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古人谈读书同步练习试题(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5.古人谈读书同步练习试题(有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21 09:19:12

文档简介

25.古人谈读书同步练习试题
一、选择题
1.“这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应放入( )处。
苏轼年少时,写了一副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 ① 其父苏洵看见后,却担心他小小年纪狂妄自大,自满不前。 ② 于是,苏洵把对联改了一下: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③ 苏轼见了,改变了自己的态度,更加发奋读书, ④ 终于取得了非凡的成绩。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挨近(āi) 间隔(jiàn) 便利(biàn) 万卷书(juàn)
B.美差(chāi) 强迫(qiáng) 积累(lěi) 水浒传(zhuàn)
C.剥削(xiāo) 煞白(shà) 缝隙(fèng) 将相和(jiàng)
D.龟裂(jūn) 三更(gěng) 皇冠(guàn) 挣钱(zhèng)
3.[字音]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天罡(zhèng) 美差(chāi) 报偿(cháng) 自传(zhuàn)
B.地煞(shà) 一沓(tà) 借鉴(jiàn) 试卷(juàn)
C.日寇(kòu) 酵母(jiào) 磁石(cí) 呐喊(nà)
D.呻吟(shēn) 投奔(bēn) 嬉笑(xī) 馈赠(kuì)
4.下列不属于和勤奋好学有关的成语典故是(  )
A.凿壁偷光 B.囊萤映雪 C.卧薪尝胆 D.悬梁刺股
5.“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中的“识”是什么意思?(  )
A.知识 B.认识 C.识别 D.记住,这里读zhì
二、填空题
6.词语运用
先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词,再写出句子的意思。
(1)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厌:_____ 诲:_____
_____
(2)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
漫浪:_____
_____
(3)盖世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士人:_____ 恒:_____
_____
7.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1)一日无书,_______。
(2)读书破万卷,_______。
(3)黑发不知勤学早,_____。
(4)书犹药也,_____。
(5)______,绝知此事要躬行。
8.根据后面的拼音写汉字
所( )(wèi)   ( )读(sònɡ)
不( )下问(chǐ)  ( )人不倦(huì)
( )不到乎(qǐ)
9.拼一拼,写一写。
ch r jiào huì su wèi bèi sòng q y u c l
( ) ( ) ( ) ( ) ( )
10.翻译下面的句子。
(1)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课外阅读。
郭沫若的“四为”读书法
郭沫若倡导的“四为”读书法是知识分子学习和工作的有益方法。
为学习而读书。郭沫若说,一个人自从启蒙以来,到学成一种技艺、养成一种习惯为止,所受的部分教育,都是为了这个目的。各级学校的课程,大体上都是带着强迫性的,非学不可。他当年在日本学医时,除了攻读专业课,还自修文史哲和社会经济学等,涉猎极其广泛,后来才成为历史学家。
为研究而读书。只有确定了研究的主题和目的,我们的研究才有意义。为研究而读书,是任何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无法绕过的。有些学术问题是在不同的见解、声音的碰撞中逐渐水落石出的。而肯于钻研的郭沫若最终也成为研究甲骨文的专家。
为创造而读书。任何一个作家,都是依靠自己的想象力和生命体验来为我们创造文学艺术世界的。文学艺术世界的诞生不是凭空虚拟出来的,有些灵感就是作家在读某一本书时产生的。“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说的也是读书人的创作的艰辛,锤炼语言的难度。
为教育而读书。身为教育者不读书,实在是令人不齿的。学生的求知欲和日益飞速发展的社会,不断促进教师知识的更新换代,也促使我们绝对不能满足于既得的知识,不断迫使我们时刻去读书。
郭沫若说,人是活的,书是死的,活人读死书,可以把书读活;死书读活人,可以把人读死。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读书的方式,这也是让每一颗心灵休憩、灵魂安妥的美好追求。所以,我们不要做书奴,而要科学而优雅地驾驭书本,用心读书,学会读书,以获取更多的知识,让它成为我们生活得更美好的不竭源泉。
11.用“____”在文中画出郭沫若倡导的“四为”读书法。
12.抄出文中集中体现读书人创作的艰辛和锤炼语言的难度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下面对“活人读死书,可以把书读活;死书读活人,可以把人读死”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书是死的,人是活的。人读书的方式可以灵活多样。
B.读书只有下苦功,才能把书读活。
