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主题阅读训练-第七、八单元 主题阅读(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主题阅读训练-第七、八单元 主题阅读(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25 18:11: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主题阅读训练
八单元 主题阅读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现代文阅读
庐山落霞
傍晚,雨后初霁。我们走上庐山,面对锦绣谷的方向一抬眼,一轮橘红色的太阳,在与远天相接的江面上开朗地笑着,容光焕发;江面上展开一个像太空一样雄伟宽广的“广场”,“广场”上铺着宽广的巨型地毡:橘黄色、橘红色、琥珀色、靛青色……交织、融合在一起。
这时的锦绣谷,成了一片海,淡白中透着浅绿,晶莹透明,纹丝不动,像是结了冰,又像是巨型玻璃镶成的舞台。沿“海”周围,是厚不可测的碧玉般的云雾,上面平平的,周遭如壁。
这像一幅什么图画?同游者展开想象的翅膀,寻找恰切的比喻。有的说,像阅兵场;有的说,像仙山琼海;有的说,像西天净土……2·1·c·n·j·y
我暗想:这不是一幅送行图吗?
你看,那云障雾壁,雍容,肃静,不正是从千山万谷聚集而来的云神雾仙吗?早晨太阳从鄱阳湖升起的时候,它们云霞万朵,彩衣百重,迎候在九奇峰与含鄱口的奇峰异谷;现在,当太阳要休息的时候,它们又赶到锦绣谷来送行了。【出处:21教育名师】
好像要证明我的想法似的,太阳接近江面的时候,随着传令兵式的一缕烟云飞过,云壁雾障翻涌起来,江边像点起了万千火把,霎时,色彩明暗斑驳,一片欢腾:或乘龙乘凤,或骑象骑虎,或驾车驾舟,一起向夕阳奔去,欢呼,雀跃,挥手,直到夕阳沉下。
天边留下了一幅无比宽大的五彩斑斓的织锦。这最后一个镜头像烙印一样刻在我的脑海:这是不是太阳给送行者回赠的礼物呢?我痴痴地想。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1.【提取信息】文中加引号的“广场”指的是_________,“海”指的是________。
2.【理解含义】作者称锦绣谷的云雾为“送行者”,它们送的是( )
A.太阳 B.庐山 C.游客 D.作者
3.【梳理画面】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云雾随着夕阳下落,在________和________这两个方面发生了变化。夕阳照耀锦绣谷,云雾如________,雍容,肃静,这属于________(动态 静态)描写;夕阳接近江面,云雾如________,色彩明暗斑驳,翻涌起来,这属于________(动态 静态)描写。
4.【发挥想象】文中画“____”的句子中的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请发挥你的想象续写一个:有的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体会感情】最后一个自然段中加点的“这”指的是什么?最后两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鸟的天堂(节选)
船在树下泊了片刻。岸上很湿,我们没有上去。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有许多鸟在这树上做巢,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我仿佛听见几只鸟扑翅的声音,等我注意去看,却不见一只鸟的影子。①只有无数的树根立在地上,像许多根木桩。土地是湿的,大概涨潮的时候河水会冲上岸去。“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我不禁这样想。于是船开了,一个朋友拨着桨,船缓缓地移向河中心。
(二)小鸟天堂(节选)
“小鸟天堂”无愧于天下奇观这一赞誉:一棵已有几百年历史的古榕树,“一树成林”,竟能枝繁叶茂、盘根错节,覆盖着一个占地十多亩的小岛。②远看像一簇绿茸茸的林丛;近看则如一幅青蒙蒙的巨伞,那些粗细不一的气根,一排排、一簇簇像珠帘从半空中垂下,有的低垂于静静的水面,有的则沉没在湖底。尤其是那些色彩斑驳的枝干,峥嵘突兀,千姿百态,无论你从哪个方向观察,也难以分出主干与枝干。
所谓奇观,不仅是古榕树,还有那成百上千只在此栖息的鹭群。黄昏时分,它们盘旋飞翔,像一片片云彩。这里落户的鹭有三种:白鹭、灰鹭、麻鹭。③早晨,白鹭、麻鹭飞出去到处觅食,黄昏后归宿;此时灰鹭又掠翅起来夜巡,再于晨曦中回家小憩……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很难想象它们是如何共饮一湖水,同栖一小岛的。
6.【理解句子】读文中画线的句子,完成练习。
句①是______描写,写出了榕树的根________;句②是_______描写,表现了大榕树的__________;句③是____描写,表现了鸟儿的________________。
7.【分析判断】根据选段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选段(一)中“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是这里能成为“鸟的天堂”的人为因素。 ( )
