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教案
【课题】七上第一章 地球的自转(第2课时)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
【教学目标】
1.理解地方时的含义;掌握时区的划分;初步学会区时的计算;掌握过日界线日期变更的规律。(重难点)
2.使学生通过动手计算某个地区的日期和时刻,总结区时计算和日期变化的技巧和具体方法。
3.培养学生用地理的思维和方式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模式】学案导学。
【教学方法】演示观察法、合作探究、问题导学、读图法。
【教具准备】大地球仪、手电筒、课本插图、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同学当中有喜欢足球的吗?看今年刚刚进行的亚冠恒大8强赛了吗?为何摇头叹息?对我们来说是在半夜,因为我们家里的钟表显示时间是凌晨1:35,可是在比赛场地沙特,却刚刚是晚上20:35,这是为什么呢? 不少男同学开始兴奋起来。摇头、叹息。那是在半夜……产生疑问 通过学生热衷的足球引入,意在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产生疑问,顺利进入本课的学习。
学案导学 教师要求学生以《地理助学》上“学习过程”栏目为依据,先自学本课知识,并对学生提出学习要求。(1)在书上标注知识点;(2)完成助学上“学习过程”;(3)标记疑难问题。 学生按照教师要求自学教材,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求做到:(1)自己认为重要的知识在课本上标出;(2)完成助学上“学习过程”栏目;(3)对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做标记,以待解决。 本课知识总体来说比较抽象,自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确这节课的内容需要认真听讲
重难点突破 一、时区和区时1、地方时的含义(讲述)古时候没有钟表,人们一般都是看太阳来定时间。人们把太阳在当地天空位置最高的时刻定为正午12点。点拨: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纬度经度不同的各地到达正午12点的先后就不同,这种因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刻称为地方时。点拨:周期:24小时自转一周:360° 求每小时地球自转多少经度? 认真听讲。活动1:时差的推算第一步:在地球仪的赤道上,标注A、B、C、D四点,。第二步:用手电筒垂直照射A点,感悟A点此时即为正午12点。第三步: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观察A点过了正午12点后,随即到正午12点依次是B、C、D三点。体验经度不同,地方时不同。第四步:以小组为单位,议一议,这个演示说明了什么?结论:同一经线上的各点地方时都相同。同纬度地区,位置相对偏东的地点要比偏西的地点时刻早,即“东早西晚”。第五步:根据地球自转的周期来推算地球上的时差。360°÷24(时)=15°/时结论:地球每小时转过的角度是15°;经度每相差15°,时间相差1小时。 通过演示让学生体验和感悟地方时的含义,为下面区时的学习打下基础。培养学生推理和地理计算能力。
过渡 地球仪上有无数条经线,也就有无数个地方时,这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所以国际上统一划分了时区。
2、明确概念:时区、区时和中央经线点拨:“时区”即时间的区域,重在“区”;“区时”重在“时”。引导学生看课本第15页插图1—3—6,3、多媒体展示图片: 学生阅读课标第14页文字,回答:时区:为了使全球时间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国际上规定,每隔经度15°划分一个时区。区时:每个时区均采用其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这就是该时区的区时。中央经线是指每个时区位置居中的经线。 明确地理概念是进行地理学习的先决条件。只有理解了地理概念,才能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充分发展地理思维。
设置问题导学:(1)数一数,全球共划分多少个时区?(2)在图中找到中时区,从中时区向东依次有哪些时区?向西呢?(3)中时区的中央经线是哪条?东一区、东二区、东三区、西四区、西五区……中央经线分别是哪条?各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度数与时区号有什么关系?(4)哪两个时区合二为一,它的中央经线是哪一条?(5)通过读图下面的钟表时刻,说出相邻两个时区,时间相差几小时?要求学生读图1—3—6,在图上找出一些国家的首都所在时区。点拨:遵循“东早西晚”的原则。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1—3—6世界时区分布图,然后试着画出简图。(如下图) 学生读图逐一回答:1、全球划分24个时区。2、中时区向东为东时区,依次为东一区、东二区、东三区……东十二区;向西为西时区,依次为西一区、西二区、西三区……西十二区。3、中时区——0°经线东一区——15°E经线 15°×1东二区——30°E经线 15°×2东三区——45°E经线 15°×3东四区——60°E经线 15°×4…… ……规律:各时区中央经线度数=15°×时区号4、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合并为一个时区,叫做东西十二区,其中央经线为180°经线。