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第六单元单元教材解读(素材)(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第六单元单元教材解读(素材)(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22 15:49: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77张PPT)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材解读
1
2
3
了解教材内容
梳理单元主题
制定单元目标
目录
4
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
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二、梳理单元主题



通过科普童话说明夏天的气象常识
夏天
表达了夏天的情趣
《古诗二首》——《池上》《小池》
《荷叶圆圆》
《要下雨了》
描绘了夏天的美景

《语文园地六》
识字加油站——12个与夏天有关的词语
和大人一起读——《夏夜多美》
(一)、人文主题
对应课标“学段目标与要求”(第一学段)
联系生活实际了解词语的意思。
(二)、语文要素
课标第一学段目标与要求
课标第二学段目标与要求
布鲁姆认知目标分类
不可拔高要求!
(二)、语用要素
“了解词语的意思”中的“了解”,意思是对于低年级学生,大多数词义只要知道其所概括的范围即可。
课标第一学段目标与要求
(二)、语文要素
如《荷叶圆圆》中“透明”一词的教学:
师:生活中,你见过哪些东西是透明的?
学生有的会说:玻璃是透明的。
有的说:水是透明的。
……
(二)、语文要素
联系生活实际了解词语的意思
《要下雨了》
自主尝试运用这种方法。结合生活实际了解“阴沉沉、潮湿、闷”的意思。
本单元的主要语文要素是“联系生活实际了解词语的意思”,在第三篇课文《要下雨了》中,“闷”一词下面吐了泡泡:“读了第一段,我知道了‘闷’的意思。”直接点明了单元的语文学习要素。
虽然泡泡吐在“闷”这个词语旁边,但这种方法要在本单元教学中重点指导和运用,不仅仅局限于“闷”,也不仅仅局限于这一课。
在后续的阅读学习中,更要反复操练和巩固,达到熟练运用的目的。
12.古诗二首
13.荷叶圆圆
14.要下雨了
联系生活实际了解词语的意思
(二)、语文要素

踪迹
摇篮
停机坪
透明
读了这一段,我知道了“闷”的意思。
适当铺垫
学习运用
自主尝试
1. 落实单元语用主题时要注意把握整组性!
2.本单元在落实“联系生活实际了解词语意思”的同时,不排除其它了解词语的方法,如:本册第三单元中的联系上下文,之前学过的查字典、结合图片、找近义词等方法。
(二)、语文要素
联系生活实际了解词语的意思
学期、单元、课时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
教材内容
学情
依据
语文核心素养
结合
三、制定单元目标
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本单元阅读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读好课文
积累语言
学习阅读
VS
识字
本单元识字45个,1个新偏旁,1个多音字。
识字
写字
本单元写字21个,每课7个。
识字加油站
写字
课文
展示台
关于写字:
引导学生发现,循序渐进,一字带一串,重视汉字书写规律的揭示,引导学生观察结构相似,并带有相同笔画的汉字。
写字
“亮、机、朵”3个字都含有相同的部件“几”,但是字的结构不同,“几”的位置不同,引导关注区别,一字带一组。
“吗、加、呀、呢、吧”5个字都含有口字旁,这类字不是难点,重点是关注在左和在右的区别。
朗读课文
朗读要求:
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读正确: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不添字,不漏字。
2.读流利:不破句,不顿读,不唱读,语速合适。
3.读出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的语气。
4.分角色朗读课文。
朗读课文
朗读要求:
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读正确: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不添字,不漏字。
2.读流利:不破句,不顿读,不唱读,语速合适。
3.读出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的语气。
4.分角色朗读课文。
5.小公鸡和小鸭子
14.要下雨了
17.动物王国开大会
分角色朗读对话部分,关注文中“呢、呀、吧”等语气词,读好问句和感叹句!
关注目标的层递性,做到前后联系,循序渐进!
