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第一课时导学案(学生卷+教师卷)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第一课时导学案(学生卷+教师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21 10:36: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导学案(学生卷)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生平,积累“佃农”“周济”“任劳任怨”“为富不仁”等词语。(重点)
2、把握文章的内容,理清本文讲述了母亲的哪些事迹;体会本文质朴无华而又饱含深情的语言,理解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敬意。 (重点)
3、学习通过选取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性格和品质的写法;学习文章在平实的叙述中穿插议论和抒情的写法。(难点)
4、感受平凡而伟大的母爱,培养孝敬母亲的情感。(素养)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母爱是一首唱不完的歌。从古到今,有多少歌唱家用歌声传唱着母爱的崇高,又有多少文人墨客给我们留下了歌颂母爱的诗篇。老舍先生在《母亲》中说:“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花瓶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冰心在《母亲》中说:“母亲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无遮拦的天空下的荫庇!”母亲,我们人生中的第一位老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同志为我们谱写的一曲动人心弦的母亲赞歌——《回忆我的母亲》,去认识他人生的第一位老师。
二、有关资料
1.作者介绍
朱德(1886年12月1日---1976年7月6日),字玉阶,原名朱代珍,曾用名朱建德,四川省仪陇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首,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国家的领袖。于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
1976年7月6日在北京逝世,终年90岁。
2.创作背景:
本文选自《朱德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朱德同志的母亲锺太夫人是一位普通的劳动妇女,一生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忍顽强,始终支持儿子投身革命事业,在世上活了86个春秋,于1944年逝世。朱德得知母亲逝世的消息后,怀着悲痛的心情,写下了这篇叙事散文。原题是《母亲的回忆》,刊载在1944年4月5日延安《解放日报》上。1983年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出版了《朱德选集》,改题目为《回忆我的母亲》。
3.文体知识
回忆录,是传记的一种,属记叙文体裁,它把作者对被回忆者的几件能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一个主题的材料组织起来,用回忆的形式记叙历史事件或个人的真实生活,在记叙的基础上又加以适当的抒情和议论。
文体特点:
①真实,就是真实记录人物的经历和思想;
②广泛,指回忆录不仅要回忆个人经历,而且要以个人经历为主线,串联起与之有关的人和事;
③突出,指回忆录中的主要人物要处于突出地位,所列事件要典型。
三、预习设计
【自主突破】
1.给加点字注音。
佃农( ) 祖籍( ) 韶关( ) 仪陇( ) 溺死( ) 私塾( )
勉强( ) 和蔼( ) 妯娌( )( ) 和睦( ) 衙门( ) 劳碌( )
2.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 )劳( )怨 为富不( ) 节衣( )食 不( )劳作
支( )门户 东( )西借 坚( )不拔 宽厚( )慈
3.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
好劳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劳任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周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富不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节衣缩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支撑门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东挪西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聊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辍劳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慰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本文体裁是 ,作者 是中国伟大的革命战士和 ,是党、国家和军队的卓越领导人之一。
5.选择适当的词语填入括号中。
(1)母亲这样整日地( )着。(A.劳累 B.劳碌)
(2)母亲就靠那三十亩地独力( )一家人生活。(A.支持 B.支撑)
(3)母亲( )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A.管束 B.管教)
