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辛亥革命 课时作业(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辛亥革命 课时作业(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6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8-21 08:17: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9课辛亥革命课时作业
选择题
1. 中国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是( )
A. 黄花岗起义 B. 绍兴起义
C. 安庆起义 D. 萍浏醴起义
2.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中国同盟会影响下的江西萍乡和湖南浏阳、醴陵地区会党和矿工发动了反清武装起义。其领导人是( )
A. 刘道一 秋瑾 B. 徐锡麟 秋瑾
C. 蔡绍南 徐锡麟 D. 刘道一 蔡绍南
3. 小明到广州旅游,特地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前悼念英雄。这些英雄牺牲在( )
A. 鸦片战争时期 B. 义和团运动时期
C. 甲午中日战争时期 D. 辛亥革命时期
4. 下列人物中,为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制度而献出生命的是( )
①左宝贵 ②谭嗣同 ③刘道一 ④徐锡麟 ⑤秋瑾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③⑤
C. ②③④ D. ③④⑤
5. 武汉有“首义之城”的美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重镇。使武汉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如此重要地位的历史事件是( )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黄花岗起义
6. 1912年2月的《清帝退位诏书》中写道:“前因民军起事(武昌起义),各省响应,九夏沸腾……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由此可见,“民军起事”引起的直接反响是( )
A. 各地宣布独立,脱离清朝统治
B. 清朝皇帝被迫退位
C. 各地宣布成立共和国
D. 北洋政府统治开始
7. 蔡元培先生给孙中山先生的挽联中写道:“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由此可见,辛亥革命最大的历史功绩是( )
A. 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B. 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C. 推动了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
D. 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8.某校有几位同学在学习完辛亥革命的相关内容后,表达了各自对这场革命的看法。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
A.辛亥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C.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D.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9. “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此挽联叙述的是( )
A. 安庆起义 B. 广州起义
C. 武昌起义 D. 黄花岗起义
10. 孙中山在评价黄花岗起义时写道:“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据此分析,黄花岗起义( )
A. 直接导致了武昌起义的爆发
B. 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
C. 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在华势力
D. 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11. 某年出版的日本报纸在关于中国事件的报道中,使用了下列小标题“点燃革命之火”“武汉的形势”“‘排满兴汉’宣言”“列国的态度”。由此可知,其报道的事件最有可能是( )
A. 安庆起义 B. 武昌起义
C. 黄花岗起义 D. 萍浏醴起义
12. 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它)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这里的“它”是指( )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13. 鲁迅曾说,辛亥革命后,“我到街上走了一通,满眼都是白旗。然而貌虽如此,内骨子里是依旧,因为还是几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材料反映的实质是辛亥革命( )
A. 反封建不彻底
B. 受到帝国主义破坏
C. “自强”“求富”的口号不切实际
D. 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
14、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党人发动的第一次大规模的反清武装起义的特点是( )
①三地同时起义 ②由同盟会会员组织 ③规模较大 ④起义取得成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5.下图是五一期间小强到某地旅游参观时拍摄的。小强旅游的地点是( )
A.广东广州 B.天津大沽 C.河北廊坊 D.安徽安庆
16.“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此对联写的是( )
A.萍浏醴起义 B.安庆起义
C.镇南关起义 D.黄花岗起义
二、非选择题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日甲午战争的民族灾难中成立的强学会和兴中会,一个以改良为宗旨,一个以革命为归依;一个向皇帝上书请愿,一个要把皇帝拉下马。他们揭出了改良与革命两面大旗,都想为衰落的中国寻找出路。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材料一中“一个向皇帝上书请愿,一个要把皇帝拉下马”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两大历史事件的共同目的是什么?它们的性质分别是什么?
