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5.七律长征 第二课时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新课标】5.七律长征 第二课时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25 11:40: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七律·长征
部编版 六年级上
语文 六年级上册
七律·长征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正确理解诗句。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知识复习
根据上句填下句或根据下句填上句。
红军不怕远征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岭逶迤腾细浪,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渡桥横铁索寒。
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军过后尽开颜。
万水千山只等闲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更喜岷山千里雪
“逶迤”“蜿蜒”
两者都有曲折的意思。不同的是:“逶迤”侧重于连绵不断;“蜿蜒”侧重于曲折延伸,还可用来指蛇类爬行的样子。
知识复习
词语辨析
知识复习
例句:
在这逶迤的群山之中有一所希望小学。
我们沿着蜿蜒的山间小路登上了山顶。
词语辨析
上节课我们熟读了毛泽东的这首七律,了解了大概意思,今天让我们走进这首诗,去感受中国工农红军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题解]“七律”是诗体名,七言律诗的简称。“长征”是诗的题目。在中国的革命历程中,长征是一次伟大的创举。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长征即将胜利,回顾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艰难险阻,他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首诗。
我爱阅读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诗意:中国工农红军不怕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的艰难险
阻,把历经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只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我爱阅读
这是全诗的总起句,高度概括了红军在长征中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不怕”二字是全诗的诗眼,以坚定的语气表现出红军面对千难万险时的毫无惧色;“万水千山”以静写动,突出了长征中遇到过的艰难险阻;“等闲”表现出红军藐视困难、从容不迫的自豪感。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诗意:那绵延不断的五岭山脉在红军眼里就像翻腾着的
细小波浪;那高大雄伟、气势磅礴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就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
我爱阅读
“五岭”“乌蒙”都是红军长征走过的地方,是“千山”的代表;“逶迤”与“磅礴”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极言山势雄险,用的是“扬”的手法;“细浪”和“泥丸”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言其渺一小,用的是“抑”的手法,这扬抑之间更显出红军的伟大;“腾”与‘走”的拟人化动态描写,使静止的山有了生气,大山与红军都灵动起来。
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五座连绵的山岭的总称,位于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四省区交界处。乌蒙:即乌蒙山,位于贵州、云南两省交界处。峰高谷深,如刀切斧削,最高峰3806米。1936年2月27日,天寒地冻,红二、红六军团西进乌蒙山区。红军一万多人在一座座大山中转来转去,弹尽粮绝。这时,国民党军派出10 个师又1个旅,一面尾追,一面从南面侧击,妄图将红军困死在乌蒙山内。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我爱阅读
诗意: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騰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这句诗承接第一句中的“万水”。一“暖”一“寒”,既写出了天气情一况,又写出了心理感受。作者以这两种感觉对比,表达了红军渡过金沙江后的喜悦,以及夺取泸定桥的惊心动魄。一“拍”一“横”,动静结合,极具气势。
我爱阅读
我爱阅读
1935年5月,红军巧渡金沙江。敌人本想凭着这个天险阻挡我军北上。当时敌人瘋狂地说:“一只鸟飞过去都是妄想!”要知道金沙江水流湍急,两岸高山峭壁,敌人戒备森严。然而我们的红军足智多谋,摆脱了数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夺取了战略转移的主动权。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我爱阅读
诗意:更使红军欣喜的是翻过了千里皑皑白雪的岷山,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我爱阅读
“更喜”承上文而来,红军过五岭、越乌蒙、渡金沙、抢大渡,从敌人的重围中杀出了一条血路,自然令人欣喜。而现在,红军又翻岷山,进陕北,胜利大会师已为时不远。“尽开颜”写三军的欢笑,这是长征的最后胜利即将到来的欢笑。写出了红军战士的乐观精神。
岷山全长500多千米,有“千里岷山”之称,主峰雪宝顶海拔5588米。由于海拔高,气压低,空气稀薄,战士们历尽艰苦,很多人倒下后再也没有起来。但最终红军还是克服了重重困难,翻越了茫茫雪山。
我爱阅读
我爱阅读
赏析:纵观全诗,气势磅礴,气魄宏伟,格调高昂,笔力雄健。不仅大处雄浑,节奏强烈,而且小处精细,抑扬顿挫。诗对仗自然、工整,用词极为精准、恰当。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为纪念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而作。作者以其军事家高瞻远瞩的眼光和诗人豪放热情的气概,回顾了长征的艰难历程,讴歌了红军战士的英勇无畏和乐观精神,抒发了勇往直前、无往而不胜的豪迈情怀。
我爱总结
一首短短的七律诗,浓缩了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过程中的艰难与悲壮,让我们体会到了今日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我们应用“长征”精神去克服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去攀登人生的顶峰。
我爱总结
我爱总结
七律·长征
总起
分述
五岭(腾)
乌蒙(走)
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万水千山
不怕远征难
金沙江(暖)
大渡河(寒)
岷山(喜)
总结
尽开颜
知识拓展
夸张的写法:
所谓夸张,就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的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夸张能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和强烈的共鸣。那么,怎样运用夸张呢
一、运用夸张的手法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力。根据表达需要,刻意对事物的某些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深刻生动地揭示事物的本质,以此来增强语言的感染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运用夸张的手法时,注意要有一定的限度,不能脱离开事实的基础一味地去追求感人。
课后作业
这首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朗读基调是铿锵激昂的,语气应富于变化。第一、二行要读出红军不怕困难的语气,坚决并充满信心,“只等闲”要轻读,读出当作平常事的平淡;读第三、四
行时,要读出五岭的绵延不绝,乌蒙山的气势磅礴,而“腾细”“走泥丸”则要读得平淡,以表现红军的不怕困难;第五行心情欢快,第六行语气低沉,这样可以表达对已牺牲的战士的沉痛缅怀之情;最后两行要读出欢欣鼓舞的感觉,“更喜”要重读。
朗读课文,试着读出磅礴的气势。背诵课文。
课后作业
读一读,说说诗句的意思和表达的情感。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课后作业
第一句的意思是: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
第二句的意思是: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耸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受,(暗示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暗示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
课后作业
诗人把红军翻过的高山峻岭看成是“细浪”与“泥丸”,湍流的金沙江水拍击着两岸的悬崖,但想到巧渡金沙江,诗人心中却能感到一股“暖”意,橫于大渡河上的冰凉的铁索,在诗人眼中也不过就一个“寒”字,所有的这些写法,充分表达了诗人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课堂演练
近义词:
等闲—— 磅礴—— 开颜——
反义词:
逶迤—— 细浪—— 磅礴——
平常
雄伟
喜悦
笔直
洪流
渺小
赏析诗中“腾”“走”这两个动词。
课堂演练
“腾”“走”这两个动词使山化静为动,是红军精神的彰显。
快乐语文 快乐课堂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