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风成地貌
学习目标
1.了解风成地貌的主要类型和地区分布。
2.了解风蚀地貌、风积地貌的成因、主要类型及形态特征。
3.理解风沙活动的危害与防治。
知识导引
第一步·新课学前预习——学习新知 挑战自我
新知预习
一、风力作用
风是________、________地区地表形态的主要“雕刻师”。风力作用可让地面受到破坏,形成各种________地貌;风中挟带的沙粒在地面沉积,则形成各种________地貌。
二、风蚀地貌
1.地面物质在风力作用下________,称为风蚀作用。风蚀作用包括______作用和________作用。风吹过地面时,带走________物,造成地面的破坏;挟带沙粒的风吹过地面物体时,风中运动的沙粒对经过的物体进行________,造成地面物体的破坏。
2.由风蚀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叫作________。被风长期吹蚀的岩石或土体,呈现出________的形态,被形象地称为风蚀蘑菇、风蚀柱、风蚀壁龛等。风蚀作用还可以形成风蚀残丘、风蚀沟槽等。风蚀柱、风蚀残丘和风蚀沟槽的地貌组合,称为________地貌。
助学助记
风蚀蘑菇的成因
风蚀蘑菇是由风蚀柱逐渐磨蚀而成的。接近地表的气流中含沙量较多,磨蚀力强;距离地面越高,风中含有的沙子越少,磨蚀作用越弱,于是形成了上大下小的蘑菇形状的石头。
三、风积地貌
1.风中挟带的沙粒,在________时沉降在地面所形成的各种地表形态,就是风积地貌。
2.风积地貌主要以各种形式的________呈现。________沙丘是其中的基本形态,因平面形态如一弯新月而得名。
3.新月形沙丘示意
新月形沙丘________坡坡形微凸而平缓,________坡坡形下凹、坡度较陡;两侧有近似对称的两个尖角,称为新月形沙丘的两翼,两翼延伸方向指向________向。
风力作用:在风的源地附近,以侵蚀作用为主,形成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在风力搬运途中,风力减弱会形成沙丘、黄土堆积地貌等。
四、风沙活动的危害与防治
1.危害:风沙在运动过程中,往往破坏建筑物,降低土壤______,掩埋______、________、道路等,使当地人民正常的生产生活受到影响,严重时还会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失。2.防治:通过设置障蔽或植树种草来增大地面的粗糙度,以降低________,削弱________的破坏作用,从而达到阻沙和固沙的目的。防治风沙灾害,可采取________、________、高立式沙障、防护林带等措施。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生物措施是防风、防沙的主要措施,同时结合工程措施,效果更好。
第二步·互动释疑解惑——启迪思维 探究重点
探究点一 风蚀地貌和风积地貌
核心归纳
1.风蚀地貌
(1)风蚀作用
地面物质在风力作用下脱离原地,称为风蚀作用。风蚀作用包括吹蚀作用和磨蚀作用。
(2)分布
风蚀地貌主要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区。
(3)风蚀地貌的类型
类型 地貌特征 图示
风蚀 蘑菇 突起的孤立岩石,呈现上部宽大、下部窄小的蘑菇状形态
风蚀 壁龛 陡峭的岩壁遭受风蚀后,岩壁表面形成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凹坑,呈现出蜂窝状形态
风蚀 柱 垂直裂隙发育的岩石或土体,在长期的风蚀作用下,形成形态各异的石柱或土柱
风蚀 残丘 经长期风蚀形成的岛状高地或孤立小丘,常成群或呈带状分布,丘顶呈尖峰状或平顶状
风蚀 沟槽 在定向风的长期吹蚀下,地面裂缝逐渐扩大成为凹槽,走向与主风向一致
风蚀 城堡 呈现许多层状墩台,相对高度多为10~30米,墩台的顶部较平坦
2.风积地貌
风中挟带的沙粒,在风速降低时沉降在地面所形成的各种地表形态,就是风积地貌。风积地貌主要以各种形式的沙丘呈现。新月形沙丘是其中的基本形态,因平面形态如一弯新月而得名。
应用体验
[2022·吉林长春高一期末]某地区有一片屹立在坚实的土层之上、仿佛沙雕一样的巨大的蘑菇群岩层,被当地人称为“蘑菇沙漠”。读图,完成1~2题。
1.形成“蘑菇沙漠”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
A.风力侵蚀B.流水沉积
C.岩层挤压D.火山喷发
2.“蘑菇沙漠”最可能分布的地区是( )
A.湿润地区B.半湿润地区
C.平原地区D.荒漠地区
[2022·江苏泰州高一期末]风沙流通过灌丛植物时,大量沙砾会堆积在植物根部附近,形成灌丛沙丘,灌丛沙堆发育的增长期称为风影沙丘。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灌木形成的风影沙丘。据此完成3~4题。
3.图示风影沙丘常见于( )
A.沿海沙滩B.河流两岸
C.绿洲边缘D.森林内部
4.该地主导风向最可能是( )
A.东南风B.西北风
C.西南风D.东北风
探究点二 风沙活动的危害与防治
核心归纳
1.危害
破坏建筑物,降低土壤肥力,掩埋房屋、农田、道路等,使当地人民正常的生产生活受到影响,严重时还会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失。
2.防治
(1)防治目的:增加地表粗糙度,以降低风速,削弱风沙的破坏作用,从而达到阻沙和固沙的目的。
(2)防治措施:草方格、石方格、高立式沙障、防护林带等。
我国不同地区的荒漠化治理
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生产状况,会形成不同类型的荒漠化问题,其具体的分布特点、防治措施也不相同。针对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分析要点如下图所示:
拓展延伸
1.沙尘暴的形成条件
