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开国大典
第2课时
典礼 委员 协商 骑兵
闪词记忆
协商 汇集 预定 排山倒海
外宾 擎着 奏起 嗓子
快速读一读课文,想一想哪里可以看出来这是一场盛大的典礼?
人数多,典礼盛大。
参加开国大典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代表,有工人、农民、学校师生、机关工作人员、城防部队,总数达三十万人。观礼台上还有外宾。
研读课文
比喻句
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这句话把[ ]和[ ]比作[ ]和[ ]
这是对整个会场的俯瞰图,写出了特定场合的整体情景,采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展现出此时人山人海,红旗翻动的壮观景象。
场面大,典礼盛大。
说说课文重点写了典礼的哪几激动人心的个场面?
宣布典礼开始
奏国歌
宣布新中国成立
升国旗
宣读政府公告
阅兵仪式 群众游行
当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时,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说明了什么?
小组讨论分享思维
请小组之间讨论学习“开国大典的其他盛况”
提示:
每一个人都要发言哦!
看谁提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谁的问题最有价值?
再读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的内容,谈一谈你的心情和感受。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这段话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毛主席的宣告震动了全中国,使全中国人民感动无比欢快,无比激动,无比自豪。
想一想这庄严的宣告声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什么?身在祖国各地的同胞听到这宣告后有怎样的感想呢?
假设自己是各类人群,谈一谈你的想法。
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起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表明了人们对国旗无比尊重,也表达了他们为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当家做主人而感到无比激动、自豪的心情。
为什么说“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你在那里还看到过五星红旗升起来了,你又有怎样的感受呢?
起初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和乐曲声,只听见国旗和其他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后,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夸张
场面大,典礼盛大。
自由朗读描写阅兵式场面的段落,用一个词概括阅兵式的特点。读一读写人民群众观看阅兵式心情的句子。
谈论分享你所亲眼看到过的或者是视频中的阅兵式,感受祖国的强大。
群众激动 喜悦
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读一读 “阅兵式”的内容,重点读一读群众的反应和当时的场面描写。
这里运用了夸张的笔法表达了人民群众对子弟兵的无比信赖和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也说明了人们的心情欢快、激动到了极点。
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读一读 “阅兵式”的内容,哪里可以看出来场面的盛大。
你还可以从哪里感受到开国大典的庄严、热烈、盛大、隆重?
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
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走向会场。
读一读体会那个词语的表达更贴切!
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朝着主席台。
读一读体会那个词语的表达更贴切!
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
想象画面,体会盛况。
两股“红流”指什么?这样比喻有什么作用?
“光明”指什么?象征什么?
想一想结尾部分要表达什么意思?
这句话运用了借喻、双关。“红流”是人们带着灯笼火把形成的人流;
“光明”有两重含义:一是指当时人们举着灯笼火把照亮整个北京城;二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前途一片光明。
假如你站在天安门城楼见证了这一时刻,假如你站在阅兵队列里走过了这一时刻,假如你在群众中目睹了这一时刻,你想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吗?
交流感受
大典的“大”主要体现在:成员多,到会群众范围广;来得早;人数多;热情高;秩序好……
1.开国大典的“大”主要体现在哪里?
重点总结
2.说说“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这句话的意思。
“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不仅是指灯笼火把照亮了北京城,而且象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北京城永远摆脱了过去的黑暗统治,获得了光明。
3.本文写作特点注重场面描写:
场面描写:对这个特定的时间与地点内许多人物活动的总体情况的描写。
作用:可以塑造人物,表现主题,渲染氛围,烘托事物。
查看相关的资料,观看影视作品《开国大典》。
作业布置
[十大元帅]
指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的十位军事家,分别是: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
拓展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