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福田外国语中学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
高一年级期中考试
生物学科试题(选择考)
一、单选题
1. 下列各组生物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
A. 番茄的红果和圆果 B. 水稻的早熟和晚熟
C. 绵羊的长毛和细毛 D. 棉花的短绒和粗绒
2. 下列杂交组合(E控制显性性状,e控制隐性性状)产生的后代,哪一组会发生性状分离( )
A. Ee × ee B. EE × Ee
C. EE × ee D. Ee× Ee
3. 人类白化病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某对肤色正常的夫妇,其父母肤色都正常,但丈夫的弟弟、妻子的姐姐都患白化病,请问这对年轻的夫妇生一个肤色正常的男孩的概率是( )
A. 1/6 B. 1/4 C. 3/8 D. 4/9
4. 基因自由组合,如果F2的分离比分别为9:7,9:6:1和15:1,那么F1与纯隐性个体间进行测交,得到的分离比将分别为( )
A. 1:3,1:2:1和3:1 B. 3:1,4:1和1:3
C. 1:2:1,4:1和3:1 D. 3:1,3:1和1:4
5. 番茄的红果(R)对黄果(r)为显性,子房多室(Y)对子房二室(y)为显性,现将红果多室和红果二室番茄进行杂交,其后代表现类型及比例如图所示,请分析该图找出两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分别是( )
A. RRYy、Rryy B. RrYy、RRyy
C. RrYy、Rryy D. RrYY、Rryy
6. 将基因型为AaBbCcDD和AABbCcDd的向日葵杂交,按基因自由组合规律,后代中基因型为AABBCCDd的个体比例应为( )
A. 1/8 B. 1/16 C. 1/32 D. 1/64
7. 图为某遗传图解,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图中①、③过程表示减数分裂
B. 图中②过程表示受精作用
C. 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①、③过程
D.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②过程
8. 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假说—演绎法和类比推理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人类探明基因神秘踪迹的历程中如: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因子(基因) ②萨顿研究蝗虫的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 ③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找到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他们在研究过程所使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依次为( )
A. ①假说—演绎法 ②假说—演绎法 ③类比推理
B. ①假说—演绎法 ②类比推理 ③类比推理
C. ①假说—演绎法 ②类比推理· ③假说—演绎法
D. ①类比推理 ②假说—演绎法 ③类比推理
9. 某夫妇妻子表现型正常,丈夫为色盲患者,生下一性染色体组成为XXY的色盲孩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A. 女方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或男方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
B. 女方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或男方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
C. 女方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或男方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
D. 女方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或男方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
10. 如图为精细胞形成过程中几个时期的细胞模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精子形成过程的顺序排列为a→c→b→d
B. d图为次级精母细胞
C. b图中染色体与DNA分子数之比为1:1
D. 染色体的复制发生在c图
11. 如图所示,横轴表示细胞周期,纵轴表示一个细胞核中DNA含量或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情况。请分析下图,表示有丝分裂中DNA含量变化、染色体数目变化和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曲线分别是( )
A. ④②①③ B. ①④②③
C. ④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12. 有一对表现型正常的表兄妹婚配,生下了一个既有白化病,又有血友病的男孩。这位表兄的基因型、他们再生一个孩子而同时具有两病的概率分别是
A. AaXHY和1/16 B. AAXHY和1/8
C. AaXHY和1/8 D. AaXhY和1/16
13. 芦花鸡羽毛有黑白相间的横斑条纹,这是由位于Z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B决定的,当它的等位基因b纯合时,鸡表现为非芦花,羽毛上没有横斑条纹。在生产上,人们为了在雏鸡时就可以根据羽毛的特征把雌性和雄性区分开,从而做到多养母鸡,多得鸡蛋。那么选择杂交的亲本最佳组合是( )
A. 芦花雌鸡与芦花雄鸡 B. 非芦花雌鸡与芦花雄鸡
C. 芦花雌鸡与非芦花雄鸡 D. 非芦花雌鸡与非芦花雄鸡
14. 赫尔希和蔡斯通过“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用未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32P标记的细菌,经搅拌离心后的放射性主要集中在上清液