一是地面上的沙尘物质。它是形成沙尘暴的物质基础。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土地是沙尘暴的主要沙源地。二是大风。这是沙尘暴形成的动力基础,也是沙尘暴能够长距离输送的动力保证。三是不稳定的空气状态。这是重要的局地热力条件。沙尘暴多发生于午后、傍晚,说明了局地热力条件的重要性。
2.沙尘暴的主要危害方式
(1)强风
携带细沙粉尘的强风摧毁建筑物及公共设施,造成人畜伤亡。
(2)沙埋
以风沙流的方式造成农田、渠道、村舍、铁路、草场等被大量流沙掩埋,尤其是对交通运输造成严重威胁。
(3)土壤风蚀
每次沙尘暴的沙尘源和影响区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风蚀危害,对该区农田和草场的土地生产力造成严重破坏。
(4)大气污染
在沙尘暴源地和影响区,大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增加,大气污染加剧,危害人体健康,同时造成大气能见度降低,影响交通。
3.沙尘暴的防治措施
(1)加强环境的保护,把环境保护提到法制的高度上来。
(2)恢复植被,加强防止沙尘暴的生物防护体系建设。
(3)加强荒漠化土地的治理,尽可能减少沙尘源地。
(4)控制人口增长,减轻人为因素对土地的压力,保护好环境。
(5)加强沙尘暴危害与人类活动关系的科普宣传,使人们自觉地保护自己的生存环境。
应用体验
沙柳根系发达,生命力强,枝条丛生,不怕沙压,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但沙柳必须每隔3~5年平茬才能长得更好,否则就会死亡。读图,回答1~2题。
1.种植沙柳,改善环境,主要是因为沙柳能( )
A.防风固沙B.吸烟滞尘
C.保持水土D.净化空气
2.造纸产业链条( )
A.植被遭到了更大规模破坏
B.实现了无废弃物排放
C.生产重点转向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D.能推动沙柳的种植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3~4题。
3.下列示意图(图中线条示意沙丘的沙层)能正确表示移动沙丘的是( )
4.若想植树造林固定移动沙丘,造林地带应在( )
①沙丘陡坡一侧 ②沙丘缓坡一侧 ③沙丘移动的前方 ④沙丘移动的后方
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
第三步·课堂达标检测——即时训练 巩固落实
[2022·重庆八中高一期末]下图是新疆准噶尔盆地著名的乌尔禾魔鬼城的景观。据此完成1~2题。
1.形成魔鬼城四面壁立、怪石嶙峋景观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流水侵蚀B.流水溶蚀
C.冰川侵蚀D.风力侵蚀
2.乌尔禾魔鬼城地区地貌的形成与自然环境关系最密切的是( )
A.海拔高,气温年较差小
B.山高谷深,水流湍急落差大
C.深居内陆,降水少风力强
D.冬冷夏热,降水季节变化大
[2022·湖南新化县高一期末]草方格沙障是一种防风固沙、涵养水分的治沙方法,用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在沙漠中扎成方格形状。读宁夏沙坡头草方格沙障示意图,完成3~4题。
3.图中沙障的作用主要有( )
①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
②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
③使用秸秆,降低沙障成本
④增加蒸腾作用,提高降水量
A.①②B.③④
C.①④D.②③
4.修建图示沙障的主要目的是( )
A.保护铁路免受风沙掩埋
B.减轻沙坡头荒漠化
C.降低水土流失发生的几率
D.提高秸秆利用效率
5.[2022·河北大名县高一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科学研究表明:新月形沙丘形成后,沙丘背风地带地面水平方向上出现风速差异,风速差异引起气压差异,风速与气压呈负相关。在干旱的气候、丰富的地下水和盛行风向的影响下,沙漠中会出现沙丘与湖泊共存的独特景观。左图为新月形沙丘形态及其背风地带地面水平风速分布。右图是月牙湖沙漠湖泊景观。
(1)简述风向与新月形沙丘形态特征的关系。
(2)简析风蚀方向由a到b的原因。
(3)分析右图月牙湖形成的过程。
[教材探究·活动点拨]
教材第48页 探究
1.黄土高原的黄土颗粒由西北向东南依次为沙黄土、黄土、黏黄土,颗粒逐渐减小。强劲的西北季风带来西北地区的沙尘,遇到太行山、秦岭,风速减慢,搬运能力减弱,沙尘逐渐沉积,大的颗粒物先沉积,小的后沉积。
2.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风力作用会形成风蚀地貌和风积地貌。风蚀地貌有风蚀蘑菇、风蚀壁龛、风蚀沟槽、风蚀残丘、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城堡等地貌景观。风积地貌有新月形沙丘、沙垄、金字塔形沙丘、格状沙丘等地貌景观。
教材第50页 活动
1.柴达木盆地边缘为山麓冲积扇,沉积物松散破碎;该区域气候干旱,多大风天气,地表细颗粒物被吹走,留下粗大的砾石覆盖着地面,形成戈壁。
2.风蚀沟谷、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残丘等。
教材第52页 活动
1.新月形沙丘俯视图为新月形状,其迎风坡坡形微凸而平缓,背风坡坡形下凹且坡度较陡;两侧有近似对称的两个尖角,即新月形沙丘的两翼,两翼延伸方向指向下风向。缓坡为风的来向。
2.灌丛沙丘分布区域的环境特点:地形较为平坦,气候较为干旱,有大风天气,有一定的水源供少量绿色植物生长。灌丛沙丘出现在绿洲边缘的原因:绿洲边缘有水源,有利于灌丛生长。
教材第53页 活动
1.(1)①风蚀路基。风沙作用于路基时,会造成路基风蚀;②掩埋铁路。路基本身是风沙前进的障碍,可以降低风速,使沙粒在铁道附近堆积,掩埋铁道线路;③锈蚀轨道。风沙中含盐量较高,覆盖钢轨会锈蚀钢轨及构件,降低轨道使用寿命。