(2)选段(一)中作者在“鸟的天堂”里没有看到一只鸟,心情非常遗憾。( )
(3)选段(二)主要从“一树成林”这个方面来写“小鸟天堂”这一天下奇观的。 ( )
8.【合理选择】选段(一)中的“鸟的天堂”和选段(二)中的“小鸟天堂”都是指( )
A.一座天然的公园 B.成百上千只小鸟栖息的小岛
C.一株枝繁叶茂的大榕树 D.充满诗情画意的游览胜地
9.【自由表达】如果你是一名游客,来到“鸟的天堂”,你会对当地人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文阅读
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
古人讲,既要读“万卷书”,又要“行万里路”。这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人才成长的规律。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无不经过社会实践的历练和艰苦环境的考验。
“读万卷书”,是知识学问的博览。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智慧之门的钥匙,是先贤经验的结晶,是冷静可靠的朋友。所以从小学、中学、大学到参加工作,我们一直都在读书。既读课内书,又读课外书;既读专业书,又读修身书。越读越明白,知识就是力量。越读越清楚,“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
“行万里路”,是实践经验的积累。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世上有很多的路,而只有自己亲身走过的路,心里最清楚。种过地,才知道种地的艰辛;做过工,才知道做工的劳苦;求过人,才知道求人的难堪;跌过跤,才知道摔打的痛楚。也正是因为有了丰富的人生经历之后,人们才学会了分析和判断,并从中找出一条最适合自己的路。
“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光“读万卷书”,不“行万里路”,那就只能是纸上谈兵。想得很多,策划得很好,但一到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往往处处碰壁。只“行万里路”,不“读万卷书”,那就更难成大事。尤其在现代社会,处处讲知识,样样要科技,一个“大老粗”,怎么干得下去?所以,“读万卷书”是我们所需要的,“行万里路”也是我们所需要的。只有把“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紧密结合起来,知识才能化为力量,书本才能变成财富。
比起“读万卷书”来,“行万里路”是一个更加艰难的奋斗历程。多彩的世界,给我们每个人都设计了一条独特的人生之路。但眼前的路有千条万条,自己的路究竟在哪里?这就需要迈开双腿,一条一条地去试,一条一条地去找。这一条走不通,再走下一条。寻找是一种磨炼,也是一种积累。等找到最适合自己走的那一条路的时候,经验就丰富了,信心就提高了,成功就不远了。
“夫建大功于天下者,必先修于闺门之内;垂大名于万世者,必先行于纤微之事。”任何大事,都从小事起步。既然读了万卷书,就不怕再走万里路!
10.【整体感知】读短文,找出第2~5自然段的关键句,我发现这4个关键句( )
A.都在段首。
B.都在段尾。
C.前两个在段首,后两个在段尾。
D.前两个在段尾,后两个在段首。
11.【梳理信息】根据短文内容,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智慧之门的钥匙,是先贤经验的结晶,是冷静可靠的朋友。”这句话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点明了书的重要地位。21*cnjy*com
B.读书要有针对性,小学生只要读好课本就行。
C.“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这句话的意思是:工匠要做好他的工作,一定要先使他的工具变锋利;读书的人要想宣扬一个人的主张,一定要先读这个人的书。
D.“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这句话所包含的道理是: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2.【筛选信息】第1自然段中,作者认为“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无不经过社会实践的历练和艰苦环境的考验”,下列事例中不符合此句观点的一项是( )
A.李时珍跋山涉水,历尽千辛万苦,尝遍百草,数十年如一日地搜集整理、笔耕不息,终于写成药学巨著《本草纲目》。2-1-c-n-j-y
B.竺可桢数十年如一日,亲自到室外观测气候,进行记录,为我国气象规律的探索留下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成为我国著名科学家。21教育网
C.梁启超小时候读《史记》能背诵十之八九,并善于总结读书方法,他认为读书要分精读和略读,还要熟读成诵、做好读书笔记。
