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
第二节 密度
课堂导入
1700元血汗钱换得废铁一块 ,市民提防寻宝骗局:据老汉介绍,几天前来了两个中年人,自称是上海来的地质队员,判断这里肯定埋藏了稀世宝物。两个人随即掏出了工作证、身份证等证件给老汉“检查”,之后又神神秘秘地拿出了一个据说是探测器的黑盒子,在老汉的陪同下上了老汉后院
课堂导入
的小山坡上,果然挖出了一块亮闪闪的“金块”,说这是清朝的文物,价值15万元,不如大家各自分5万元算了。最后两人哄得老两口拿出了1700元钱。临走时,两人留下一张欠条,一再表示他们会尽快赶回来拿钱赎宝,并叮嘱老两口“千万不要走漏风声,以防坏人来偷”。到了晚上,邓老汉两口子越想越不对劲,拿着金块上乡里的派出所报案,据民警介绍,这个宝贝应该是铁一类的金属,仅仅镀了一层铜粉而已。
课堂导入
民警怎么知道的?
课堂导入
是 金 条 还 是 镀铜铁条 ?
课堂导入
是银制品还是不锈钢?
学习目标 :
通过感受金属块体积、质量、材质的区别,通过小组讨论了解实验方案的设计思路,知道控制变量法在本实验中的应用。
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可以利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
通过分组实验,数据处理,绘制图像,组内讨论的方式,学会简单图像的分析方法,能够描述同种物体质量与体积间的大致关系。
知道密度的定义,掌握密度的计算公式及其单位。
探究一
(1)感受相同体积不同材质的金属立方体 , 和相同材质不同体积的金属圆柱体与立方体的质量区别。
(2)通过小组讨论完成课堂问答
课堂问答:
相同体积的不同种物质质量是否相同?
不同体积的同种物质质量是否相同?有何关系?
若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应当选取质量和体积 (相同或不同)的(同种或不同种)物质,这利用了物理学上的什么方法。
探究二
取出体积不同的三块铝制金属块由测量同学利用天平分别测量物体的质量,由校验同学核实每一步实验是否正确。记录同学负责记录最终数据。
记录同学将数据告知全组,组员分别计算结果,绘制图像。
互相交流探讨所得结果完成讨论探究。
探究二
小组分工合作完成探究内容
体积(cm3) 质量(g) 质量/体积
没有物体 0 0
正方体铝块 15.5
长方体铝块 3.6
铝柱 10.0
绘制图像
讨论探究
由表格可以看出对于同种物质而言质量随着体积的增大而 。
在绘制图像的过程中应当如何选取单位长度?
观察所绘制图像,图像 (经过或不经过)原点,为什么?本图像与数学中所学过的 图像相类似,因此可以假定符合图像的函数关系式应为m= 的形式。
由表格分析,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大致 (恒定或不恒定),与我们所推测的函数形式 (相符或不相符)。
结论整合
密度定义:某种物质 与 的比值我们称为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是物体自身的一种 ,与物质的体积大小 (有关或无关)。
如果用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那么密度公式应表示为 。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 所以体积的单位对应的是 ,质量的单位是 ,因此经过计算密度的单位应为 。
随堂检测
计算本实验中铝的密度为 kg/m3。
一支蜡烛燃烧了一段时间后刚好剩下半支,则( )
A.质量减半,密度减半B.质量减半,密度加倍
C.质量减半密度不变 D.质量、体积、密度都减半
如图所示,为A、B两种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图线由图可知两者的密度关系大小为
小结
学习的知识内容:
本节课通过实验亲身经历了密度概念的建立过程,并且初步学习了控制变量法和图像法在处理物理问题方面的应用。
亲手操作天平,熟悉了测量物体质量的方法
通过推导得出了密度公式ρ=m/V,并了解了密度的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