C.人读书,可以科学地驾驭书本,可以以书为基础,发散思维,触类旁通,得出新的观点;而书读人,是说人死板地、机械地去读书,做了书奴,被书中的内容和观点左右,结果会导致人墨守成规,停滞不前。
14.郭沫若认为:“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对于读书,你有何看法?请说一说,至少用上一句读书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董遇读书有三余
董遇是古代弘农人。从小爱好学习,因此获得了丰富的知识。
别人见他很有学问,常常要他讲书,可是他却总是告诉人家:“你必须先自己读它百把遍,边读边思,书中的道理自会懂得,倘若还有不懂之处,再讲也不迟。”请他讲书的人说:“你讲的很有道理。可是我们都苦于没有时间怎么办呢?”董遇回答说:“你们应当利用好‘三余’。”“哪‘三余’呢?”人们不解地问。
董遇看了看大家,一字一板地说:“所谓‘三余’,是指冬天乃是一年里的业余时间。你想,冰天雪地没有农活,不是读书的大好时间吗?夜间是一天的业余时间,到处一片漆黑,无法干活儿,不也是读书的好时间吗?还有阴雨之天,到处一片泥泞,出门不得,更是在家读书的好时间哩!”
人们听了他的话,都有所悟,哪里是没有时间,分明是不会利用时间呀!
15.解释下面的词语
倘若:_____________
一字一板:____________
16.把下面的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你想,冰天雪地没有农活,不是读书的大好时间吗?
__________________
17.组词。
漆( ) 倘( ) 遍( )
膝( ) 淌( ) 骗( )
18.董遇所指的‘三余’各是什么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从这则故事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书面表达
20.习作表达。
请以“我喜欢的一个地方”为题,写一篇习作。注意要把喜欢什么地方,为什么喜欢写清楚。写的时候要抓住景物的特点,按一定顺序进行描写。如果能抒发一下自己的情感,再适当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就更好了!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25.古人谈读书同步练习试题
一、选择题
1.“这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应放入( )处。
苏轼年少时,写了一副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 ① 其父苏洵看见后,却担心他小小年纪狂妄自大,自满不前。 ② 于是,苏洵把对联改了一下: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③ 苏轼见了,改变了自己的态度,更加发奋读书, ④ 终于取得了非凡的成绩。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段落中句子之间的逻辑顺序。“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意思是刚生下来的小牛不怕老虎。在文中指苏轼年少时,不谙世事,一腔热情但少了些顾虑,容易给自己带来麻烦。从“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这副对联中可以体现这一点,会让人误解苏轼已经做到了“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显然年少的他还没做到这一点。况且,天下字人间书之多,是不能穷尽的,对待学识更应有谦逊的态度,所以,其父苏洵才会将对联改为“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所以,放在①处最合适,放在其他地方都不能和前后内容连贯起来。
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挨近(āi) 间隔(jiàn) 便利(biàn) 万卷书(juàn)
B.美差(chāi) 强迫(qiáng) 积累(lěi) 水浒传(zhuàn)
C.剥削(xiāo) 煞白(shà) 缝隙(fèng) 将相和(jiàng)
D.龟裂(jūn) 三更(gěng) 皇冠(guàn) 挣钱(zhèng)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
A 正确。
B 有误。强迫,拼音:qiǎng pò,施加压力使服从;迫使。是建立在自己意志的情况下来迫使别人或自己服从。
C 有误。剥削,读音:bō xuē。
D 有误。三更,拼音:sān gēng。
3.[字音]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天罡(zhèng) 美差(chāi) 报偿(cháng) 自传(zhuàn)
B.地煞(shà) 一沓(tà) 借鉴(jiàn) 试卷(juàn)
C.日寇(kòu) 酵母(jiào) 磁石(cí) 呐喊(nà)
D.呻吟(shēn) 投奔(bēn) 嬉笑(xī) 馈赠(kuì)
【答案】C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
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A.有误,天罡,读音tiān gāng;
B.有误,一沓,读音yī dá;
C.正确;
D.有误,投奔,读音tóu bèn。
4.下列不属于和勤奋好学有关的成语典故是(  )
A.凿壁偷光 B.囊萤映雪 C.卧薪尝胆 D.悬梁刺股
【答案】C
【详解】考查成语典故。
A凿壁偷光,是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出自《西京杂记》。该成语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学习的事情。