(2)①石方格的作用:加大了地面的粗糙程度,削减了近地面风力,近地面的输沙量会相应减少。②高立式沙障的作用:高立式沙障是以阻沙栅栏的形式设置沙障,可以有效阻止地表流沙,减少风沙影响的空间范围。
2.(1)豫东地区大面积的沙地和沙丘是河流带来的泥沙裸露于地表,遇风吹扬后,在附近沉积而形成的。
(2)①植树造林,营造防风林带;②采用造林固沙、种草固沙、封沙育草的方式固定沙丘;③营造农田防护林网;④加固黄河河堤,防止黄河决口泛滥等。
第二节 风成地貌
一、
干旱 半干旱 风蚀 风积
二、
1.脱离原地 吹蚀 磨蚀 细颗粒 磨蚀
2.风蚀地貌 千姿百态 雅丹
三、
1.风速降低
2.沙丘 新月形
3.迎风 背风 下风
四、
1.肥力 房屋 农田
2.风速 风沙 草方格 石方格
探究点一
应用体验
1~2.解析:第1题,图示景观为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风蚀蘑菇地貌,故选A项。流水沉积形成流水堆积地貌;岩层挤压易形成褶皱等地质构造;火山喷发可能会形成火山地貌等,B、C、D不对。第2题,风力侵蚀地貌在干旱和半干旱荒漠地区分布广泛,故选D项。湿润、半湿润地区往往形成流水地貌,平原地区的地貌要取决于其自然特征,不一定是风蚀蘑菇,A、B、C不对。
答案:1.A 2.D
3~4.解析:第3题,根据材料可知,风影沙丘的分布区域地势较为平坦,气候比较干燥,有一定的水源分布,生长有少量的绿色植物(灌木丛);绿洲边缘因为有水源,有利于灌丛的生长,因此分布有灌丛,在常年盛行风的影响下,沙砾堆积在灌丛根部,便形成了风影沙丘,C正确;沿海沙滩灌丛较少见,难以形成风影沙丘,A错误;河流两岸水分条件较好,不易形成沙丘,B错误;森林内部植被茂密,风力作用小,沙砾少,不易形成风影沙丘,D错误。第4题,由于风沙在灌丛背风一侧因搬运减弱而堆积,所以导致灌丛沙丘迎风的一侧较陡,而背风的一侧较缓;图示西南方向较缓,可知该地主导风向最可能是东北风,D正确,A、B、C错误。
答案:3.C 4.D
探究点二
应用体验
1~2.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相关信息可知,沙柳生长在我国西北地区的沙地中,当地存在风沙大的环境问题,沙柳根系发达、生命力强,利于当地生态环境的改善。第2题,据图和所学知识可知,适量的沙柳用于造纸能带来经济效益并为生态环境改善提供经济支持;废水并没有完全回收;造纸产业链条生产重点并不是废弃物综合利用;造纸产业链条可以使沙柳种植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因此能推动其发展。
答案:1.A 2.D
3~4.解析:第3题,移动沙丘的迎风坡缓,背风坡陡。风吹起缓坡的沙,沙在陡坡堆积,故堆积的沙层基本上与陡坡平行。固定沙丘是由里到外沙层逐渐变新。故A正确。第4题,植树造林主要是阻挡沙丘向前移动,故造林地带应在沙丘移动的前方,即陡坡一侧。
答案:3.A 4.A
课堂达标检测
1~2.解析:第1题,该地貌位于新疆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多大风天气,外力作用以风力作用为主,图中魔鬼城四面壁立,怪石嶙峋景观的主要地质作用是风力侵蚀,D项正确;该地降水少,流水侵蚀弱,A项错误;流水溶蚀作用主要发生在气候湿润、石灰岩覆盖地区,B项错误;冰川侵蚀多发生在高纬度或高海拔地带,该地为盆地地形,地势较低,C项错误。第2题,该地气候类型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大,A项错误;该地为盆地地形,地势起伏小,河流较少,B项错误;该地貌形成主要与当地气候干旱,降水稀少,风力作用强有关,C项正确;该地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冬冷夏热,全年降水少,D项错误。
答案:1.D 2.C
3~4.解析:第3题,由图可知,沙障主要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减少风沙对铁路运输的影响,其原理是通过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提高植物的成活率,①②正确。降低成本不是主要目的,不会增加蒸腾作用,③④错误。第4题,图示沙障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包兰铁路不受风沙掩埋,A正确;图示沙障已经位于沙漠地区,不能减少沙坡头荒漠化,B错误;图示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水土流失几率小,C错误;沙障固沙是防治土地沙化的一种工程措施,不是为了提高秸秆利用效率,D错误。
答案:3.A 4.A
5.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和左图新月形沙丘形态及其背风地带地面水平风速分布所示:新月形沙丘缓坡指示来风的方向,陡坡指示背风坡。形态上:迎风坡坡度向后凸而缓,背风坡向前凹而陡,同时两侧翼顺着盛行风向前延伸。第(2)题,风形成的直接原因是气压差,即空气由高压流向低压。从图中等风速线可知:a地风速小,处于盛行风正背风坡,气流下沉,气压较大,a为高压;b地风速大,位于盛行风侧翼迎风处,气压较小,b为低压;a、b两地之间呈现明显的气压差,导致风从a地流向b地,风速快,风沿ab方向侵蚀。第(3)题,“干旱的气候、丰富的地下水和盛行风向的改变,影响着沙丘和湖泊的演化”。该地盛行东北风,其东北侧受沙丘阻挡,沙粒堆积形成新月形沙丘;西南侧处于背风坡,风力小,侧翼顺着盛行风向前延伸,并沿着上题分析的风蚀方向发生侵蚀,形成地面地势低洼的月牙形湖盆;随着侵蚀作用的进一步发生,地势不断降低,而后地下水渐出,形成月牙湖。
答案:(1)迎风坡凸而缓,背风坡凹而陡,顺风向前延伸。
(2)a地风速小,气压高,b地风速大,气压低,a、b间的气压差导致风从a流向b,风沿ab方向侵蚀。
(3)在东北风作用下,沙粒堆积形成新月形沙丘;在沙丘背风坡,沿着风蚀方向发生风蚀作用,形成月牙形湖盆;持续的风蚀作用后,地下水出露,形成月牙湖。
