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草原》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1《草原》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21 16:33: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0张PPT)
草原
第一课时
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作者简介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著名作家。老舍一生创作丰富,作品大多取材于市民生活。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称号。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老张的哲学》《二马》等,剧本《龙须沟》《茶馆》等。
想一想:每组词句有什么特点?
①绿毯 柔美 渲染 勾勒 迂回 境界 一碧千里 翠色欲流
②衣裳 洒脱 拘束 敬酒 羞涩 摔跤 襟飘带舞
③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第①组是描写草原风光的,第②组与人物的活动有关,第③组是作者访问草原后的感受。
  默读第1自然段,想一想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观察表达的,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试着给画面取个题目。
由上到下:天空→地面
写作顺序
画面题目
①草原一碧千里图;
由近及远:翠色欲流→流入云际
③小丘柔美翠色图;
②羊群悠闲散步图;
④骏马大牛静立图。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极言草原的碧绿而辽阔
强调景物清晰而清朗
  读这句话,我想到了“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总结:阅读时,想到与所读内容相关的画面,就是从阅读内
容想开去。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一会儿……一会儿……”写出了羊群的悠闲。
  把“草原”比作“绿毯”,把“羊群”比作“白色的大花”。
  “绣”生动形象地表达出“羊群”在草原上成了“绿毯”上的白花图案。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渲染”指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
“勾勒”指用线条画出事物的轮廓。
读到“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时,你想到了什么画面?
  读到这句话,我眼前仿佛出现一幅动态的画面。四面八方的草绿得鲜亮而饱满,绿得浓重而生动,这绿色好像要流淌一般。这一望无垠的绿与
天相连,与云相接,翠色真的“流入云际”了。
  总结:在读课文时,把读到的内容还原成画面,边读边想象画面。这也是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
  “一碧千里”和“翠色欲流”都是描写绿色的,这样的词语还有“千山一碧”“万古长青”“四季常青”“苍翠欲滴”等,请把这些词语分分类。
描写绿的时间:
描写绿的范围:
描写绿的状态:
  自由交流:这段话中,哪些是作者直接写景的(看到的)?哪些是由景物想象到的?哪些是作者的感受?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直接写看到的
由景物想象的
作者的感受
描写景物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看到的+想象到的+感受
看到的+想象到的
  总结:我们在描写景物时,也可以像作者这样,既可以写看到的,写想到的,还可以融入自己的感受来写,这样写出来的文字才能让读者产生共鸣。
  写景与抒情是融为一体的,情与景,所见与所感,水乳交融,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更能表达作者内心独到的感受。
总结
提取信息填表,总结表达方法。
描写景物 抒发感情
空气那么清鲜,天空那么明朗
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翠色欲流
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惊叹而舒服,愿久立四望、低吟小诗
提取信息填表,总结表达方法。
  描写景物时,把景物的描写、气氛的渲染与人物思想感情的抒发融合起来,就是情景交融。
情景交融
描写景物 抒发感情
空气那么清鲜,天空那么明朗
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翠色欲流
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惊叹而舒服,愿久立四望、低吟小诗
提取信息填表,总结表达方法。
景象 想象
  在描写景物时,要运用想象把由景物想到的写出来(相似联想、比喻和拟人)。丰富的想象使景物描写更加形象、生动,充满画面感,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草原风情。
总结
羊群在无边的草原上行走
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
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
骏马和大牛静立不动
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学习背诵方法,尝试背诵。
  这次,我……。……比别处……,……那么……,……那么……,……总想……,表示……。在……,……而……。……都有……,……是……,……也是……。羊群一会……,一会儿……,……都像……。那些小丘……那么……,……只用……,不用……,到处……。这种境界,既……,又……,既……,又……。在这境界里,连……都……,好像……。
用关联词逐句提示
学习背诵方法,尝试背诵。
  草原→天空+感受→草地→羊群→小丘+感受→
骏马和大牛+想象
用描写的景物提示
读词语,注意读准加色的字。
绿毯 线条 柔美 惊叹 回味 洒脱 玻璃
衣裳 彩虹 马蹄 礼貌 拘束 微笑 奶豆腐蒙古包 手抓羊肉 鄂温克族 陈巴尔虎旗
指导书写
  先写“毛”,再写“炎”,“毛”的竖弯钩要舒展,“炎”的最后一笔变点。
指导书写
  先写“毛”,再写“炎”,“毛”的竖弯钩要舒展,“炎”的最后一笔变点。
  “广”的竖撇略长,要包住“付”和“肉”。
板书设计
草原
美景
辽阔清朗
色彩迷人
景物美
生机勃勃
感受:高歌 愉快 惊叹 舒服
草原风光
第二课时
默读第2自然段,提取关键信息填表。
  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写了访问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想,用了一个很有新鲜感的暗喻“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生动而形象地描绘了草原上的河流弯曲似带子与明亮如玻璃的特点。
总结
顺序 初入草原 走了许久 忽然 见到“我们”
看到的
听到的
想到的
小鸟
没有声音
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河、牛羊、马群
鞭子的轻响
男女老少身着盛装,群马疾驰,襟飘带舞
拨转马头引路,飞过小丘,看见蒙古包
欢呼声,车声,马蹄声
默读第2自然段,你从哪些语句中能体会到“蒙汉情深”?
