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竹节人
教师寄语:学者如登山焉,动而益高,久而益足。
【学习目标】
1.积累文中的重点词语。
2.梳理文章的思路,理解故事的情节。
3.感知竹节游戏人给童年的我带来的快乐。
4.品味文章生动幽默的语言特点,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手法。
【自主学习】
1.背景透视
本文选自《夏天的花》。夏天的花是朱自强教授为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编写的一套课外读本。
2.作者简介
本文作者范锡林,1950年生,江苏无锡人。多次在《儿童文学》上发表文章,著有《鱼肠剑之谜》《秘道》《辟邪铜钱》《幼年的故事》《一个与众不同的学生》等。他的少年武侠小说独树一帜,十分有新意。
3.自由朗读课文,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风mǐ( ) 破zhàn ( ) tuí( )然 áo( )战 jǔ( )丧
弄巧成拙( ) 叱咤( )风云 攒( )在一起 赫赫( )
4.解释下列词语。
(1)风靡:_ _ ___ (2)前功尽弃:__ ____
(3)挖空心思:__ (4)别出心裁:
(5)技高一筹: (6)虎视眈眈:
(7)忘乎所以: (8)化为乌有:
【合作探究】
1.课文讲述了作者童年时制作 , , 没收竹节人却也自己偷偷 , 表现了 以及作者对童年美好时光的 之情。
2.默读全文,思考:本文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
3.默读课文第四段,结合上下文思考下列句子的言外之意。“那一段时间,妈妈怪我总是把毛笔弄丢,而校门口卖毛笔的老头则生意特别好”
4. 默读课文5-17段,思考:从哪些地方能看出斗竹节人的游戏非常有趣
5..默读第18~29自然段,从哪儿可以看出“我”和同学们对玩竹节人的痴迷
【精讲点拨】
1. 一篇记叙文,为什么有这么多说明性的内容 (介绍竹节人的制作方法)
2. 如何理解结尾句“方才那小小的怨恨和沮丧化为乌有”?
3. 为什么要写老师与竹节人这一部分 它和主题的关系是什么
4. 反复读下列句子品析语言特点。
(1) 教室里的课桌破旧得看不出年纪,桌面上是一道道豁开的裂缝,像黄河长江,一不小心,铅笔就从裂缝里掉下去了。
(2)偏偏后面的同学不知趣,看得入了迷,伸长脖子,恨不能从我们肩膀上探过来,被那虎视眈眈的老师看出了破绽。老师大步流星走过来,怒气冲冲伸手一拂,“屏风”颓然倒了,一切秘密暴露无遗。
(3)如第22段“不消说,费了许多功夫做出来的,建立了赫赫伟绩,鏖战犹酣的两个竹节人被一把抓去”
【巩固检测】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豁(huō)开 叉(chǎ)腿 一绺(lǚ) 叱咤(zhà)风云
B、俨(yǎn)然 咚锵(qiāng) 赫(hè)赫 弄巧成拙(zhuó)
C、风靡(mǐ) 攒(cuán)着 一哄(hòng) 虎视眈(dān) 眈
D、鏖(áo)战 颓(tuí)然 破绽(zhàn) 津(jīng)津有味
2、下列词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沮丧 挖空心思 别出新裁 念念有词
B、观靡 全神贯注 不知疲倦 化为乌有
C、酣畅 做鸟兽散 忘乎所以 心满意足
D、耸动 威风凛凛 前功尽弃 技高一筹
3、对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桌面上是一道道豁开的裂缝,像黄河长江,一不小心,铅笔就从裂缝里掉下去了。