B囊萤映雪,这则成语原是指车胤用口袋装萤火虫来照书本,孙康利用雪的反光勤奋苦学的故事,后用以形容夜以继日,苦学不倦。
C卧薪尝胆,最早出自西汉时期的《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该成语原意指越王勾践战败后以柴草卧铺,并经常舔尝苦胆,以时时警惕自己不忘所受苦难的故事,后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不符合题意。
D悬梁刺股,出自东汉·班固《汉书》和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这则成语以孙敬“头悬梁”和苏秦“锥刺股”的故事比喻废寝忘食地刻苦学习。
5.“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中的“识”是什么意思?(  )
A.知识 B.认识 C.识别 D.记住,这里读zhì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出自《论语》,意思是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识”通“志”,记住。
二、填空题
6.词语运用
先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词,再写出句子的意思。
(1)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厌:_____ 诲:_____
_____
(2)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
漫浪:_____
_____
(3)盖世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士人:_____ 恒:_____
_____
【答案】 满足 教诲 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 随意 心和眼既然不专心一意,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那一定不能记住。 读书人 恒心 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
【解析】略
7.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1)一日无书,_______。
(2)读书破万卷,_______。
(3)黑发不知勤学早,_____。
(4)书犹药也,_____。
(5)______,绝知此事要躬行。
【答案】 百事荒芜 下笔如有神 白首方悔读书迟 善读之可以医愚 纸上得来终觉浅
【详解】(1)本题考查名人名言。
一日无书,百事荒芜。出自西晋史学家陈寿的《三国志》,意思:一天不读书不看书就觉得人生无趣,无事可做。
(2)本题考查名人名言。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出自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意思:读书只有读透书,博览群书,这样落实到笔下,运用起来才能得心应手,有如神助一般。
(3)本题考查名人名言。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出自颜真卿《劝学》,意思:少年时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才后悔自己年少时为什么不知道要勤奋学习。
(4)本题考查名人名言。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出自汉代刘向《说苑》,意思:书就像药一样,阅读得法,可以医治愚蠢的毛病。
(5)本题考查名人名言。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出自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意思: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是不够完善的。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须要亲自实践才行。
8.根据后面的拼音写汉字
所( )(wèi)   ( )读(sònɡ)
不( )下问(chǐ)  ( )人不倦(huì)
( )不到乎(qǐ)
【答案】 谓 诵 耻 诲 岂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谓、耻、诲、岂”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9.拼一拼,写一写。
ch r jiào huì su wèi bèi sòng q y u c l
( ) ( ) ( ) ( ) ( )
【答案】 耻辱 教诲 所谓 背诵 岂有此理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字词。认真拼读给出的字音,明确要写的字词,写完后检查拼写是否有误。书写时注意字的结构、笔画和笔顺,做到工整规范。尤其注意“辱”、“诲”、“诵”、“岂”的书写,不要写错字。
10.翻译下面的句子。
(1)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心既然已经到了,眼和嘴难道会不到吗? 天资聪颖而又好学,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
文言文的句子翻译尽可能做到字字翻译,如果翻译后句子的意思表达不完整或者不通顺,要注意补充省略的句子成分,调整语序,做到“字字落实,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既:既然。岂:难道。代入句子中则可以翻译为:心既然到了,眼和口难道还不到吗?