(4)母亲( )的三言两语的诉说以及我亲眼见到的许多不平事实,启发了我幼年( )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使我决心寻找新的生活 。(A.沉重 时代 B.沉痛 时期)
【合作探究】
6.自读课文,说说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按照“回忆开始→回忆→回忆结束”这几个阶段划分文章层次,理清脉络。
7.本文主要讲述了母亲的哪些事迹?按时间顺序将下列表格补充完整:
时间 母亲经历的事情 表明母亲的品质
作者小时候
1900年前后
1905年
1908年
1919年
大革命失败后
1937年抗战后
1944年去世前
8.母亲有哪些高尚品质,文中那些段落分别体现了这一品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有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这一段奠定了怎样的感情基调?总领全文的叙事线索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检测】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祖jí( ) nì( )死 私shú( ) 和mù( ) yá( )门
横mán( ) chuò( )学 迁xǐ( ) yá( )门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私塾(shú) 佃农(diàn) 妯娌(zhóu) 辍学(zhuì)
B.溺死(nì) 衙门(yá) 和蔼(ǎi) 勉强(qiáng)
C.仪陇(lǒng) 庚子(gēng) 蛮横(héng) 韶关(shào)
D.聊叙(liáo) 豪绅(shēn) 祖籍(jí) 调料(tiáo)
3.改正下列句中的错别字
⑴我家是佃农,祖藉广东韶关。( )
⑵记得那时我从私熟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 )
⑶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人者的反感却更强烈了。( )
⑷今年不比往年健康,但仍不缀劳作,尤喜纺棉。
4.选填恰当的词语填空
⑴母亲这样地整日 着。(A.劳累 B.劳碌 C.劳动)
⑵母亲就靠那三十亩地独立支撑一家人的生活。(A.支持 B支撑 C.支援)
⑶母亲 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A.管束 B.管教 C.约束)
⑷虽然自己不富裕,还 还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A.救济 B.接济 C.周济)
⑸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远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 是无法补救的。(A.惨痛 B.哀痛 C.沉痛)
5.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⑴聊叙( ) ⑵任劳任怨( )
⑶不辍劳作( ) ⑷节衣缩食( )
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大伯家庭条件不好,但为了供孩子上大学,不得不节衣缩食。
B.现在一些私企老板挖空心思让工人做得多、拿得少,真是为富不仁。
C.身为劳动委员的他不起带头作用,却只在一旁任劳任怨。
D.奶奶勤劳一生,七十多岁了仍是不辍劳作。
7.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值得我永远回忆的。
B.我的祖父是一个中国标本式的农民,到八九十岁还非耕田不可。
C.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
D.父亲有时吸点旱烟,喝点酒;母亲管束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
8.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母亲亲手纺出线,请人织成布,染了颜色,我们叫它"家织布"。
B.母亲同情贫苦的人,这是朴素的阶级意识。
C.庚子年(一九○○)前后,四川连年旱灾,很多的农民饥饿、破产,不得不成群结队地去"吃大户"。
D.去年收到侄儿的来信说:"祖母今年已有八十五岁,精神不如昨年之健康,饮食起居亦不如前,甚望见你一面,聊叙别后情景。"
【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2.背诵15、16段。
【部编版】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导学案(教师卷)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生平,积累“佃农”“周济”“任劳任怨”“为富不仁”等词语。(重点)
2、把握文章的内容,理清本文讲述了母亲的哪些事迹;体会本文质朴无华而又饱含深情的语言,理解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敬意。 (重点)
3、学习通过选取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性格和品质的写法;学习文章在平实的叙述中穿插议论和抒情的写法。(难点)
4、感受平凡而伟大的母爱,培养孝敬母亲的情感。(素养)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母爱是一首唱不完的歌。从古到今,有多少歌唱家用歌声传唱着母爱的崇高,又有多少文人墨客给我们留下了歌颂母爱的诗篇。老舍先生在《母亲》中说:“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花瓶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冰心在《母亲》中说:“母亲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无遮拦的天空下的荫庇!”母亲,我们人生中的第一位老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同志为我们谱写的一曲动人心弦的母亲赞歌——《回忆我的母亲》,去认识他人生的第一位老师。