B、在下面一拉紧,那立在裂缝上的竹节们就站成一个壮士模样,叉腿张胳膊,威风凛凛,跟现今健美比赛中那脖子老粗、浑身疙瘩肉的小伙子差不多。
C、那“斗士”便显出一副呆头呆脑的傻样子,挺着肚子净挨揍。
D、破课桌,俨然一个叱咤风云的古战场。
A、夸张 B、比喻、对比 C、拟人 D、夸张
4、下列句子所使用的标点符号有误的一项是( )
A、竹节人手上系上一根冰棍棒儿,就成了手握金箍棒的孙悟空,号称“齐天小圣。”
B、别人没想到的事,你想到了;别人想到的事,你做到了。
C、我们今天谈的是为什么分数不是衡量教育和人才的唯一标准。
D、这所学校的规模不算太大,全校只有五六百名学生。
二、课内阅读
上课了,意兴依然不减,手痒痒的,将课本竖在面前当屏风,跟同桌在课桌上又搏将起来,这会儿,嘴里不便咚锵。
偏偏后面的同学不知趣,看得人了迷,伸长脖子,恨不能从我们肩膀上探过来,被那虎视眈眈的老师看出了破绽。
老师大步流星走过来,怒气冲冲伸手一拂,“屏风”颓然倒了,一切秘密暴露无遗。不消说,费了许多功夫做出来的,建立了赫赫伟绩,鏖战犹酣的两个竹节人被一把抓去。
下课后,眼巴巴看别的同学重新开战,玩得欢,不禁沮丧得要命,便一起悄悄溜到办公室窗户下的冬青丛里转悠,希望老师能像往常一样,把没收的东西扯散了,随手扔出窗外。
蹲着身子,瞪大眼,可一无所获。正悻悻然准备离去,却见同桌趴在窗玻璃旁看得津津有味。
我也凑过来,一探头,咦,看见了什么
只见老师在他自己的办公桌上,玩着刚才收去的那竹节人。双手在抽屉里扯着线,嘴里念念有词,全神贯注,忘乎所以,一点儿也没注意到我们在偷看。
他脸上的神情,跟我们玩得入迷时一模样。
于是,我跟同桌相视一笑,虽两手空空,但心满意足,轻手轻脚地溜了。
方才的那份小小的怨恨和沮丧化为乌有。
5.下列对选文内容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描述了“我们”制作竹节人的过程。
B.玩竹节人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有趣的情景。
C.斗竹节人的乐趣。
D.“我们”对竹节人的入迷。
6.下列对选文中画线句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竹节人和老师共同构成了“我们”对童年的美好回忆,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B.“笑”包含着“我们”对老师的理解、认同甚至是喜爱。
C.竹节人受到老师的青眯侧面烘托出了老师玩心不退、活泼可爱。
D.“心满意足”表达了“我们”内心的喜悦、满足和自豪。
7.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我们”对竹节人喜爱至入迷,才会在上课的时候忍不住去玩。
B.老师刚发现“我们”玩竹节人时的不苟言笑与后文自己玩得入迷的神情形成鲜明的对比。
C.老师惩罚“我们”,并不是因为竹节人本身有什么不好,只是由于“我们”在不应该玩的场合玩罢了。
D.“我们”怨恨老师的原因是老师一点儿也不理解“我们”的心情,泯灭了“我们”爱玩的天性。
8、选文的语言特点是 ( )
A、朴素自然 B、含蓄委婉
C、清新明丽 D、富有童趣
【拓展延伸】写一段介绍玩具或讲述玩具带给你乐趣的往事。
第9课 竹节人参考答案
【合作探究】
1.课文讲述了作者童年时制作 竹节人 , 斗竹节人 , 老师 没收竹节人却也自己偷偷玩竹节人, 表达了 童年游戏的乐趣 以及作者对童年游戏的 怀念 之情。
2.默读全文,思考:本文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1-2):概述“我们”当时全迷上了竹节人。
第二部分(3—17):介绍竹节人的制作方法以及玩法,突出了斗竹节人给“我”的童年带来的快乐。
