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自然环境对民居、服饰和饮食的影响
知识点 1 自然环境对民居的影响
按照图中民居的外观特点,匹配相应的自然环境:
A a.位于山区,顺山坡地势建房
B b.气温高、降水多,屋顶坡度大,有利于排水
C c.建在地势平坦的平原,院落规则
D d.利用黄土的直立性,在沟谷的崖面上挖掘
E e.多用竹子为材料,一般分上下两层,通风散热亦防潮
完成第1题。
1.“屋顶坡度大、墙体厚、窗户小”的民居特色,反映当地的气候特征是 ( )
A.冬季漫长严寒,降雪较多 B.终年炎热干燥,多风沙
C.终年温和湿润,温差较小 D.冬冷夏热,降水稀少
知识点 2 自然环境对服饰的影响
图示为青藏地区的传统服饰 ,由于当地昼夜温差大,请根据气温的变化,正确匹配不同的时间:
图片A a.中午
图片B b.早上
图片C c.上午
完成第2题。
2.下列关于傣族服饰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傣族所生活的地区气候炎热,所以人们的服饰轻薄
B.傣族是一个崇尚节俭的民族,因此人们的服饰短小
C.傣族人多养蚕,所以多以丝绸做衣服
D.傣族生活的地区昼夜温差大,因此人们的服饰多变
知识点 3 自然环境对饮食的影响
把图片与所在的自然环境相搭配:
A a.降水较少,适合种植小麦
B b.湿热多雨,盛产水稻
C c.昼夜温差大,青稞穗大粒饱
D d.气候干燥,适合游牧民族长时间携带
完成第3题。
3.四川人爱吃辣椒,主要是因为 ( )
A.当地大面积种植辣椒,自产自销,养成吃辣习惯
B.冬季气候较阴冷潮湿,吃辣椒可以驱寒抗湿
C.四川为湿润山区,山地有利于辣椒生长
D.四川人个子偏矮,多吃辣椒利于长高强体
读我国某地聚落景观图,完成1~2题。
1.当地民居屋顶较陡,与之相关的因素是( )
A.温度高 B.降水多
C.生活习惯 D.海拔低
2.该传统民居多见于我国的 ( )
A.东北地区 B.青藏高原
C.江南水乡 D.西北地区
3.图为我国某少数民族传统服饰图片,该民族传统服饰宽大、厚重、半肩,反映了居住地为( )
A.炎热多雨的热带气候 B.冬冷夏热的季风气候
C.昼热夜冷的高原气候 D.终年寒冷的极地气候
4.(陕州区期末改编)谚语“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反映的是 ( )
A.新疆的气温日较差大
B.青藏地区的海拔高,气温低
C.新疆的气温年较差大
D.青藏地区的气温日较差大
5.在《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第一集《脚步》中,介绍了我国不同省区的美食,以下美食与分布地连线正确的是 ( )
A.蓝田裤带面——山西省 B.房县小花菇——河北省
C.乐山豆花——四川省 D.清炖跳跳鱼——江苏省
6.小玲与外国朋友罗宾逊在网上互相交流本国的景观图片,其中三幅图如下,请你根据相关图片及所学的地理知识回答问题。
(1)图A主要分布于 高原,请从取材、地形、气温、降水等角度说明该建筑的优点。
(2)三幅图中,纬度最高的是图 (填字母代号),请写出理由: 。
(3)图C分布于 (填干湿区类型),请从气候的角度分析这种建筑的优点。
7.地坑院(图)是窑洞的一种,被称为中国北方的“地下四合院”。陕县(今陕州区)曾被中国民协命名为“中国地坑窑院文化之乡”。
这种民居反映了当地哪种地理环境特点
答案
第一节 自然环境对民居、服饰和饮食的影响
【基础双练】
1.A
2.A 傣族生活在低纬度地区,气候湿热,因此人们的服饰轻薄短小,便于散热。
3.B 四川人爱吃辣椒主要是因为当地冬季多雨,天气阴冷,空气湿度大,人总是觉得从身体里往外冷,吃辣椒是为了驱寒抗湿。
【能力双测】
1.B 2.C 第1题,屋顶较陡说明当地降水多,屋顶较陡,便于排水。第2题,我国江南水乡地区降水较多,气候湿热,其传统民居符合图中建筑特征。
3.C 图示是藏族服饰,藏族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这里属于高原、高山气候,具有昼夜温差大的特点。
4.A 5.C
6.(1)黄土 地表千沟万壑,黄土直立性好,降水较少,年温差大,窑洞冬暖夏凉。
(2)B 图B为东北地区冬季景观,气候寒冷,冬季降雪多,其纬度较高
(3)湿润区 当地降水多,气候潮湿,竹楼分上下两层,下层架空不住人,起到防潮的作用。
7.黄土层深厚,且有直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