即使是单元整组进行了相对集中的训练,在其它的单元也要有巩固和延伸。
朗读课文
低年级学习课文的过程是朗读的过程,学生在读课文中识字学词、理解内容、体验情感,同时积累语言、掌握方法、积淀语感。
每一遍读文都应有不同的要求,每一遍读文都应有不同的收获。
积累语言
12.古诗两首
14.要下雨了
语文园地六
课后题中这些不同形式的词语积累,不能视为简单的读读写写记记,更多的时候要融合在教学的过程中、课文的阅读中进行了解、归类、内化,甚至运用,而且要重视积累的方法。
学习阅读
找出课文中明显的信息
根据课文信息作简单推断
借助图画阅读课文
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词语意思
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45个生字和1个偏旁,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21个生字;联系生活识字,激发生活中识字的兴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古诗的节奏,读好文中的对话,尝试依据课文句式相近、段落反复的结构特点背诵课文。在反复的读背中感受夏天的美景和情趣,体会夏日的美好,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3.学习运用联系生活、结合图片等方式了解“摇篮、潮湿、闷”等词语的意思;学习“荷叶绿绿的,圆圆的”这类句子的多样表达;通过扩写句子学习把一个简单的句子写具体。
4.阅读浅显的童话,感受阅读的乐趣。
(四)教材分析
古诗二首
教材分析
五言绝句
叙事
七言绝句
写景
夏天
通过联系生活经验,借助字源字理、图文识记等方法认识和了解。
图文结合
联系实际
展开想象
初步体验
利用构字规律,
结合课文插图,
联系生活经验,
借助字源字理
随文识记
上中下结构
左中右结构
朗读、积累
拓展了生活中熟悉的景物,通过组词的方式复现巩固“泉、荷、流、迹”4个生字的识记并进行运用。
教学中,可对本课要求会认的其它生字进行组词扩词练习。
课标对古诗诵读的要求
第一学段: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第二学段: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第三学段: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教学目标
13.荷叶圆圆
教材分析
《荷叶圆圆》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诗,语言优美,想象丰富。文中圆圆的、绿绿的荷叶成了小水珠的摇篮,小蜻蜓的停机坪,小青蛙的歌台,小鱼儿的凉伞。全文字里行间都洋溢着童真童趣,让作者感受到夏日的美好。
一、课文语言表达很有特点。
教材分析
二、课文2—5自然段结构相似,句式相同。
三、课文的插图与课文的内容相映成趣。
教材分析
部编版
1.重在语言积累。
2.考察提取信息的能力。
3.学习句子表达的多样性。
教学目标
1.认识“珠、摇”等12个生字和身字旁1个偏旁;会写“亮、美”等7个生字。
3.能借助插图、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停机坪、摇篮、透明”等词语意思;积累“荷叶是我的( )。”这样的比喻句。
4.学习并仿照“荷叶圆圆的,绿绿的”的句式说话。
2.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夏天的美好。
教学重点
教学建议:品读课文 感悟体会
小水珠说:“荷叶是我的 。”小水珠 在荷叶上,眨着亮晶晶的眼睛。
小蜻蜓说:“荷叶是我的 。”小蜻蜓 在荷叶上,展开透明的翅膀。
小青蛙说:“荷叶是我的 。”小青蛙 在荷叶上,呱呱地放声歌唱。
小鱼儿说:“荷叶是我的 。”小鱼儿在荷叶下笑嘻嘻地 ,捧起一朵朵很美很美的水花。
3.根据提示,练习背诵。
①仔细观察,他们把荷叶当成了自己的什么?又在那里干什么?