12第
页(共48张PPT)
第二节 风成地貌
第一步·新课学前预习
第二步·互动释疑解惑
第三步·课堂达标检测
学 习 目 标
1.了解风成地貌的主要类型和地区分布。
2.了解风蚀地貌、风积地貌的成因、主要类型及形态特征。
3.理解风沙活动的危害与防治。
知 识 导 引
第一步·新课学前预习
新 知 预 习
一、风力作用
风是________、________地区地表形态的主要“雕刻师”。风力作用可让地面受到破坏,形成各种________地貌;风中挟带的沙粒在地面沉积,则形成各种________地貌。
干旱
半干旱
风蚀
风积
二、风蚀地貌
1.地面物质在风力作用下________,称为风蚀作用。风蚀作用包括______作用和________作用。风吹过地面时,带走________物,造成地面的破坏;挟带沙粒的风吹过地面物体时,风中运动的沙粒对经过的物体进行________,造成地面物体的破坏。
2.由风蚀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叫作________。被风长期吹蚀的岩石或土体,呈现出________的形态,被形象地称为风蚀蘑菇、风蚀柱、风蚀壁龛等。风蚀作用还可以形成风蚀残丘、风蚀沟槽等。风蚀柱、风蚀残丘和风蚀沟槽的地貌组合,称为________地貌。
脱离原地
吹蚀
磨蚀
细颗粒
磨蚀
风蚀地貌
千姿百态
雅丹
助 学 助 记
风蚀蘑菇的成因
风蚀蘑菇是由风蚀柱逐渐磨蚀而成的。接近地表的气流中含沙量较多,磨蚀力强;距离地面越高,风中含有的沙子越少,磨蚀作用越弱,于是形成了上大下小的蘑菇形状的石头。
三、风积地貌
1.风中挟带的沙粒,在________时沉降在地面所形成的各种地表形态,就是风积地貌。
2.风积地貌主要以各种形式的________呈现。________沙丘是其中的基本形态,因平面形态如一弯新月而得名。
风速降低
沙丘
新月形
3.新月形沙丘示意
新月形沙丘________坡坡形微凸而平缓,________坡坡形下凹、坡度较陡;两侧有近似对称的两个尖角,称为新月形沙丘的两翼,两翼延伸方向指向________向。
迎风
背风
下风
风力作用:在风的源地附近,以侵蚀作用为主,形成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在风力搬运途中,风力减弱会形成沙丘、黄土堆积地貌等。
四、风沙活动的危害与防治
1.危害:风沙在运动过程中,往往破坏建筑物,降低土壤______,掩埋______、________、道路等,使当地人民正常的生产生活受到影响,严重时还会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失。
2.防治:通过设置障蔽或植树种草来增大地面的粗糙度,以降低________,削弱________的破坏作用,从而达到阻沙和固沙的目的。防治风沙灾害,可采取________、________、高立式沙障、防护林带等措施。
肥力
房屋
农田
风速
风沙
草方格
石方格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生物措施是防风、防沙的主要措施,同时结合工程措施,效果更好。
第二步·互动释疑解惑
探究点一 风蚀地貌和风积地貌
核心归纳
1.风蚀地貌
(1)风蚀作用
地面物质在风力作用下脱离原地,称为风蚀作用。风蚀作用包括吹蚀作用和磨蚀作用。
(2)分布
风蚀地貌主要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区。
(3)风蚀地貌的类型
类型 地貌特征 图示
风蚀 蘑菇 突起的孤立岩石,呈现上部宽大、下部窄小的蘑菇状形态
风蚀 壁龛 陡峭的岩壁遭受风蚀后,岩壁表面形成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凹坑,呈现出蜂窝状形态
风蚀 柱 垂直裂隙发育的岩石或土体,在长期的风蚀作用下,形成形态各异的石柱或土柱
风蚀 残丘 经长期风蚀形成的岛状高地或孤立小丘,常成群或呈带状分布,丘顶呈尖峰状或平顶状
风蚀 沟槽 在定向风的长期吹蚀下,地面裂缝逐渐扩大成为凹槽,走向与主风向一致
风蚀 城堡 呈现许多层状墩台,相对高度多为10~30米,墩台的顶部较平坦
2.风积地貌
风中挟带的沙粒,在风速降低时沉降在地面所形成的各种地表形态,就是风积地貌。风积地貌主要以各种形式的沙丘呈现。新月形沙丘是其中的基本形态,因平面形态如一弯新月而得名。
应用体验
[2022·吉林长春高一期末]某地区有一片屹立在坚实的土层之上、仿佛沙雕一样的巨大的蘑菇群岩层,被当地人称为“蘑菇沙漠”。读图,完成1~2题。
1.形成“蘑菇沙漠”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
A.风力侵蚀 B.流水沉积
C.岩层挤压 D.火山喷发
答案:A
解析:第1题,图示景观为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风蚀蘑菇地貌,故选A项。流水沉积形成流水堆积地貌;岩层挤压易形成褶皱等地质构造;火山喷发可能会形成火山地貌等,B、C、D不对。
2.“蘑菇沙漠”最可能分布的地区是( )
A.湿润地区 B.半湿润地区
C.平原地区 D.荒漠地区
答案:D
解析:第2题,风力侵蚀地貌在干旱和半干旱荒漠地区分布广泛,故选D项。湿润、半湿润地区往往形成流水地貌,平原地区的地貌要取决于其自然特征,不一定是风蚀蘑菇,A、B、C不对。
[2022·江苏泰州高一期末]风沙流通过灌丛植物时,大量沙砾会堆积在植物根部附近,形成灌丛沙丘,灌丛沙堆发育的增长期称为风影沙丘。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灌木形成的风影沙丘。据此完成3~4题。
3.图示风影沙丘常见于( )
A.沿海沙滩 B.河流两岸
C.绿洲边缘 D.森林内部
答案:C
解析:第3题,根据材料可知,风影沙丘的分布区域地势较为平坦,气候比较干燥,有一定的水源分布,生长有少量的绿色植物(灌木丛);绿洲边缘因为有水源,有利于灌丛的生长,因此分布有灌丛,在常年盛行风的影响下,沙砾堆积在灌丛根部,便形成了风影沙丘,C正确;沿海沙滩灌丛较少见,难以形成风影沙丘,A错误;河流两岸水分条件较好,不易形成沙丘,B错误;森林内部植被茂密,风力作用小,沙砾少,不易形成风影沙丘,D错误。
