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黄土高原
知识点 1 黄土高原的位置
1.在图中填出太行山脉、秦岭、长城和乌鞘岭。
2.在图中填注陕西省、山西省、甘肃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
完成第1题。
1.关于黄土高原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位于大兴安岭以西
B.位于秦岭以北
C.位于地势第三级阶梯
D.北抵阴山与内蒙古高原相邻
知识点 2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自然 原因 土质 黄土土质 ,多孔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
植被 地表裸露,缺乏 保护
气候 夏季降水集中,且多
人为 原因 人多地少,开发历史悠久,长期的 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修路、 等活动破坏地表
将上表补充完整。
完成2~3题。
2.黄土高原连绵起伏、沟壑纵横,如图地表形态中表示黄土墚的是 ( )
3.关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
①土质疏松 ②植被少 ③地形平坦 ④夏季降水集中 ⑤过垦过牧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⑤
知识点 3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让黄土高原披绿
完成4~5题。
4.下列针对黄土高原的治理措施不合理的是 ( )
A.退耕还林还草 B.修建堤坝和小型水库
C.陡坡开垦梯田 D.植树种草,合理放牧
5.要实现黄土高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关键是 ( )
A.提高粮食产量 B.大力发展经济
C.实施南水北调 D.加强生态建设
(株洲中考)黄土是风携带的沙尘在风力减弱时沉积形成,往往土层深厚肥沃、松散但又具有直立的特点,不易倒塌。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广泛的黄土分布区,也是几千年中华农耕文明的诞生地。黄土高原的不同部位颗粒大小有明显差异,如图示意不同颗粒带的分布。阅读图文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题。
1.位于黄土高原上黄土带内的省会城市有( )
A.兰州 银川 B.西安 郑州
C.呼和浩特 北京 D.兰州 太原
2.阻挡风沙进一步向南前进的山脉是 ( )
A.太行山脉 B.秦岭山脉
C.乌鞘岭 D.昆仑山脉
3.图中不同颗粒带的位置及分异状况说明 ( )
A.黄土高原的形成与黄河密切相关
B.流水的沉积作用具有分选特点
C.形成黄土的物质主要来源于西北部的戈壁和沙漠
D.黄土的形成过程中西风的影响大于季风
4.黄土作为农耕文明诞生和延续的土壤,并不是得益于黄土 ( )
A.结构松散,便于耕作
B.土层深厚,可耕种时间长
C.含有丰富的矿物养分
D.具有直立特点,方便建窑洞
古老的黄土地孕育了中华民族灿烂的古代文明。由于自然和人为原因,黄土高原成了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每年流失的土壤约16亿吨。联系所学知识,完成5~7题。
5.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是 ( )
A.河湖密布 B.沟壑纵横
C.冰川广布 D.平坦广阔
6.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
①长期以来的毁林开荒 ②过度放牧和过度樵采 ③土壤疏松,降水变率大 ④干旱和大风现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治理黄土高原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有效措施是 ( )
A.禁止采矿 B.陡坡开垦梯田
C.保持水土 D.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8.下列民风民俗不属于“黄土风情”的是 ( )
A.信天游 B.白羊肚头巾 C.窑洞 D.豫剧
9.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央视《地理·中国》报道,黄河支流上著名的“桥上桥”(上下两桥层),下桥建于公元1667年,下桥建于公元1832年,20世纪70年代,当地居民在河中挖砂将下桥挖出,使“桥上桥”雄姿展现于世。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1)黄土高原的土质特点是 。
(2)①②两河段中,水流急,水能丰富的是 ;“人在地上走,船在天上行”的“地上河”是 。
(3)③④两地中可观赏“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自然风光的是 。
(4)民歌:“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歌词中“东南风”是我国 季盛行的风向,其携带的水汽主要来自 洋。
(5)“桥上桥”中下桥被淤埋的主要原因是当地 严重,解决这个问题的措施是 。
10.黄土高原孕育了黄土地独特的文化,下图所示的窑洞是当地特有的传统民居。
当地传统民居窑洞为什么坐北朝南,依山挖掘
答案
第五节 黄土高原
【基础双练】
1.B 黄土高原位于太行山脉以西,秦岭以北,内蒙古高原以南,没有到达阴山山脉,位于我国第二级阶梯。
2.B 黄土墚是黄土高原上的著名景观,长条状的黄土丘陵,顶面平坦的称为平顶墚,由黄土塬被沟谷分割而成,顶面倾斜的为斜墚,是黄土堆积在缓倾斜地面上的产物。读图可知,B图为黄土墚。
3.C 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加上人为地毁林开荒、乱砍滥伐、过度放牧等,在夏季暴雨的冲刷下,水土流失严重。
4.C 5.D
【能力双测】
1.D 2.B 3.C
4.D 黄土直立性强,便于建窑洞,不是对农耕文明的作用。
5.B 6.A 7.C 8.D
9.(1)土壤结构疏松,多孔隙和垂直方向的裂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
(2)① ②
(3)③
(4)夏 太平
(5)水土流失 植树造林、修建梯田、建淤地坝等
10.窑洞坐北朝南,便于采光和取暖。窑洞多依山挖掘,建在山坡上,不占或少占良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