  ◇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
  ◇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人多——“一群马”“男女老少” ;
盛装——“穿着各色的衣裳”;
心情急切——“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向我们飞过来”。
人多
盛装
心情急切
  ◇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
  ◇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从“飞过来”到“飞驰着”再到“飞过小丘”,从作者反复写“飞”,能感受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
  一对反义词——“静寂”与“热闹”,草原的热闹与先前的静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我们更能感受到“蒙汉情深”。
反义词对比
人兴奋
路途远
  总结:作家老舍在写“远迎宾客”时,描绘了“迎接客人”“热情会面”两个场景。这两个场景既表现了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的特点,又体现了蒙古族人民和汉族人民相见时亲热而友好的感情。两族人民像久别重逢的亲人一样,感情那么热烈而持久,充分表达了“蒙汉情深”这一主题。
客人
主人
主客联欢
敬酒、敬酒
唱民歌
套马、摔跤、舞蹈
上菜肴
默读第4、5自然段,请提取关键信息,填写客人回应的内容。
  思考:从主人动作和客人回应,上下对应着看图示,你有什么发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解答:这两个自然段采用主客穿插的方式表达。穿插着写主客动作,感受到他们之间心意相通,情深意切。
这个临别抒怀的句子,让你想到哪些类似的诗句?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由文中的“蒙汉情深何忍别”,想到送别的诗句,这也是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
总结
指导书写
  “裳”和“微”最后一笔都是捺,捺的角度不同。“微”的捺比“裳”的捺角度大。
  总结:写主客联欢时,描写了“盛情款待”和“饭后话别”两个场面。从三番五次地敬酒、回敬的场景里,从夕阳西下不忍别离的情景中,我们更深切地感受到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感受到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热烈氛围。
  老舍先生草原一游,感受到蒙汉情深。“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画面是不是让你想起了自己与人惜别的经历呢?
  提示1:还记得高铁车站、海港码头、民用机场,你握着即将乘车(船、机)的亲人(朋友)的手不忍放开的情景吗?
  提示2:还记得和形影不离却即将转学的同桌在校园话别的一幕吗?
  提示3:一年后我们就要升入中学了,想象一下:即将毕业,你和朝夕相处的老师、同学告别时,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蒙汉情深何忍别”让我们想到了自己生活中的惜别,请选择一个场景和同学交流一下吧。
1.说清惜别时的情景,重点引导学生交流惜别时的场景。
2.表达依依惜别之情,重点说出当时的感受,把所思、
 所想、所感表达出来。
提示
  总结:老舍先生的惜别,让我们想到了自己生活中的惜别,这就是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想开去还有很多方法,如,读了《草原》,我们还可以想到去读读老舍先生的其他作品,或者读读其他作者描写草原的文章。
  扎兰屯真无愧是塞上的一颗珍珠,多么幽美呀!它不像苏杭那么明媚,也没有天山万古积雪的气势,可是它独具风格,美得迷人。它四面都有小山,既无奇峰,也没有古寺,只是那么静静地在青天下绣成一个翠环。环中间有一条河,河岸上这里多些,那里少些,随便地长着绿柳白杨。几头黄牛,一小群白羊,在有阳光的地方低着头吃草,并看不见牧童。也许有,恐怕是藏在柳荫下钓鱼呢。河岸是绿的。高坡也是绿的。绿色一直接上了远远的青山。这种绿色使人在梦里也忘不了,所谓“陶醉”,也许就是这样吧?
  从“我看到了景色美”“我体会到情感美”“我品味出语言美”三个角度来赏析这段话。
  可以抓住“幽美”,从小山“锈成一个翠环”、河岸上的绿柳白杨、黄牛白羊等构成的图画进行赏析。
我看到了景色美。
  可以抓住“陶醉”进行品味,陶醉在绿色之中,陶醉在清新的环境之中,陶醉在悠闲的氛围之中。
我体会到情感美。
  可以联系《草原》,体会老舍的语言风格。作者运用了比喻、对比等修辞方法,增加了美感。
我品味出语言美。
板书设计
美景
辽阔清朗
色彩迷人
景物美
生机勃勃
感受:高歌 愉快 惊叹 舒服
草原风光
远迎宾客——迎接客人 热情会面
主客联欢——盛情款待 饭后话别
草原
蒙汉情深
景美
人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