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琵琶行并序
知人论世
01
02
03
04
整体感知
品读鉴赏
总结归纳
目录
教学目标
1.把握《琵琶行》基本内容,了解并初步掌握描写音乐的手法,赏析技巧。
2. 理解音乐描写的多层含义,领悟诗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深层内涵。
3. 感悟诗人的心路历程,通过乐与诗的对话,深层理解诗歌主旨。
01
知人论世
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他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风格清新明丽,语言平易通俗,被称为“老妪能解”。
白居易写诗非常刻苦,甚至达到忘我境界。“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所以人称“诗魔”。他的诗今存近三千首,因此他有“诗王”之称。
他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提倡歌诗发挥美刺讽喻作用。
白居易生平
仕途一帆风顺,始终抱着“为民请命”“兼济天下”的宗旨。
诗歌以讽喻诗为主。代表作品为《卖炭翁》
前期-从入仕到被贬江州司马前
“独善其身”。揉和儒家的“乐天知命”道家的“知足不辱” 佛家的“四大皆空”来作“明哲保身”的法宝。悔恨“三十气太壮,胸中多是非”。
诗歌以闲适诗和感伤诗为主。
感伤诗:《长恨歌》《琵琶行》
闲适诗:《赋得古原草送别》
后期-从被贬江州司马到死
传承中华文化
创作背景
传承中华文化
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跟拥兵割据的藩镇吴元济有勾结的朝中重臣平卢节度使李师道派人刺死宰相武元衡,长安城顿时一片混乱。白居易当时任东宫赞善大夫,是个陪侍太子的闲职,不能过问朝政,但他压抑不住自己的愤怒(“国辱”),首先上书请求缉捕凶手,被权贵们指责越职言事,又被造谣者诬蔑说,白居易的母亲因看花坠井而死,而白居易却作赏花诗和新井诗,“有伤名教”。于是贬为江州刺史,继而又贬为江州司马(九品小官)。五年后,宪宗去世,穆宗即位,才被调回长安。
诗歌体裁
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虽名称不同,实则大同小异,常统称“歌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是歌行体。
整体感知
02
自由朗读诗歌,思考:
诗前小序有些什么内容?
对全诗有何作用?
尝试归纳全诗结构。
琵琶行
序
时间:被贬第二年的秋天
地点:湓浦口
人物:作者、客人、琵琶女
事情:奏曲、自叙身世、作诗
写作动机:同病相怜伤迁谪
感情基调:凄切伤怀
文章结构
江头送客闻琵琶
江上聆听琵琶曲
歌女倾诉身世苦
同病相怜伤迁谪
重闻琵琶青衫湿
邀见歌女
演奏名曲
听者陶醉
少年欢乐
晚年沦落
悲苦凄凉
谪居卧病
孤苦寂寞
知己难寻
琵琶行
品读鉴赏
03
细读诗歌,找出琵琶女总共弹奏了几次琵琶?
三次琵琶描写
第一次:初闻琵琶“主人忘归客不发”
第二次:再闻琵琶“东船西舫悄无言”
第三次:终闻琵琶“江州司马青衫湿”
壹
第一次:主人忘归客不发
大好
中华
河山
大好
中华
河山
传承中华文化
传承中华文化
传承中华文化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环境描写:
渲染萧瑟凄凉气氛,奠定基调。
(互文)
江头送客闻琵琶
第一次演奏:
“惨”饱含离愁、沦落之意
侧面烘托琵琶女的技艺高超
寻声暗问弹者谁?
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
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
琵琶女出场
“寻声暗问” 看出作者心情的急切、欣喜。
“欲语迟”“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看出琵琶女心灰意冷、自愧沉沦,已经不愿意再抛头露面了,为后面的故事发展作铺垫。
贰
第二次:江上聆听琵琶曲
大好
中华
河山
大好
中华
河山
传承中华文化
传承中华文化
传承中华文化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二:以声喻声
一:摹声
三:叙议结合
江上聆听琵琶曲
第二次演奏:
四:侧面描写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以嘈嘈和切切摹声,再比喻为急雨、私语、大小珍珠坠落在玉盘中的声响。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以黄莺鸣唱与冷泉呜咽比喻曲调的流转和凝涩。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以银瓶破碎与铁骑冲锋比喻曲调的高亢和雄壮。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叙议结合,烘托出琵琶女的超凡技艺。
“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侧面烘托琵琶女的技艺高超。
鉴赏《琵琶行》的音乐描写
(以声传情)
倾诉悲情
急切愉悦
幽愁暗恨
高亢激越
戛然而止
琵琶女的情绪变化
叁
第三次:重闻琵琶青衫湿
大好
中华
河山
大好
中华
河山
传承中华文化
传承中华文化
传承中华文化
重闻琵琶青衫湿
第三次演奏: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衬托诗人与琵琶女同是沦落人的相惜之情
侧面烘托琵琶女的技艺高超
为什么白居易会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哀叹?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间有什么共同的命运?
琵琶女:早年的境况是“艺压京城,艳盖群芳”;现在的境况是“年长色衰,漂沦憔悴”。
白居易:早年的境况是“身居高位,名动京师”;现在的境况是“谪居卧病,飘零天涯”。
他们有着相似的经历:都是由“盛”而“衰”。琵琶女用一只琵琶曲向人们倾诉了她坎坷曲折的人生,白居易用文学艺术形象地再现了琵琶女精湛的演奏技艺,又尽情地倾诉了自己的悲愤之情。是“音乐”将他们联系在了一起。
总结归纳
04
1、《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诗中叙述一位琵琶女“年长色衰”后沦落的遭遇,也表达了诗人“谪居卧病”中的凄凉心境。
2、结构上,以琵琶女的演奏贯穿全篇,将乐曲的情调和演奏者、听者的情绪融为一体;又以琵琶女自叙身世和诗人倾诉郁闷相映成衬。
3、诗中运用比喻描写乐曲的抑扬顿挫,出神入化,对音乐的描写可谓绝唱。
谢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