4.该地主导风向最可能是( )
A.东南风 B.西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答案:D
解析:第4题,由于风沙在灌丛背风一侧因搬运减弱而堆积,所以导致灌丛沙丘迎风的一侧较陡,而背风的一侧较缓;图示西南方向较缓,可知该地主导风向最可能是东北风,D正确,A、B、C错误。
探究点二 风沙活动的危害与防治
核心归纳
1.危害
破坏建筑物,降低土壤肥力,掩埋房屋、农田、道路等,使当地人民正常的生产生活受到影响,严重时还会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失。
2.防治
(1)防治目的:增加地表粗糙度,以降低风速,削弱风沙的破坏作用,从而达到阻沙和固沙的目的。
(2)防治措施:草方格、石方格、高立式沙障、防护林带等。
我国不同地区的荒漠化治理
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生产状况,会形成不同类型的荒漠化问题,其具体的分布特点、防治措施也不相同。针对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分析要点如下图所示:
拓展延伸
1.沙尘暴的形成条件
一是地面上的沙尘物质。它是形成沙尘暴的物质基础。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土地是沙尘暴的主要沙源地。二是大风。这是沙尘暴形成的动力基础,也是沙尘暴能够长距离输送的动力保证。三是不稳定的空气状态。这是重要的局地热力条件。沙尘暴多发生于午后、傍晚,说明了局地热力条件的重要性。
2.沙尘暴的主要危害方式
(1)强风
携带细沙粉尘的强风摧毁建筑物及公共设施,造成人畜伤亡。
(2)沙埋
以风沙流的方式造成农田、渠道、村舍、铁路、草场等被大量流沙掩埋,尤其是对交通运输造成严重威胁。
(3)土壤风蚀
每次沙尘暴的沙尘源和影响区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风蚀危害,对该区农田和草场的土地生产力造成严重破坏。
(4)大气污染
在沙尘暴源地和影响区,大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增加,大气污染加剧,危害人体健康,同时造成大气能见度降低,影响交通。
3.沙尘暴的防治措施
(1)加强环境的保护,把环境保护提到法制的高度上来。
(2)恢复植被,加强防止沙尘暴的生物防护体系建设。
(3)加强荒漠化土地的治理,尽可能减少沙尘源地。
(4)控制人口增长,减轻人为因素对土地的压力,保护好环境。
(5)加强沙尘暴危害与人类活动关系的科普宣传,使人们自觉地保护自己的生存环境。
应用体验
沙柳根系发达,生命力强,枝条丛生,不怕沙压,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但沙柳必须每隔3~5年平茬才能长得更好,否则就会死亡。读图,回答1~2 题。
1.种植沙柳,改善环境,主要是因为沙柳能( )
A.防风固沙 B.吸烟滞尘
C.保持水土 D.净化空气
答案:A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相关信息可知,沙柳生长在我国西北地区的沙地中,当地存在风沙大的环境问题,沙柳根系发达、生命力强,利于当地生态环境的改善。
2.造纸产业链条( )
A.植被遭到了更大规模破坏
B.实现了无废弃物排放
C.生产重点转向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D.能推动沙柳的种植
答案:D
解析:第2题,据图和所学知识可知,适量的沙柳用于造纸能带来经济效益并为生态环境改善提供经济支持;废水并没有完全回收;造纸产业链条生产重点并不是废弃物综合利用;造纸产业链条可以使沙柳种植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因此能推动其发展。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3~4题。
3.下列示意图(图中线条示意沙丘的沙层)能正确表示移动沙丘的是( )
答案:A
解析:第3题,移动沙丘的迎风坡缓,背风坡陡。风吹起缓坡的沙,沙在陡坡堆积,故堆积的沙层基本上与陡坡平行。固定沙丘是由里到外沙层逐渐变新。故A正确。
4.若想植树造林固定移动沙丘,造林地带应在( )
①沙丘陡坡一侧 ②沙丘缓坡一侧 ③沙丘移动的前方 ④沙丘移动的后方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第4题,植树造林主要是阻挡沙丘向前移动,故造林地带应在沙丘移动的前方,即陡坡一侧。
第三步·课堂达标检测
[2022·重庆八中高一期末]下图是新疆准噶尔盆地著名的乌尔禾魔鬼城的景观。据此完成1~2题。
1.形成魔鬼城四面壁立、怪石嶙峋景观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流水侵蚀 B.流水溶蚀
C.冰川侵蚀 D.风力侵蚀
解析:第1题,该地貌位于新疆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多大风天气,外力作用以风力作用为主,图中魔鬼城四面壁立,怪石嶙峋景观的主要地质作用是风力侵蚀,D项正确;该地降水少,流水侵蚀弱,A项错误;流水溶蚀作用主要发生在气候湿润、石灰岩覆盖地区,B项错误;冰川侵蚀多发生在高纬度或高海拔地带,该地为盆地地形,地势较低,C项错误。
答案:D
2.乌尔禾魔鬼城地区地貌的形成与自然环境关系最密切的是( )
A.海拔高,气温年较差小
B.山高谷深,水流湍急落差大
C.深居内陆,降水少风力强
D.冬冷夏热,降水季节变化大
解析:第2题,该地气候类型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大,A项错误;该地为盆地地形,地势起伏小,河流较少,B项错误;该地貌形成主要与当地气候干旱,降水稀少,风力作用强有关,C项正确;该地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冬冷夏热,全年降水少,D项错误。
