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台湾省
第2课时 自然环境的保护 富有海岛特色的外向型经济
知识点 富有海岛特色的外向型经济
1.读台湾经济发展模式示意图,用语言表达出台湾经济发展模式。
2.读台湾岛城市分布图,分析台湾岛城市的分布规律,并分析影响因素。
完成1~4题。
1.下列关于台湾经济的发展,描述正确的是 ( )
A.20世纪60年代以前,台湾经济以工业为主
B.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台湾重点发展出口加工工业,带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C.20世纪60年代以后,台湾经济以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为主
D.台湾盛产稻米、甘蔗等农产品,因此在出口贸易中,以大米、蔗糖、樟脑为主
2.台湾的经济特点是 ( )
A.以农业为主的经济
B.以农产品加工业为主的经济
C.“进口—加工—出口”型的经济
D.以重工业为主的经济
3.台湾高新技术领域发展迅速,被称为“台湾硅谷”的科学园区位于 ( )
A.台北市 B.新竹市 C.高雄市 D.基隆市
4.台湾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有利因素不包括( )
A.海岛多港口 B.人多地狭
C.大量吸收先进技术经验 D.大力建设出口加工区
读“台湾进出口货物的变化表”,回答1~3题。
时期(20世纪) 进口 出口
50年代 以农业、工业原料为主 以农产品和农产加工品为主
60-80年代 以工业原料、设备为主 以工业产品为主
90年代以来 以消费品为主 以电脑、精密仪器等高科技产品为主
1.20世纪90年代以来,台湾的发展重点转向 ( )
A.金融业 B.旅游业
C.服务业 D.高新技术产业
2.20世纪90年代开始,台湾经济的主要特征是 ( )
A.生产初级产品 B.生产高附加值产品
C.生产普通工业产品 D.劳动力投入多
3.20世纪60—90年代,台湾发展出口加工工业的有利条件是 ( )
①劳动力充足 ②原材料丰富 ③海运便利 ④气候适宜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读“台湾岛主要农矿产品分布图”,回答4~5题。
4.台湾向大陆行销的农产品最可能有 ( )
A.甜菜 B.面粉 C.茶叶 D.花生
5.祖国大陆是台湾最大的贸易伙伴。加强与祖国大陆的经济联系,有利于台湾 ( )
A.扩大市场和发展空间 B.保护和繁荣土著文化
C.向大陆输出富余劳动力 D.高能耗产业向大陆转移
(陕西中考改编)台湾省自古以来是我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读“台湾省简图”,完成6~8题。
6.关于台湾岛叙述正确的是 ( )
A.北回归线从北部穿过
B.隔台湾海峡与广东省相望
C.西部为平原,中东部多山地
D.无火山、地震等地质灾害
7.下列说法与台湾省不相符的是 ( )
A.城市都分布在东部沿海
B.盛产热带、亚热带农产品
C.省会为台北市
D.铁路环岛分布
8.台湾岛的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影响巨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物产丰富,广泛种植热带和亚热带果树
B.毗邻港澳,港澳是台湾最大的贸易伙伴
C.盛产水稻,农业是台湾省的经济支柱
D.四面临海,航运业在经济中占主导
9.台湾是祖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尽早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依据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1)根据图甲判断下列地理事物的名称:
a 岛,b 省,c 海峡。
(2)台湾被称为“海上米仓”,结合图甲、图乙说出台湾岛种植业的主要分布地区,并分析发展种植业有利的自然条件。
(3)台湾利用自身的一些优势和条件发展了经济,据图乙分析台湾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 。
(4)受地理位置影响,台湾省形成了富有海岛特色的 型经济,目前,两岸经贸往来日益增多, 是台湾最大的贸易伙伴。
(5)台湾与祖国大陆的联系日益密切,海峡两岸交流的基础是 ( )
①陆地相连 ②语言相通 ③民族同根 ④文化同脉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0.台湾岛上森林树种繁多,有“亚洲天然植物园”的美誉,试分析原因。
答案
第二节 台湾省
第2课时 自然环境的保护 富有海岛特色的外向型经济
【基础双练】
1.B 本题考查台湾的经济发展过程,20世纪50年代,台湾经济以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为主;20世纪60年代以后,重点发展出口加工工业,以出口工业产品为主,带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2.C 台湾的经济是“进口—加工—出口”型的经济。在出口的产品中,工业制成品占很大比重。
3.B 4.B
【能力双测】
1.D 2.B 3.D
4.C 5.A 第4题,台湾岛以热带和亚热带作物为主,甜菜、小麦和花生都是北方农产品。第5题,台湾属于外向型经济,消费市场狭小,祖国大陆有广阔的消费市场,故台湾加强与祖国大陆的经济联系,有利于台湾扩大市场和发展空间。
6.C 7.A 8.A
9.(1)钓鱼 福建 台湾
(2)台湾岛的种植业主要分布在西部平原地区。有利的自然条件: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气候为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
