧克家,闻一多先生遇难后,臧克家于1946年8月撰写《我的先生闻一多》以示悼念。
1.给加点字注音
衰微 校补 弥高 无暇
窥园 迭起 排衙 卓越
2.据拼音写汉字
qiè而不舍 lì尽心血 气冲 dǒu牛 qián心贯注
心会神 níng jiǒng乎不同 慷 kǎi淋漓 wùwù穷年
3.形似字注音组词
暇( ) 迥( ) 凝( ) 契( )
瑕( ) 炯( ) 疑( ) 挈( )
4.请概述课文主要内容.
二.通过自学,我不懂的问题有:
合作学习
·合作探究
一.小组讨论解决组内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在书上相应位置作好讨论记录。
二.小组展示讨论结果,如有不能达成共识的问题,由全班同学、老师合作探究,共同讨论解决。
·精讲精导
1、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下列句子的含义。
a、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b、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2、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很多,作者为什么只选取这六件事
用中学习
·拓展延伸
读课文后,你觉闻一多先生哪些地方值得学习?从闻一多先生身上,你受到哪些启迪?请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谈谈。
·过关检测
请仿照下面的例句仿写句子,写出对某位著名人物的认识与评价。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13. 音乐巨人贝多芬
自主学习
·目标导学
一.谈话导入。
二.目标解读:
1.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贝多芬的内心世界。
2.体会文中出色的外貌描写,学习从外貌描写中展示人物的生活遭遇、个性气质和精神风貌的写法。
【学法指导】
1、 对贝多芬的事迹有简要的了解,尽量充分地理解贝多芬的内心世界,尤其是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 理解句子的内涵,争取对贝多芬“心里的音乐”有真正理解。
3、 学习方法:自由朗读法、合作释疑法、质疑交流法。
展示质疑
一.了解下列常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标段序,借助工具书清理生字、词。
★何为,原名何敬业,1922年生于浙江定海,历任报纸记者、刊物编辑和电影文学编辑,1937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写过诗歌、小说和散文,1956年后主要从事散文的创作,著有《第二次考试》《织锦集》《临窗集》等散文集。
何为的散文,善于抓住生活中的典型事件进行深入的开掘,同时,又注意人物和故事的生动性,有较精巧的构思和深远的意境,语言简洁优美。
★上联:搏命运风浪奏出一支支悲壮的乐曲(贝多芬 )
下联:炼钢铁意志写下一页页辉煌的篇章(奥斯特洛夫斯基)
贝多芬 (1770-1827)德国作曲家,被称为“乐圣”。出身于德国波恩的音乐世家,很早就显露了音乐上的才能,八岁便开始登台演出。1792年到维也纳深造后,音乐上取得了更伟大的成就。他一生坎坷,没有建立家庭。二十八岁开始耳聋,晚年全聋,只能通过谈话册与人交谈。但他仍然创作了大量堪称绝唱的优秀作品,如:九部交响曲(以第三《英雄》、第五《命运》、第六《田园》、第九《合唱》最为著名)歌曲《费黛里奥》,歌剧《哀格蒙特》,钢琴奏鸣曲五部(《悲怆》、《月光》、《暴风雨》、《热情》等),小提琴协奏曲一部,弦乐四重奏十六部,小提琴奏鸣曲十部,弥撒曲两部等。
1.给加点字注音
深邃 踌躇 磐石 纽扣 喧嚣
2.词语填空
( )人注目 杂乱无( ) 零乱不( ) ( )不作声
( )不通风 不见( )日 掌声( )动 ( )劳无益
3、整体感知
(1)、本文记叙的线索是什么
(2)、记叙线索──“客人”拜访贝多芬的经过。
(请你自读课文,概括“客人”访问贝多芬的过程。)
女佣开门── ──参观贝多芬的工作室── ──贝多芬和“客人”共进晚餐── 。
二.通过自学,我不懂的问题有:
合作学习
·合作探究
一.小组讨论解决组内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在书上相应位置作好讨论记录。
二.小组展示讨论结果,如有不能达成共识的问题,由全班同学、老师合作探究,共同讨论解决。
精讲精导
请概括主要事件仔细地研读文中关于贝多芬的语句,按要求说话。
(1) 我了解到贝多芬是一个“巨人”。课文是这样写的:
我也了解到贝多芬是一个“常人”。课文中是这样写的:
用中学习
·拓展延伸
我们在感受到贝多芬的坚强的生命意志的同时,也看到了一个作为平凡人的贝多芬,试说说贝多芬的平凡之处。
·过关检测
请说出下列语句在文中的含义
1:“你们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子的毛”是什么意思?