D.司马迁10岁开始“诵古文”,20岁开始游历,到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为完成史学巨著《史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3.【句子理解】第5自然段作者为什么说“比起‘读万卷书’来,‘行万里路’是一个更加艰难的奋斗历程”?请根据文中内容用简洁的语言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文段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中,画“___”的句子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知识拓展】下列选项中,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所揭示的道理不一致的一项是( )
A.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B.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文心雕龙》
C.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D.亲身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谚语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福建省曾在全省中小学生中开展过一次关于课外阅读的情况调查。仔细阅读下面的统计图,完成练习。
图一 图二
16.【整体感知】图一是关于( ),图二是关于( )。
A.中小学生阅读情况调查统计图
B.全国中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统计图
C.影响阅读的因素的调查统计图
D.喜欢怎样的阅读环境的调查统计图
17.【信息梳理】读图一,下列关于影响阅读的原因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功课太重,挪不出空闲时间。
B.家长不支持,觉得看闲书影响学习。
C.学校图书室很少开放,也很少有自己喜欢读的图书。
D.书籍太贵,很难负担得起。
18.【把握要点】根据图一和图二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今,课外书太贵了,一般家庭负担不起,所以孩子们没机会进行更多的阅读。
B.喜欢在教室读书的人所占的比重最少。
C.尽管对阅读环境的要求各不相同,但是据调查,还是有52%的人喜欢在图书室、阅览室读书。
D.功课太重,挪不出空闲时间,在影响阅读的因素中占了72%。
19.【思维拓展】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影响你读书的原因是什么?你喜欢怎样的阅读环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映着霞光的江面 夕阳下的锦绣谷
2.A
3.色彩 形态 碧玉 静态 火把 动态
4.像蓬莱仙岛
5.“这”指的是斑斓的落霞。这两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庐山落霞的无比喜爱与赞美之情。
【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分析,结合原文的内容以及上下文的内容,可以分析得出,“广场”指的是映着霞光的江面,“海”指的是夕阳下的锦绣谷。
2.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原文中“早晨太阳从鄱阳湖升起的时候,它们云霞万朵,彩衣百重,迎候在九奇峰与含鄱口的奇峰异谷;现在,当太阳要休息的时候,它们又赶到锦绣谷来送行了。”可以得出作者称锦绣谷的云雾为“送行者”,它们送的是太阳。
3.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分析,仔细阅读原文内容即可得出答案。原文中“太阳接近江面的时候,随着传令兵式的一缕烟云飞过,云壁雾障翻涌起来,江边像点起了万千火把,霎时,色彩明暗斑驳,一片欢腾:或乘龙乘凤,或骑象骑虎,或驾车驾舟,一起向夕阳奔去,欢呼,雀跃,挥手,直到夕阳沉下。”可以得出,云雾随着夕阳下落,在色彩和形态这两个方面发生了变化。夕阳照耀锦绣谷,云雾如碧玉,雍容,肃静,这属于静态描写;夕阳接近江面,云雾如火把色彩明暗斑驳,翻涌起来,这属于动态。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4.本题考查的是主观性题目,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合理的想象,写出句子中的省略号表示的省略内容。例如有的说,像阅兵场;有的说,像仙山琼海;有的说,像西天净土;有的说,像蓬莱仙岛。21cnjy.com
5.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最后一部分内容的分析,仔细阅读原文内容“天边留下了一幅无比宽大的五彩斑斓的织锦。这最后一个镜头像烙印一样刻在我的脑海”可以得出,最后一个自然段中加点的“这”指的是斑斓的落霞,结合这两句话的主要内容以及全文的主旨可以得出这两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庐山落霞的无比喜爱与赞美之情。21·cn·jy·com
6.静态 非常多 静态 茂盛和勃勃生机 动态 自由自在
7. √ √ ×
8.C
9.正是有了你们的保护,才有了今天的这棵榕树,鸟儿们才有了栖息的“天堂”。你们的远见卓识令人佩服!