B. 此实验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C. 若用14C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经搅拌离心后的放射性集中在上清液和沉淀物中
D. 若用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经搅拌离心后的放射性主要集中在沉淀物中
15. 双链DNA分子中,A+T占全部碱基总数的34%,其中一条链上的C占该链碱基总数的19%。则另一条互补链上的C占该链碱基总数的比例
A. 47% B. 46% C. 30% D. 27%
16. 一条DNA单链的序列是5’—AGGATCC—3’那么它的互补链的序列是( )
A. 5’—GGATCCT—3’ B. 5’—TCCTAGG—3’
C. 5’—GATTACC—3’ D. 5’—AGGATCC—3’
17. 研究人员将1个含14N/14N -DNA的大肠杆菌转移到15NH4Cl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提取子代大肠杆菌的DNA。将DNA热变性处理,即解开双螺旋,变成单链;然后进行离心,甲图试管中出现的两种条带分别对应乙图中的两个峰,则此时大肠杆菌细胞繁殖的代数为( )
A. 2代 B. 3代 C. 4代 D. 5代
18. 一个双链被32P标记的DNA片段有100个碱基对,其中腺嘌呤占碱基总数的15%,将其置于含31P的环境中复制3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DNA片段中含有胞嘧啶的数目是70个
B. 该DNA片段的一条链中,碱基A与T之和占该链的比值为30%
C. 复制3次后,子代DNA中含32P与含31P的分子数之比为1∶3
D. 第三次复制过程需要280个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19. 用15N标记含有100个碱基对的DNA分子,其中有胞嘧啶60个,若该DNA分子在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四次,则结果不可能是( )
A. 含有15N的DNA分子占1/8
B. 含有14N的DNA分子占100%
C. 复制过程中需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640个
D. 共产生16个DNA分子
20. 某双链DNA分子含有200个碱基,一条链上A:T:G:C=1:2:3:4,则该DNA分子( )
A. 含有4个游离的磷酸基
B. 四种含氮碱基A:T:G:C=3:3:7:7
C. 连续复制两次,需要游离腺嘌呤脱氧核苷酸210个
D. 碱基排列方式共有4100种
二、主观题
21. 燕麦颖片颜色由B,b和Y,y基因控制(两对基因遵守自由组合定律),B和Y基因分别控制前体物质转变为黑色色素和黄色色素。黑色色素存在时,能够遮盖黄色,使燕麦颖片表现为黑色,如图1,将黑颖(BBYY)和白颖(bbyy)燕麦杂交,F1均表现为黑颖,如图2,请回答问题:
(1)F1自交获得F2,F2表现型有______种
(2)F1自交获得F2,F2性状分离比为______。F2黑颖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是______。
(3)将F1与白颖燕麦杂交,后代中黄颖燕麦所占比例为______,其基因型是______。
22. 如图是某高等动物体内细胞分裂的示意图及该动物细胞中一条染色体上DNA的含量变化分析回答:
(1)该动物体细胞内有染色体 ______条。图2中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发生在 ______图对应的过程
(2)乙图细胞处于图1曲线中 ______段,该细胞产生的子细胞名称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1曲线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图中有 ______对同源染色体,______个四分体。
(5)图3图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核DNA分子数目变化曲线。请在图4坐标图中画出该动物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____________。
23. 下图为细胞内遗传物质的相关示意图,己知B中没有碳元素,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D的中文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F彻底水解,理论上能获得________种产物。
(2)在D构成的单链中,与1分子A相连接的有________分子的B和________分子的C。
(3)图中E和F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
24. 下图所示的遗传系谱中有甲(基因为A、a)、乙(基因为B、b)两种遗传病,其中一种为红绿色盲,且Ⅱ9只携带一种致病基因。请分析回答
(1)可判断为红绿色盲的是_______病,而另一种病属于_______染色体上_______性遗传病。
(2)Ⅱ6的基因型为 __________________;Ⅱ8的基因型为 ________;Ⅱ9的基因型为 _______________。
(3)Ⅱ8和Ⅱ9生一个同时患两病的女孩概率为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5 BDDAC 6-10 DDCDA 11-15 BACCA 16-20 ABCCB
21.【答案】(1)3 (2) ①. 黑颖:黄颖:白颖=12:3:1 ②. 1/6
(3) ①. 1/4 ②. bbYy
22.【答案】(1) ①. 4 ②. 乙
(2) ①. BC ②. 极体、次级卵母细胞
(3)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4) ①. 4 ②. 0
(5)
23.【答案】(1) ①. 脱氧核苷酸 ②. 6
(2) ①. 1或2 ②. 1
(3)E是有遗传效应的F片段
24.【答案】(1) ①. 乙 ②. 常 ③. 隐
(2) ①. AaXBXb ②. AAXbY或AaXbY ③. AAXBXb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