2:为什么贝多芬说:“一棵树也比一个人好”?
3:“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浆内燃烧,拼命巴望挣脱出来。”应如何理解
4:“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这里的“永恒”指什么?
5:“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感觉!一个乐队只能演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14.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自主学习
·目标导学
一.谈话导入。
二.目标解读:
1.了解作者莫泊桑及福楼拜等四位作家的文学常识。
2.学习本文抓住特征运用语言、行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以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3.了解在叙述、描写中插入抒情、议论的写法。 叙述详略得当。
【学习重点】
引导学生学会对群体人物的分析,抓住外貌、性格特征写人的描写方法。
【学法指导】
从人物语言、行动、外貌等来把握人物性格
·展示质疑
一.了解下列常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标段序,借助工具书清理生字、词。
★.有人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同样的,世界上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我们在刻画人物形象的时候,要表现出他们的不同之处,就必须抓住他们的特点。不少作家善于抓住人物的特点描写人物,使人物形象活灵活现。
★.莫泊桑(1850—1893),法国作家。他的舅父和母亲的好友、著名作家福楼拜做他的文学导师。1880年,莫泊桑以其《羊脂球》闻名于世有中短篇小说约300篇,长篇小说6部,游记3部,以及许多关于文学和时政的评论文章。莫泊桑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有“短篇小说巨匠”的美称。他的短篇小说侧重摹写人情世态,充分显示出他的社会风俗画家的才能。构思布局别具匠心,细节描写、人物语言和故事结尾都有独到之处。文字简洁、质朴。
★.有一次福楼拜让莫泊桑写一百篇有关牛的散文。莫泊桑觉得很为难,福楼拜启发他——拉着重物上坡的牛、拉着空车下坡的牛、吃饱的牛、挨饿的牛、被阳光暴晒的牛、被鞭打的牛、休息的牛……都有着不同的神态、动作,你如果仔细观察到了这些内容,把它们记录下来,那么写一百篇文章应当是不成问题的。实际上,福楼拜是让莫泊桑去观察,而不仅仅停留在看上。“看”和“观察”是不同的。正是在福楼拜的指导下,莫泊桑努力去观察生活,终于成为了一位著名小说家。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克服读音障碍
魁梧 魅力 戏谑 义愤填膺
荒谬 白皙 钦佩 捋胡须
2.理清文章的结构提纲及表明行文顺序的语言
全文好像是一出舞台剧。时间: 。地点:
。人物:以 为核心人物, 、 、
逐个登场。主要内容:
。全文结构好像是舞台剧的结构。
二.通过自学,我不懂的问题有:
合作学习
·合作探究
一.小组讨论解决组内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在书上相应位置作好讨论记录。
二.小组展示讨论结果,如有不能达成共识的问题,由全班同学、老师合作探究,共同讨论解决。
精讲精导
1. 作者是怎样突出福楼拜这个中心人物的?
2.描写中间,插入一些抒情和议论,有什么作用?
