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1
地球和地球仪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同学们,在海边生活的人们经常看到这样一种地理现象,从遥远的海上归来的船只,往往最先看到的并不是船身,而是船的桅杆;中国又有句古诗这样写道:“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登高望远和先看到桅杆这两种现象之间有着怎样的相同之处?而这些现象跟我们朝夕相伴的地球又有着怎样的联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导入新课
东 方 日 出
十五的月亮
课堂探究
地球是一个两极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1、地球的形状
地球是圆形的,这个在今天 看来再简单不过的问题,却是千百年来许多科学家们经过不断的实践和检验得出来的。接下来请同学们一起了解古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漫长的历史过程。
2、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古代由于受到科学技术、交通条件、生产力水平的影响,人们往往只能凭借自己的直观感觉认识世界,看到眼前的地面是平的,就以为整个大地也是平的,而把天空看成倒扣着的一口巨大的锅,于是就有了“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说法。
(1)天圆地方说
后来人们发现天圆地方说解释不了天与地结合部位的地理现象,于是又经过了长时期对月球和太阳的观察,人们推测地球也是个球体,就有了“地球”的概念。
(2)麦哲伦环球航行
1519-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1519年9月,在麦哲伦的带领下,二百多名探险队员分乘五艘帆船,从西班牙出发,渡过大西洋,绕过南美洲的南端进入太平洋.一路上,船员们历尽千辛万苦,于1521年3月到达菲律宾群岛。麦哲伦因为卷入当地人的纠纷而身亡。船员们决定继续西航,他们艰难地渡过印度洋,再绕过好望角,最后只剩下一艘船和十几名船员,于1522年9月回到西班牙。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成功,结束了人们关于地平、地方与地圆的争论。
阅读材料
(3)宇航员拍摄地球照片
20世纪,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逐步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不断进步,人类对地球有了更进一步的比较完善的系统性的认识。
尤里·阿列克谢耶维奇·加加林,苏联航天员,1961年登月,是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地球人,第一个从太空中看到地球全貌的人。
3、地球的大小
极半径6357千米
北极点
南极点
地心
6378千米
赤道半径
活动:地球是个正球体吗?
据卫星的测量,地球并不像图片那样圆。它两极稍扁,赤道略鼓,极半径是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两者相差21千米,这说明地球是个椭球体。
据测量,地球的北极半径高出海平面10米左右,而南极半径则低于海平面约30米,两者相差约40米。说明地球是不规则的球体。
纬度的分布规律
13
纬线是什么形状的?
纬线在地球上是怎么分布的?
纬线圈又有什么样的特点?
14
地球
形状
大小
模型
不规则的球体
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
周长为4万千米
表面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
地球仪
知识讲解
知识讲解
地球仪上主要的点、线
纬线
地轴
课堂练习
17
纬线和纬度
北纬
(N)
南纬
(S)
向南度数?
向北度数增大
活动与探究(温馨提示:规范操作、注意安全)
纬线的定义:
在地球仪上,所有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叫纬线。
【课堂小结】
纬度的分布规律
纬度
度数起止点 赤道( 0°纬线 )
度数 划分 向南、向北各分作90°
代号 南纬(S)
北纬(N)
半球 划分 赤道把地球分为
南、北两个半球
纬线的特点
指示方向
形状
长度
相互关系
平分地球
度数
指示东西方向
圆圈或点
长度不等,赤道最长,并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变短,到两极缩为点。
所有纬线相互平行
只有赤道平分地球
以赤道为界,南北各为0-90°
课堂练习
21
1.最长纬线是( )
A。90°纬线 B.180°纬线
C.0°纬线 D.23.5°纬线
2.纬线的形状为( )
A.圆圈 B.半圆
C.直线 D.曲线
3.纬线之间的关系为( )
A.相互垂直 B.相互联系
C.相互平行 D.毫无关系
C
A
C
谢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