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12、5全球变暖与水资源危机 课型 新授课 第 5课时 主备
课标教材分析 课标:l.1.4 用水的物态变化说明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了解我国和当地的水资源状况,有关心环境和节约用水的意识教材分析:本节主要以实例说明水的缺少及污染让学生获取有关水资源缺少及水污染的信息,了解世界及我国缺水和水污染的现状,提出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新问题 【呈现方式】本节课是热学知识中第5节内容即“全球变暖与水资源危机”。课本从实际的生活环境及现象入手,结合图片,视频进行教学。让同学们感受水的重要性,进一步唤醒同学们珍爱每一滴水的渴望,并化为具体行动。【教学建议】 本节涉及了环保与节水的意识。可以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出发点,多让学生实验、举例,交流,通过讨论,顺利的完成课标要求。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帮助学生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增强学生对防治污染、保护环境的意识。教学难点:鼓励学生投身到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科学活动之中。创新支点:通过学生自己搜集全球变暖以及节水知识和全世界缺水的图片及视频,让学生意识到节水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
学情分析 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学生的差异性:有些善于观察,善于动脑,关心社会与环境的同学对这一部分学习及体会起来较容易,相反有的同学了解的少一些学生的学习优势:对于学生来说,环境保护,节约用水是电视媒体,社会关注的焦点,也牵涉到每个人的自身利益,相对比较熟悉,就在身边。所以能够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深切感受到整个自然界的威力,有时无人能与之抵抗,敬畏大自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认识水与人类的关系,了解常见的水污染源及水污染现状,认识水污染与缺水是当今世界最严重的社会问题。2、认识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有节约用水的意识;有保护环境、防治污染的紧迫感。过程与方法:本节以实例说明水的缺少及污染,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多种渠道获取有关信息并进行交流,帮助学生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增强防治污染、保护环境的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人类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教法媒体 教学用具:视频,课件【教学方法】 观察法、交流讨论法、分析法等。
【教学过程】引入教师播放有关水资源危机的资料。问:大量的事实说明了什么?(二)新课一、水资源危机讲述:缺水已经是一个世界性的普遍现象,据统计,全世界有100多个国家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问题,其中有28个国家被列为缺水国或严重缺水国。在非洲有一半以上的人口缺乏获得安全用水的渠道。我国的水资源匮乏问题也很严重,西北、东北、华北等北方城市已经被迫每日定量、定时供水。中国的饮用水源污染严重,大部分地下水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问:造成水严重缺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学生看书后回答问:面对严峻的缺水、污染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办?学生思考讨论二、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展示节水徽标表达的思想意义是:“水是生命之源,珍惜每一滴水,是公民的义务和责任”。徽标右上方弧线代表自来水管道和水龙头,滴下的一滴水被伸出的手掌接住。将“节水”之意寓于“接水”之中。问:缺水成为世界性的普遍问题,那么日常生活中我们怎样节水呢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珍惜每一滴水,采取节水技术,防治水污染,植树造林,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想想议议:愿意给校长建议在我校提倡节约用水么,你会提什么样的建议?2、你觉得交得起水费就可以浪费水么?学生讨论(三)小结:组织学生小结(四)复习本章知识晶体熔化(凝固)条件 熔点(凝固点)、沸点 液体的沸腾条件 升华 熔化 汽化热现象 吸热过程:固态 液态 气态 物态变化 液化 凝固 放热过程:气态 液态 固态 凝华 水资源危机:缺水原因,赤潮
板书设计 12.5全球变暖与水资源危机一、水资源危机1、缺水原因2、水污染3、海洋污染4、赤潮二、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1、采取措施,节约用水2、防治水污染3、植树造林,保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作业:调查学校和家庭的用水状况,设计一个学校或家庭的节水方案。调查当地农田灌溉的主要方式,了解节水灌溉技术 (二选一完成)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