(3)有大量受过教育和培训的劳动力、海岛多港口、有大量出口加工区
(4)外向 祖国大陆 (5)D
10.台湾岛地处热带、亚热带(纬度位置较低),气候湿热;台湾岛山地海拔较高,植被垂直差异显著,故台湾岛上森林树种繁多。第二节 台湾省
第1课时 祖国的宝岛 与祖国大陆一脉相承的中华文化
知识点 祖国的宝岛
图
1.在图中填注台湾海峡、南海、东海和太平洋。
2.在图中填注福建省,澎湖列岛、钓鱼岛。
3.在图中画出北回归线。
完成1~4题。
读“沿北回归线大陆和台湾地形剖面图”,完成1~3题。
1.该图中①省是 ( )
A.浙江省 B.海南省 C.广东省 D.福建省
2.据图分析台湾岛的地形特点是 ( )
A.平原主要分布在西部 B.地势西高东低
C.山地主要分布在西部 D.山脉为东西走向
3.②海峡是重要的“海上走廊”,它连接了( )
A.渤海与黄海 B.黄海与东海
C.东海与南海 D.南海与渤海
4.下列关于台湾省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北回归线穿过台湾岛北部,台湾岛大部分位于热带
B.台湾岛是我国第一大岛
C.台湾省位于板块交界处,地震频发
D.台湾省包括台湾岛,以及附近的澎湖列岛、钓鱼岛等众多小岛
小明和同学为暑假要去台湾省开展研学旅行做准备,整理了课堂上学到的台湾省相关资料。读台湾省简图,根据图中信息帮助小明更好地了解研学目的地,完成1~5题。
1.台湾岛与祖国大陆的位置关系正确的是 ( )
A.西隔台湾海峡与祖国大陆相望,东临太平洋
B.东隔台湾海峡与祖国大陆相望,是出入太平洋的门户
C.西隔台湾海峡与祖国大陆相望,北临南海
D.东隔台湾海峡与祖国大陆相望,南临东海
2.下列关于台湾岛的自然要素间相互作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受纬度、海陆位置影响,气候湿热
B.受地形影响,河流大多自西向东流,注入太平洋
C.受气候、地形影响,植被种类丰富,四季常绿
D.受气候、地形影响,河流大多流速湍急,水量丰富
3.小明同学提前做的台湾攻略,合理的是 ( )
A.居民以高山族为主
B.能够看到大片的苹果园
C.武夷山、日月潭是著名的旅游景点
D.采用环岛的路线来游览台湾
4.小明暑假时去台湾研学,最有可能遇上的自然灾害是 ( )
A.台风 B.干旱 C.地震 D.寒潮
5.关于台湾岛城市分布特点,正确的是 ( )
A.主要分布在东部 B.主要分布在河流上游
C.主要分布在西部 D.主要分布在中部
读“台湾岛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6~8题。
6.符合台湾岛沿北回归线一线气温分布规律的叙述是( )
A.东段气温远高于西段
B.西段气温远高于东段
C.西段气温变化比东段剧烈
D.东段气温变化比西段剧烈
7.形成上题所述分布规律的主要原因是 ( )
A.人类活动影响程度 B.距海远近
C.海拔变化 D.纬度高低
8.图中有一山脉,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出该山脉的走向是 ( )
A.圆形走向 B.东北—西南走向
C.东西走向 D.西北—东南走向
9.(陕西中考)“两岸一家亲,闽台亲上亲”,台湾和福建的两所中学开展“云交流”学习活动。根据台湾同学制作的互动卡,完成下列问题。
(1)台湾岛东临 洋,地处 带和亚热带。
(2)台湾岛气候湿热,地形以 、平原为主。
(3)卡片中A处为 岛。
(4)地理要素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请从台湾岛的地形、气候、河流、植被中任选两个要素,说明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
10.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诗中“这头”和“那头”分别指哪儿 “浅浅的海峡”是哪一条海峡
答案
第二节 台湾省
第1课时 祖国的宝岛 与祖国大陆一脉相承的中华文化
【基础双练】
1.C 2.A 3.C 本题组考查的是台湾的地理位置。图中①省是广东省;从地形剖面图可以看出,台湾岛平原主要分布在西部,山脉分布在中东部;②海峡是台湾海峡,连接了南海和东海。
4.A 北回归线穿过台湾岛中南部,台湾岛大部分位于亚热带。
【能力双测】
1.A 台湾岛四面环海,西隔台湾海峡与大陆相望,东临太平洋,北临东海,南临南海。
2.B 台湾岛西部是平原,东部和中部是山地。受地形影响,河流大多自东向西流,注入台湾海峡。
3.D
4.A 台风是发生在北太平洋西部热带洋面上的一种很猛烈的大风暴,台湾位于我国东南沿海,东临太平洋,距离台风发源地比较近,夏季容易遭受台风的影响;地震与季节无关,台湾距离寒潮的发源地较远,不易受寒潮的影响;台湾省为季风气候,夏季多雨,不太可能发生干旱。
5.C 影响台湾岛城市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台湾岛的西部是平原,东部和中部是山地。台湾岛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西部平原地区,这里地形平坦,交通便利。
6.D 7.C 8.B 第6题,台湾岛东部以山地为主,地势变化大,因此气温变化剧烈。第7题,受东部山地影响,等温线呈环状分布,且外围气温高,越往里气温越低。第8题,根据图中等温线的分布可知该山脉为东北—西南走向。
9.(1)太平 热 (2)山地 (3)钓鱼
(4)①气候湿热、水热条件好,植被种类丰富;②地形多为山地,山势变化大,气候垂直变化大、气候多样;③地形多为山地,山势变化大,树种繁多,植被种类丰富;④受东中部山脉影响,河流湍急;⑤受东中部山脉影响,河流从中部向四周注入海洋。
10.“这头”和“那头”分别指台湾省、祖国(中国)大陆;“浅浅的海峡”指台湾海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