答案:C
[2022·湖南新化县高一期末]草方格沙障是一种防风固沙、涵养水分的治沙方法,用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在沙漠中扎成方格形状。读宁夏沙坡头草方格沙障示意图,完成3~4题。
3.图中沙障的作用主要有( )
①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 ②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
③使用秸秆,降低沙障成本 ④增加蒸腾作用,提高降水量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A
解析:第3题,由图可知,沙障主要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减少风沙对铁路运输的影响,其原理是通过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提高植物的成活率,①②正确。降低成本不是主要目的,不会增加蒸腾作用,③④错误。
4.修建图示沙障的主要目的是( )
A.保护铁路免受风沙掩埋
B.减轻沙坡头荒漠化
C.降低水土流失发生的几率
D.提高秸秆利用效率
答案:A
解析:第4题,图示沙障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包兰铁路不受风沙掩埋,A正确;图示沙障已经位于沙漠地区,不能减少沙坡头荒漠化,B错误;图示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水土流失几率小,C错误;沙障固沙是防治土地沙化的一种工程措施,不是为了提高秸秆利用效率,D错误。
5.[2022·河北大名县高一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科学研究表明:新月形沙丘形成后,沙丘背风地带地面水平方向上出现风速差异,风速差异引起气压差异,风速与气压呈负相关。在干旱的气候、丰富的地下水和盛行风向的影响下,沙漠中会出现沙丘与湖泊共存的独特景观。左图为新月形沙丘形态及其背风地带地面水平风速分布。右图是月牙湖沙漠湖泊景观。
(1)简述风向与新月形沙丘形态特征的关系。
(2)简析风蚀方向由a到b的原因。
(3)分析右图月牙湖形成的过程。
答案:(1)迎风坡凸而缓,背风坡凹而陡,顺风向前延伸。
(2)a地风速小,气压高,b地风速大,气压低,a、b间的气压差导致风从a流向b,风沿ab方向侵蚀。
(3)在东北风作用下,沙粒堆积形成新月形沙丘;在沙丘背风坡,沿着风蚀方向发生风蚀作用,形成月牙形湖盆;持续的风蚀作用后,地下水出露,形成月牙湖。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和左图新月形沙丘形态及其背风地带地面水平风速分布所示:新月形沙丘缓坡指示来风的方向,陡坡指示背风坡。形态上:迎风坡坡度向后凸而缓,背风坡向前凹而陡,同时两侧翼顺着盛行风向前延伸。第(2)题,风形成的直接原因是气压差,即空气由高压流向低压。从图中等风速线可知:a地风速小,处于盛行风正背风坡,气流下沉,气压较大,a为高压;b地风速大,位于盛行风侧翼迎风处,气压较小,b为低压;a、b两地之间呈现明显的气压差,导致风从a地流向b地,风速快,风沿ab方向侵蚀。第(3)题,“干旱的气候、丰富的地下水和盛行风向的改变,影响着沙丘和湖泊的演化”。该地盛行东北风,其东北侧受沙丘阻挡,沙粒堆积形成新月形沙丘;西南侧处于背风坡,风力小,侧翼顺着盛行风向前延伸,并沿着上题分析的风蚀方向发生侵蚀,形成地面地势低洼的月牙形湖盆;随着侵蚀作用的进一步发生,地势不断降低,而后地下水渐出,形成月牙湖。
[教材探究·活动点拨]
教材第48页 探究
1.黄土高原的黄土颗粒由西北向东南依次为沙黄土、黄土、黏黄土,颗粒逐渐减小。强劲的西北季风带来西北地区的沙尘,遇到太行山、秦岭,风速减慢,搬运能力减弱,沙尘逐渐沉积,大的颗粒物先沉积,小的后沉积。
2.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风力作用会形成风蚀地貌和风积地貌。风蚀地貌有风蚀蘑菇、风蚀壁龛、风蚀沟槽、风蚀残丘、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城堡等地貌景观。风积地貌有新月形沙丘、沙垄、金字塔形沙丘、格状沙丘等地貌景观。
教材第50页 活动
1.柴达木盆地边缘为山麓冲积扇,沉积物松散破碎;该区域气候干旱,多大风天气,地表细颗粒物被吹走,留下粗大的砾石覆盖着地面,形成戈壁。
2.风蚀沟谷、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残丘等。
教材第52页 活动
1.新月形沙丘俯视图为新月形状,其迎风坡坡形微凸而平缓,背风坡坡形下凹且坡度较陡;两侧有近似对称的两个尖角,即新月形沙丘的两翼,两翼延伸方向指向下风向。缓坡为风的来向。
2.灌丛沙丘分布区域的环境特点:地形较为平坦,气候较为干旱,有大风天气,有一定的水源供少量绿色植物生长。灌丛沙丘出现在绿洲边缘的原因:绿洲边缘有水源,有利于灌丛生长。
教材第53页 活动
1.(1)①风蚀路基。风沙作用于路基时,会造成路基风蚀;②掩埋铁路。路基本身是风沙前进的障碍,可以降低风速,使沙粒在铁道附近堆积,掩埋铁道线路;③锈蚀轨道。风沙中含盐量较高,覆盖钢轨会锈蚀钢轨及构件,降低轨道使用寿命。
(2)①石方格的作用:加大了地面的粗糙程度,削减了近地面风力,近地面的输沙量会相应减少。②高立式沙障的作用:高立式沙障是以阻沙栅栏的形式设置沙障,可以有效阻止地表流沙,减少风沙影响的空间范围。
2.(1)豫东地区大面积的沙地和沙丘是河流带来的泥沙裸露于地表,遇风吹扬后,在附近沉积而形成的。
(2)①植树造林,营造防风林带;②采用造林固沙、种草固沙、封沙育草的方式固定沙丘;③营造农田防护林网;④加固黄河河堤,防止黄河决口泛滥等。课时作业7 风成地貌
一、选择题
