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五四运动
学习 目标 1.识记五四运动的导火线、开端、口号、发展、胜利、历史意义等。 2.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感悟五四爱国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课前导学
一、五四运动的爆发
1.五四运动的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五四运动的开端:1919年5月4日,北京3 000多名学生汇集在天安门前,发表宣言,举行示威游行。
3.五四运动的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最能体现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性质)“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
二、五四运动的扩大
1.概况:
(1)前期:北京学生的爱国斗争得到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广泛拥护。全国200多个城市的学生一致罢课,支持北京学生的反帝爱国斗争。6月3日,北京学生再次走上街头,开展大规模的爱国宣传活动,遭到军警镇压,先后有800多名学生被捕。
(2)后期:6月5日,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运动的中心也由北京转移到了上海。
2.结果:北洋政府不得不释放被捕的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也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了实现,这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一次重大胜利。
三、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1.五四运动的性质: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
2.五四运动的特点: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
3.五四运动的意义:①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②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4.五四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其核心是爱国主义。
课堂助学
材料 在抵抗外国侵略者的斗争中,中国人民包括清政府军队里的爱国将士表现得很英勇,浴血搏斗,直至战死疆场。但是,五四运动之前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还处于被动、自发的状态,形不成整体的斗争合力。五四运动不仅有青年学生的参与,广大工人、商人、教师、市民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相互呼应,取得了运动的初步胜利。中国人民以伟大的觉醒铸刻了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历史烙印。
——摘编自齐卫平《五四运动是中国人民一次伟大觉醒》
问题 结合材料与本课知识,归纳与五四运动前的斗争相比,中国人民在五四运动中的斗争有何变化?
由被动、自发的状态到积极主动地参与;由未形成整体的斗争合力到相互配合;由群众发动不充分到各阶层积极参与,群众基础广泛;由斗争的软弱性、妥协性到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等等。
1.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比较:
项目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时间 1840—1919年 1919—1949年
开始的 标志 鸦片战争 五四运动
领导 阶级 主要是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革命 前途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走社会主义道路
革命 程度 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没有充分发动人民群众;没有彻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广泛地发动人民群众;解决了民主革命时期农民的土地问题
相同点 社会性质:都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革命任务:都反帝(反侵略)反封建
2.如何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从革命性质看,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2)从领导力量看,五四运动中,中国的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从此,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者由资产阶级转变为无产阶级。
(3)从指导思想看,五四运动时期,涌现出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分子,他们成为运动的领导力量,如李大钊、陈独秀等,他们的思想武器已经转变为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在中国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条件已经基本成熟。
总之,五四运动以后,中国革命进入了由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时期。因此,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五四运动的现实意义:爱国主义是青年运动的旗帜,要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就要树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坚定信念,认识到只有把个人前途同国家、民族前途紧密结合起来,把个人的奋斗与集体奋斗结合起来才能实现最大的人生价值。
【例题】某学者认为,五四运动改变了近代中国不断丧失国家独立与主权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向下沉沦的趋向,使整个国家向着实现完全的国家独立、民族自由、人民民主、国家富强的上升趋向发展。该学者意在强调,五四
运动(B)
A.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B.改变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
C.凸显了中国资产阶级的革命初心
D.促使国家实现了独立和富强
【思路点拨】根据题干关键信息“五四运动改变了……向下沉沦的趋向,使整个国家向着……上升趋向发展”可知,五四运动之后,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由“向下沉沦”到“上升”,改变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
达标检测
1.北京大学平民教育演讲团成立于1919年3月,宣讲的题目有“什么是善”等,后来增加了“为什么要爱国”“青岛问题”等。这一变化是由于(A)
A.当时外交时局变化发展
B.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C.民众民族意识不断增强
