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课件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2(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6.4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课件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2(共2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8-21 08:04: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第6章 生物的进化
第4节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问题探讨
达尔文曾发现一种兰花长着细长的花距,其底部储存着花蜜。达尔文推测,这种花的形成绝不是偶然的,肯定存在这样的昆虫,它们生有同样细长的吸管似的口器,可以从花距中吸到花蜜。大约50年以后,研究人员果然发现了这样的蛾类昆虫。
1.达尔文作出,上述推测的理由是什么
2. 如果后来未发现这样的蛾类昆虫,是否说明尔文的推测是错误的
兰花的生殖离不开传粉昆虫
未发现这样的蛾类昆虫,不等于这样的昆虫一定不存在
不能
一、协同进化
猎豹追捕羚羊
1、不同物种间的协同进化
没有我,你跑不了这么快
没有我,你也跑不了这么快
生物与生物之间实例1:
“军备竞赛”
生物与生物之间实例2:
“精明的捕食者”策略
捕食者所吃掉的大多是被捕食者中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客观上起到促进种群发展的作用。
 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生物与生物之间实例3:“收割理论”
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
2、生物和无机环境间也存在协同进化
地球上的原始大气中是没有氧气的,因此,最早出现的生物都是厌氧(进行无氧呼吸)的;最早的光合生物的出现,使得原始大气中有了氧气,这就为好氧生物的出现创造了前提条件。
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3、概念
1. 生物多样性的内容(三个层次):
遗传多样性(基因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
生态系统多样性
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2.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的进化历程
研究生物进化历程的主要依据:
化石
最早出现的生物是哪一类生物?它们生活在什么环境中?
最早出现的生物是厌氧的单细胞生物,
它们生活在原始海洋中。
古细菌化石(放大3万倍)
(1)前寒武纪(至5.4亿年前)
约15亿年前,真核生物出现,生物通过有性生殖,实现了基因重组,增强了生物变异的多样性,进化明显加快,多细胞生物种类增多。
前寒武纪地层的水母化石
13亿年前真核生物的红藻化石
主要是海洋中种数不多的蓝藻和细菌,它们都是原核生物,生态系统是简单的两极生态系统:只有生产者和分解者
(2)早古生代生物 (寒武纪)
进入早古生代,一些大型的古生物相继出现,如三叶虫、鹦鹉螺等。出现了生命演化史上的第一次繁荣景象。在中国云南澄江发现的寒武纪古生物是最有代表性的寒武纪生物群.
陆生植物和陆生动物的出现谁先谁后?前者为后者提供了什么条件
植物先登陆,否则动物登陆后就会饿死。
(3)晚古生代生物(至2.45亿年前)
约4亿年前,由于造山运动,泥盆纪生物登陆,蕨类植物、总鳍鱼;石炭纪裸子植物,到处是绿色的世界,是煤炭形成的主要地质年代;二叠纪以生物大量灭绝为特征,可能是由于环境的变迁。
4亿年前陆地景观想象图
(4)中生代生物
中生代三叠纪生物复苏,开始出现水生爬行动物,如鱼龙、蛇颈龙等;侏罗纪是恐龙的天下,发现始祖鸟、中华龙鸟等,昆虫类也开始繁盛;白垩纪末期也是生物的灭绝时期,但开始出现被子植物
中生代陆地和海洋中的情况
始祖鸟
中华龙鸟
(5)新生代
318万年前的少女露西
从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
从无性生殖到有性生殖
由简单到复杂
由水生到陆生
由低等到高等
协同进化的结果
三、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
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
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进而通过隔离形成新的物种;
生物进化的过程实际上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协同进化的过程;
生物多样性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其他观点
有些学者的研究表明,基因突变对生物适应性的影响并不是非益即害的,大量的基因突变是中性的,自然选择对这些基因突变不起作用,这些基因突变经过长期积累,会导致种群间遗传物质出现较大的差别。因此有人主张,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中性突变的逐渐积累,而不是自然选择。
更多学者则认为,基因突变并不都是中性的,有些基因突变反映在个体的性状上,与环境相适应的程度有差异。因此,不能否认自然选择的作用。
根据许多物种是在短时间内迅速形成的现象,有人提物种形成并不都是渐变的过程,而是物种长期稳定与迅形成新种交替出现的过程,其原因仍在探索中。
其他观点
《创》P83
典例3、某种兰花有细长的花矩,(如图),花矩顶端贮存着花蜜,这种兰花的传粉需借助具有细长口器的蛾在吸食花蜜的过程中完成.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蛾的口器的特征决定兰花花矩变异的方向
B. 花矩变长是兰花新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C. 口器与花矩的相互适应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D. 蛾的口器会因吸食花蜜而越变越长
C
对应训练
5、狼和鹿是捕食和被捕食的关系,从进化的角度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狼在客观上起着促进鹿发展的作用
B.狼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C.鹿奔跑速度的加快可加速狼的进化
D.鹿的进化速度比狼的进化速度快
D
6、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进化历程,如印度犄龙化石距今大约有2.4亿年历史,该化石与非洲双角犀牛在形态大小上最为接近,而与北美洲狼在牙齿特征上特别相近。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了解这一进化历程的主要依据是化石
B、北美洲狼的存在不利于增加食草动物的多样性
C、非洲双角犀牛与北美洲狼的基因库有差异
D、非洲双角犀牛与北美洲狼之间有生殖隔离
B
过去属于死神,
未来属于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