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主题二 人作与天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说课稿-2022-2023学年高一美术人美版(2019)美术鉴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单元 主题二 人作与天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说课稿-2022-2023学年高一美术人美版(2019)美术鉴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美版(2019)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2-08-21 11:00: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说课稿
一、说教材
高中美术鉴赏模块第四单元主题二,1 课时,其主要内容是中
国古典园林的分类和造型特点,并从造景要素、功能、理念等几个
角度鉴赏中国古典园林,理解其背后的传承文化思想。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联系生活,在问题的驱动下,将美术的学
习方法与一般的探究方法相统一。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
能力。
创设问题情境是美术学科素养本位课程中引发学习行为的根本
动力。
培养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
力。
二、说学情
1、高中学段的学生感知、记忆和想象能力的发展都进入到最佳时
期。
2、能够联系一定的文化情境认识美术作品的意义、形式和风格特
征,对中国著名的古典园林有所了解。
3、不足之处:在一定程度上难以正确理解园林背后的传承文化思
想。
4、根据学生情况,着重引导学生思考园林造园理念与哲学思想的关
系。
三、说教学目标
1.图像识读
引导学生欣赏建筑的妙趣,自我感受品析园林意境之美。
2.美术表现
对于园林布局进行分析讲解,合作展示叠山理水小景观,学生
通过不同形式来表现所感所想,创作视觉形象。
3.审美判断
引导学生评价鉴赏“与谁同坐轩”建筑妙趣,分析花窗借景手
法,体味意境之美。
4.创意实践
赏析园林之美,运用创意思维和创作方法,尝试创作有意义的园林
美术作品。
5.文化理解
赏析园林之美,分析匾额楹联文化,感受造园家和园主人的精神追
求,深入理解园林和文化的关系。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要素和功能之间的关系。
难点:理解中国古典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理念。
五、说教学方法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多媒体展示
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情境法、任务驱动法、探究研讨法
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提高课堂
教学效率。
六、说教学过程
(一)展示图片 故事导入
拙政园与《红楼梦》。康熙末年,拙政园一部分为曹寅购得,曹
雪芹就诞生在园内,少年时也常在园中游玩,所以大观园的许多景
致描写取材于拙政园。
(二)创设情境,园林里的花窗(视频)
分组讨论:探究中国园林里建筑的妙趣
典型案例:园林建筑的妙趣“与谁同坐轩”
立体的山水画:画理、画法、画意
笔在意先 疏密得当 藏露相宜 虚实相生
园林布局 追求 曲径通幽,以小见大,以简代繁。
(三)发挥想象,动手制作。
(四)小组交流,构建新知。
造园手法怎样形成意境之美
造园技巧 讲究 巧于因借
1、“因”依据地理和内外风景特征,用人工设施来引导赏景。
2、“借”借景入园,纳景入室,取景入眼,通过有远借、邻借、仰
借、俯借,因时而借的手法。
(五)品析匾额楹联文化,体味花木意境之美。
耦园 “城曲草堂”一副对联
卧石听涛满衫松色 开门看雨一片蕉声
(六)建立“叠山理水”的概念(视频)
“叠山理水”是中国传统园林的基本造园手法。
1、所谓叠山,就是随形就势,削低垫高,筑土为山;
2、所谓理水,就是引水成池,在有限的空间里营建灵动的水系。
3、“叠山理水”是园林意趣的重要表现形式,并通过与自然山水对
比思考传统园林的特点。
(七)讨论: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一重要造园理念
(八)中外园林是如何相互影响的
小结:说说你收获了什么?
1、师生共同总结的方式,回顾本课重要知识点,并且从中国园林体
现出的哲理观念“天人合一”、审美情趣这一点入手进行情感升
华。
2、鼓励学生说一说去过的园林,结合造型分析其功能和造园理念。
七、说练习
1、造园的四大要素 ? (对的画“√”)
2、课后
动手做一做、画一画、读一读
八、板书设计:
九、下节预告:人居与环境 诗意的栖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