用中学习
·拓展延伸
从你所熟悉的人群中选出几位有特色的人物,学习课文的写法,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等特征进行描写,从而展示其性格,气质等。题目自拟。
·过关检测
抢答题
(1)《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作者是 ________,法国 ________,被称为 ________。其代表作有 ________、________等。文中的人物________是他的启蒙老师。
(2)全文好像是一出舞台剧。时间: ________。地点: ________;人物: ________;主要内容: ________。
(3)按课文内容填空,体味其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点。
这时只见福楼拜做着________的动作(就像他要飞起来似的),从这个人面前一步________到那个人面前,带动得他的衣裤________起来,像一条渔船上的风帆。他时而 ________,时而________;有时________,有时 ________。他激动起来未免 ________,但激动后________的样子又使人心情愉快。
这一段表现了人物________的性格特点。
15. 孙权劝学
自主学习
·目标导学
一.谈话导入。
二.目标解读:
1、疏通文意,掌握重要的文言词语及句子。
2、品读文本,分析人物形象。
3、联系生活,领悟读书有益于认得发展的道理。
4、感受人物的说话技巧。
【学法指导】
文言朗读三部曲
一读: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①荐读,其余同学纠错。②听读,也可以小声跟读,注意生僻字、通假字、多音字的读音及停顿。③仿读,注意字音和停顿。④齐读。
二读:读懂文意
①提示翻译方法--留、删、补、换、调、变②自读翻译,小组讨论。③反馈问题,共同解决。④复述故事情节,概括思想内容。
三读:读出语气
①品读人物语言(讨论: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出文中不同人物的语言?),分析人物形象。②分角色朗读。③按提示试背课文。
·展示质疑
一.了解下列常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标段序,借助工具书清理生字、词。
★、有关文中人物
鲁肃:(172-217),三国时吴国名将、政治家。字子敬,临淮东城人。出身士族,为孙权所敬重。主张联刘抗曹,助周瑜大破曹军于赤壁。周瑜死后,代领其军,继续与刘备维持和好关系。
吕蒙:(178-219),字子命,三国时吴国名将。他接受孙权劝告,多读史书、兵书,长进甚快。鲁肃卒,代领其军,袭破关羽,占领荆洲。不久病故。
孙权:(182-252)即吴大帝。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字仲谋,吴郡富春人。208年与刘备联合,大败曹操于赤壁。222年夷陵战役,吴军大败蜀汉军队。229年称帝于武昌,后迁都建邺 230年派将军卫温到达夷州(今台湾),加强了与夷州的联系。
★、有关《资治通鉴》的信息: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对史料取舍慎重,考证详密。其中像《赤壁之战》、《淝水之战》都成为历史散文的名篇。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即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孙权劝学》中出现了两个沿用至今的成语,你知道是下面的哪两个么?下面众多成语都是出自于《资治通鉴》。
吴下阿蒙 刮目相待 请君入瓮 口蜜腹剑 桃李满天下 冰山难靠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5分)
①卿今当涂掌事。( ) ②肃遂辞蒙母。( )
③但当涉猎。( ) ④及鲁肃过寻阳( )( )
2、解释加点字人称的用法。
①卿今当涂掌事。( ) ②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
③非复吴下阿蒙。( ) ④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3、轻声朗读,思考:本文讲了怎样一个故事,照例子填空。
孙权劝学—— 吕蒙( )学—— 鲁肃( )学
二.通过自学,我不懂的问题有:
合作学习
·合作探究
一.小组讨论解决组内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在书上相应位置作好讨论记录。
二.小组展示讨论结果,如有不能达成共识的问题,由全班同学、老师合作探究,共同讨论解决。
·精讲精导
天才少年方仲永与吕蒙相比:一是幼年不使学,毫无所成;一是年长好学,学有所成,这不同的变化,给了你哪些启示?
用中学习
·拓展延伸
关于学习、读书的名言有很多,你能任写两句吗?
·过关检测
阅读下面两篇短文,然后答题。
炳烛夜读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8、下面句子中的“于”和“晋平公问于师旷”的“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B、于厅事之东北角。
C、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D、游于是乎始。
9、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
①恐已暮矣。_____________②盲臣安敢戏君乎?________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但当涉猎,见往事尔:
11、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____ ,吕蒙不愿学的理由是 。
12、两文都是谈学习的,共涉及四个人,读完后你得到什么启发?
。
13、从选文看,吕蒙与晋平公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