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3张PPT)
12 纪念白求恩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课时
秋风吹着细雨,
延水奏着哀曲,
从遥远的五台山,
传来了悲痛的消息。
我们用无边的哀悼,
来纪念您!
这里——
河边的石头,
山上的野草,
也在为您流泪。
导入新课
但是,亲爱的白求恩大夫,
您静静地安息吧!
在您的后面,
全世界被压迫的兄弟,
已经起来了,
我们将追随您的光辉,
高举新医学的旗帜,
向白求恩开辟的道路,
勇往直前!
《白求恩纪念歌》 朱子奇
1.理解作者对生活的思考,体味不同的人生,学会思考人生,
珍视生命。
2.学会默读,学会圈点勾画。
3.学会在默读中厘清作者的思路。
单元目标
1.默读课文,圈点勾画,理清文章思路。
2.学习本文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写法。
课时目标
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圈出生字词,积累重要的词义;
2.找出各段的重点句,归纳各段内容要点。
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字音
派遣 qiǎn 殉职 xùn 狭隘 ài
热忱 chén 纯粹 cuì 鄙薄 bǐ bó
晋察冀 jì 拈轻怕重 niān 漠不关心 mò
2.词义
【殉职】:为公务而牺牲生命。
【狭隘】:心胸、气量、见识等不宽广。
【热忱】:热情。忱,情意。
【拈轻怕重】: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松的,害怕繁重的。
【麻木不仁】:本义是肢体麻木,没有感觉。
文中指缺乏热情,对集体和人民的利益不关心。
【鄙薄】:轻视。
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2.找出各段的重点句,归纳各段内容要点。
赞扬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
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赞扬白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
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同志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
2
3
4
方法小结
3.默读
动手,做些标记,抄录摘要等。
集中注意力,边读边想,理解词句意义和句段间的内在联系。
每个字都要认清,不能随便放过。
眼到
手到
心到
1.勾画叙述与评价。
用小括号圈画文中叙述白求恩情况的语句,并简要概括。
用横线勾画文中评价白求恩的关键语句。
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要点
2.借助圈点勾画的内容,说说作者对白求恩的印象感受。
3.梳理课文四个段落之间的关系。
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五十多岁了,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去年春上到延安,后来到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殉职。
1.叙述部分
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
叙述白求恩的生平经历。
叙述从前线回来的人和晋察冀边区的军民都为白求恩感动。
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要点
1.叙述部分
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
叙述自己和白求恩的交往。
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要点
1.评价部分
①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②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③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
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要点
从 的事迹中,作者认为白求恩是一个具有 精神的人。
从 白求恩能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帮助中国抗日,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毫不在乎自己的利益自己的生死,一心想要为世界革命胜利贡献自己的力量 的事迹中,作者认为白求恩是一个具有 国际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 精神的人。
从 白求恩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追求好了还要求更好,不看轻技术工作 的事迹中,作者认为白求恩是一个具有 对技术精益求精 精神的人。
从 白求恩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勇挑重担;对待同志人民非常热忱 的事迹中,作者认为白求恩是一个具有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精神的人。
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要点
国际主义精神、共产主义精神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精神
对技术精益求精精神
核心
毫无自私自利之心
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要点
总
总结,号召大家学习他的精神品格。
三个方面分别阐述对他精神品格的理解。
概括叙述白求恩的事迹。
分
总
国际主义精神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精神
对技术精益求精精神
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要点
①叙述 即记叙和述说。对人物的经历、事件的发展变化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进行叙说和交代。
明确“叙”和“议”
精读课文,品析夹叙夹议的手法
议论与叙述一致:“议”出于“叙”,
“叙”支撑“议”。
②议论 评析、论理。是针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表明自己观点和态度的表达方式。
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②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③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④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⑤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⑥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⑦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⑧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⑩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窥一斑
阐明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精神的意义。