5、相邻两个时区,时间相差1小时.活动2:说时区、算时差首先:学生在图上依次找到北京、东京、悉尼、华盛顿、莫斯科、开罗、伊斯坦布尔、伦敦并读出它们所在的时区。然后:算一算,这些地区与我国北京所在东八区的时差。东京(东九区)比北京早1小时;悉尼(东十区)比北京早2小时;莫斯科(东二区)比北京晚6小时;伦敦(中时区)比北京晚8小时;规律:相邻两个时区区时相差一小时,任意两个时区间相差几个时区,区时就相差几个小时。活动3:画“时区分布简图”,求区时。(根据教师指导,学画时区分布图,然后利用自己所画的时区分布简图,求区时。) 教学生学会读图,培养学生从地图中获取地理信息的习惯和能力以及总结地理规律的能力。学会在时区分布图上查找某地所在时区,初步建立时区之间的区时差异。培养学生总结规律的能力和绘图能力。
例题:当伦敦(中时区)12点时,此时的北京(东八区)和旧金山(西五区)时间分别是多少?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画时区分布简图,遵循同纬度地区时间“东早西晚”的原则,求两地区时。北京(东八区):20点;金山(西五区):7点。 通过画图,求区时简单明了。
给出练习题:当莫斯科(东三区)为15时,北京时间是多少?解决实际问题: 生答:20点。亚冠恒大8强赛北京时间是凌晨1:35,可是在比赛场地沙特,却刚刚是晚上20:35,你能算出沙特吉达位于哪个时区吗?生答:东三区 通过反复练习巩固所学。
过渡 (小故事):有一美国孕妇乘坐轮船横渡太平洋时,生了一对双胞胎,到达美国住地登记时却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先出生的儿子是弟弟,后出生的倒成了哥哥!你们知道这是什么东西在作怪吗?——日界线
问题导学:1、什么是日界线?2、日界线的东西两侧分别是哪个时区?(提示学生读图)3自西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如何变化?(教师板图点拨)4、国际日期变更线与180°经线重合吗?为什么?拓展提问:假如让你在一年中过两个生日(排除阴历和阳历分开过的现象)有可能吗? 读课本15页图1—3—6和文字,回答问题。1、原则上以180°经线作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这条线叫做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2、日界线东侧是西十二区,西侧为东十二区。3、自西向东越过日界线时,日期要退一天;反之,日期要进一天。4、国际日期变更线不完全与180°经线重合。绕开了一些半岛和岛屿,大部分在海洋上经过,是为了保持同一个国家的时间统一。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生:可先在东十二区过一个生日,而后再越过日界线过第二个生日。 问题导学,明确学习任务,教给学生获取地理知识的途径和方法,对启迪学生创新思维有一定帮助。学生面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学习的主动性就会被激发出来。
知识建构 以师生互动的形式完成本课的知识建构,既是对本课知识的总结,同时也检测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当堂达标】
1、全球共分为 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 度;
2、中时区向东、向西分别叫作 和 ,其中央经线是 ;
3、东时区和西时区各包括 个时区。
4、哪两个时区合并为一个时区?叫做 ,它的中央经线是 。
5、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定于北京时间2008年8月8日20时整举行,家在纽约(西五区)的汤姆应在什么时间打开电视机才能收看到这场盛大的开幕式?
6、一架飞机在9月30日14点从西十二区向西越过日界线进入东十二区,日期和时间如何变化?
7、一对双胞胎姐妹出生在横渡太平洋的轮船上,结果后生的按日期要比早出生的还大一天,那姐妹俩出生可能( )
A、轮船正在由东向西跨过日界线
B、轮船正在由西向东跨过日界线
C、轮船正由南向北跨过赤道
D、以上事情不可能出现
【教学反思】
“时区和日界线”部分,是今年教材新加入的内容,也是现实生活中的需要。考虑到本课内容比较抽象,所以进行教学设计时,反复斟酌。认为以下几方面比较可取:
1、“地方时”部分,通过让学生自己演示观察去感悟和体验地方时的含义,理解了这一点,对区时的学习至关重要。
2、教学中尽量联系生活,比如:导入新课从足球开始,联系亚冠恒大比赛时间很自然地进入本课的学习。
3、“时区和日界线”部分,先让学生明确概念,然后采取了以问题引导学生读图的方法,问题与问题之间环环相扣,逐层深入,基本实现了教学目标。
4、“区时的计算”先上的班级,我是采用公式法,感觉学生对公式中强调内容,比如求时区差的“同减异加”和求区时的“东加西减”混淆了,我感觉是加重了学生理解上的难度。所以在以后的班级中,我采取了让学生画“时区分布简图”求区时的方法,比较直观,学生接受起来容易多了。
西十二区
西十一区
……
西三区
西二区
西一区
东十二区
东十一区
……
东三区
东二区
东一区
中时区
西时区
东时区
未知
未知
已知
东八区
东七区
东六区
东五区
东四区
西五区
西四区
西三区
西二区
西一区
东三区
东二区
东一区
中时区
12点
11
10
9
8
7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日界线
时区
划分: 时区
区时
向东过日界线
向西过日界线
时间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