二、有关资料
1.作者介绍
朱德(1886年12月1日---1976年7月6日),字玉阶,原名朱代珍,曾用名朱建德,四川省仪陇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首,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国家的领袖。于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
1976年7月6日在北京逝世,终年90岁。
2.创作背景:
本文选自《朱德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朱德同志的母亲锺太夫人是一位普通的劳动妇女,一生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忍顽强,始终支持儿子投身革命事业,在世上活了86个春秋,于1944年逝世。朱德得知母亲逝世的消息后,怀着悲痛的心情,写下了这篇叙事散文。原题是《母亲的回忆》,刊载在1944年4月5日延安《解放日报》上。1983年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出版了《朱德选集》,改题目为《回忆我的母亲》。
3.文体知识
回忆录,是传记的一种,属记叙文体裁,它把作者对被回忆者的几件能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一个主题的材料组织起来,用回忆的形式记叙历史事件或个人的真实生活,在记叙的基础上又加以适当的抒情和议论。
文体特点:
①真实,就是真实记录人物的经历和思想;
②广泛,指回忆录不仅要回忆个人经历,而且要以个人经历为主线,串联起与之有关的人和事;
③突出,指回忆录中的主要人物要处于突出地位,所列事件要典型。
三、预习设计
【自主突破】
1.给加点字注音。
佃农( ) 祖籍( ) 韶关( ) 仪陇( ) 溺死( ) 私塾( )
勉强( ) 和蔼( ) 妯娌( )( ) 和睦( ) 衙门( ) 劳碌( )
【答案】diàn jí shao lǒng nì shú qiǎng ái zhóulǐ mù yá lù。
2.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 )劳( )怨 为富不( ) 节衣( )食 不( )劳作
支( )门户 东( )西借 坚( )不拔 宽厚( )慈
【答案】任 任 仁 缩 辍 撑 挪 忍 仁
3.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
好劳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劳任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周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富不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节衣缩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支撑门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东挪西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聊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辍劳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慰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好劳动:劳动好手。
任劳任怨:做事不辞辛劳,不怕别人埋怨。
周济:对穷困的人给予物质上的帮助。
为富不仁:贪财好利,没有好心肠。不仁,不同情别人。
节衣缩食:省吃省穿,泛指节俭。
支撑门户:勉强维持家庭。
东挪西借:这里借一借,那里借一借,表示千方百计地维持家庭生计。
聊叙:姑且谈谈。聊,略微。
不辍劳作:劳动做活的事从不停止。
慰勉:安慰勉励。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本文体裁是 ,作者 是中国伟大的革命战士和 ,是党、国家和军队的卓越领导人之一。
【答案】回忆录 朱德 无产阶级革命家
5.选择适当的词语填入括号中。
(1)母亲这样整日地( )着。(A.劳累 B.劳碌)
(2)母亲就靠那三十亩地独力( )一家人生活。(A.支持 B.支撑)
(3)母亲( )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A.管束 B.管教)
(4)母亲( )的三言两语的诉说以及我亲眼见到的许多不平事实,启发了我幼年( )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使我决心寻找新的生活 。(A.沉重 时代 B.沉痛 时期)
【答案】(1)B (2)A (3)A (4)B(提示:既要求我们辨析近义词的区别,又要求我们对课文非常熟悉。)
【合作探究】
6.自读课文,说说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按照“回忆开始→回忆→回忆结束”这几个阶段划分文章层次,理清脉络。
【答案】第一部分(第1段)抒发悲痛感情,引出对母亲勤劳一生的回忆
第二部分(2--15)记叙了母亲勤劳一生中的主要事迹,歌颂母亲的美德,感谢母亲的养育之恩(分三层)
第1层(2--7)宽厚仁慈,勤劳简朴,坚强不屈
第2层(8--13)支持我求学,同情革命,支持革命。
第3层(14-15)概括母亲对我的教育影响。
第三部分(16--17)写作者对母亲的沉痛悼念和表达自己的决心。
7.本文主要讲述了母亲的哪些事迹?按时间顺序将下列表格补充完整:
时间 母亲经历的事情 表现说明母亲的思想品质