(2)敏:聪明。好学:喜欢学习。耻:以……为耻。下问: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连起来就是:聪明又爱好学习,不以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三、现代文阅读
课外阅读。
郭沫若的“四为”读书法
郭沫若倡导的“四为”读书法是知识分子学习和工作的有益方法。
为学习而读书。郭沫若说,一个人自从启蒙以来,到学成一种技艺、养成一种习惯为止,所受的部分教育,都是为了这个目的。各级学校的课程,大体上都是带着强迫性的,非学不可。他当年在日本学医时,除了攻读专业课,还自修文史哲和社会经济学等,涉猎极其广泛,后来才成为历史学家。
为研究而读书。只有确定了研究的主题和目的,我们的研究才有意义。为研究而读书,是任何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无法绕过的。有些学术问题是在不同的见解、声音的碰撞中逐渐水落石出的。而肯于钻研的郭沫若最终也成为研究甲骨文的专家。
为创造而读书。任何一个作家,都是依靠自己的想象力和生命体验来为我们创造文学艺术世界的。文学艺术世界的诞生不是凭空虚拟出来的,有些灵感就是作家在读某一本书时产生的。“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说的也是读书人的创作的艰辛,锤炼语言的难度。
为教育而读书。身为教育者不读书,实在是令人不齿的。学生的求知欲和日益飞速发展的社会,不断促进教师知识的更新换代,也促使我们绝对不能满足于既得的知识,不断迫使我们时刻去读书。
郭沫若说,人是活的,书是死的,活人读死书,可以把书读活;死书读活人,可以把人读死。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读书的方式,这也是让每一颗心灵休憩、灵魂安妥的美好追求。所以,我们不要做书奴,而要科学而优雅地驾驭书本,用心读书,学会读书,以获取更多的知识,让它成为我们生活得更美好的不竭源泉。
11.用“____”在文中画出郭沫若倡导的“四为”读书法。
12.抄出文中集中体现读书人创作的艰辛和锤炼语言的难度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下面对“活人读死书,可以把书读活;死书读活人,可以把人读死”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书是死的,人是活的。人读书的方式可以灵活多样。
B.读书只有下苦功,才能把书读活。
C.人读书,可以科学地驾驭书本,可以以书为基础,发散思维,触类旁通,得出新的观点;而书读人,是说人死板地、机械地去读书,做了书奴,被书中的内容和观点左右,结果会导致人墨守成规,停滞不前。
14.郭沫若认为:“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对于读书,你有何看法?请说一说,至少用上一句读书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1.为学习而读书。 为研究而读书。 为创造而读书。 为教育而读书。
12.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13.C
14.读书不只限于课本,要博览群书。因为不同种类的书会让我们获取不同领域的知识。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读书必须如蜜蜂采蜜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解析】11.考查短文内容。结合短文每一自然段的第一句内容“为学习而读书。”“为研究而读书。”“为创造而读书”“ 为教育而读书。”可知
12.考查短文内容。结合文段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说的也是读书人的创作的艰辛,锤炼语言的难度。”可知
13.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结合句子“,人是活的,书是死的,活人读死书,可以把书读活;死书读活人,可以把人读死。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读书的方式,这也是让每一颗心灵休憩、灵魂安妥的美好追求。所以,我们不要做书奴,而要科学而优雅地驾驭书本,用心读书,学会读书,以获取更多的知识,让它成为我们生活得更美好的不竭源泉。”可知C最恰当。
14.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拓展延伸。作答此题只要符合题意,说出读书的好处即可,还要用上读书名言。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董遇读书有三余
董遇是古代弘农人。从小爱好学习,因此获得了丰富的知识。
别人见他很有学问,常常要他讲书,可是他却总是告诉人家:“你必须先自己读它百把遍,边读边思,书中的道理自会懂得,倘若还有不懂之处,再讲也不迟。”请他讲书的人说:“你讲的很有道理。可是我们都苦于没有时间怎么办呢?”董遇回答说:“你们应当利用好‘三余’。”“哪‘三余’呢?”人们不解地问。
董遇看了看大家,一字一板地说:“所谓‘三余’,是指冬天乃是一年里的业余时间。你想,冰天雪地没有农活,不是读书的大好时间吗?夜间是一天的业余时间,到处一片漆黑,无法干活儿,不也是读书的好时间吗?还有阴雨之天,到处一片泥泞,出门不得,更是在家读书的好时间哩!”