第三部分(18-29):写“我”上课时偷玩竹节人,被老师发现后没收了竹节人, 以及老师也在偷玩竹节人的趣事。
3.默读课文第四段,结合上下文思考下列句子的言外之意。“那一段时间,妈妈怪我总是把毛笔弄丢,而校门口卖毛笔的老头则生意特别好”
“我们”的毛笔都用来做竹节人了,因为做得多,所以毛笔就“丢”的多,卖毛笔的生意当然好了。两相对比,显示出“我”的窃喜与得意。
4. 默读课文5-17段,思考:从哪些地方能看出斗竹节人的游戏非常有趣
(1)斗竹节人的“古战场”有趣。
教室里的课桌破旧得看不出年纪,桌面上是一道道豁开的裂缝,像黄河长江,一不小心,铅笔就从裂缝里掉下去了。
(2)竹节人的样子有趣。
静立不动的样子:叉腿张胳膊、威风凛凛、呆头呆脑的傻样子。
动起来的样子:手舞之、身摆之、没头没脑地对打着,不知疲倦,也永不会倒下。
(3)竹节人的装饰有趣。
竹节人手上系上一根冰棍棒儿,就成了手握金箍棒的孙悟空;找到两根针织机上废弃的钩针,装在竹节人手上,就成了窦尔敦的虎头双钩;用铅皮剪一把偃月刀,用铁丝系一绺红丝线做一柄蛇矛;还有同学别出心裁,给竹节人粘上一个橡皮擦雕成的脑袋,做一套纸盔甲。
5.默读第18~29自然段,从哪儿可以看出“我”和同学们对玩竹节人的痴迷
(1)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黑脑袋,攒着观战,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好不热闹。常要等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课,便一哄作鸟兽散。
(2)上课了,意兴依然不减,手痒痒的,将课本竖在面前当屏风,跟同桌在课桌上又搏将起来,这会儿,嘴里不便咚锵。
(3)偏偏后面的同学不知趣,看得入了迷,伸长脖子,恨不能从我们肩膀上探过来,被那虎视眈眈的老师看出了破绽。
【精讲点拨】
1. 一篇记叙文,为什么有这么多说明性的内容 (介绍竹节人的制作方法)
详细介绍做竹节人的方法,怎么玩竹节人,一方面是因为读者可能对竹节人的游戏不熟悉;另一方面,在说明的过程中蕴含了真切的情感。
2. “我们”从对老师的哪些描写中体会到老师也痴迷于竹节人游戏?
双手在抽屉里扯着线,嘴里念念有词,全神贯注,忘乎所以,一点也没注意到我们在偷看。他脸上的神情跟我们玩得入迷时一模一样。
3. 如何理解结尾句“方才那小小的怨恨和沮丧化为乌有”?
没想到老师也热衷于此游戏,自己做的竹节人有了用武之地,没有被冷落,那份刚刚被没收后的小小怨恨和沮丧演变成了小小的满足感。
4. 为什么要写老师与竹节人这一部分 它和主题的关系是什么
突出竹节人这个童年游戏的有趣甚至引起了老师的青睐,抒发了我们内心的喜悦、满足与自豪。这部分内容深化了主旨,使竹节人游戏和老师共同构成了“我”对童年的美好回忆。
5品析语言
(1)第5自然段,裂缝像“黄河长江”。
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作者借用这个比喻想要表达这个豁口很大,其实也是通过大词小用来极力表现课桌的破旧,有幽默的效果。
(2)第20段、第21段“虎视眈眈”“大步流星”“怒气冲冲”
老师“虎视眈眈”“大步流星”“怒气冲冲”,似乎表现出的是老师不苟言笑、威严无比的形象。但这些夸张的描写与后文形成强烈对比,更加突出了老师温柔赤诚的内心和活泼亲切的形象。
(3)如第22段“不消说,费了许多功夫做出来的,建立了赫赫伟绩,鏖战犹酣的两个竹节人被一把抓去”中的“赫赫伟绩”“鏖战犹酣”。
“赫赫伟绩”“鏖战犹酣”是大词小用,语言幽默,表现游戏时间之长,次数之多,突出这个游戏的优点、吸引力与乐趣,进一步表现了作者童年时期对竹节人游戏的喜爱之情。
【巩固检测】
一、1-4 CDDA 二、5-8 BC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