[2022·福建莆田高一期末]乌尔禾魔鬼城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准噶尔盆地西北边缘的佳木河下游,是典型的雅丹地貌,“雅丹”是维吾尔语“陡壁的小丘”之意。这里的小丘按一定方向有规律排列。读图,完成1~2题。
1.形成雅丹地貌的主要作用是( )
A.流水侵蚀作用 B.风力侵蚀作用
C.风力搬运作用 D.风力堆积作用
2.这里的小丘有规律排列的方向是( )
A.东西向 B.南北向
C.西北—东南向 D.东北—西南向
[2022·湖南常德市开学考试]图1示意雅鲁藏布江某段(自西南流向东北)夏季分布状况,该段河流所在河谷年降雨量仅140 mm,冬季盛行偏北风。图2为该河段周边某沙丘景观图。据此完成3~4题。
3.PQ河段为峡谷,QR河段为宽谷,形成此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①PQ河段以侵蚀作用为主 ②QR河段以搬运作用为主 ③PQ河段岩石硬度大 ④QR河段岩石硬度大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4.图中甲地形成了大面积沙丘地貌,其泥沙的主要来源地是( )
A.PQ河段的上游 B.河流以南的山地
C.夏季风携带而来 D.冬季裸露的沙洲
[2022·山东省临沂高一阶段练习]风把从地表吹扬起来的松散碎屑物质搬运到他处的过程,叫作风的搬运作用。风的搬运能力极强,下图反映了风力搬运的两种主要形式。读图,完成5~6题。
注:由于风力的强弱、被搬运物质的大小和密度不同,风的搬运形式也不同,以悬浮、滚动及跳动两种主要形式进行。悬浮形式以尘粒和粉尘粒为主,滚动和跳动形式以砂、砾为主。
5.下列关于风力搬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风力搬运能力与风力大小呈正相关
B.风力越小,风力搬运能力越强
C.风力搬运作用越明显,可搬运的碎屑物质颗粒越大
D.碎屑物质颗粒越小,风力搬运作用越明显
6.下列关于风力搬运形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两种形式中,悬浮形式搬运的颗粒物数量较多
B.两种形式中,滚动和跳动形式搬运的颗粒物数量较多
C.风力增大,滚动可变为跳动
D.风力减小,滚动可能停止
[2022·甘肃民勤县高一阶段练习]下图示意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的爬升沙丘。读图,完成7~8题。
7.该沙丘的泥沙来源于( )
A.流水沉积 B.风力侵蚀
C.冰川堆积 D.风力沉积
8.下图中能正确示意沙丘剖面及其外力作用主要方向的是( )
[2022·湖南省岳阳县高一期中]青海省共和县塔拉滩(图甲)以戈壁沙丘为主,是黄河上游风沙危害最严重地区之一。2011~2017年,塔拉滩地区大力发展光伏产业,建成数十个光伏企业集聚的产业园。光伏产业发展促进了生态改善,植被不断恢复,沙丘移动明显减缓。但植被恢复对光伏发电效率产生了不利影响,为此园区引入牧羊业(图乙),形成了良性循环。读图,完成9~10题。
9.塔拉滩地区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 B.草场退化
C.土地盐碱化 D.森林破坏
10.光伏产业园区引入牧羊业,有利于( )
A.减缓沙丘移动速度
B.提高水电发电量
C.提高土地利用率
D.增加植被覆盖率
风沙运动是造成流动沙丘土壤风蚀量在不同坡向上差异的原因。下图是雅鲁藏布江山南宽谷流动沙丘不同坡向的土壤受风力作用状况的统计图。沙丘呈南北走向,与河谷主导风向垂直,风蚀记为负(-),风积记为正(+)。读图,完成11~13题。
11.风向变化是流动沙丘由风蚀作用向风积作用变化的主要原因。图中6~8月沙丘风蚀、风积的变化说明 ( )
A.沙丘顶不受风蚀和风积的影响
B.东坡是迎风坡
C.6月21~26日风向发生了变化
D.西坡是迎风坡
12.风力最大的日期是 ( )
A.6月11日 B.7月14日
C.7月29日 D.8月25日
13.该地沙丘( )
A.6~8月一直向东移动
B.6月向东移动
C.7月向东移动
D.8月向东移动
二、非选择题
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通过降水方式,含盐溶液从岩石表面通过碎屑岩颗粒之间的孔隙向岩石内部渗透,然后从岩块四周的下方渗出,并在岩块的某一侧下部因水分蒸发而盐类结晶,结晶体产生的张力将靠近表面的碎屑颗粒撑开、脱落,逐渐形成凹槽,被称为盐风化穴。
材料二 左图为盐风化景观示意图,右图为我国西北砂岩盐风化机理示意图。
(1)概述我国西北地区盐风化的有利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出图中易形成盐风化穴景观的坡向:________,并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述风在盐风化穴形成过程中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结合我国沙尘天气分布图、沙尘暴路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是沙尘暴频发的重要原因。将下列备选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入下图中的适当位置。
A.燃烧矿物燃料 B.土质疏松
C.风力加大 D.二氧化碳增加
E.过度放牧 F.过度开垦
G.气候变暖变干
(2)从干湿状况看,沙尘暴发生的地区属于我国的________和________地区。
(3)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沙尘暴的发生呈现的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试分析沙尘暴路径呈西北—东南走向的原因。
(5)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沙尘暴现象日益加剧,分析主要原因有哪些?