人们听了他的话,都有所悟,哪里是没有时间,分明是不会利用时间呀!
15.解释下面的词语
倘若:_____________
一字一板:____________
16.把下面的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你想,冰天雪地没有农活,不是读书的大好时间吗?
__________________
17.组词。
漆( ) 倘( ) 遍( )
膝( ) 淌( ) 骗( )
18.董遇所指的‘三余’各是什么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从这则故事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5. 用在偏正复句的偏句中,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假使。 形容说话从容清楚,吐字清晰,也指严肃认真,毫不苟且或正正经经,合乎规矩。
16.冰天雪地没有农活,正是读书的大好时间。
17. 油漆 倘若 遍地 膝盖 淌水 骗局
18.冬天乃一年的业余时间;夜间是一天的业余时间;阴雨天。
19.以董遇为榜样,充分利用时间来学习和工作。
【分析】15.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中词语语义的分析,写出对应的词义,要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和全文的主要内容分析,写出符合词语的词义。
倘若,为表示假设关系,用在偏正复句的偏句中,相当于“如果”、“假使”。多用于书面语。
一字一板,意思是形容说话从容清楚,吐字清晰,也指严肃认真,一丝不苟或正正经经,合乎规矩。
16.本题考查的是反问句改为陈述句,方法如下:第一步:问号改为句号;第二步:删掉疑问词比如:“难道……吗 ”和“怎能……呢 ”等;第三步: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
示例:冰天雪地没有农活,正是读书的大好时间。
17.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形近字辨识和组词能力。首先,让学生尝试读一读每个字,想一想它们有什么区别,怎么组词。其次,对学生做错的题进行讲解。最后,强调常见字字音字形是考试的必拿分点,要重视起来。
18.本题考查的是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要结合文章的主要内容以及上下文的内容来分析,可以得出答案,董遇所指的“三余”各是冬天乃是一年里的业余时间。夜间是一天的业余时间。还有阴雨之天。
19.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主旨的分析和理解,从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分析出道理是我们要珍惜时间多读书,读好书,而且把一本书读上百八十遍,自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四、书面表达
20.习作表达。
请以“我喜欢的一个地方”为题,写一篇习作。注意要把喜欢什么地方,为什么喜欢写清楚。写的时候要抓住景物的特点,按一定顺序进行描写。如果能抒发一下自己的情感,再适当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就更好了!
【答案】范文:
我喜欢的一个地方
我去过水光潋滟的西湖,去过绿树依依的北京小汤山镇,还去过繁花似锦的生态园,但我最喜欢的地方是美丽的威海。
在二年级的暑假的一天,我和妈妈还有几个同学一起报旅游团去山东威海玩,当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非常高兴。
站在沙滩上向海面望去,蓝色的海洋和蓝色的天空浑然一体;白色的海滩和白色的白帆摇相呼应;绿色的椰子树摇曳着手臂向沙滩边上的海带诉说着什么。海鸟驾着轻柔的海风频频愉吻平静的海面。沙滩上最引人注目的是贝壳,贝壳有大有小,各色各样,银白色、乌黑的、五彩的、虎纺的、环纹的、放射的、宝塔状的、眼珠状的、提壶状的……还有翡翠似的海带。
看到这美丽的景色,我不禁陶醉了突然我的耳边传来哗哗的声音,我一看,原来是海浪在不断的击打着海滩产生的水珠,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真像一颗颗美丽的珍珠,湛蓝的海水时而平静时而且汹涌。
我们还去了亚洲最大的海洋馆,海洋馆里的鱼可真多呀!有巨大的鲸鱼;有凶猛的食人鱼;有聪明的海豚;还有能喷墨汁的章鱼……最后我还看见了精彩万分的海豚表演。看完表演,我恋恋不舍的离开了。
这就是我最喜欢的地方——威海。我不禁赞叹道:“这里真美丽啊!”,傍晚,我恋恋不舍的离开了。
【解析】略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