【解析】6.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仔细分析文段中的句子,可以看出①句“只有无数的树根立在地上,像许多根木桩。”是静态描写,写出榕树的根非常多。②句“远看像一簇绿茸茸的林丛;近看则如一幅青蒙蒙的巨伞”是静态描写,表现了大榕树的茂盛和勃勃生机。③句“灰鹭又掠翅起来夜巡,再于晨曦中回家小憩”是动态描写,表现了鸟儿的自由自在。【来源:21·世纪·教育·网】
7.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正误判断,仔细阅读原文内容即可。
(1)本句话的说法是正确的。
(2)本句话的说法是正确的。
(3)本句话的说法是错误的。选段(二)并不是主要从“一树成林”这个方面来写“小鸟天堂”这一天下奇观的。还从“成百上千只在此栖息的鹭群”。21*cnjy*com
8.本题考查的是对两个文段内容的分析,仔细结合文段的内容可以得出,选段(一)中的“鸟的天堂”和选段(二)中的“小鸟天堂”都是指一株枝繁叶茂的大榕树。
9.本题考查的是主观性题目,结合文章的主要内容以及题干提示,结合人物身份进行分析写出想说的话即可。注意不要写错别字,答案合情合理即可。www.21-cn-jy.com
10.A
11.B
12.C
13.因为人生的路有千条万条,而属于自己的独特的人生之路是需要自己去找的。寻找是一种磨炼,也是一种积累。等找到最适合自己走的那一条路的时候,经验就丰富了,信心就提高了,成功也就不远了。【来源:21cnj*y.co*m】
14.任何大事,都从小事起步。既然读了万卷书,就不怕再走万里路!
15.C
【分析】10.本题考查的是文章段落的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结合短文内容,找出第2到5自然段的关键句都在段首。【版权所有:21教育】
11.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结合短文内容,说法错误的是读书要有针对性,小学生只要读好课本就行。这是不对的,小学生不能只读好课本。
12.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文章的内容和题干的要求,可以得出下列事例中不符合此句观点的是C项梁启超小时候读《史记》能背诵十之八九,并善于总结读书方法,他认为读书要分精读和略读,还要熟读成诵、做好读书笔记。题干的是说成大事的人都要经过艰苦的历练,但是C项是说梁启超读书认真。
1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多彩的世界,给我们每个人都设计了一条独特的人生之路。但眼前的路有千条万条,自己的路究竟在哪里?这就需要迈开双腿,一条一条地去试,一条一条地去找。这一条走不通,再走下一条。寻找是一种磨炼,也是一种积累。等找到最适合自己走的那一条路的时候,经验就丰富了,信心就提高了,成功就不远了。”的分析可以得出,作者说“比起‘读万卷书’来,‘行万里路’是一个更加艰难的奋斗历程”是因为人生的路有千条万条,而属于自己的独特的人生之路是需要自己去找的。寻找是一种磨炼,也是一种积累。等找到最适合自己走的那一条路的时候,经验就丰富了,信心就提高了,成功也就不远了。
14.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分析和理解,结合整段文字进行分析,最后一个自然段中的划线句表明的道理是任何大事,都从小事起步。既然读了万卷书,就不怕再走万里路!
15.本题考查的是名句的含义分析,在本题中,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所揭示的道理不一致的一项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句话的意思是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而题干句子的意思是喻要努力读书,让自己的才识过人并让自己的所学,能在生活中体现,同时增长见识,理论结合实际,学以致用。主要强调实践的重要性。
16. C D
17.C
18.A
19.示例:影响我读书的原因是我对读书的重要性把握得不到位,加上自身因素——懒惰、贪玩、精力不集中、学习热情不高,导致我不喜欢读书。我需要一个安静、优雅的读书环境,比如在一个安静的小树林里,或者一个人在书房里,等等。21·世纪*教育网
【解析】16.本题考查的是非文本类阅读,仔细阅读材料内容,即可得出答案,图一是关于影响阅读的因素的调查统计图,图二是关于喜欢怎样的阅读环境的调查统计图。
17.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材料的分析和理解,结合图一,可以得出关于影响阅读的原因的说法错误的是学校图书室很少开放,也很少有自己喜欢读的图书。图一种影响阅读的主要原因应是功课太重,挪不出空闲时间。www-2-1-cnjy-com
18.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材料内容的分析和判断,结合材料内容可以得出,说法不正确的是如今,课外书太贵了,一般家庭负担不起,所以孩子们没机会进行更多的阅读。孩子们阅读量少,价格并不是主要愿意,这只是占比最小的一个原因。
19.本题考查的是主观性题目,结合文章的内容以及自己实际生活的理解,写出自己所认为影响读书的原因主要事什么,以及自己所喜欢的阅读环境即可。例如可以写成,影响我读书的原因是我对读书的重要性把握得不到位,加上自身因素——懒惰、贪玩、精力不集中、学习热情不高,导致我不喜欢读书。我需要一个安静、优雅的读书环境,比如在一个安静的小树林里,或者一个人在书房里,等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