课时作业7 风成地貌
1~2.解析:第1题,雅丹地貌是一种典型的风蚀性地貌。第2题,雅丹地貌中,隆起的风蚀土墩即垄脊,呈长条形,排列方向与主导风向一致。新疆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图中风口位于乌尔禾魔鬼城的西北方向,可判断这里的小丘有规律排列的方向是西北—东南向。
答案:1.B 2.C
3~4.解析:第3题,PQ河段为峡谷,表明该地落差大,流速快,以侵蚀作用为主,①符合题意;图中显示,QR河段多沙洲,表明该河段以沉积作用为主,不是以搬运作用为主,②不符合题意;PQ河段岩石硬度大,侧面侵蚀较慢,河谷不宽,以下蚀为主,形成峡谷,③符合题意;图中显示,QR河段河谷宽广,表明侧蚀速度较快,因此岩石硬度相对较小,④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排除A、B、D。第4题,雅鲁藏布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冬季气温低,冰雪融水量少,冬季河水少,甲地北侧的宽谷中大量沙洲因水位低而裸露出来,材料信息表明,该河谷冬季盛行偏北风,偏北风把裸露出来的沙洲的沙尘扬起,搬运至甲地遇山地阻挡,风速减慢,大量沙土沉积,形成大面积的沙丘地貌,因此其泥沙的主要来源地是冬季裸露的沙洲,D符合题意;当地风力较大的风为偏北风,偏北风无法把PQ河段的上游和河流以南的山地的泥沙搬运至甲地,排除A、B;当地降水量仅140 mm,因此当地夏季风风力较弱,不能携带大量泥沙而来,排除C。
答案:3.C 4.D
5~6.解析:第5题,由所学知识可知,风的搬运能力极强,一般与风力的大小呈正相关,A项正确。风力越小,风力搬运能力越弱,B项错误。风力搬运作用越明显,可搬运的碎屑物质颗粒越大,C项正确。碎屑物质颗粒越小,重量越轻,风力搬运作用越明显,D项正确。依题意,选择不正确的。故选B。第6题,由图可知,悬浮形式搬运的颗粒物数量较多,滚动和跳动形式搬运的颗粒物粒径大,数量较少,A项正确、B项错误。搬运形式随风力和颗粒物的大小而改变,风力增大,滚动可变为跳动,C项正确。当风力较小时,滚动可能停止,D项正确。依题意,选择不正确的。故选B。
答案:5.B 6.B
7~8.解析:第7题,材料信息表明,图中河段为雅鲁藏布江宽谷,有广阔的河漫滩,河漫滩河流沉积了大量泥沙,枯水期河漫滩出露,河漫滩上沉积的泥沙在强风作用下成为此处沙丘的泥沙来源,A正确;该处沙丘的泥沙并不来源于风力侵蚀、冰川堆积,排除B、C;沙丘是风力沉积作用形成,但泥沙的最终来源不是风力沉积,排除D。第8题,该沙丘位于雅鲁藏布江中下游强风口地段,秋末至春末期间强劲风力将河床上因枯水期而露头的河沙吹起,并在风速变小的地方沉积形成沙丘。沙丘的迎风面沙粒往往扬起,在沙丘顶部附近堆积,背风坡形成较陡峭的滑落面,因此丘体两坡不对称,迎风坡平缓,背风坡较陡,图C特征与之相吻合,C符合题意,排除A、B、D。
答案:7.A 8.C
9~10.解析:第9题,由材料可知,塔拉滩位于青海省,地貌以戈壁沙丘为主,出现强降雨的可能较小,故水土流失不是该地区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A错误;塔拉滩位于青藏高原,地表典型植被以高原草甸为主,森林植被少,上述材料表明该地区植被破坏严重,即草场退化,B正确,D错误;土地盐碱化是由于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地下水位上升,水分蒸发过快而引起的,该地位于青藏高原,地势高,气温低,蒸发弱,且地下水埋藏深,不易发生土地盐碱化,C错误。第10题,牧羊业对植被会有一定破坏作用,可能导致沙化更加严重,加剧沙丘的移动速度,A错误;光伏产业与水电关系不大,B错误;光伏产业园区引入牧羊业,可以最大化利用光伏设备周边的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C正确;牧羊业对植被会有一定破坏作用,使植被覆盖率降低,D错误。
答案:9.B 10.C
11~13.解析:第11题,本题考查考生的读图析图能力。从图中可以看出沙丘顶既受到了风蚀作用,也受到了风积作用;东坡和西坡受到风积和风蚀作用,因此东、西坡有时是迎风坡,有时是背风坡;6月21日~26日东坡从风积变为风蚀,西坡由风蚀变为风积,由此可判断风向发生了变化。第12题,6月11日东坡风积最严重,说明此时风力强劲,带来的沙土最多。第1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6月份沙丘东坡以风积为主,而西坡以风蚀为主,则沙丘向东移动,而7、8月东坡以风蚀为主,西坡以风积为主,则沙丘向西移动。
答案:11.C 12.A 13.B
14.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含盐溶液从岩石表面通过碎屑岩颗粒之间的孔隙向岩石内部渗透”可知,盐风化穴形成需要可溶性盐类物质和含有孔隙的岩石;根据材料“在岩块的某一侧下部因水分蒸发而盐类结晶”可知,盐风化穴形成需要长时间蒸发强烈,或者干湿交替的环境。第(2)题,读图可知,该山体西北坡为迎风坡,降水可将含盐溶液从岩石表面通过砂岩颗粒之间的空隙渗入岩石内部,然后从岩块四周下方渗出;该山体东南坡为背风坡,降水少,相对干燥;且东南坡为阳坡,光照强,蒸发量大,盐分易结晶,进而产生张力,对岩石的破坏作用强,盐风化穴发育。第(3)题,风,即大气水平运动,可以携带盐类粉尘和水汽,为盐风化穴提供物质基础;风力大可以加速岩石表面水分蒸发,促进盐类结晶;风可以吹走盐风化脱落的粉末,起到侵蚀作用,形成凹槽。
答案:(1)可溶性盐类物质;含有孔隙的岩石;干湿交替的环境(或者长时间蒸发强烈)
(2)东南 该山体东南坡为背风坡,相对干燥;东南坡为阳坡,光照强,蒸发量大,盐分易结晶,对岩石的破坏作用强,盐风化穴发育
(3)风携带盐类粉尘和水汽;加速岩石表面水分蒸发,促进盐类结晶;吹走盐风化脱落的粉末
15.解析:本题以沙尘暴作为切入点综合考查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及综合分析能力。由图可知,沙尘天气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从图中还可知,西北地区远离海洋,受山岭阻挡,气候干旱。第(1)题,该试题应根据前后关系解答。第(2)题,沙尘暴发生的地区属于我国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第(3)题,该题考查从图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沙尘暴的发生呈现的趋势是频率加快,间隔变短。第(4)题,我国沙尘暴路径呈西北—东南走向的原因是我国北方地区处于亚洲高压的东部,冬、春季盛行西北季风。第(5)题,应该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1)从左向右,从上而下分别是A、D、G、C、E、F、B。
(2)干旱 半干旱
(3)频率加快,间隔变短
(4)因为我国北方地区处于亚洲高压的东部,冬、春季盛行西北季风。
(5)自然原因:气候异常,温度升高,蒸发加剧,土地沙化严重。
人为原因:北方草原过度农垦、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沙化,林区过度砍伐,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建筑工地多,工地建筑用沙缺乏保护等。
8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