作者小时候 是个好劳动,整日劳碌着 勤劳简朴、宽厚仁慈
1885--1900 遭退佃、搬家、和天灾,母亲不灰心。对农民的同情和为富不仁者的反感更强。 母亲坚强不屈的性格、朴素的阶级意识。
1905年 节衣缩食,借债供作者读书 摆脱贫困和压迫的思想。
1908年 支持、慰勉作者参加革命 深明大义
1919年 离开土地就不舒服 继续劳动,直到最后
1924--1927 独立支持一家人的生活 勤俭持家,深明大义
1937年 过着勤劳的农妇生活 理解党的困难,支持革命
1944年 86岁高龄仍不辍劳作。 热爱劳动
8.母亲有哪些高尚品质,文中那些段落分别体现了这一品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勤劳(第4、5、13段)天不亮就起床,整日劳碌,一生不曾脱离劳动,
老了不辍劳作。
(2)俭朴能干(第6、12段)桐子榨油来点灯,饭食有滋味。
(3)宽厚仁慈(第7段)任劳任怨,没有打骂过我们,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
(4)坚强(第8段)
(5)有远见、送子读书(第9段)
(6)同情革命(第10段)支持革命(第12段)。
9.“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有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这一段奠定了怎样的感情基调?总领全文的叙事线索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一段首先交代写作缘由和自己的心情,然后用“我爱我母亲”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表达对母亲真挚的敬爱之情,最后用“勤劳一生”点明全文叙事线索。
【课堂检测】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祖jí( ) nì( )死 私shú( ) 和mù( ) yá( )门
横mán( ) chuò( )学 迁xǐ( ) yá( )门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私塾(shú) 佃农(diàn) 妯娌(zhóu) 辍学(zhuì)
B.溺死(nì) 衙门(yá) 和蔼(ǎi) 勉强(qiáng)
C.仪陇(lǒng) 庚子(gēng) 蛮横(héng) 韶关(shào)
D.聊叙(liáo) 豪绅(shēn) 祖籍(jí) 调料(tiáo)
3.改正下列句中的错别字
⑴我家是佃农,祖藉广东韶关。( )
⑵记得那时我从私熟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 )
⑶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人者的反感却更强烈了。( )
⑷今年不比往年健康,但仍不缀劳作,尤喜纺棉。
4.选填恰当的词语填空
⑴母亲这样地整日 着。(A.劳累 B.劳碌 C.劳动)
⑵母亲就靠那三十亩地独立支撑一家人的生活。(A.支持 B支撑 C.支援)
⑶母亲 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A.管束 B.管教 C.约束)
⑷虽然自己不富裕,还 还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A.救济 B.接济 C.周济)
⑸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远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 是无法补救的。(A.惨痛 B.哀痛 C.沉痛)
5.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⑴聊叙( ) ⑵任劳任怨( )
⑶不辍劳作( ) ⑷节衣缩食( )
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大伯家庭条件不好,但为了供孩子上大学,不得不节衣缩食。
B.现在一些私企老板挖空心思让工人做得多、拿得少,真是为富不仁。
C.身为劳动委员的他不起带头作用,却只在一旁任劳任怨。
D.奶奶勤劳一生,七十多岁了仍是不辍劳作。
7.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值得我永远回忆的。
B.我的祖父是一个中国标本式的农民,到八九十岁还非耕田不可。
C.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
D.父亲有时吸点旱烟,喝点酒;母亲管束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
8.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母亲亲手纺出线,请人织成布,染了颜色,我们叫它"家织布"。
B.母亲同情贫苦的人,这是朴素的阶级意识。
C.庚子年(一九○○)前后,四川连年旱灾,很多的农民饥饿、破产,不得不成群结队地去"吃大户"。
D.去年收到侄儿的来信说:"祖母今年已有八十五岁,精神不如昨年之健康,饮食起居亦不如前,甚望见你一面,聊叙别后情景。"
【答案】1.籍 溺 塾 睦 衙 蛮 辍 徙 衙
2.D  A项,“辍”应读“chuò”;B项,“强”应读“qiǎng”;C项,“横”应读“hèng”,“韶”应读“sháo”。
3.⑴藉→籍 ⑵熟→塾 ⑶人→仁 ⑷缀→辍
4.⑴劳碌⑵支持⑶管束⑷周济⑸哀痛
5.(⑴姑且⑵承受、担当⑶不停止⑷节省)
6.C(做事不辞劳苦,不怕别人埋怨。)
7.有时吸点旱烟,喝点酒;母亲管束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
答案:A(很多事情值得我永远回忆的→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
8.B(,→ )
【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2.背诵15、16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