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宝

文档属性

名称 珠宝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9-18 08:14: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4张PPT。比较·探究
珠 宝【法】莫泊桑作者简介 莫泊桑(?1850~1893)?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擅长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断,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实。他的短篇小说侧重摹写人情世态,构思布局别具匠心,细节描写、人物语言和故事结尾均有独到之处。?莫泊桑的作品以《羊脂球》最为出色,这个中篇的辉煌成功,是莫泊桑一夜之间即蜚声巴黎文坛。?莫泊桑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被誉为“短篇小说王”,对后世影响很大。? ?除了《羊脂球》这一短篇文库中的珍品之外,莫泊桑还创作了包括《一家人》(1881)、《我的叔叔于勒》(1883)、《米隆老爹》(1383)、《两个朋友》(1883)、《项链》(1884)等在内的一大批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的短篇佳作。?莫泊桑的长篇小说也达到比较高的成就。他共创作了6部长篇,《一生》(1883)、《俊友》(又译《漂亮朋友》,1885)、已列入世界长篇小说名著之林。读准字音:?堕入(?duò? )? ?和蔼( ǎi ??)
???
谦逊(?xùn? )? 双颊( jiá ?)
鳏夫(? guān ?)?? ?疑窦(?dòu ?)??
擤鼻子(xǐng? )?彬彬有礼( bīn ??)? 性情温和,态度可亲,让人感到温暖 。
排场大,生活奢侈。
妻子死亡未再结婚的男人 。
可疑的地方。
无路可走,已到绝境。比喻处境极困难,找不到出路。
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
根据意思说词语:和蔼阔绰鳏夫
疑窦走投无路彬彬有礼议? 1. 小说故事情节简单,但布局构思精巧,作者巧妙设伏,暗示珠宝的真假,从文中找到这样的地方。
?
2、郎丹夫人在生前死后各有什么表现?她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女人?你从哪些地方可以读出看来?
3、你觉得郎丹是个怎样的人?具体分析。
3.文章目的是为了揭露腐朽的思想对朗丹夫妇的毒害,嘲讽他们道德的堕落,叫人警醒,为什么在开头部分花费了大量的笔墨来刻画郎丹夫人的完美?? 1. 巧妙设伏,暗示珠宝的真假:?(1)”我当然更喜欢真的珠宝”?
“你倒是瞧瞧呀,做的多么好,简直跟真的一样”? (2)朗丹先生年薪不多,但是他们的日子似乎很阔绰。这本身就暗示了,有可能这中间有什么问题

(3)临死前几天还不断地买回来,差不多每天晚上都要带一样新东西回来。
? 2、朗丹夫人形象:? 表现上贤良淑德,暗地里却卑琐堕落,为追求享乐,不惜出卖肉体和尊严。
?朗丹先生:是个无耻之徒。
作者故意把郎丹还原成一无所有的自然人,又把他置于万贯金钱之前来让他表演。妻子死后,他“饿得厉害,而且又没有一个子儿”但他手上却有价值一万八千发郎的钻石项链,在赤贫与暴富,道德和金钱,诚实和虚伪,纯洁和耻辱戏剧性的矛盾冲突中经过一番痛苦的内心挣扎,他也抵不住金钱的诱惑,人格崩溃了。从此,彻底堕落成一个资产阶级的寄生虫。朗丹夫妇一个以假乱真,一个当众出丑,他们堕落的根本原因是“爱慕虚荣,追求享受”,他们既是资产阶级享乐思想的受害者,又是它的体现者。? 3.文章目的是为了揭露腐朽的思想对朗丹夫妇的毒害,嘲讽他们道德的堕落,叫人警醒,为什么在开头部分花费了大量的笔墨来刻画郎丹夫人的完美?? ????文章极力描写朗丹夫人的正派,稳重,美貌,温柔,体贴,勤俭持家,精打细算,这一切在真相大白之后更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令人扼腕,但这种描绘当中隐隐暗示着幸福,爱情的虚假,人性的丑恶。? 比较阅读《项链》与《珠宝》1、莫泊桑这两篇小说,你更喜欢哪篇的情节构思?你更欣赏哪篇的人物心理刻画?
2、看完这两篇文章,你对这两篇文章的主人公看法一样吗?相对来说,你更喜欢哪一篇文章中的主人公?说说理由。1、莫泊桑的这两篇小说,哪一篇的情节构思你更喜欢?哪一篇的人物心理刻画你更欣赏?
《项链》的情节构思更好。《珠宝》的人物心理刻画更为精彩动人。
《项链》情节构思更好,主要是:
(1)假项链的结局与十年青春的牺牲形成巨大反差,给人强烈冲击,引人无限感慨,让人深思。
(2)结局戛然而止,给人最后结果有各种可能的充分的想像空间。 《珠宝》的人物心理刻画更为精彩动人,主要有三点:(1)全篇的核心和焦点是描写、展示事发之后丈夫的心理感觉和言行表现。既要细写他被欺骗者的痛苦,更要细写他最终暴露的可鄙心态和行径。(2)以生动的细节表现了主人公的心理感觉,显得鲜明动人。如写他最初知悉真项链时的惊讶感,面对洞察内情者的羞耻感,后来出现的虚伪心理和炫耀心理,都主要是以具体的言行细节表现的。(3)很有分寸,给人很真实的感觉。如上述的一再走错路和失去知觉,是其某种极度心理状态的反映。2、你对这两篇文章的主人公看法一样吗?你更喜欢哪一篇文章中的主人公?说说理由。
《珠宝》主要嘲讽、批判了朗丹先生在一场变故之下最终暴露出来的可鄙、虚伪的品质。同样遇到一场人生变故,《项链》主人公却激发出了坚韧勤劳、诚实勇敢的好品质。尽管《项链》前半部分也嘲讽了主人公的虚荣,但从其后来自身发生的变化,或者从其前后判若二人实则统一于自尊自爱看,《项链》总体上不是批判。如如果将《项链》主人公与朗丹夫妇的品行作对比,前者绝不是《珠宝》里那种被辛辣嘲讽、批判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