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6张PPT)
5 七律·长征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
新知导入
写作背景: 在1933年,国民党反动派50万大军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为粉碎敌人的进攻,于1934年10月,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他们一路上跋山涉水,冲过四道封锁线,翻过逶迤的五岭、突破乌江天险、四渡赤水,越过乌蒙,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最后翻越岷山,完成了这一史无前例的壮举。毛泽东主席在回首这段惊心动魄的历史时,不禁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样一首诗。
【长征】中央工农红军长征路线介绍及地图
突破四道封锁线
四渡赤水
遵义会议
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翻越
大雪山
走过水草地
新知讲解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出生于湖南湘潭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好停顿,读出节奏。
新知讲解
/
/
/
/
/
/
/
/
/
/
/
/
/
/
/
/
新知讲解
等闲 逶迤 磅 礴 云崖 岷山
wēi yí
páng bó
mín
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
新知讲解
律
lǜ
崖
yá
渡
dù
索
suǒ
新知讲解
lǜ
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yá
这两个字的横画较多,不要多写或漏写,还要注意不同位置的横画长短不同。
新知讲解
suǒ
下半部分是“糸”,不要误写成“系” 。
新知讲解
再读课文,对照注释,结合诗歌写作背景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新知讲解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诗意】
红军不怕远征的艰难险阻,把历经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新知讲解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诗意】
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
新知讲解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诗意】
金沙江两岸尽是悬崖峭壁,湍急的水流拍击着两岸高耸入云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觉;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
新知讲解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诗意】
更使红军欣喜的是翻过了千里皑皑白雪的岷山,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新知讲解
这首诗是围绕哪一句来写的?
诗歌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的“征难”图?
最后一句以“尽开颜”收篇有什么好处?
自由读全诗,小组合作思考这三个问题,并在课文中做批注。:
新知讲解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总领全诗
这首诗是围绕哪一句来写的?
“不怕”以坚定的语气表现出红军面对长征过程中的千难万险,毫不畏惧,勇敢顽强。
新知讲解
“万水千山”高度概括了长征途中遇到的险山恶水和一切艰难险阻。
新知讲解
“等闲”为“平常”之意,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将困难轻轻一描,与“不怕”形成呼应,“不怕”和“只等闲”是从两个不同角度显示红军战士蔑视敌人,藐视困难的态度,表现出红军顶天立地的高大英雄形象及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新知讲解
诗歌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的“征难”图?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攀五岭
越乌蒙山
渡金沙江
夺泸定桥
翻岷山
新知讲解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扬抑之间更显红军的伟大,可以看出红军战士藐视困难的英雄气概和战胜困难的大无畏精神。
夸张(扬)
比喻(抑)
新知讲解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对比
对比
仔细观察这两句诗的结构,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它们前半句都在写自然条件的恶劣,后半句都在写红军战士的主观感受,从中可以体会到红军的英雄气概。
新知讲解
攀五岭
越乌蒙山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对比
“暖”字温馨喜悦,表现的是战胜困难时的激动;“寒”字冷峻严酷,传递的是九死一生后的回味。一“暖”一“寒”既呈现了客观现实,又写出了主观感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暖”“寒”这两个字的妙处在哪里?
新知讲解
渡金沙江
夺泸定桥
最后一句以“尽开颜”收篇有什么好处?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以“尽开颜”收篇,写出了红军翻过雪山后一片欢腾的喜悦之态,同时预示了长征的最后胜利。
新知讲解
翻岷山
在理解诗意,把握诗歌感情基调的基础上,读出小组军战士面对困难永往直前的豪迈气势。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新知讲解
红军长征途中不可能只是遇到了诗中所写的这些困难,诗人为何只写了这五幅“征难”图?
新知讲解
这五幅图是红军所有的艰难困苦中最典型的画面。所以诗人只写了这五幅“征难”图,它们也足以表现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豪迈壮志以及浓郁的革命乐观主义情怀。
新知讲解
诗歌的哪些地方表现了毛泽东及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精神和英雄豪迈的气概?
新知讲解
全诗气势磅礴,格调高昂。不论是开篇直白表述的“不怕远征难”,还是结尾长征胜利的“尽开颜”,不论是把艰难险阻视为“细浪”“泥丸”的比喻和夸张,还是“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暖”“寒”
新知讲解
对比,都表现了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的大无畏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而对张牙舞爪、穷凶极恶的敌人则不置一字,视之若无,这体现了毛泽东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作为诗人的万丈豪情。
新知讲解
拓展延伸
十送红军
一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下了山
秋雨(里格)绵绵(介支个)秋风寒
树树(里格)梧桐叶落尽
愁绪(里格)万千压在心间
问一声亲人红军啊
几时(里格)人马(介支个)再回山
拓展延伸
(1)红军不怕远征难, 。
(2)更喜岷山千里雪, 。
(3) ,乌蒙磅礴走泥丸。
(4) ,大渡桥横铁索寒。
一、填空
万水千山只等闲
三军过后尽开颜
五岭逶迤腾细浪
金沙水拍云崖暖
课堂练习
A.七律( lù ) 云崖( yá ) 等闲( xián )
B.迤逦( yí ) 逶迤( yí ) 铁索( suǒ )
C.长征( zhēnɡ ) 磅秤( bànɡ ) 磅礴( pánɡ )
D.岷山( mín ) 蒙骗( ménɡ ) 乌蒙( ménɡ )
二、下列词语中红色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C
课堂练习
(1)万水千山只等闲。
(2)五岭逶迤腾细浪。
三、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平常。
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
课堂练习
四、我们今天能在和平的环境下,健康快乐地成长,都是烈士们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此时此刻,你想对这些革命烈士说些什么?
敬爱的叔叔阿姨……
课堂练习
全诗短短56个字,带我们重走了长征路,感受到红军的乐观精神和英雄气概。印证了毛主席不仅是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军事家,还是一位杰出的诗人。
课堂小结
七律·长征
总写(首联)
分写(颔联、颈联、尾联)
英雄气概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过五岭、越乌蒙
渡金沙、抢大渡
翻岷山
板书设计
1.搜集阅读红军长征途中的感人故事。
2.阅读毛泽东的其他诗词。
作业布置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