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4.3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目标】4.3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8-22 11:48: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核心素养〗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
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学设计
课题 气温和降水 单元 第二 学科 地理 年级 七
教材分析 本节是在讲述气候基本因素-气温和降水的基础上,分析世界各地气候千差万别的原因。教材首先介绍影响太阳辐射的主要因素,太阳辐射,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海陆分布,地表的起伏等,并进一步归纳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地势及人类活动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核心素养目标 人地协调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结合实际生活分析影响气候的各种因素,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养成较强的读图看图的观察能力和学习探究能力;综合思维:能学会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地势及人类活动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能了解太阳辐射的区域差异是导致世界各地气候千差万别的主要原因;创新实践:能动手搜集相关图片,运用图片说明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来综合认识气候的成因,并能联系实际,发现地理问题,分析地理问题,提高收集和处理地理信息能力。情感价值:了解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树立气候变化的全球观念及关心环境从我做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重点 学会分析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及人类人类活动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了解地球运动动对天气,气候的影响,并能举例说明。
难点 地球运动对天气,气候的影响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通过前两节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世界各地的气温与降水的差异。那么,大家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思考回答问题 明确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 〖板书〗地球的形状与气候:提问:同学们,你从早晨到晚上感受到的气温变化怎样?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实验探究:指导学生完成教材P78页的活动题探究太阳辐射与斜射下的温度的差异;教师总结:太阳光线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强;太阳斜射的地方,太阳高度低,太阳辐射弱。由于地球是个不规则的球体,所以同一时间内各地太阳高度不同,所获得的太阳辐射不同。活动:指导学生完成P79页的活动〖板书〗地球的运动与气候知识回顾:引导学生回顾前面所学的知识,讨论完成地球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内容的比较。自 转公 转概念方向周期产生的地理现象思考:地球自转对天气和气候造成了那些影响?承转:每年都有春夏秋冬的四季更替,大家能感受到怎样的天气变化?这种变化与地球的公转有关。我们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公转,同学们注意观察并回答问题当地球仪绕灯光(太阳光)慢慢转动时: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其轨道是什么形状?假设地球是直立着自转和公转,太阳直射点在哪里?太阳直射点会移动吗?那么南北半球在一年中获得的热量有变变化吗?(直射点在赤道上,不移动,没有变化)假设地球倾钭着自转的同时,没有公转,太阳直射点在哪里?(直射点的纬度不变)假设地球倾斜着自转的同时,又公转,太阳直射点在哪里?(公转位置不同,直射点不同,并且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教师小结〗由此看来,正是地球倾斜着身子公转,才会有太阳直射点的来回移动,才会使地球表面获得的太阳热量不同,才会有寒来暑往,于是就产生了四季。〖教师〗指导学生读图分析(课本P80页图4-21地球公转示意图)从图中读出公转的方向,特征,春秋分冬夏至日的日期,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学生根据教材插图分组讨论填表:节气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日期月份北半球季节南半球季节春分赤道3月21日3,4,5春季秋季夏至北回归线6月22日6.7.8夏季冬季秋分赤道9月23日9.10.11秋季春季冬至南回归线12月22日12.1.2冬季夏季〖教师小结〗由于地球公转,地球上除赤道地区外,各地产生了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发生变化,接受太阳辐射的强度不同,各地获得的热量不同,中纬度地带产生了明显的四季更替。〖承转〗刚才我们知道了在同一个地方,季节不同,太阳光照不同,那在同一时间,不同的纬度地方,太阳照射的情况相同吗?人们根据太阳能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温度带。读教材插图P81页图4-23地球上的五带回答:地球上五带的名称是什么?热带与温带的分界线,温带和寒带的分界线分别是什么?看中国大部分陆地位于哪一个温度带?我们的家乡位于哪一个温度带?五带中有阳光直射的是 ,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五带中会有什么样的气候现象?〖教师总结〗可见,由于地球的公转,使得地球上不但形成春夏秋冬四季,还形成了五带,使我们的地球变得丰富多彩。〖活动〗指导学生完成教材P81页的活动题。〖教师小结〗由于地球的公转,地球上除赤道地区外,各地产生了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发生变化,接受太阳辐射的强度不同,各地获得的热量也不同,中纬度地带产生了明显的四季更替。〖实验演示〗器材:电吹风(吹冷风表示有冷气流经过,吹热风表示有暖气流经过),挡板一个(代表山脉),温度计两支,蜡烛两支(代表太阳辐射)步骤:请四位同学上来读数。 挡板放中间,温度计放两边,先把电吹风调到热风档,请两位观察员读出各自的度数,再把电吹风调到冷风档,再请另外两位观察员读出各自的度数。 关掉电吹风,点燃两支蜡烛并放在挡板的一侧,再请另外两位观察员读出各自的度数。〖教师讲解〗山脉可以阻挡气流的长驱直入,使得山脉两侧的气温不同。山脉也会阻挡太阳的辐射,影响山脉两侧的温度,一般而言,山地阳坡温度高于阴坡。〖课件展示〗南美洲地形图以及安第斯山脉南段东西两侧的植被景观。〖思考讨论〗纬度相同而且都靠近海洋,为什么安第斯山脉东西两侧的植被会出现不同的景观?大家爬山时会感受到山麓和山顶气温会有所不同为什么?(原因:随着地势的升高,气温降低,一般情况下,每增高100米,气温下降0.6℃)课堂练习,小组抢答:气候现象主要因素天津的年降水量比乌鲁木齐多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安第斯山脉南段西侧降水丰沛,而东侧降水很少赤道地区终年炎热,而南极大陆终年冰雪覆盖 回答:旱晨冷,中午热,晚上冷学生实验:讨论总结实验的结论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实验,讨论思考,并回答问题学生阅读教材讨论思考问题,填写表格,并完成教材P81页的活动整理笔记,形成知识网络学生阅读教材讨论思考问题,并完成教材P81页的活动学生观察,思考实验原理学生观看多媒体展示,思考并抢答问题学生观看多媒体展示,思考并抢答问题 通过完成教材的活动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通过实验:加深学生对难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通过读图加深学生对地球公转的过程,培养学生绘图,填图,析图能力,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五带的分布规律有助于学生系统运用本节知识解决问题知识绘图,填图,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五带的分布规律通过演示把抽象问题具体化,同时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观察课件景观图,学生一目了然看出东西两侧的植被差异,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通过抢答的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巩固新知识的目的
课堂练习 学生交流城市与乡村的气温情况,讨论人类活动与气候的关系 学生交流,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 拓展教材知识内容,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学习内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加深所学知识的记忆 巩固所学知识的记忆
板书 地球的形状与气候地球的活动与气候:夏季陆地比海洋气温高,冬季陆地比海洋气温低;地形地势与气候:山地迎风坡降水多于背风坡;随着地势增高,气温降低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