荷叶是______的______。
②练习用“荷叶是__的__。”说话。
4.练习说话。
教学建议:以例悟法 拓展阅读
蓝 天 是 星 星 的 家 ,
shù lín shì xiǎo niǎo de jiā,
树 林 是 小 鸟 的 家,
dà hǎi shì yú ér de jiā,
大 海 是 鱼 儿 的 家,
zǔ ɡuó shì wǒ men de jiā。
祖 国 是 我 们 的 家 。
xīnɡ xinɡ zài lán tiān shànɡ shǎn liànɡ,
星 星 在 蓝 天 上 闪 亮 ,
xiǎo niǎo zài shù lín zhōnɡ ɡē chànɡ,
小 鸟 在 树 林 中 歌 唱 ,
yú ér zài dà hái lǐ yóu wán,
鱼 儿 在 大 海 里 游 玩 ,
wǒ men zài zǔ ɡuó de huái bào lǐ chénɡ zhǎnɡ。
我 们 在 祖 国 的 怀 抱 里 成 长 。
lán tiān shì xīnɡ xinɡ de jiā,
1.结合丛书儿歌《家》,练习句子表达。
①学生自由读,边读边思考:谁是谁的家
②交流。引导学生用 “____是____的家。 _ ___在____。”
③展开想象,练习用“____是____的____。____ 在____。”说话
教学建议:发现规律 指导书写
指导
写字
1.出示“亮、机、朵”,引导学生发现部件“几”字的变化规律。
2.教师在田字格中示范,学生练习书写。
3.展示学生的书写,教师点评。
14 要下雨了
教材分析
1
3
2
9
8
7
6
5
4
科普童话
燕子低飞
鱼游到水面
蚂蚁搬家
相似处一:
燕子,燕子,你为什么飞得这么低呀?
小鱼,小鱼,今天怎么有空出来呀?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相似处二:
燕子边飞边说:“要下雨了,空气很潮湿,虫子的翅膀沾了小水珠,飞不高。我正忙着捉虫子呢!”
小鱼说:“要下雨了,水里闷得很,我们到水面上来透透气。小白兔,你快回家吧,小心淋着雨。”
因为……所以……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1、提取课文中明显的信息。
2、读出疑问句和感叹句的语气。
3、重在词语的积累。
4、联系生活实际了解词语的意思。
教学目标
1、认识“腰、坡”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空”;会写“直、边”等7个生字。
2、能借助图片、联系生活实际等方式了解“阴沉沉、潮湿、闷得很”等词语的意思。
3、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问句和感叹句,能分角色读好课文的对话。
4、尝试在对话中直接提出信息,了解下雨前“燕子低飞、小鱼透气、蚂蚁搬家”这些自然现象及形成的原因,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建议: 指导朗读 品味语言
3、出示词卡“阴沉沉”,读准字音,让学生根据已有经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以课件出示图片,让学生思考:阴沉沉的天气是怎样的?一般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
从而得知:天阴沉沉的,要下雨了。
教学建议:指导朗读,品味语言
(二)学习小白兔与小燕子的对话,感受燕子的变化。
小燕子从他头上飞过,小白兔大声喊:“燕子,燕子,你为什么飞得这么低呀?”
燕子边飞边说:“要下雨了,空气很潮湿,虫子的翅膀沾了小水珠,飞不高。我正忙着捉虫子呢!”
1、出示句子,学生练读小白兔与小燕子的对话。
2、出示词卡,读准“潮湿”。关注偏旁,思考:两个字都是三点水,说明潮湿和什么有关系?
教学建议: 指导朗读 品味语言
3、联系生活理解“潮湿”。
(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想一想:阴雨天的时候哪些地方看到了小水珠 (随机出示相关图片)这么多的小水珠在一起,空气就很潮湿了。
(2)创设交际情景,师生对话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说说燕子低飞的原因。
4、分角色朗读对话:可通过范读、同桌练读,指名表演读让学生读好疑问句和感叹句。
教学建议: 指导朗读 品味语言
(三)学习小白兔和小鱼的对话,感受小鱼的变化。
小白兔跑过去,问:“小鱼,小鱼,今天怎么有空出来呀?”