材料二 10日晚,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提前起义。他们冲出营房,奔向楚望台军械库,守卫军械库的新军打开库门响应……第二天,起义军占领武昌。接着,汉阳、汉口的新军起义响应……清政府土崩瓦解直至灭亡。
材料二中的“起义”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依据材料二,分析其影响。
材料三 某网站做了“你认为哪座城市最能代表辛亥革命”的问卷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何广州和武汉得票遥遥领先。如果请你增添两个城市作为备选项,你会选择哪两个城市?为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翻开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近80年的历史,人们发现混合的改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落后挨打的现实,必须彻底埋葬旧制度。于是革命党人举起义旗,发动革命,推翻旧王朝,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和制政府。然而,这场革命引起的变化毕竟是有限的,清朝皇冠落地后,不平等条约并没有废除;从农村到城市,很多人家还是把君主当作神来供奉。
材料二 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然而,革命是一场不彻底的革命,它只是赶跑了一个皇帝……
——《复兴之路》解说词
(1)材料一中的“革命”指什么历史事件?“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这场“革命”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哪些影响。(不得摘抄原文)根据材料二,谈谈你对“这场革命引起的变化毕竟是有限的”这句话的认识。(不得摘抄原文)
(3)根据材料二,指出“革命”集中反映了当时中国人怎样的深切愿望。
(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中“革命是……一个里程碑”这句话的理解。
19、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领导“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1911年发生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材料二 观察下列一组与1911年革命有关的文物图片。
(2)依据材料二,概括“1911年革命”的积极影响。
材料三 (1911年的)革命虽号成功,而革命政府所能实际表现者,仅仅为民族解放主义。曾几何时,已为情势所迫,不得已而与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谋妥协。此种妥协,实间接与帝国主义相调合,遂为革命第一次失败之根源。
——孙中山《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3)依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是如何评价1911年的革命的。综合材料二、三,谈谈应该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事件。
20、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回顾伟人的一生,为了挽救中国的命运,他付出了全部的心血。对此,某历史兴趣小组针对右图中的书籍进行了相关的探究。请你参与其中,回答下列问题。
环节一:导言总结知识
此书第一章“立志与求索”中写有“上书李鸿章遭拒”和“萌生反清之志”等内容,请结合当时的实际形势谈谈二者之间有何关系。
书中如果出现了与辛亥革命相关的城市(①武汉 ②沈阳 ③天津),你认为应该是哪个?理由是什么?
(3)书中多次提到了“起义失败”和“再次起义”等内容,结合你的理解,谈谈这主要表现了孙中山先生怎样的精神品质。
环节二:书籍见证历史
(4)书中再现了孙中山先生为了追求民族独立和民主自由所作出的努力,请你列举出三项相关史实。
(5)书中有这样一个场景:面对国家危亡,孙中山毅然弃医从政。请你谈谈对此的感想。
答案
1-5DDDDC 6-10ABDDD 11-16BCAADD
17、(1)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改变中国现状,为衰落的中国寻找出路,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言之有理即可)前者属于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后者属于资产阶级革命。
(2)武昌起义。武昌起义推动革命高潮的到来,敲响了清朝封建统治的丧钟。
(3)广州:爆发了黄花岗起义,是革命思想的早期传播地区;武汉:爆发了武昌起义,是湖北军政府所在地。檀香山,是兴中会的创立地;东京,是中国同盟会的创立地。
(4)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18、(1)辛亥革命。三民主义。
(2)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社会生活发生变化。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多数中国人的精神面貌没有发生根本改变。
(3)民族独立和振兴中华(或救亡图存、振兴中华)。
(4)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19、(1)三民主义。武昌起义(或辛亥革命)
(2)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建立了中华民国;推动了社会习俗的变革。
(3)辛亥革命的目的没有完全达到(或辛亥革命没有完全成功;或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或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要全面地、一分为二地评价历史事件。
20、(1)“上书李鸿章遭拒”使孙中山更加深刻地看到了清王朝的腐败,他认识到依靠清政府、用和平手段不可能挽救民族危机,因此,“萌生反清之志”,走上革命道路。
(2)武汉。1911年10月10日,武汉爆发了武昌起义,成为辛亥革命的开端。
(3)不畏失败、坚忍不拔的精神品质。
(4)成立兴中会;成立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等。
(5)孙中山少年时期已有远大的志向,当民族处于危亡关头时,他毅然弃医从政,开展救治中国的革命活动,他的报国之心和雄心壮志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要努力学习,树立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为祖国的富强和振兴贡献力量。(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