总结和评价前面叙述的“不少人”行为,揭示这种人的实质。
揭示前面叙述的前线的人和晋察冀边区军民被白求恩精神感动的意义。
②
⑦
⑩
阐明白求恩毫不利己精神的两点表现。
①
第三层:(8—10句)侧面介绍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精神感人之深,发出学习号召。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议 叙 议 叙 议
第一层:(1—2句)正面介绍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的两点表现。
第二层:(3—7句)不少人跟白求恩作对比,反面论证学习白求恩精神的必要性。
侧面介绍补充了正面介绍的不足
窥一斑
夹叙夹议的好处
叙述为议论提供了事实依据,让议论的语句建立在叙事之上,真实感人。
议论句高度总结白求恩的精神实质和这种精神的意义,画龙点睛。
第1段先简述白求恩的事迹,然后赞扬他国际主义精神;
第3段先简述白求恩对技术的钻研和医术的高明,然后对“一班人”批评教育;
第4段先叙述与白求恩的交往,然后号召大家学习白求恩这种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知全貌
以“议”为主,以“叙”为辅。叙,简明扼要;议,精辟凝练。
叙
议
颂
白求恩事迹
精神品质
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总结全文)
国际主义精神、共产主义精神
毫不利己
专门利人的精神
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热情赞颂
号召学习
总—分—总
内容小结
12 纪念白求恩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课时
温习故知
理清文章的要点 行文思路
由表及里认识白求恩同志
默读,
圈点勾画
叙议结合
1.学习对比手法,理解其作用。
2.品析语言,感受作者的情感。
3.学习白求恩的精神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课时目标
研读课文,分析对比手法
课文第2、3段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白求恩同志的高贵品质。
默读这两段,勾画出相应文字,填写下表,并体会对比手法的表达效果。
对工作的态度 对同志、人民 的态度 对工作的要求
白求恩
不少的人
对技术精益求精
研读课文,分析对比手法
白求恩
不少的人
对工作的态度
对同志、人民的态度
对工作的 要求
“极端的负责任”
“极端的热忱
满腔热忱”
“对技术
精益求精”
“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
“冷冷清清,
漠不关心,
麻木不仁”
“见异思迁”
“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
对比手法的表达效果
对比
1
既评述赞颂了白求恩,又批评了党内的不良倾向。
2
白求恩的高贵品质显得更加突出,更加难能可贵。
3
显出差距,更加有力地证明了向白求恩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不少人”其实是利己主义者。他们对国家前途命运和人民疾苦漠不关心,工作时挑三拣四,遇事先为自己着想;空谈政治,一心为自己谋前途、谋福利。
而白求恩同志则是利他主义者。他热情对待工作和同志,勇挑重担,从不空谈政治,把政治凝聚在手术刀里,精研医术也只为救死扶伤。默默奉献,毫无自私自利之心。
理解人物的精神内涵
“不少人”的人生态度是消极的。他们的人生漫无目标,自私自利,缺乏进取心;对工作不负责任,对他人冷漠,对自己的专业缺乏敬业精神,对社会对国家做不了多大贡献。
而白求恩的人生态度是积极的。怀着一颗积极进取的心热爱生活、热爱人生;对工作极端负责,对他人极其热忱,对职业有极高的要求,一生尽己所能为他人为社会奉献自己。
拓展迁移
他的心中,没有自己,只有他人。他的品质高贵而真诚,平凡却美丽。
白求恩病逝原因
1939年10月28日,白求恩在为一个伤员做手术时,左手中指被手术刀划破,当时他没有在意。11月1日,他主刀为另一个伤员做急救手术时,手套被划破,细菌感染了伤口。
后来,白求恩的手指肿得像胡萝卜,高烧不退。他仍不顾伤痛,坚决要去战地救护。护士长多次劝他不要再工作了,他却发脾气:“你不要把我当古董,这点伤算什么,你们要拿我当一挺顶呱呱的机关枪使用!”随即跟医疗队到了前线。11月11日,党中央和毛主席知道了白求恩的病情,从延安发来慰问电,命令军区不惜任何代价进行抢救。然而,白求恩终因伤势恶化,医治无效,于11月12日凌晨病逝。
品味语言,体会情感
要求:默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出富有表现力的
词语和语句,在重要的词句之下标注。
用 词
①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极端”是副词,表程度。两个“极端”连用强调白求恩同志对工作的负责和对同志对人民的热忱达到了极点。表明作者对白求恩同志的高度赞扬。
“负责任”和“热忱”,这两个形容词高度概括了白求恩同志对工作、对同志人民的具体态度。从感彩上都是褒义词,表达了作者对白求恩同志的赞美和肯定。
用 词
②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
成语,言简意赅,入木三分地刻画了一些人对工作对人民的态度,是个人主义思想的生动写照。从感彩上都是贬义词,作者对“不少的人”是持批评和谴责的态度的。表达作者对白求恩热情赞颂之情。
用 词
③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
“只”和“仅”
这两个副词表明作者与白求恩交往不多,表达了作者无限的遗憾和惋惜的心情。
用 句
①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
双重否定句连用,极其有力地强调了无一例外、每个人都佩服、每个人都感动的事实。加强了作者对白求恩肯定的语气,强调了白求恩的精神感动了所有军民、伤员、战士。
用 句
②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排比,抒发作者对白求恩热情赞颂之情,也强调学习他的重大意义——让我们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语气流畅,热情洋溢,气势磅礴,收束有力。
毫无自私
自利之心
人格:“高尚”
品质:“纯粹”
修养:“有道德”
志趣:“脱离了低级趣味”
人生价值:“有益于人民”
方法小结
01
02
用句
用词
成语:言简意赅
副词、形容词:准确、
生动、凝练
双重否定句:斩钉截铁
排比句:热情洋溢
方法小结
默读课文
圈出:精彩语句、
关键语句
勾画:重点字词
……
圈点勾画
1
3
2
联系实际,交流感悟
人生路上,当我们面临选择时,我们该做出怎样的选择,要怎样做呢?
联系实际,交流感悟
人生时常面临选择,我选择做的事,一定要对他人、对社会、对人类有贡献有意义,这样我的生命才最具价值。就像白求恩同志,他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为了帮助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放弃了安逸富足的生活,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奔赴抗日前线,以其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无私奉献精神和精湛的医疗技术,满腔热情地支持中国人民的正义事业,直至一腔热血洒在异国他乡。他永远被我们铭记!
人生中,当我面临选择时,我会选择担当,选择坚守。就像白求恩同志,“你不要把我当古董,你们要拿我当一挺顶呱呱的机关枪使用!”永远坚守自己的信仰,无所畏惧,更不会轻易言弃,即使付出生命代价,也要坚守在自己的阵地上,履行自己的职责。所以,当我做出了选择,我会勇往直前,锲而不舍,坚持不懈。正如拜伦所说,无论头上是怎样的天空,我准备承受任何风暴。
听读课文
耳醉其音,心醉其情!
一个高尚的人,
一个纯粹的人,
一个有道德的人,
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