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习作例文——风向袋的制作》说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一、说教材
在本单元之前,学生通过课文初步认识了说明方法,但对于说明方法的使用没有进行训练,通过本单元《太阳》《松鼠》的学习,学生了解了生动性语言与平实性语言的不同风格,体会了说明方法的作用,了解了课文从不同方面介绍事物的特点,这对帮助学生理清习作思路,搭建习作框架奠定了基础。学生之前写过关于小制作的习作,写过制作美食的习作,学生可能会将说明文写成叙事文。
二、说学情
两篇自作例文分别介绍了鲸的特点和风向袋的制作方法及流程,其中《鲸》的四处批注分别从用词准确、运用多种说明方法的好处、分类介绍、形象描写等。角度,指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如何写说明性文章,尝试借鉴和运用。《风向袋的制作》中三处批注提示学生介绍流程时先介绍准备工作,流程要完整,提示学生运用序数词能更有条理地写好步骤,提示学生使用恰当的说明方法。
三、说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说明性文章的特点;
2.能抓中心句、关键词快速把握说明性文章的主要特征;
3.能指出说明性文章的说明顺序。
四、说教学重难点
1.能抓中心句、关键词快速把握说明性文章的主要特征
2.能指出说明性文章的说明顺序
五、说教学法
【说教法】
1、运用“分组合作”、“自主探究”的方法让学生了解风向袋的制作的知识分成几个部分,选择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学习研究。
2、运用自学法,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说学法】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学中,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要教学生会学。本课时教学,我让学生先读后悟,根据问题的提示在课文中找到答案,然后再进行汇报,通过这些环节让学生了解风向袋的制作的生活习性,了解作者的说明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发兴趣。
问题交流∶风是无形的,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它是从哪个方向吹来的呢(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小结∶我们可以借助一些容易随风飘动的物体,根据它飘动的方向来判断风是从哪个方向吹来的。比如∶旗杆上的旗子、炊烟、风向袋等。
多媒体课件出示从多个角度拍摄的风向袋的图片。
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风向袋)
风向袋的制作很简单,同学们想了解风向袋的制作过程吗 (想)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通过学习了解制作风向袋的方法和步骤。
板书:风向袋的制作(学生齐读课题)
环节二、初读例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例文。
注意要读准字音,读懂字词,有读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
圈划出不理解的地方、读不准的字、词语或句子,及时请教同桌或者老师。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风向袋的制作步骤的 找出例文中有关的内容。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例文
3.小组同学互相交流。
4.小组派代表进行预习汇报,师生评议。(作者从准备工具、缝制口袋、固定口袋、组装完成这四方面来写风向袋的制作步骤的。)
环节三、读中感悟,了解写法。
1.阅读全文,互相交流,说说课文是如何把制作风向袋的过程介绍清楚的。
2.自由阅读,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总结写法
(1)描述有序∶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有条理地写出了制作风向袋的步骤。
(2)说明清楚∶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把制作过程写得很清楚。
4.交流收获 学会按一定的顺序,运用合理的说明方法把制作过程介绍清楚。
环节四、课堂练笔。
1.回忆自己的一次小制作,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并按一定顺序把小制作的过程介绍清楚。
2.指名试说,师生共同评议。
3.教师再次明确要求。
(1)要按一定顺序来写把小制作的过程介绍清楚。
(2)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
4.学生动笔写。
5.写后集体评议。
(1)请习作者上台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篇习作好在哪儿 这篇习作的写作技巧有何借鉴之处 你对习作者有何建议
(2)交流听后感,对习作进行评析。
环节五、课后作业。
1.找到小练笔中写得好的地方与同学分享。
2.根据交流情况继续修改自己的小练笔。
3.推荐阅读
七、说板书设计
良好的板书是一门教学艺术,为了使教学内容更形象精炼的展现给学生,强化知识,促进思维。因此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八、说教学反思
课上,我从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入手学习风向袋的制作过程。这也是本课的重点部分。先让学生用心阅读课文,对风向袋的制作过程有一个大致了解,然后小组内交流,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风向袋的制作过程是怎样的。这样就避免了有的同学在小组合作的时候被动学习,为调动每个学生积极动手作好铺垫。接下来让每个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制作本小组的风向袋,比一比哪个小组制作得最快、最好。引入了竞争机制,保证了每个学生在单位时间内的学习效果。风向袋制作成功后,全班同学来到操场上,以小组为单位比一比哪个小组制作的风向袋效果最佳。如果制作的不好,反思一下自己在制作的时候有哪个环节有问题,然后再一次回顾课文内容进行修改。本节课上,每个学生都积极地投入到课文的学习之中,每个人都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不足之处是对于课文第一自然段有所忽视。在下一次再上这节课的时候一定要进行弥补。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