D.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2.(2022 天津)有西方史学家认为,巴黎和会上的失败导致的后果就是整个中国陷入“大动乱”,但中国史学家普遍认为这一后果具有里程碑意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他们评论的是(C)
A.二次革命 B.护国战争
C.五四运动 D.北伐战争
3.在五四运动中,学生们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在合约上签字”等口号。从口号中我们可以看出五四运动(A)
A.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B.使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C.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4.(侧重历史解释)“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之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这说明(B)
A.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了上海
B.工人阶级在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C.斗争付出了巨大牺牲,效果不明显
D.中国共产党在斗争中起到了领导作用
5.(侧重历史解释)“五四运动不仅有青年学生的参与,广大工人、商人、教师、市民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相互呼应,取得了运动的初步胜利。”材料表明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原因是(A)
A.社会各界形成斗争合力
B.采取武装斗争的方式
C.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D.中国人民开始觉醒了
6.毛泽东说:“五四运动的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这里的“姿态”强调的是(C)
A.革命的复杂性 B.制度的创新性
C.斗争的彻底性 D.抗战的持久性
7.“五四运动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的人民大众的状况,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这一论断揭示五四运动(B)
A.打开了进步潮流的闸门
B.促进了广大民众的觉醒
C.挽救了中华民族的危亡
D.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素能提升
1.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革命的一个分水岭,此前由资产阶级领导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此后由无产阶级领导着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共同的革命任务是(D)
A.反抗地主阶级压迫
B.打败日本侵略者
C.反对国民党的专政
D.反帝反封建
2.“凤凰网”评论:五四运动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向前,我们可以看到历经数年积蓄而成的文化、思想洪流;向后,我们同样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施行主义”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这一评论重在突出五四运动(C)
A.确立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
B.重建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C.是近代救亡图存的延续和发展
D.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3.有历史学家称赞五四运动为“中国现代史上第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以下关于五四运动的史实中,最能体现“群众运动”这一特点的是(B)
A.提出了“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口号
B.广泛开展了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的斗争
C.后期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了上海
D.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4.(2022 河北)1920年7月,一些日本议员针对五四运动以来中国留日学生问题,在向国会提出的《关于中华民国留日学生之质询书》中说:“来日之中华民国留学生们归国之后,多成为排日论者……对此现状,政府将采何种方针?”由以上材料可见,五四运动(D)
A.遭到了北洋政府的镇压
B.受到了日本政府的抵制
C.引发了留日学生的归国浪潮
D.激发了留日学生的爱国情感
5.(侧重历史解释)《申报》称五四运动是一场阻止北洋政府在巴黎和会签署对德“和约”、要求惩办亲日卖国贼的全国性学生爱国运动。日本媒体则将五四运动定性为“排日”学生的一场暴动。中日媒体对五四运动报道的不同说明了(C)
A.新闻报道不能作为研究史料
B.年代久远使历史真相难还原
C.立场不同影响对历史的解释
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可靠
6.(历史解释、论从史出、家国情怀)青年学生是爱国的先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在日本在万国和会要求吞并青岛,管理山东一切权利,就要成功了!他们的外交大胜利了!我们的外交大失败了!……我们学界今天排队游行,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
——摘编自《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材料二 五四运动的亲历者回忆说:“处于这个伟大时代,我的思想上不能不发生非常激烈的变化……改变过去革命的方法,必须依靠下层人民,必须走俄国人的道路,这种思想在我头脑中日益强烈,日益明确了。”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由于在五四运动中亲眼看到工人阶级表现出来的伟大力量,一部分学生领袖便“出发往民间去”……与其说这是先进知识分子与工人群众相结合的过程,不如说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1)根据材料一,指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以及当时学界组织游行的目的,并据此指出五四运动的核心精神。
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目的: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核心精神:爱国主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五四运动亲历者找到的新革命方法是什么。这一新革命方法的得出吸取了哪些革命的经验教训?
方法:依靠下层人民,走俄国人的道路。革命:辛亥革命、十月革命。
(3)根据材料三,指出当时的学生领袖为何要“出发往民间去”。这一举动对中国革命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原因:认识到了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影响: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4)综合上述材料,青年学生在五四运动中表现出来的精神品质有哪些是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