小鱼说:“要下雨了,水里闷的很,我们到水面上来透透气。小白兔,你快回家吧,小心淋着雨。”
1、出示词卡读准“闷得很”,联系下文或生活实际理解“闷”的意思。
2、分角色朗读,在角色体验中体会小鱼的难受,了解它游到水面的原因。
教学建议: 指导朗读 品味语言
(四)仿写小兔子与蚂蚁的对话
1、模仿小兔子与小燕子和小鱼的对话,你能不能编一编小兔子与蚂蚁的对话?
小白兔停下来,问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蚂蚁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自主练习,全班交流。对于用上“呀、呢”的学生给予肯定。
教学建议: 指导朗读 品味语言
小白兔连忙挎起篮子往家跑。他看见路边有一大群蚂蚁,就把要下雨的消息告诉了蚂蚁。一只大蚂蚁说:“是要下雨了,我们正忙着搬东西呢!”
3、读一读仿写的句子,再读第7自然段,感受作者语言的灵活多变。
4、师生对话引导学生得知:蚂蚁搬家,要下雨了。
教学建议: 指导朗读 品味语言
1、指导读好这段话:引导学生观察“哗,哗,哗”之间的标点,读出雨下得很大。
(五)学习小白兔和妈妈的对话
小白兔加快步子往家跑。他一边跑一边喊:“妈妈,妈妈,要下雨了!”
轰隆隆,天空响起了一阵雷声。哗,哗,哗,大雨真的下起来了!
2、对比朗读“大雨真的下起来了”和“大雨下起来了”,回扣前文,让学生明白“燕子低飞、鱼游出水面、蚂蚁搬家”这些现象真的能预报天气。
教学建议: 指导朗读 品味语言
教学建议: 发现规律 指导书写
1、观察带有口字旁的字,发现规律:“加”的口在右边的中间,其余在左上角。
3、教师范写,强调书写要领,学生练习书写。
4、交流评价。


2、观察“呀、呢”,还会发现撇穿插到口的下方。
教学建议: 发现规律 指导书写
语文园地六
单元达标课
一、贴近生活
二、聚焦经典
三、关注运用
四、注重语感
教材解读
符合夏日时令
一、贴近生活
一、贴近生活
取自于生活
二、聚焦经典
这几句气象谚语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经验中获得的智慧,这样的句子堪称经典。
二、聚焦经典
学习这样的经典内容,不仅能够积累语言,还学习观察方法和生活的智慧。
三、关注运用
谁在做什么
谁在哪里做什么
谁在哪里怎么样地做什么
三、关注运用
谁在做什么
谁在哪里做什么
谁在哪里怎么样地做什么
《动物王国开大会》
四、注重语感
语言描写
适合和大人分角色读,读出内心的真实体验和感受。
语言描写
而且这样的编排与《要下雨了》一课的编排特点是一致的。
语文园地六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能选择合适的识字方法自主识记这8个字。
2.掌握让句子变具体的方法,能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说出使用这个标点的理由。
教学目标
3.正确、流利地朗读“日积月累”中的句子,理解句子含义,背诵并积累,能够尝试在生活中验证、使用。
4.和大人一起读童话《夏夜多美》,了解故事大致内容,更能努力读好对话。
二、我是运用小达人(字词句运用)
1.读例句,观察句子哪里有变化,增添了哪些内容。
2.巧迁移:说说小鸭子在哪里游泳,怎么样游泳。鼓励创意表达。由“学语言”过渡到“用语言”
教学建议
3.举一反三:结合生活情境说话。如:我们在上课;我们在哪里上课;我们在哪里怎样的上课……
4.小组交流:怎么才能让句子变得具体生动?
(二)给句子加标点:
1.自读句子;
2.试着添一添;
3.说说理由;
4.抄写最后一句,注意标点符号占一格,努力做到书写工整美观,尽量少使用橡皮。
教学建议
感谢大家聆听
欢迎批评指正